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诗词赞辩类

刘一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栖云笔记最新章节!

    栖云山素朴山人著 五凉门人马阳健刊梓

    1.悟道吟

    既识道中妙,何劳再看书?虚空睁只眼,胜似夜明珠。

    2.神运

    掀开无字经,举起通天眼。翻出命根源,黄芽[1]随手拣。

    3.返本

    性定龙[2]归海,情忘虎入山。性情皆返本,即出死生关。

    4.出凡

    圣自凡中学,道从世事修。专心无二意,终必出人头。

    5.除夜

    今年初尽处,明岁未来辰。此际藏生意,谁能认得真?

    6.赞《道德经》(二首)

    圣经字五千,止是自然天。观徼兼观妙[3],不争[4]功最先。

    秘言道德篇,始母是心传[5]。抱一无为[6]用,自然了大还[7]。

    8.元旦

    满山灯烛照,各庙磬钟鸣。爆竹连声响,动我故园心。

    9.冬寒向火

    独居崖洞里,侧坐火炉边。高唱莲花乐[8],神游太古天[9]。

    10.晚上云山

    旁晚上云山,三清殿转弯。明月松间照,步步玉连环。

    11.雪后独坐

    扫净阶前雪,卷高门上帘。睁睛观洞外,白贲[10]有余甜。

    12.夜雪

    早起开门望,山川尽是银。凡夫难取用,道士可淘尘。

    13.山头夜坐

    独坐山冈上,悄然四面空。抬头睁眼看,明月在天中。

    14.黄昏回洞

    黄昏回旧路,缓步上高岑。明月松稍出,光辉忽满林。

    15.夜归

    拄杖上山坡,欲回自在窝。转弯来斗殿,半月透林科[11]。

    16.洞门独坐

    偃月山头挂,清风洞口飘。能尝真趣味,独坐亦逍遥。

    17.登山

    曲曲弯弯路,阴阴晦晦林。忽然登绝顶,眼底尽黄金。

    18.自题形乐

    有像皆为假,无形却是真。如知消息[12]意,止[13]有本来人。

    19.题画石榴

    皮似黄金色,子[14]如白粉丸。分明人俱见,止是口难飧[15]。

    20.雪中撒食与鸟

    大雪撒馍花[16],[17]禽即啄呀。若知随物性,神鬼亦能拿。

    21.夜梦长须

    日里甚劳劬,夜间梦长须。苦中还有乐,造化亦难拘。

    22.缺钱觅写书人

    写书不得人,自己费精神。世上钱为马,叹吾彻骨贫。

    23.叹写书人失信

    轻诺多无信,谨言是妙方。若还图口爽,终必破行藏[18]。

    24.喂鸟有感

    扬米两三处,飞来五六禽。唧唧争食吃,调我静中琴。

    25.病人求方有感

    我欲学心宽,心宽却甚难。朝朝人问病,也是一重关。

    26.有人求方兼问《易》

    有人求药方,还想问《周易》。大病且难医,何言天地秘。

    27.新春闻小儿歌唱

    花鼓冬冬响,顽童信口歌。无名无韵调,声出太虚[19]窝。

    28.闻狼叫

    东岭毒狼叫,西峰幽鸟鸣。东西分善恶,气类[20]各成声。

    29.冬热春雪

    春天飞白雪[21],冬日长黄芽。不是错时令,阴阳混一家。

    30.有腿疾登山

    急登三五步,两腿软难行。稳把竹根杖,从容脚反轻。

    31.辨真

    修真必要辨明真,真里之真是宝珍。果若钻开元牝窍[22],昆仑顶[23]上去安身。

    32.穷理(二首)

    丹经药火俱分明,穷理[24]工夫未及评。告与修行真烈士,知凶晓吉是初程。

    学人立志要修行,穷理心思必用诚。明的是非邪正路,自然不怕梆铃声[25]。

    34.修真

    修真决要细穷真,休在一身寻宝珍。认的[26]当初元始物,刹那返本换精神。

    35.生死

    生死根源不在天,夭寿长短要心田。顺行造化[27]即伤命,逆运阴阳可作仙。

    36.迷破

    人人怕死想长生,个个偏从死路行。求利图名谋养命,精神衰败早归坑。

    37.本来真宗

    同行并坐又同眠,几个明人识的全?会得生初无字句,霎时火里长金莲。

    38.性理

    性是先天不昧神,后天气质怎为真?逐缘生灭精魂物,误煞阎浮[28]多少人!

    39.命宗

    命是先天真一精,寿夭气数后天成。后天造化生还死,捉住先天死复生。

    40.谷神

    谷神[29]虽在谷中生,匹配阴阳谷始成。有谷神存方见妙,谷神不死永光明。

    41.元牝

    元牝[30]之门天地根,内含精气魄和魂。若人知的真枢纽,兔髓乌肝[31]一口吞。

    42.法财

    法财[32]两用是良方,有法无财枉用强。舍假求真踏实地,何愁不得到仙乡。

    43.大还丹

    金液还丹有妙方,阴阳混化似琼浆。若尝一口归元窍[33],更换精神遍体香。

    44.无为

    饥来吃饭困来眠,此外更无一事牵。贴体衣衫都脱去,依然父母未生前。

    45.道妙

    大道从来本自然,人人具足不须传。后天迷失先天宝,增减工夫始返还。

    46.圣凡

    圣凡交界隔毫厘,止在心中辨险夷。去妄存诚君子道,藏奸养恶小人基。

    47.寻真

    欲明大道亦非艰,止在真心一信间。访友寻师穷正理,何愁不得见元关[34]。

    48.学人

    未学仙时先学人,积功累行可通神。如能屋漏[35]常无愧,德不孤兮必有邻[36]。

    49.勉励学者

    人人有分作神仙,孰肯留心脱世缘。果是超群真铁汉,回头便见景阳川[37]。

    50.用法财

    凡俗欲求天上宝,用时须要世间财。诚然善舍悭贪物,展手直搬斗柄回[38]。

    51.闻小儿唱声

    孩童歌唱无字调,不思不想随口叫。若问此声何处来,太虚空里些儿妙。

    52.神机[39]

