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陈振孙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直斋书录解题最新章节!

    ○法家类

    △《管子》二十四卷

    齐相管夷吾撰。唐房玄龄注。案《汉志》,《管子》八十六篇,列于道家。《隋》、《唐志》着之法家之首。今篇数与《汉志》合,而卷视《隋》、《唐》为多。管子似非法家,而世皆称管、商,岂以其操术用心之同故耶?然以为道则不类。今从《隋》、《唐志》。

    △《商子》五卷

    秦相卫公孙鞅撰。或称商君者,其封邑也。《汉志》二十九篇。今二十六篇,又亡其一。

    △《慎子》一卷

    赵人慎到撰。《汉志》四十二篇,先于申韩称之。《唐志》十卷,滕辅注。今麻沙刻本才五篇,固非全书也。案庄周、荀卿书皆称田骈、慎到。到,赵人;骈,齐人,见于《史记》列传。今《中兴馆阁书目》乃曰浏阳人。浏阳在今潭州,吴时始置县,与赵南北了不相涉,盖据书坊所称,不知何谓也。《崇文总目》言三十七篇。

    △韩子二十卷

    韩诸公子韩非撰。《汉志》五十五篇,今同。所谓《孤愤》、《说难》之属,皆在焉。

    ○名家类

    △《公孙龙子》三卷

    赵人公孙龙为白马非马、坚白之辨者也。其为说浅陋迂僻,不知何以惑当时之听。《汉志》十四篇,今书六篇。首叙孔穿事,文意重复。

    △《邓析子》二卷

    郑人邓析。《左氏传》郑驷歂嗣子太叔为政,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即此人也。《列子》、《荀子》以为子产所杀,颜师古辨之矣。

    △《尹文子》三卷

    齐人尹文撰。《汉志》齐宣王时人,先公孙龙。今本称仲长氏撰定,魏黄初末得于缪熙伯;又言与宋钘、田骈同学于公孙龙,则不然也。龙书称尹文乃借文对齐宣王语,以难孔穿,其人当在龙先。班《志》言之是矣。仲长氏,即统也耶?熙伯名袭。

    △《人物志》三卷

    魏散骑常侍邯郸刘劭孔才撰。梁儒林祭酒炖煌刘昺注。《梁史》无刘昺,《中兴书目》云尔。晁氏云伪凉人。

    △《广人物志》十卷

    唐乡贡进士京兆杜周士撰。叙武德至贞元选举荐进人物事实,凡五十五科。

    ○墨家类

    △《墨子》三卷

    宋大夫墨翟撰。孟子所谓邪说诐行,与杨朱同科者也。韩吏部推尊氏,而《读墨》一章,乃谓孔、墨相为用,何哉?《汉志》七十一篇,《馆阁书目》有十五卷六十一篇者,多讹脱,不相联属。又二本,止存十三篇者,当是此本也。方杨、墨之盛,独一孟子讼言非之,谆谆焉惟恐不胜。今杨朱书不传,《列子》仅存,其余墨氏书传于世者亦止于此。《孟子》越百世益光明,遂能上配孔氏,与《论语》并行,异端之学,安能抗吾道哉!

    ○纵横家类

    △《鬼谷子》三卷

    战国时,苏秦、张仪所师事者,号鬼谷先生,其地在颍川阳城,名氏不传于世。此书《汉志》亦无有,《隋》、《唐志》始见之,《唐志》则直以为苏秦撰,不可考也。《隋志》有皇甫谧、乐一二家注,今本称陶弘景注。

    ○农家类

    农家者流,本于农稷之官,勤耕桑以足衣食。神农之言,许行学之,汉世野老之书,不传于后,而《唐志》着录,杂以岁时月令及相牛马诸书,是犹薄有关于农者。至于钱谱、相贝、鹰鹤之属,于农何与焉?今既各从其类,而花果栽植之事,犹以农圃一体,附见于此,其实则浮末之病本者也。

