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济卦第六十四

佚名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名家批注周易最新章节!

    新的起点

    未济卦预示着新的起点。

    【题解】

    任何伟大事业胜利之后,都仍将面临新的挑战,从来就没有大功告成而一无可为的时候。用易家先师的话说,那就是既济虽济,济犹未济,济之再济,此即“未济”。从卦象看,“未济”恰好是“既济”的反卦,它的爻序与“既济”正好相反。“既济”是离下坎上,水火相济,“未济”是坎下离上,水火不济;“既济”阴阳六爻全部归班就位,完美无缺;“未济”是阴阳六爻全部出班离位,阴差阳错。“既济”表示成功、完成、停止的意思,是事物发展的偶然的完善的短暂的阶段;而“未济”则表示未成功、未完成、未停止的意思,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的缺陷的长久的阶段。应该承认,以“未济”而不是“既济”作为六十四卦的结束,确是易理高深精妙之处。它体现了易家对宇宙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运动发展和生命规律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易家不迷信绝对的完美和终极的真理,永远将每一个胜利和成功,都当作新的起点的伟大而深刻的辩证思想。这也正是东方古老易学具有永恒的哲学光辉、无限生命力和无穷魅力的奥秘所在。

    【原文】

    未济①,亨。[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否二之五也。柔得中,天地交。故‘亨’。济,成也。六爻皆划错,故称未济也。”]小狐汔②济③,濡其尾,无攸利。

    【注释】

    ①未济:卦名。卦义:未渡,求有成,未遂,未成,未尽事宜等。

    ②汔:几乎。

    ③济:渡过。

    【译文】

    未济卦象征未完成,勉力使成可获亨通顺利。小狐即将渡过河,水沾湿了尾巴,不太顺利。

    未济卦图

    未济卦象征万物生生不已。未济卦离上坎下,火在水上,水火不相容,不相为用,所以卦名“未济”。

    【解说】

    未济卦与既济卦是各爻次序上下相反的综卦(正覆卦),也是各爻阴阳完全相反的错卦(变卦)。既济是完成,未济是未完成。《易经》六十四卦以未济卦作为终结,表明完成是另一次未完成的开始,世界就是这样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

    【原文】

    《彖》曰:“未济,亨”①,柔得中也②。[王弼注:“以柔处中,不违刚也;能纳刚健,故得亨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③。“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④。虽不当位,刚柔应也⑤。

    【注释】

    ①亨:通达。

    ②柔得中也:这是以未济卦的六五的爻位爻象为说的。六五以阴爻居于上卦之中位,阴表柔,所以说是“柔得中”。

    ③未出中也:这是以未济卦的九二的爻位爻象为说的。九二居于下卦之中位,下卦是坎卦,表水,表险。小狐“未出中”,就是未能离开水,示能脱离水中的危险。

    ④不续终也:不能继续完成。

    ⑤虽不当位,刚柔应也:未济卦六爻,初六、六三、六五三爻都是以阴爻居阳位,九二、九四上九三爻都是以阳爻、居阴位,全都“不当位”。但其中的三对上下卦同位爻,即初六与九四、九二与六五、六三与上九,都是一阴一阳,即一柔一刚,所以说是“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译文】

    《彖传》说:“事未完成,勉力使成可获亨通顺利”,是因为柔顺而且得守中道。“小狐即将渡过河”,说明它还尚未脱离危险。“水沾湿了尾巴,不太顺利”,说明努力不能持续到最后。虽然卦中六爻都没居其正位,但阳刚阴柔却相互援应。

    【解说】

    未济是终而不止,则发展没有穷尽。卦中六五柔爻居外卦之中位,“柔得中”可以保持冷静、不骄傲,所以亨通。小狐狸快要渡过水去(小狐汔济),还未游出水中(未出中也)。湿了尾巴(濡其尾),不能继续游到头(无攸利)。这是说小狐狸还没有脱离险境,但就是因为艰险才寻求变化,咫尺天涯,才能努力到达彼岸,才能不断前进(不续终也)。本卦全部的爻都是柔爻居刚位,或刚爻居柔位,都不在正位,意味着未完成。但三阴三阳皆相应(不当位,刚柔应也),这预示着变化正在酝酿中,使未来产生希望。

    【原文】

    《象》曰:火在水上①,未济。君子以慎辨物②居方③。[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侯果曰:“火性炎上,水性润下,虽复同体,功不相成,所以未济也。故君子慎辨物宜,居之以道,令其功用相得,则物咸济矣。”]