    莫道原来一也无,婴儿怎的也知呼?非色非空[40]光明宝,捉住踶[41]翻造化炉。

    53.他我

    昔年误认他是我,今日方知我是他。他我一齐都放下,虚空拍手笑呵呵。

    54.辩《金刚经》四句偈[42]解(三首)

    四句分明无字经,虚名四句再叮咛。须知教外别传秘,诸佛菩萨定秤星[43]。

    无字真经有秘传,金刚一部是蹄筌[44]。达摩[45]自入中华后,祖祖成真一法船[46]。

    要寻四句根源处,不在经传言语中。若遇明师亲点破,真空妙有最圆通。

    57.赞《道德经》(四首)

    函关紫气[47]贯虚空,道德心传万法通。始母端倪皆泄露,在人玩味细追穷。

    紫气东来道德留,五千宝箓[48]露丹头。分明指出先天窍,学者须从始母求。

    函关一会有真传,道德双修元又元。始母宗君皆说破,淡乎无味火生莲。

    恍惚杳冥仙佛种,豫犹涣旷[49]圣贤卷。致虚守静[50]能醇朴,自小不大可永年。

    61.叹求方者

    终朝病者不离门,尽是贪财酒色根。何若牵缠都脱卸,身心爽快少灾迍[51]。

    62.叹世人不做好事

    作恶偏能作善难,天堂怕走地狱钻。若将好事认真做,无祸无灾心亦欢。

    63.上山

    要上高山须着力,欲登大道要专心。若还懈怠无真念,怎出樊笼[52]到宝林[53]?

    64.叹学人不勉力

    堪叹学者不知音,妄想贪求海底金。种种尘情难解脱,如何见的本来心?

    65.叹道者少慈心

    出家先学好心肠,物我同观大药王。若是悭贪多毒恶,何如在俗养皮囊。

    66.叹世人悭贪

    穿了是衣死是妻,痴迷为甚积东西?一时气绝他人用,将尔谁常口里提?

    67.奉痴翁先生[54]

    老迈修为外护[55]难,凭人脚力镇邪奸。不须外护天缘凑,梅福[56]还丹幸作官。

    68.答潘某求诗

    出世原非入世心,鹤鸣九皋[57]少知音。山人别有真功课,莫在墨池简布[58]寻。

    69.《五书合集》吟[59](二首)

    欲修神室要真传,不得真传是枉然。原旨阴符藏妙诀,求师说破水乡铅。

    旁门外道有三千,认鸟为鸾障道缘。怎晓五书真正理,其中别有一重天。

    71.《羲易》[60]吟

    先天八卦[61]本河图[62],一气流行混有无。逆数之中藏顺数,几人识得未生乎?

    72.《周易》[63]吟

    错综变化理深钩[64],老少阴阳动静由。若问忧虞[65]凶吉事,系辞情伪[66]细搜求。

    西游像赞

    73.如来

    如来妙相[67]不寻常,丈六金身大法王[68]。非色非空超万象,三千世界[69]放毫光。

    74.观音(二首)

    观音[70]借比觉察神[71],观妙还须观窍纯。内外浑无些子染,直超彼岸出迷津。

    静观密察是工夫,始始终终莫错诬。运火爻铢[72]循度数,功完行满谒仙都。

    76.三藏

    五彩袈裟配五行,九环锡杖九还名。真功实行修持去,决到如来极乐城。

    77.行者[73]

    分明一味水中金,仙佛灵根天地心。八卦红炉煅炼过,不生不灭鬼神钦。

    78.八戒(二首)[74]

    木火良能性本真,后天食色带根尘。若知戒慎防危险,配合金公[75]产法身。

    先天木火本柔和,气质交攻可奈何?悟得如能常戒惧,无私绝欲净倮倮[76]。

    80.沙僧(二首)

    五行全借土为功,土不归真造化空。戊己成圭[77]流性定,婴儿姹女[78]自和同。

    刀圭[79]掩蔽在流沙,作怪为妖事事差。悟的真诚归净土,霎时遍地长黄芽。

    82.新春(二首)

    否泰[80]才交气象新,冬残自然变阳春。一些微妙人难见,止在虚空定屈伸。

    今年已尽接来年,夜半阴阳同度缠。爆竹连声生气发,黄芽透地遍山川。

    84.登高

    登高气壮更心强,缓步从容莫急忙。循序而行直到顶,抬头睁眼见天堂。

    85.有人求作诗

    山人习静不精诗,信口高歌自乐之。无律无音无韵调,间常[81]最怕费心思。

    86.训徒

    日月难留似转轮,今冬月尽又新春。报言学道诸君子,各奔前程莫逡巡[82]。

    87.读《金刚经》

    金刚般若身中具,四句还从教外传。悟的常修无住法[83],直超彼岸到西天。

    88.心传秘密

    拈花[84]笑纳识般若,忽叫阿难[85]随应诺。一贯呼参[86]体用全,超凡入圣别无着。

    89.一贯(二首)

    尽道呼参传一贯,那知言外又藏真。当年曾子独唯处,后世参开有几人?