    △《齐民要术》十卷

    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凡九十三篇。其曰“治生之道,不仕则农”,盖名言也。

    △《山居要术》三卷

    称王■〈日攵〉撰。《馆阁书目》作王旻。皆莫知何时人也。

    △《四时纂要》五卷

    唐韩谔撰。虽曰岁时之书,然皆为农事也。《蚕书》二卷孙光宪撰。光宪事迹,见小说类。

    △《秦少游蚕书》一卷

    见少游《淮海集》第六卷。序略曰:予闲居,妇善蚕,从妇论蚕,作《蚕书》。考之《禹贡》,扬、梁、幽、雍不贡茧物,兖篚织文,徐篚玄缎缟,荆篚玄纁玑组,豫篚织纩,青篚檿丝,皆茧物也。而桑土既蚕,独言于兖,然则九州蚕事,兖为最乎?予游济、河之间,见蚕者豫事时作,一妇不蚕,此屋詈之。故知兖人可为蚕师。今予所书,有与吴中蚕家不同者,皆得之兖人也。

    △《禾谱》五卷

    宣德即温陵曾安止移忠撰。东坡所为赋《秧马歌》也。谓《禾谱》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不谱农器,故以此歌附之。安止,熙宁进士,尝为彭泽令。右丞黄履安中誌其墓。

    △《农器谱》三卷、《续》二卷

    未阳令曾之谨撰。安止之侄孙也。追述东坡作歌之意为此编。周益公为之序,陆务观亦作诗题其后。

    △《农书》三卷

    称西山隐居全真子陈旉撰。未详何人。其书曰《田》、曰《牛》、曰《蚕》。洪庆善为之后序。

    △《耕桑治生要备》二卷

    左宣教即通判横州何先觉撰。绍兴癸酉序。

    △《耕织图》一卷

    于潜令鄞楼璹寿玉撰。攻愧参政之伯父也。

    △《竹谱》一卷

    武昌戴凯之庆预撰。皆四字语。

    △《笋谱》一卷

    僧赞甯撰。

    △《梦溪忘怀录》三卷

    沈括存中撰。自称梦溪丈人。括坐永乐事闲废。晚岁乃以光禄卿分司卜居京口之梦溪,有水竹山林之适。少有《怀山录》,可资居山之乐者,辄记之。自谓今可忘于怀矣,故名《忘怀录》。

    △《越中牡丹花品》二卷

    僧仲休撰。其序言:越之所好尚惟牡丹,其绝丽者三十二种,始乎郡斋,豪家名族,梵宇道宫,池台水榭,植之无间。来赏花者,不问亲疏,谓之看花局。泽国此月多有轻云微雨,谓之养花天。里语曰,弹琴种花,陪酒陪歌。末称丙戌岁八月十五日移花日序。丙戍者,当是雍熙三年也。越在国初繁富如此,殆不减洛中。今民贫至骨,种花之风遂绝。何今昔之异耶?其故有二:一者镜湖为田,岁多不登;二者和买土着,数倍常赋。势不得不贫也。