    【注释】

    ①火在水上:观未济卦,上离为火,下坎为水,因而说“火在水上”。

    ②辨物:分辨各种事物。

    ③居方:处于各种不同的最适合的地方。方,方位。

    【译文】

    《象传》说:火在水上面,象征事未成功。君子体察此象,因此审慎地辨别事物,使其各自安处于适当的场所。

    【解说】

    未济卦上离火,下坎水,是火在水上之象,称为火水未济。水本来是趋向下的,放在上方才能趋下,火本来是趋向上的,放在下方才能趋上,但未济时,水火的位置恰恰相反,火在上往上,水在下往下,两相背离。君子于此感到,应该认真地分辨事物的性情,慎重地选择所处的方所,使事物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原文】

    初六,濡其尾①,吝②。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③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曰:“未济之初,始于既济之上六,濡首而不知,遂濡其尾。”]

    【注释】

    ①濡其尾:见既济卦初九爻注释。

    ②吝:困难,麻烦。

    ③极:极限。

    【译文】

    初六,小狐过河时水沾湿了尾巴,有麻烦。

    《象传》说:“小狐过河时水沾湿了尾巴”,说明它太不自量力谨慎持中了。

    【解说】

    濡,沾湿。初六在下,故为“尾”。初六阴柔弱小,失位不正,处于坎险之下,但它未济时,强求渡河(既济),结果打湿了尾巴,没有成功。这是把自己带入险境,自取其吝。打湿了尾巴,也不懂得分量的轻重(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原文】

    九二,曳①其轮②,贞吉。[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姚信曰:“坎为曳,为轮,两阴夹阳,轮之象也。二应于五,而隔于四,止则据初,故‘曳其轮’。处中而行,故曰‘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曰:“‘中以行正’者,释九二失位而称贞吉者,位虽不正,以其居中,故能行正也。”]

    【注释】

    ①曳:拉。

    ②轮:车轮。

    【译文】

    九二,及时往后拖拉车轮,这样做正确吉祥。

    《象传》说:九二这样做正确可获吉祥,说明应当持守中道,端正行事。

    【解说】

    “曳其轮”是固定车轮防止脱落。九二居坎体,坎形中刚,故为轮轴为固。九二刚爻居柔位守中,刚柔并济(中以行正也),不冒险犯难,在未济时,就加固自己,所以“贞吉”。

    【原文】

    六三,未济①,征②凶,利涉大川。[王弼注:“以阴之质,失位居险,不能自济者也。以不正之身,力不能自济,而求进焉,丧其身也,故曰‘征凶’也。二能拯难,而已比之,弃己委二。载二而行,溺可得乎?何忧未济?故曰‘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注释】

    ①未济:六三当三至五互坎之下,意思是站在河边没有开始渡涉。

    ②征:前进。

    【译文】

    六三,还未做好准备,贸然前进有凶险,利于涉越江河巨流。

    《象传》说:“还未做好准备,贸然前进有凶险”,说明居位不妥当。

    【解说】

    未济不是不济,而是等待时机而济,六三居下坎水上部,又在上离火下方,以为河水已经涸浅,六三以柔爻居刚位(位不当也),不自量力,轻易涉足,却不知自己又陷入互坎(三四五爻)的大川当中,所以“征凶”。六三有上九正应,所以“利涉大川”。六三应等到力量积聚足够再一举荡平大难。

    商汤伐桀,就用到了这种策略。

    汤在讨伐夏桀之前,采纳伊尹的建议,停止向夏朝朝贡以试探夏桀的实力。桀见商汤对自己不敬,便命令九夷族发兵征讨商部族,这说明此时桀还能调动九夷族的兵力,汤和伊尹就马上请罪,恢复向夏桀的进贡。

    一年以后,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残暴统治,纷纷叛离夏朝,这就使桀的力量大为减弱。汤和伊尹见时机成熟,就由汤召集部众,出兵伐夏,一举攻灭了夏桀,随后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原文】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孔颖达《周易正义》:“震发威怒。”]三年有赏于大国①。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②也。

    【注释】

    ①三年有赏于大国:参见既济卦九三爻辞注释。殷高宗征伐鬼方,用了三年才成功。周人帮助殷人伐鬼方,也花了三年,成功之后当然有赏于殷王朝。大国,指殷王朝。

    ②行:实行,实现。

    【译文】

    九四,坚守正道吉祥,悔恨消亡。就像用振奋威武之势讨伐鬼方,经过三年苦战,是可以获胜而被封赏为大国诸侯。

    《象传》说:“坚守正道吉祥,悔恨消亡”,说明志向正在践行的结果。

    【解说】

    震是动,九四已经用刚健成功度过下坎的三个爻坎,进入上离明所在,即是“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九四又居互坎险中,但以刚爻居柔位,示柔不妄动,聚集力量,所以“贞吉”。又九四刚爻居柔位不正,本有悔,但能以刚健涉险建功,又有初六正应(志行也),所以“悔亡”。