    一呼一唯明一贯,心心授受无容玩。盘中哑谜能打开,睁眼即见真道岸。

    91.忠恕

    中心是忠如心恕,以己合人行无阻。忠恕两般若浑忘,豁然贯通知一处。

    92.日行南北

    日往南天寒气生,旋行北陆地阳明。若人会的这消息,扭转头来即太清[87]。

    93.自叹年老

    一年更比一年老,须发眉毛如雪皓。惟有原来那点真,寂然不动光明好。

    94.新春勉学人(三首)

    地天交泰是初春,万物萌芽重一新。这点枢机人会的,阴阳配合换精神。

    一年方去一年来,人寿光阴暗里推。须早逞时修去路,鼎新革故玩春台[88]。

    三冬尽处即春来,百物萌芽地气开。这个天机参的透,随时下手种丹材。

    97.立春前一日降雪

    连日乌云四面遮,今宵半夜落琼花。来朝六九交春节,阴气决然还有些。

    98.夜登山坡

    努力前行上陡坡,从容缓步透林科。忽然走到混元顶[89],日月星辰掌里过。

    99.行路有感

    一年不似一年强,力弱形消两鬓霜。止有原初些子物,长长久久放毫光。

    100.春初即景

    节到春初分外鲜,黄芽碧草透山川。如何得此光辉景,斗柄回寅[90]本自然。

    101.重生牙

    发皤转黑不为奇,齿落重生何足疑?捉住当初那点物,还元返本圣贤基。

    102.叹世人过年节

    人人尽道过新年,为过新年乱觅钱。不若常时无节过,贫贫淡淡得安然。

    103.除日叹世

    人到年终分外忙,家家买菜办干粮。五更爆竹一声响,伺候宾朋充肚肠。

    104.人日

    世传正七为人日,分外天晴无点云。料想今年瘟病少,大家喜乐祝仁君。

    105.叹人为恩爱受伤者(二首)

    父子夫妻与弟兄,至亲每每变无情。我曾看破其中假,五十年来两脚轻。

    世事人情俱不真,要尝滋味细留神。此身到了犹拋丢,局外诸般何足亲?

    107.和周玉书原韵(三首)

    觅侣求缘久寓秦,羽人不见见儒人。相逢共坐无多语,早识居尘亦出尘。

    玉书年少得书香,不与时英共比芳。莫道濂溪[91]无继踵,家传性理[92]惟君长。

    泥涂富贵有风波,十亩闲闲[93]岂奈何?蒹葭白露[94]堪自赏,看他旅处尽心多[95]。

    110.示刘阳精句

    杳冥恍惚[96]有真阳,非色非空大药王。水火烹煎成至宝,通天彻地放毫光。

    111.苏将军讳宁阿注《道德》、《烟霞》等书,不肯留名,止以痴道人书之,予暗藏其名而赞之

    草里埋禾鱼潜深,宁藏四象[97]在中心。伐柯无木寄高阜,亲见犹龙[98]指宝林。

    112.解金公奥义

    金公别号是摇光,坐我迎他大不祥。斗柄如能回转过,霎时死地变生方。

    113.道家冠巾[99]颂

    洗心涤虑即清净,回头是岸除孽病。今日得入圣贤门,万法归一常守正。

    114.咏面弹子[100]

    有果初结白如雪,真火煅成红似血。收来温养清净瓶,待时取出供金阙。

    115.咏画佛手橘[101]

    西天佛手放毫光,一展邪魔尽遁藏。浇益众生施法乳[102],园林橘柚亦飘香。

    116.咏画桃

    蟠桃一熟九千年,王母西池宴众仙。却被曼倩[103]三次盗,遗留种子在云巅。

    117.咏画香圆

    香圆[104]气味不寻常,能治沉疴化吉祥。画出鲜黄真模样,无如可看不能尝。

    118.答人求诗

    生平不务诗,任性口占之。语句何求稳,意辞岂论奇。

    自知无识见,常怕费心思。野调山歌乐,还当傀儡戏。

    119.大雾

    大雾连天罩,山川看不明。猿啼难见影,水响止闻声。

    樵子迷坡路,行人瞀眼睛。东风如一阵,万象依然清。

    120.示刘阳精(二首 五律)

    先须明辨假,然后再寻真。假处藏真宝,真边有假邻。以真去假物,借假炼真身。假灭真全复,当空日一轮。

    钻透阴阳窍[105],拈来定海针[106]。六尘[107]皆扫去,五贼[108]莫教侵。四象同归土,三元[109]总赖壬。功夫如到处,满屋尽黄金。

    122.雪后数日未消

    天晴三四日,积雪未曾消。树挂绵花絮,檐悬钟乳条。

    阳山犹现路,深谷尚拥桥。净手掬些子,烹茶度寂寥。

    123.迎善桥

    旁岩修栈道,就石作桥工。形似一钩月,势如五色虹。

    游人登涉利,善士往来通。有此云中路,香烟满太空。

    124.真功

    本来无一物[110],生后惹尘缘。鬼面神头现,狼心狗肺悬。

    手提锋利剑,怀抱火雷砖。斩断三彭[111]路,踢翻四象巅。

    阴阳炉内炼,造化鼎中煎。露出金刚宝,即登天外天。

    125.元关

    元关一窍少人知,包裹乾坤并坎离。成圣成贤皆在此,作仙作佛尽凭伊。调和四象开生路,分散五行即死基。捉住先天元始宝,纵横逆顺任施为。

    126.示徒

    秉性昏愚不是贤,蒙师指示悟真篇[112]。天根固自家中有,灵宝岂从身外悬。恍惚其间藏妙相,杳冥之际出清泉。与君说破元关窍,言外心传仔细研。

    127.外护难遇

    大道还须遇大缘,老来外护最为先。志公[113]了道逢梁帝,平叔[114]成真有马仙。抱朴[115]无财难运用,邋遢[116]莫辅暗熬煎。庸才怎敢校前圣,自下工夫命付天。