    △《牡丹谱》一卷

    欧阳修撰。少年为河南从事,目击洛花之盛,遂为此谱。蔡君谟书之,盛行于世。

    △《冀王宫花品》一卷

    题景祐元年沧州观察使记。以五十种分为三等九品,而“潜溪绯”、“平头紫”居正一品,“姚黄”反居其次,不可晓也。

    △《吴中花品》一卷

    庆历乙酉赵郡李英述。皆出洛阳花品之外者,以今日吴中论之,虽曰植花,未能如承平之盛也。

    △《花谱》二卷

    荣阳张峋子坚撰。以花有千叶、多叶,黄、红、紫、白之别,类以为谱,凡千叶五十八品,多叶六十二品,又以芍药附其末。峋与其弟岷子望同登进士第。岷尝从邵康节学。

    △《牡丹芍药花品》七卷

    不着名氏。录欧公及仲休等诸家《牡丹谱》、孔常甫《芍药谱》,共为一编。

    △《洛阳贵尚录》一卷

    殿中丞新安丘濬道源撰。专为牡丹作也。其书援引该博而迂怪不经。濬,天圣五年进士,通数知未来,寿八十一,及敛衣空,人以为尸解。《新安志》云尔。

    △《芍药谱》一卷

    中书舍人清江刘攽贡父撰。

    △《芍药图序》一卷

    待制新淦孔武仲常甫撰。

    △《芍药谱》一卷

    知江都县王观通叟撰。三家皆述维扬所产花之盛。

    △《荔枝谱》一卷

    端明殿学士莆田蔡襄君谟撰,且书而刻之,与《牡丹记》并行。闽无佳石,以板刊,岁久地又湿,皆蠢朽,至今犹藏其家,而字多不完,可惜也。

    △《荔枝故事》一卷

    无名氏。

    △《增城荔枝谱》一卷

    亦无名氏。其序言福唐人,熙宁九年承乏增城,多植荔枝,盖非峤南之“火山”,实类吾乡之“晚熟”。搜境内所出得百余种,其初亦得闽中佳种植之,故为是谱。

    △《四时栽接花果图》一卷

    无名氏。

    △《桐谱》一卷

    铜陵逸民陈翥撰。皇祐元年序。

    △《何首乌传》一卷

    初见唐《李翱集》,今后人增广之耳。

    △《海棠记》一卷

    吴人沈立撰。

    △《菊谱》一卷

    彭城刘蒙撰。凡三十五品。

    △《菊谱》一卷

    史正志志道撰。孝庙朝为发运使者也。

    △《范村梅菊谱》二卷

    范成大至能撰。有园在居第之侧,号范村。

    △《橘录》三卷

    知温州延安韩彦直子温撰。世忠长子也。

    △《糖霜谱》一卷

    逐宁王灼晦叔撰。言四方所产,辽宁为冠。灼自号颐堂。

    △《蟹谱》二卷

    称怪山傅肱子翼撰。嘉祐四年序。“怪山”者,越之飞来山也。

    △《蟹略》四卷

    高似孙续古撰。

    ○杂家类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

    秦相吕不韦撰。后汉高诱注。其书有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者,即今《礼记》之《月令》也。

    △《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

    汉淮南王安与宾客撰。后汉太尉许慎叔重注。案《唐志》又有高诱注。今本既题许慎记上,而详序文则是高诱,不可晓也。序言自诱之少,从同县卢君受其句读。卢君者,植也。与之同县,则诱乃涿郡人。又言是建安十年辟司空掾,东郡濮阳令,十七年迁监河东。则诱乃汉末人,其出处略可见。

    △《子华子》十卷

    称晋人程本,字子华,与孔子同时。考前世史志及诸家书目,并无此书,盖假讬也。《馆阁书目》辨之当矣。《家语》有孔子遇程子,倾盖赠束帛之事。而《庄子》亦载子华子见昭僖侯一则,此其姓字之所从出。昭僖与孔子不同时也。《庄子》固寓言,而《家语》亦未可考信。班固《古今人表》亦无之。使果有其人,遇合于夫子,班固岂应见遗也?其文不古,然亦有可观者,当出于近世能言之流,为此以玩世尔。

    △《论衡》三十卷

    汉上虞王充仲任撰。肃宗时人。仕为州从事治中。初着书八十五篇,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蔡邕、王朗初传之时,以为不见异人,当得异书。自今观之,亦未见其奇也。

    △《女诫》一卷

    汉曹世叔妻班昭撰。固之妹也。俗号传“《女孝经》”。

    △《潜夫论》十卷

    汉安定王符节信撰。

    △《风俗通义》十卷

    汉泰山太守汝南应劭仲远撰。《唐志》二十卷。今惟存十卷,余略见庾仲容《子钞》。

    △《蒋子万机论》二卷

    魏太尉平河蒋济子通撰。案《馆阁书目》卷五十五篇。今惟十五篇,恐非全书也。

    △《博物志》十卷

    晋司空范阳张华茂先撰。多奇闻异事。华能辨龙鲊,识剑气,其学固然也。

    △《古今注》三卷

    晋太傅丞崔豹正熊撰。

    △《孙子》十卷

    题晋孙绰兴公撰。恐依托。《唐志》及《中兴书目》并无之。余从程文简家借录。

    △《刘子》五卷

    刘书孔昭撰。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为序。凡五十五篇。案《唐志》十卷,刘勰撰。今序云画伤已不遇,天下陵迟,播迁江表,故作此书。时人莫知,谓为刘勰,或曰刘歆、刘孝标作,孝政之言云尔。终不知画为何代人。其书近出,传记无称,莫详其始末,不知何以知其名画而字孔昭也。

    △《金楼子》十卷

    梁元帝绎世诚为湘东王时所述也。杂记古今闻见。末一卷为自序。

    △《瑞应图》十卷

    不着名氏。案《唐志》有孙柔之《瑞应图记》、熊理《瑞应图谱》各三卷,顾野王《符瑞图》十卷,又《祥瑞图》十卷。今此书名与孙、熊同,而卷数与顾合,意其野王书也。其间亦多援孙氏以为注。《中兴书目》有《符瑞图》二卷,定着为野王。又有《瑞应图》十卷,称不知作者,载天地瑞应诸物,以类分门。今书正尔,未知果野王否?又云或题王昌龄。至李淑《书目》,又直以为孙柔之,其为昌龄或不可知,而此书多引孙氏,则决非柔之矣。又恐李氏书别一家也。

