练兵实纪

练兵实纪 / 戚继光

人气:2已完成投票加入书架

最新章节:杂集 卷六车、步、骑营阵解(2023-10-05 05:19)
  中国古代以军事训练为主的著名兵书。明代戚继光著,成书于隆庆五年(1571年)。 共9卷,附杂集6卷。现存有明刻本,清代以来有众多的抄本和刻印本,多种丛书亦收录。全书可分为练卒和练将两大部分。正集一至四卷为练伍法、胆气、耳目和手足,侧重单兵训练;五至八卷的场操、行营、野营、战约和杂集中的《军器解》、《车步骑营阵解》则为营阵训练。通过训练达到“联异为同,聚少成多,合寡为众”, “万人一心,万身一力”,以取得“防身杀贼立功”的实效。该书反映了在当时的作战 对象和火器大量使用的情况下编制装备的改进,即车、步、骑、辎各营配备较多火器。同时,反映了练兵方法的革新,即训练步兵、骑兵、车兵和铳手、炮手等配合作战,以发挥各种武器的威力。这具有时代的特点。作者认为:“练兵之要,在先练将。”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将官的品德修养,战术和技术修养,以及养兵、练兵、用兵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作者还主张兴办“武庠”,训练将官,并放到实战中锻炼,以培养深谙韬钤的良将。《练兵实纪》总结了明代的练兵经验,且文字通俗,便于官兵“口念心记”,掌握运用,对当时边备修整,保持安宁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后世兵家所重视。

推荐阅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陆陇其家训译注酸甜苦辣咸大杂烩美学漫步老古董人物志译注古琴疏中麓画品

前言
凡例

练伍法

骑兵
步兵
车兵
辎兵
合车步骑营
车步旗保结式
中军旗鼓

练胆气

第一.辨真操
第二.循士情
第三.公赏罚
第四.信口耳
第五.一号令
第六.谨漏泄
第七.定军礼
第八.止蓦越
第九.详责成
第十.正名法
第十一.连觉察
第十二.达士情
第十三.清减
第十四.分军饷
第十五.苏劳役
第十六.戢滥差
第十七.励火兵
第十八.恤病伤
第十九.视病期
第二十.戒居常
第二十一.遵节制
第二十二.思豢养
第二十三.稽功过
第二十四.体初犯
第二十五.省己过
第二十六.劝涵忍
第二十七.程逃故
第二十八.补军限
第二十九.拟捕拘
第三十.明勾摄
第三十一.申军纪
第三十二.立逃约
第三十三.究冒顶
第三十四.禁争殴
第三十五.禁喧哗
第三十六.禁窃盗
第三十七.禁博奕
第三十八.禁妖妄
第三十九.禁乖异
第四十.严途令
第四十一.书器械
第四十二.整骑什
第四十三.养战马

练耳目

第一.明旗鼓
第二.明笛号
第三.明喇叭
第四.明哱啰
第五.明铜锣
第六.明羯鼓
第七.明黄旗
第八.明摔钹
第九.明炮号
第十.明釭号
第十一.明旗次
第十二.明旗应
第十三.明旗色
第十四.明望旗
第十五.定发放
第十六.稽传令

练手足

第一.校武艺
第二.校远射
第三.校火器
第四.校圆牌
第五.校腰刀
第六.校刀棍
第七.校大棒
第八.校大钯
第九.校战队
第十.校呐喊
第十一.校磨旗
第十二.校打鼓
第十三.察遗失
第十四.稽损废
第十五.收火器
第十六.小比较
第十七.练心力
第十八.练手力
第十九.练足力
第二十.练身力

练营阵(场操)

第一.操马兵
第二.操步兵
第三.广行营
第四.广下营
第五.谨惊马
第六.操车兵
第七.分车任
第八.操车骑
第九.正车误
第十.明用骑
第十一.稽差避
第十二.正等威
第十三.练行伍
第十四.称地形
第十五.置冲车
第十六.操辎管
第十七.分辎责
第十八.马辎合营

练营阵(行营)

第一.练启行
第二.明行禁
第三.清行伍
第四.遇卒警
第五.请火器
第六.定报事
第七.传号令
第八.防解手
第九.病军马
第十.谨途遗
第十一.渡水阻
第十二.辨分兵
第十三.过山林
第十四.逢怪异
第十五.严哨法
第十六.拟驻宿
第十七.拨巡视
第十八.治贸易

练营阵(野营)

第一.安野营
第二.遇人畜
第三.谨营壁
第四.严营门
第五.慎启放
第六.稽出营
第七.恤病军
第八.查军器
第九.放厕所
第十.革抽差
第十一.备火警
第十二.止扰害
第十三.报机密
第十四.治喧动
第十五.戢透漏
第十六.责交通
第十七.惜水草
第十八.处夜解
第十九.教夜巡
第二十.申夜号
第二十一.辨巡箭
第二十二.设灯火
第二十三.备雨晦
第二十四.下暗营
第二十五.变明暗
第二十六.诘来人
第二十七.重夜令
第二十八.出夜奇
第二十九.明再发

练营阵(战约)

第一.练战实
第二.谕用命
第三.查火器
第四.作怒气
第五.申连坐
第六.齐士心
第七.禁贪利
第八.治贪级
第九.戒铳手
第十.惩虚铳
第十一.饬铳器
第十二.恋伤害
第十三.罚故避
第十四.报私仇
第十五.处水陷
第十六.经山谷
第十七.弃旗鼓
第十八.失战马
第十九.整追兵
第二十.给战获
第二十一.分零功
第二十二.处阵降
第二十三.刑俘奸
第二十四.慎妄杀

练将

战后六条
第一.正心术
第二.立志向
第三.明死生
第四.辨利害
第五.做好人
第六.坚操守
第七.宽度量
第八.声色害
第九.货利害
第十.刚愎害
第十一.胜人害
第十二.逢迎害
第十三.萎靡害
第十四.功名害
第十五.尚谦德
第十六.惜官箴
第十七.勤职业
第十八.辨效法
第十九.习兵法
第二十.习武艺
第二十一.正名分
第二十二.爱士卒
第二十三.教士卒
第二十四.明恩威
第二十五.严节制
第二十六.明保障

杂集

卷一储练通论(上)
卷二储练通论(下)
卷三将军到任宝鉴
卷四登坛口授
卷五军器制解
卷六车、步、骑营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