    128.送刘阳精回南

    阳精隐在色身间,假里寻真可返还。炼己筑基[117]离万象,闭坤塞艮去千般。金公木母须相合,黑鼠红羊[118]要共班。攒簇五行归一气,刹那跳出死生关。

    129.痴道人勤劳王事,兼能修养,因以将军为寓,口占七言律二首奉呈

    先生久已悟真诠,临阵还须马向前。营按九宫当谨密,门分八卦要周全。生擒六贼炉中炼,活捉三尸鼎内煎。扫尽尘氛安社稷,皇图巩固万千年。

    休言壮士有英雄,老将黄忠亦立功。一点真心悬日月,十分正气贯虚空。钢刀快利诛千怪,宝剑光芒扫四聪[119]。历劫根尘都化去,当时见我主人公。

    131.忆痴翁先生

    七十年来遇故人,道缘更比旧时亲。行藏隐显虽分位,志念坚牢总在真。同气遂忘高爵贵,知音那晓破衣贫。兰泉[120]各露先天旨,针芥相投暗契神。

    132.寄痴翁先生

    七十年前紫雁来,根深蒂固负仙才。宦途炼就坚刚宝,水宅修成寂静胎。益寿灵苗常暗长,延年种子已牢栽。先生一世行藏事,尽在烟霞箓[121]中该[122]。

    133.示李阳新

    大道修持要丈夫,斩钢削铁出迷途。千魔百障当冲过,五贼三尸尽扫无。大胆方能脱鬼窟,小心自可望仙都。果然造到风光地,管教复还太极图[123]。

    134.赞《道德经》

    道德灵文字五千,言言奥妙是真诠[124]。拈来始母为纲领,提出宗君[125]指法船。有本于无无统有,先因是后后能先。圣经通部莫多事,止发原初一自然。

    135.和乌兰[126]张统四原韵

    兼全四德[127]自嚣嚣,万卷诗书不待劳。精一执中[128]登圣域,归根复命胜仙桃。幻身须赖真身在,人爵怎如天爵[129]高。心法妙传钻的破,杏坛泗水[130]眼前超。

    136.立春大雪后独步

    踏雪寻春斗殿边,无心误入景阳川。悬崖倒挂珍珠帐,平地普铺石[131]砖。琼阁玉楼盈眼底,琪花瑶草满山前。等闲不许愚夫赏,留与幽人[132]作法坛。

    137.下凌霜后闲步

    扬州昔日有琼花,那晓栖云更可夸。万树枝头开玉蕊,玉峰顶上撒银砂。岩边草挂珍珠串,河畔石生云母[133]痂。白贲纯然无点染,瑶池景象不争些。

    138.栖云山大顶孤松

    栖云绝顶一孤松,不怕寒霜并烈冬。炎日熏时如铁柱,狂风起处似金钟。惟招白鹤逍遥侣,永断青蛙汙浊踪。品立高超难测度,行人枉自乱喁喁。

    139.自在窝雨水浸漏,新店镇众善士,或施财买磁砖,或捐骡马运送、请匠铺顶,以护之,因口占一律为谢

    人强马壮运磁砖,冒雪冲风尽着鞭。固志何知身上湿(时有大雪),专心那晓脚弯颠(行路有伤足者)。三回受苦无休歇,七日完工即返还。感谢诸君多厚意,从今石室始周全。

    140.游凤翔[134]东湖

    方塘一片本源泉,绿水清波映碧天。花柳旁开妆美景,鱼鸢乐趣引飞仙。伊人宛在出尘地,君子兴怀养性禅(湖岸有伊人亭、君子亭)。半夜天心明月照,寒光布满锦城边。

    141.游凤翔凌虚台

    闲来独步上凌虚,四望清幽与世疏。声色场中真静地,风尘境里最高庐。应当佛印开心鉴,何怪东坡[135]醉酒酾(世传东坡佛印常讲道于此处)。若个知音能尚志,天边鹳鹤水中鱼。

    142.宿凤县石门关

    叠叠层层四面山,当中现出石门关。源头活水流声远,岭上孤松翠影闲。风到空谷尘不起,月临净地径生斑。悬崖若建无缝塔,别是仙乡非世间。

    143.赠徐某七十生平贸易为业

    羡君品格不寻常,口畅心直秉性刚。芾叟[136]襟怀谋智大,子皮[137]识见货殖长。堂前桂子森森茂,阶下兰孙馥馥芳。有德从来必有寿,七旬犹似少年郎。

    144.寿西宁张太母崔安人六十七秩(时在三月 三首)

    阆苑[138]春深宝婺光[139],淑人应气在河湟[140]。幽闲自是天根具,智辩原来性分藏。教子精忠同岳母,奉亲诚孝本文昌[141]。桃源捷径寻常走,不服灵丹也寿长。

    六十余年事迹奇,懿型[142]可作女中师。婆心待物亲疏感,义气周人遐迩思。贤惠行为全淑范,宽柔度量运仁慈。从来大德原多寿,鹤算龟龄[143]再问谁。

    娥湟[144]毓秀女多才,节操超伦却让崔[145]。百忍[146]家风常自守,千难境界任他来。寒霜不损虬松叶,烈日偏生卷柏荄[147]。谩道添筹青海屋[148],灵芝总是本身栽。

    147.祝樊太母八十寿(二首)

    宝婺分精降古浪[149],淑人应兆德流芳。幽闲本自天生就,柔顺原来性分藏。苦力相夫家业立,义方教子誉名扬。褒纶宠锡[150]精神爽,不服灵芝寿也长。

    八十余年事迹真,闺门杰士异常人。三从四德身皆备,万苦千辛磨不磷[151]。陶母[152]懿型堪作配,鲍姑[153]善愿可同伦。根深蒂固培植厚,决有桃源不老春。

    149.示张通侯

    圣贤命脉有心传,些子天机扫万千。执相着空[154]弃正道,异端邪说乱真诠。积功即是修身本,穷理乃为尽性先。人事无亏归实地,神明暗示指元篇[155]。

    150.癸酉(1813年)冬日河南滑县邪匪作乱有感

    惠德慈心主,宵衣旰食[156]皇。因何生逆叛,无故起强梁。

    尽是离人路,俱皆奔鬼方[157]。邪终难胜正,一鼓即消亡。

    151.借字回文诗

    性命全精道正真行

    悟了真修本务精固

    真常作用形泯度神

    谌诚运法消阴炼心

    内外精详妄退心清

    正净还明疗病纯敬

    中虚得药神功性空

    净敬铅生造圣惇性(八行平书,易于诵念)

    八行共六十四字,反覆颠倒念之,成纵横十六行,成六言绝句十六首,得三百八十四字,其中藏修真之诀,以此结知音之士。

    152.代人贺新婚(时在八月)

    月宫桂树[158]正飘香,恰是人间喜事场。素女[159]良缘非偶尔,仙娥巧遇不寻常。合欢[160]赋就传鹦鹉,连理花开引凤凰。今日鹓雏[161]新着羽,来年麟趾[162]必呈祥。