    △《子钞》三十卷

    梁尚书左丞颍川庚仲容子仲撰。所取诸子之书百有五家,其间颇有与今世见行书不同者,而亡者亦多矣。

    △《意林》三卷

    唐大理评事扶风马总会元撰。以庚《钞》增损裁择为此书。总后宦达,尝副裴晋公平淮西者也。

    △《颜氏家训》七卷

    北齐黄门侍郎琅邪颜之推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而其书崇尚释氏,故不列于儒家。

    △《匡谬正俗》八卷

    唐秘书监琅邪颜籀师古撰。其子符玺郎扬庭永徽二年表上之。

    △《刊谬正俗跋》八卷

    莆田郑樵撰。

    △《理道要诀》十卷

    唐宰相杜佑撰。凡三十三篇,皆设问答之辞。末二卷记古今异制,盖于《通典》中撮要,以便人主观览。

    △《造化权舆》六卷

    唐丰王府法曹赵自勔撰。天宝七年表上。陆农师着《埤雅》颇采用之,其孙务观尝两为之跋。余求之久不获,己亥岁从吴门天庆《道藏》中借录。

    △《祝融子两同书》二卷

    不着名氏。《中兴书目》云唐吴筠撰。《唐·艺文志》同,但入小说类。又案《崇文总目》以为罗隐撰,未详。其书采孔、老为内外十篇。祝融者,谓鬻子,为诸子之首也。

    △《刊误》二卷

    唐国子祭酒李涪撰。

    △《资暇集》二卷

    唐李匡文济翁撰。

    △《兼明书》二卷

    唐国子太学博士丘光庭撰。

    △《苏氏演义》十卷

    唐光启进士武功苏鹗德祥撰。此数书者皆考究书传,订正名物,辨证讹谬,有益见闻。尤梁溪以家藏本刻之当涂。

    △《事始》三卷

    唐吴王谘议弘文馆学士南阳刘存撰。

    △《炙穀子》三卷

    唐王睿撰。以《古今注》、《二仪实录》、《乐府解题》等书,删并为一编。△《伸蒙子》三卷唐校书郎长乐林慎思虔中撰。

    △《中华古今注》三卷

    后唐太学博士马缟撰。盖推广崔豹之书也。

    △《格言》五卷

    南唐中书侍郎北海韩熙载权叔言撰。

    △《化书》六卷

    南唐宰相卢陵宋斋邱子嵩撰。

    △《物类相感志》一卷

    僧赞宁撰。国初名释也。

    △《耄智余书》三卷

    太子少保致仕澶渊晁迥德远撰。迥善养生,兼通释、老书,年至八十四,子孙多闻人。

    △《昭德新编》一卷

    晁迥撰。“昭德”者,京师居第坊名也。晁氏子孙皆以为称。

    △《聱隅子》二卷

    蜀人黄晞撰。聱隅,其自号也。本朝仁宗时人。书名《歔欷琐微论》,凡十篇。

    △《宋景文笔记》一卷

    翰林学士安陆宋祁子京撰。

    △《近事会元》五卷

    李上友撰。自唐武德至周显德,杂事细务皆记之。

    △《徽言》三卷

    司马光手钞诸子书,题其末曰:“余此书类举人所钞书,然举人所钞猎其辞,余所钞核其意;举人志科名,余志道德。”其书“迂叟年六十八”,盖公在相位时也。方机务填委,且将属疾,而好学不厌,克勤小物如此。所钞自《国语》而下六书,其目三百一十有二,小楷端重,无一笔不谨,百世之下,使人肃然起敬。真迹藏邵康节家,其诸孙遵守。汉嘉从邵氏借刻,携其板归越,今在其群从述尊古家。