    按照当时商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用兵的记录考察,每次动兵一般为三千到五千人不等。如果殷商的中兴之主用三年的时间征伐鬼方,而未能完全将其消灭,这足以说明当时鬼方部族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与此同时这也表明,商朝对鬼方的讨伐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保护商朝的利益,否则,就不会如此大动干戈。

    【原文】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①,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②吉也。[《释文》:“晖,又作辉。”]

    【注释】

    ①孚:诚信。

    ②晖:通“辉”,光辉。

    【译文】

    六五,坚守正道吉祥,没有悔恨。君子的光辉,在于其心怀诚信,吉祥。

    《象传》说:“君子的光辉”,说明六五的光辉带来吉祥。

    【解说】

    六五柔爻居尊位,故“贞吉”,无悔。六五与九二正应,亦即“有孚”。六五居上离当中,离为火为大明,所以说“君子之光,其晖吉也”。六五以柔得中,已臻重坎之上,所以吉祥。

    据说,刘邦在夺取天下之前,就有了作天子的征兆。

    秦始皇在位时曾说:“东南方有象征天子的一团云气。”于是他巡游东方,想把它压下去。当时刘邦怀疑是自己带着这团云气,就躲在芒山、砀山一带的深山湖泽之间。吕雉和别人一起去找,总是能很容易地找到他。刘邦奇怪地问她怎么能找到,吕雉说:“你躲藏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团云气,我们顺着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刘邦心里更加欢喜。当时沛县有很多年轻人听说了这件事,因此大家都愿意依附于他。刘邦就是凭借上天所暗示的“尊位”成为了起义军领袖的。

    【原文】

    上九,有孚①于饮酒,无咎。濡②其首,有孚失是③。[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坎为孚,谓四也。上之四介四,故‘有孚’。饮酒流颐中,故‘有孚于饮酒’。终变之正,故‘无咎’。乾为首,五动首在酒中,失位,故‘濡其首’矣。孚,信。是,正也。六位失正,故‘有孚失是’。谓若殷纣沉湎于酒,以失天下也。”]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④也。

    【注释】

    ①孚:诚信。

    ②濡:沾湿。

    ③是:正确。

    ④节:节制。

    【译文】

    上九,心怀诚信地饮酒取乐,没有过错。饮得过量使酒沾湿了头部,即使心怀诚信也失却了正道。

    《象传》说:“饮酒取乐过量而沾湿了头部”,这是沉湎过度不知节制。

    【解说】

    上九与六三正应,所以“有孚”,上九下临重坎,坎为水为酒,故有“饮酒”。但酒打湿了头,就太不知道节制了(亦不知节也),因为不知道节制,就是有孚也会失去(有孚失是),上九位于未济的最上位,已经在重坎之上,度过了下坎互坎重重险难,已经由未济到达既济,就志得意满,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酗酒烂醉,最终可能众叛亲离。应该知道战胜重重困难,大功告成之时,就是新的困难和危险来临之时。《三国演义》中张飞失徐州一节,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一次刘备准备领兵讨伐袁术。临行前,张飞自告奋勇留守徐州。刘备嘱咐他千万不要饮酒以免误事,他爽快地答应下来。

    刘备刚走,张飞就摆下宴席,请来守城的官员。张飞对众人说:“我哥哥临走时嘱咐我少喝酒,恐怕误事。今天我们大家先痛饮一番,明天开始都戒酒,我们一起守城!”说罢,亲自给众将官倒酒。他来到曹豹面前,曹豹忙推辞道:“将军,我不会饮酒,今天就免了吧。”张飞不听,执意倒酒。曹豹惧怕张飞,只得硬着头皮喝了一盅。张飞又一连喝了十几杯,不觉有些醉了。他又起身与众将把盏,再次来到曹豹面前。曹豹再三推辞,张飞一时性起,不顾别人的阻拦,叫军士把曹豹拉下去打了五十鞭。曹豹挨打后怀恨在心,于是给女婿吕布写了一封信,让吕布乘张飞酒醉,刘备、关羽领兵在外之机,火速领兵来袭击徐州,不可错过机会。

    吕布离徐州只有四、五十里。他见信后立即点兵赶来。曹豹早就打开了城门,引导吕布的军队冲进城来。张飞这时正酩酊大醉,被手下军士摇醒,听到四处杀声震天,慌忙起身,披挂上马。这时吕布正好杀到,张飞酒醉未醒,不是吕布的对手,于是带着十几个部将冲出了东门。刘备的家眷还留在徐州城中,也来不及照顾了。就这样,张飞一时大意,丢了徐州。

    以未济卦作为终结,是没有结束的结束,所有领悟到未济卦和整个《易经》的精神的人,都会感到,人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必以尚未成功,仍需努力之志,上下求索,慎终追远,无悔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