    153.代人贺新婚(时在八月 调寄《西江月》)

    鸿雁双双排字,正逢桂林飘香。佳人才子匹配良,刲羊实筐[163]筵享。永谐同调琴瑟[164],共结比翼鸳鸯。海誓山盟地天长,克家宜室堪赏。

    154.贺入监(调寄《金人捧露盘》)

    大宛马[165],北海鲲[166],德力藏。鱼盐畎亩[167]有栋梁,致君泽民。实行出本性文章,居仁由义,直方大[168],利宾于王[169]。东郊立,西郊开,四代兴。太学[170]张,招收宇内真贤良。趁此佳会,借径终南[171]观国光,可卜扶摇九万里[172],云中翱翔。

    155.代人贺梁氏生孙(调寄《步蟾宫》)

    积善之家有余庆[173],大德能转大造柄。鸿灏一脉[174]操持正,栽兰树桂凭心境。一蚌能藏千珠光,一枝能发百枝盛。源远自然流必长,生机可卜八孙敻[175]。

    156.送刘阳精回南(调寄《临江仙》)

    欲炼阳精为命宝,必须财法双全。乾鼎坤炉莫可偏,金木无间隔,水火颠倒颠。总凭戊己调和力,五行攒簇相连。更假丁公细烹煎,煅去后天物,明月照大千。

    157.寿固原谢母杨孺人七秩[176](时七月 调寄《金人捧露盘》)

    初度期,新秋节,秉金精,生来原自有仪行。克全妇道,孝亲相夫教子明,赁臼[177](孟光事)负畚[178](莱妇事),安朴素,性本坤贞。持节义,宜室家,周贫穷,济孤茕[179],种德何知甲子更。福田造就,阶下兰桂俱长成。齐道是,白衣素女(谢端贫乏,天帝使白衣素女暗中炊食),自然长生(谢自然[180],古仙女)。

    158.挽谢瑞英歌

    我忆瑞英孝,以心不以貌。本之于性成,非有师友教。

    我忆瑞英贤,视弟如枝连。不失孩提样,友爱有孚挛[181]。

    我忆瑞英慈,爱子能劳之。宽严全天性,俱能成佳儿。

    我忆瑞英义,看破倘来[182]利。称物而平施[183],正心又诚意。

    我忆瑞英高,家事付儿曹。栖云图快乐,不挂一丝毫。

    我忆瑞英明,度量甚宽宏。因物能付物,不将亦不迎[184]。

    我忆瑞英仁,恤老又周贫。好善而乐施,不分疏与亲。

    我忆瑞英清,胸中少俗情。不谄亦不骄,与世无相争。

    我忆瑞英闲,避居榆中山。无思亦无虑,打破铁锁关。

    我忆瑞英良,别有真行藏。人皆瞠乎后[185],永留姓字香。

    159.示谢禄《醒心歌》

    可叹世事尽荒唐,迷途众生枉仓遑。争名夺利入罟阱[186],贪酒好色招虎狼。生死路上无老少,枉死城里尽痨伤。富贵自有天造就,贫穷乃是命中藏。日谋夜算实多事,违天背理何心肠。止顾眼前空欢喜,那晓暗里种灾殃。百年岁月如石火,一生声势似电光。精神消耗诸病至,气力衰败一空囊。骨节形骸若枯木,行步艰难身卧床。自己作下自己受,呼天叫地许猪羊。服参饵桂终无益,禳星礼斗亦不良。有钱难买生死路,有势怎压阎罗王。悔前容易悔后晚,无常到来孰能当。看他多少糊涂客,鬼门关上俱装箱。知音君子早醒悟,急须看破别寻方。改头换面自参想,莫把性命视平常。儿孙自有儿孙福,休为儿孙枉周张。银钱自有银钱分,莫与银钱把命偿。不如安分多快乐,不如寡欲保身强。扫去一切闲杂气,放开海天大肚肠。浮名浮利如云过,恶言冷语若风扬。养神却要少思虑,健脾更须远膏粱。酒色原是杀人剑,财货乃系要命乡。少睡骨节能强壮,戒欲即可保元阳。不招烦恼身自在,不动无明寿延长。兄宽弟忍治家本,上和下睦应物方。骨肉遭逢前缘结,遇合不偶有何妨。前生债账今生了,后世衣禄今世装。果能随时应酬过,无灾无患大药王。立竿见影真实话,莫作闲言过耳旁。世事千般俱地狱,性命一着是天堂。苦口良言多有益,要君再三细嚼尝。

    160.自题形乐歌

    指源流,仙留纷分判,自立一门庭。衣褐金钢钻,间或服俗服,有时戴道冠。居尘脱尘情,处世离世畔。施药济困危,修桥度苦难。南台结善缘,栖云拣侣伴。日则打尘劳,夜来办公案。阐真泄天机,参悟露一贯。原旨可破疑,会心能延算。著集指南针,重兴朝元观。非是图虚名,却有真实干。利己兼利人,脱灾亦脱难。八旬犹未闲,两脚还奔窜。虽未了真宗,倒也绝牵绊。借此形乐图,行藏叙几段。无假难写真,示于门人看。看看看,见像如见吾,各自要决断。

    161.示张阳全

    稳站元关口,长搬无底船。没事休寻事,少钱早办钱。

    雪地栽参草,火坑种金莲。悬岩紧兜马,大道猛加鞭。

    磨快七星剑,守持一字禅[187]。死尸擒妖怪,生门采汞铅。

    五明宫[188]里制,三足鼎中煎。时时防危险,刻刻虑变迁。

    迸出一丸药,光耀照大千。收藏无缝椟,我命不由天。

    162.三字要义歌

    有中无,无中有。十字街[189],四巷口。天地根,阴阳首。神气穴,性命钮。视不见,敲之吼。这些儿,莫教走。

    明里修,暗中守。得他来,身长久。

    163.《道德经》赞

    恭惟太上老君,慈悲度人无量,指性命之根源,露道德之象状。混三才成一家,视万物于同样。本始母以立言,体宗君而揭障。诸事约归自然,百行总入勿壮。清静无欲为先,柔弱不争最上。噫!至元至妙五千言,亘古及今一宝藏。