    △《泣岐书》三卷

    蜀人龙昌期撰。称“上昭文相公”。有后序,言求荐进之意。

    △《天保正名论》八卷

    龙昌期撰。其学迂僻,事非周公,妄人也。

    △《事物纪原》二十卷

    不着名氏。《中兴书目》十卷,开封高承撰,元丰中人。凡二百七十事。今此书多十卷且数百事,当是后人广之耳。

    △《孔氏杂说》一卷

    清江孔平仲毅甫撰。

    △《晁氏客语》一卷

    晁说之以道撰。

    △《广川家学》三十卷

    中书舍人董弅令升撰。述其父逌之学。

    △《石林家训》一卷

    叶梦得少蕴撰。

    △《石林过庭录》二十七卷

    叶梦得与诸子讲说者,其中子模编辑之。

    △《程氏广训》六卷

    中书舍人三衢程俱致道撰。

    △《艺苑雌黄》二十卷

    建安严有翼撰。大抵辨正讹谬,故曰“雌黄”。其目:《子史》、《传注》、《诗词》、《时序》、《名数》、《声画》、《器用》、《地理》、《动植》、《神怪》、《杂事》,卷为二十,条凡四百条,砚冈居士唐稷序之。有翼尝分教泉、荆二郡。

    △《缃素杂记》十卷

    建安黄朝英士俊撰。有陈与者为之序,言甲辰六试礼部不利,盖政、宣中士子也。其书亦辨正名物,而学颇迂僻。言《诗》“芍药”“握椒”之义,鄙亵不典。王氏之学,前辈以资戏笑,而朝英以为得诗人深意,其识可见矣。

    △《圣贤眼目》一卷

    曲阿洪兴祖庆善撰。摘取经、子数十条,以己见发明之。

    △《义林》一卷

    眉山程敦厚子山撰。其上世东坡外家也。子山为人凶险,与眉守邵溥有隙,以匹绢为匿名书,诬以罪状,抵帅萧振。振逮溥系狱鞫之。或教溥一切诬服,得不以锻炼死狱。上朝议以匿名不当受,而制司非得旨不应擅逮系郡守,遂两罢之。溥虽得弗问,而终无以自明,愤诉于天。子山之居极壮丽,一夕烬于火。后附秦桧至右史,后复得罪,谲知安远县以没。

    △《弟子职等五书》一卷

    漳州教授张时举以《管子弟子职》篇,班氏《女诫》,吕氏《乡约》、《乡礼》,司马氏《居家杂仪》合为一编。

    △《演蕃露》十四卷、《续》六卷

    程大昌泰之撰。初在馆中见《蕃露》书,以为非,说见春秋类。又引《古今注》“冕旒缀玉下垂如繁露”,然盖与《玉杯》、《竹林》同为讬物名篇,可想见也。今日《演蕃露》,意古之《蕃露》与《尔雅》、《释名》、《广雅》、《刊误正俗》之类云尔。

    △《考古编》十卷、《续编》十卷

    程大昌撰。上自《诗》、《书》,下及史传,世俗杂事有可考见者,皆笔之。△《楚泽丛语》八卷右迪功郎李蓍吉先撰。不知何人作,其书专辟孟子。绍兴中撰进。大意以为王氏之学出于孟氏。然王氏信有罪矣,孟氏何与焉。此论殆得于晁景迂之微意。

    △《容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各十六卷、《五笔》十卷

    翰林学士鄱阳洪迈景卢撰。每编皆有小序。《五笔》未成书。

    △《续颜氏家训》八卷

    左朝请大夫李正公撰。皆用颜氏篇目而增广之。

    △《习学记言》五十卷

    宝文阁学士龙泉叶适正则撰。自《六经》、诸史、子以及文鉴皆有论说,大抵务为新奇、无所蹈袭。其文刻削精工,而义理未得为纯明正大也。自孔子之外,古今百家随其浅深,咸有遗论,无得免者。而独于近世所传《子华子》笃信推崇之,以为真与孔子同时,可与《六经》并考,而不悟其为伪也。且既曰其书甚古,而文与今人相近,则亦知之矣。远自《七略》,下及《隋》、《唐》、《国史》诸志、李邯郸诸家书目皆未之有,岂不足以验其非古,出于近世好事能文者之所为,而反谓孟、荀以来无道之者,盖望而弃之也。不亦惑乎!

    △《准斋杂说》一卷

    钱塘吴如愚撰。

    △《灌畦暇语》一卷

    不知作者,杂取史传事,略述己意。

    △《忘筌书》二卷

    潘植子醇撰。新安所刻本凡八十二篇,与《馆阁书目》、《诸儒鸣道集》及余家写本篇数皆不同。本已见儒家,而《馆目》置之杂家者,以其多用释、老之说故也。今亦别录于此。

    △《袁氏世范》三卷

    乐清令三衢袁采君载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