    164.题效贤张公形乐图赞

    这位年迈叟,稳坐与石偶。赤面长胡须,浓眉白发首。

    闷了务杨花,闲时弄药臼。量宽容的人,心小不致咎。

    聪慧多技能,变通藏枢纽。教子以义方[190],应物常醇厚。

    恬淡少庄严,谦和莫谘诟[191]。虽未读南华,却能运北斗。

    无谄亦无骄,大德宜大寿。若问此是谁,敬德张老友。(敬德,张公字)

    165.寿湟中[192]张母崔安人赞(五则)

    天子西征,讹言忽至。矢志靡他,德贞之质。(德贞,唐贾真言妻,夫谪岭南,久而守贞不字)

    生性贤淑,宜其家室。事姑诚孝,女宗之律。(女宗,宋鲍苏妻,夫娶外室,事姑愈谨,宋公表曰女宗)

    守贞惟勤,教子以义。女中丈夫,敬姜之比。(敬姜,莒女,公父文伯母,每以大义常训其子)

    恩恤贫苦,义济孤茕。大慈仁者,谌母之明。(晋谌母,神人也,曾抱失所儿抚养,常出山,以药济人)

    鸣鸠拂羽,初度佳期。花甲已转,丽英寿基。(丽英,汉张芒女,不爱浮华,得长生诀,隐于盘古山中)

    170.金天观王先生墓碑赞[193]

    雪山钟秀,气结伊人。一灵不昧,八岁冠巾。出头便异,举步即真。离师年少,参学心谆。通达经典,煅炼形神。如愚如讷,无贪无嗔。修道立德,革故鼎新。后天俱化,先天复纯。噫!功完行满弃委物,性尽命了脱凡尘。法范典型人俱仰,应作龙华会[194]上人。

    171.狄道杨罗汉像赞

    这位老罗汉,形像真好看。方面直鼻梁,皓首精臂腕。

    膝盘旃檀床,心存观音赞。口谂嘛呢经[195],手掐宝串[196]算。

    秉性最和平,素行有决断。不爱假庄严,止知修寺观。

    七旬犹苦辛,四时务正干。虽然未成佛,却也登彼岸。

    若问是何人,法讳号桑旦。

    172.自题形乐像赞

    像者,象也,言其此象彼,彼像此也。此像黑黄面皮,白须皓发,长眉隆鼻,头裹蓝布包巾,身穿月蓝道袍,以磐石为座,以犬皮为褥,两手搭膝,端然正坐,不偏不倚,不知是谁之像?不知此像象谁?人皆曰:是我之像。噫!此像果象我乎?我果象此像乎?如曰像象我、我象像,我故是像,彼亦是像。我像彼像,均谓之像。何见彼是像,我非像?究竟本来,我像俱无,皆是无中生有。彼原不真,我亦是假,付于一笑而已。

    173.代狄道史进篆预作灵柩前挂屏

    我耶,你耶?我是谁,你是谁?不知你是我耶,我是你耶?亦不知你非我耶,我非你耶?究竟时,你亦非你,我亦非我;你亦非我,我亦非你。你我皆非,试问太空。

    174.《金刚经》解四句偈辩

    《金刚经》,佛说:“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经中凡举四句偈者有五。四句偈乃《金刚经》之所着重处,但古今解四句偈者不一。

    六祖以四句偈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弥勒以四句偈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傅大士以四句偈“在人身中”。中峰禅师以四句偈为解说经者,“自一句二句三句,乃至四句,百千句”。又有以经后“以色见我”四句偈,与经尾“一切有为法”四句偈解者,更有以“有为句,无为句,非有为句,非无为句”解者,有以色声香味触法解者,有以眼耳鼻舌解者。

    六祖、弥勒、傅大士之说,是使人于有言之句,默会其无言之句耳,非解四句偈也。中峰“一句二句三句,乃至四句”之说,绝无意味,大失经旨矣。至于“以色见我”,与“一切有为法”二偈,一在二十六分,一在三十二分。“乃至四句偈等”,见于第八分中、十三分中,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可见正经至十三分已全矣。其余十九分,皆《金刚经》之辅经,所以申明正经之奥意耳。第八分“四句偈”之说,在十三分之前。二十六分、三十二分二偈,在十三分之后。岂有将后辅经未说之偈,在前说正经之时,即教人受持为他人说乎?为此解者,皆是未曾将《金刚经》前后次序看明,如何能解出经中实义,不通极矣!至于“有为句,无为句,非有为句,非无为句”,与夫色声香味触法,并眼耳鼻舌等解,皆是妄猜私议,不待辩而即知其非矣。

    以吾论之,此佛家教外别传之秘,不能笔之于书者。夫句者,以言成也。凡一经之终,有四句总偈,统摄全经大意,使人由博反约也。四句偈者,非绝无言之句,亦非寻常言语之句,乃一以贯万、整纲提领之句,如一经之终,统摄全经之四句偈也。乃至四句偈之说,亦系比喻,非实有四句之偈。极而论之,四句一句也,一句无句也。曰句曰偈者,随机指点,是在学者神而明之耳,故曰教外别传,又曰口传心授。曰教外别传者,不在文字语言中也。曰口传心授者,借言语暗指其秘也。故经中五举四句偈,而不明说是何四句偈,此非不明说也,特以拟之则非,议之则失,不能明说,待其人而自会自悟耳。果若能以明说,昔佛祖已明说矣,何必设此谜语,使后人乱猜乱觅乎?

    昔日佛祖拈花示众,迦叶微笑而纳,笑者,即笑此四句偈也。后迦叶呼阿难,阿难一诺,诺者,即诺此四句偈也。此四句偈,在经乎?不在经乎?“于此经中受持,为他人说者”,说有字经也。“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者”,说无字经也。说有字经,人易知。说无字经,人难晓。难晓者,不可以口解,不可以手指,惟在口口相传,心心相授耳。佛祖拈花示众,迦叶微笑者,口口相传也。一示一笑,而无容再示者,心心相授也。迦叶呼阿难,阿难一诺者,口口相传也。一呼一诺,而无容再呼者,心心相授也。口示口呼者,借言点醒也。一笑一诺者,以神相契也。外而口传,内而心授,故曰教外别传。以其是教外别传,故经中无此四句偈。

    或曰:既经中无此四句偈,何故又言“为人解说”?殊不知佛祖大慈大悲,愿人人成佛。如拈花示众,是为人人示,不仅示迦叶一人,而迦叶独笑。迦叶呼阿难,不仅呼阿难一人,而阿难独诺。盖以学人资性有利钝,识见有大小,在人自己会悟耳。愿人人成佛,不能必人人成佛,而心愿已了,此即经言“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之意。如必求一句二句三句四句有字之偈,则大失经中之妙旨。况“四句偈”之下,加一“等”字,则经中不能明言者尤多,不仅“四句偈”。非实有得乎教外别传之旨,不能知之。如六祖已悟“本来无一物”矣,五祖半夜说《金刚经》,所说者又是何事?可知“四句偈等”,别有秘密,难以明说者。故曰:“四句偈等”,乃教外别传之事。

    175.《周易》辩

    《周易》者,天地阴阳造化、盈虚消长之道,其理深奥,其意幽隐,其言混涵,苟非具出人见者不能认真,非真履实践者不能深入,非丈夫志士者不能久读,岂俗儒虚学、博闻强记、在话头上隔靴搔痒者所能窥其涯涘[197]哉?何则?理之深者,必深造而后自得。

    近来读《周易》、习《周易》者,非流于数学,即入于词章。以数学读《易》,朦胧《易》矣;以词章习《易》,埋没易矣。噫!朦胧《易》、埋没《易》,不但不知理,而并不知《易》。抑思伏羲画卦,文王变《易》,孔子韦编三绝[198]、十翼以辅之,是岂数学哉?亦岂词章哉?夫《易》之所言,大衍之数,所以明阴阳变化之理,消长往来之机,示人以进退存亡之道,吉凶悔吝之因,故曰:“象者象此也,爻者效此也。”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潜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又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噫!是岂后世占卜之数乎?夫占卜之数,乃《周易》之枝叶,非《周易》之本旨。舍其本而逐其末,乌足以见阴阳造化之理,消长往来之机?后人不达此理,浅窥其易,更有以难解难入,逡畏不前,自暴自弃,置于不问者。彼岂知《周易》为儒教道脉之宗,圣贤经书之祖,无怪乎读圣贤之书者遍天下,而求其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道者,如龟毛兔角也。

    夫《易》理虽深者,得其节要,极深研几,由浅及深,亦可以知其万中一二,较之绝不留心者,何啻天渊之异。《易》之节要何在?《易》以乾坤为阴阳之体,坎离为阴阳之用,复姤为阴阳之消长,夬剥为阴阳之极盛,屯蒙为阴阳之根芽,既未为阴阳之离合,否泰为阴阳之通塞,其余之卦,皆在以上十四卦包罗之中,自然而然,周而复始。学者苟于此处着意,亦能以深造而得其孔窍。更有最上一着工夫,总后天先天卦,会悟于河图洛书中,推河图洛书之理,归本于太极中,则有字无字之《易》,昭昭可见。奈何后世之人,不追究实理而流于词章数学,何哉?

    176.答痴翁先生观妙观徼解

    何为观徼?以铅制汞,进阳火而还丹。徼者,窍也,阴阳出入之窍,即元牝之门。紫阳翁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直指此窍而言。此窍无定位,无形象,拟之不得,议之不可,以神会之,非有非无,非色非空,非上非下,在一身之正中,四大不着处,虚悬一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阴阳从此出,药物从此生,性命从此修,金丹从此结,圣胎从此凝,烹炼在此,温养在此,进阳在此,退阴在此,至于安炉立鼎,抽添运用,无不在此,乃生死之关,刑德之门,天地之根,凡圣之界,知者成仙成佛,昧者为人为鬼,盖其中有坎离之精焉。坎非肾,离非心,乃天魂地魄,在人为真阴真阳。坎中实为中正之阳,是为真阳,即道心中所藏之真情,真情为无情之情,古人取象曰真铅;离中虚为中正之阴,是为真阴,即人心所含之灵性,为无性之性,古人取象曰真汞。本来铅情汞性,两而合一,交于后天,彼此分离,铅情沉溺,真者不真,汞性飞扬,灵者有假。修真之诀,先采铅情,归于我家,用之以制汞性,汞性反恋铅情,自不飞走,铅汞相投,性情相和,仍是当年原物,是谓还丹。此有为之事,所以猛烹急炼,进阳火而运刚道也。老祖所谓“常有欲以观其徼”者,即观此窍中坎离之精,汞性飞而以铅情制之也。

    何为观妙?以汞养铅,运阴符而结胎。妙者,阴阳变化不测之妙,即《悟真》所谓“妙绝无过真种”之妙。此妙仍不外窍,但有先后之别耳。当以铅制汞,铅汞相投,还丹已结,将此还丹送入黄房,用真土温养,久而虚极静笃,杳冥恍惚之中,又生出一点灵苗,如珠如露,五色具备,金光灿朗,所谓“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者是也。此一点灵苗,亦谓真铅,又谓真种。真种现象,即运一点真汞以迎之,入于造化炉中,霎时圣胎凝结,所谓“一时辰里管丹成”者是也。圣胎凝结,和气薰蒸,“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更以灵汞温养,自然无质生质,无形生形。此无为之事,所以防危虑险,运阴符而行柔道也。运阴符,以真阴而退假阴,亦名退阴符。退阴,不但将灵汞之假阴退去,亦要将真铅之滓质消化,故亦谓“抽铅添汞”。抽添者,抽其铅情刚燥之气也,添其汞性温和之气也。盖保全圣胎,用柔不用刚,如世间生人之道,未结胎,须借男子之种,已结胎,则男子可离,止用孕妇保胎,气足神全,自有出胞之时。老祖所谓“常无欲以观其妙”者,即观此圣胎凝结、自然变化之妙,运阴符以温养之也。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此二语,金丹始终之道,尽矣。先生其细味之,可也。

    177.病中歌

    嘉庆丁丑[199]有灾难,重病缠身四大散。吐痰呕涎咽喉干,泻血溺红肠肚窜。脚腿肿胀步难移,头面火烧眼珠烂。汤水不进药怎医,骨肉消瘦命将断。幸我早知生死因,生生死死心无尘。有生有死固是假,无死无生才为真。

    未始有时何生死,生死因我有色身。生死二字都扫去,止存如如[200]旧主人。主人不生亦不灭,稳坐虚无寂寥穴。海浪滔天不能溺,大火烧山也不热。七情六欲难以侵,三尸五贼何敢揭。凡俗皆弃旧主人,生死岸头常仆跌。总是认真臭皮囊,千方百计日夜忙。为食为衣耗精血,图名图利乱颠狂。恩爱牵绊难解脱,嗔恨烦恼坏心田。损人利己要养命,不知暗里命早伤。举世愚人皆如此,那个晓的生和死。不知生死何为人,养口养腹如犬豕。说起死来人俱愁,教修性命不入耳。生时糊涂死糊涂,临期何处去歇止。我因怕死学长生,才知长生也变更。无生无死方为妙,有生有死道不成。身病只要心不病,目盲究竟性不盲。生死病疾皆不碍,定坐无为空王城。

    178.示李阳益(五言绝句 一首)

    孝弟为仁本,夫妻造道端。更能常积德,便是大还丹。

    179.示李阳益(又七言律 一首)

    道义相交非偶然,与君说破水乡铅。大忠大孝为丹母,希圣希贤是法船。日用常行须积德,存心举念莫欺天。果能不昧本来性,大火坑中种出莲。

    180.毕氏入监[201](七言律 一首)

    璧水神蛟[202]入潜藏,养成鳞甲待时扬。须知畆有桢干[203],可晓海滨有栋梁。美玉蓝田生粹色,明珠蚌壳放精光。鲲鱼气壮翻波浪,万里鹏程难度量。

    181.与王氏书春夏秋冬四景(七言绝句 四首)

    春风解冻泽冰消,桃杏花开满树梢。杨柳堤边垂嫩叶,山川草木尽抽条。

    夏日薰风热气张,荷花看放满池塘。游人避暑林间坐,俱说田中麦豆黄。

    秋风吹动桂花香,鸿雁南飞字几行。霜叶相攒如锦绣,蟾蜍[204]分外有精光。

    冬岭苍松叶转新,梅花瓣瓣似星辰。琼楼玉阁雪中现,半夜寒叫梦人[205]。

    * * *

    [1]黄芽:刘一明《参同契经文直指》:“人心灵知虚静,客气不来,道心真知发现,生气复还,如草木在地中萌芽,其色黄嫩,其质纯水,故名黄芽。……黄芽为坎中之阳,在人即道心之真知。真知具有真情,真情内含真意,乃是一点生机,别名曰黄芽。”

    [2]龙虎性情:《乐育堂语录》卷四:“龙者,灵物也,变化莫测,喻离中空阴之神;以火生于木,木色青,故或云青龙;火色赤,又或云赤龙。虎者,猛物也,喻坎中空阳之气;以此气纯阳,阳则易动,犹如虎之难防;此气最刚,刚则性烈,犹如虎之难制。”木为性,其象为青龙;金为情,其象为白虎。

    [3]观徼、观妙:《道德经》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刘一明《道德经会义》:“欲者,念之初,机之微也。观者,非眼观之观,乃神明觉察之谓。妙者,元(玄)妙,一气之冲和。徼,孔窍,阴阳之阖辟。常无欲,清静无为,观其一气冲和之妙。常有欲,动静随时,观其阴阳阖辟之徼。顺其自然,一而神,无容勉强,故为妙。行其当然,二而化,变通无碍,故为徼。观妙即观始,观徼即观母。观妙观徼,而道非常之始母体用,即常在吾方寸中矣。”

    [4]不争:《道德经》第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惟不争,故无尤。”第二十二章:“夫惟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八十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陈撄宁《道教知识类编》:“什么叫为而不争呢?就是一切作为都要顺乎自然。”

    [5]始母:《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会义》:“始者,根也,言天地根于此也。既天地根于此,是天地犹未分,道在天地之先也。道又藏于天地之中,运行天地,八卦相荡,以生万物,是道又为万物之母矣。道不可见,因万物而见之。道能母万物,则道之名,因万物而落实,是道方有名矣;然虽有名,终是强名。”

    [6]抱一、无为:《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第二十章:“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会义》:“修道者若能常观妙徼,黜聪毁智,一心无二,万物皆空,只知有道,是谓抱一”。“盖无为则无事,无事则物自化,化则自朴,朴则自静,静则天下往而皆正矣。”

    [7]了大还:张三丰《无根树》之二十:“选灵地,结道庵,会合先天了大还。”刘一明解:“欲了大还丹,非会合先天中之阳不能成功,故曰会合先天了大还。大丹成就,方入圣基;若大丹未成,只是半途事业,非修道之全功。释典云:‘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更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即此了大还之谓乎?”

    [8]莲花乐:又名莲花落,民间曲艺的一种。旧时本为乞丐所唱。后出现专业演员,演唱者一二人,仅用竹板按拍。

    [9]太古天:太古的境界。《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太古者,无名无象,不变不迁,虚空同体,历劫长存,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六极而不为下,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经阴阳而不殆,不生不死,无往无来,卓然安静矣。”

    [10]白贲:只是白色,朴素无华的装饰。贲,文饰也。《易·贲》:“上九,白贲无咎。”王弼注:“处饰之终,饰终反素,故在其质素,不劳文饰而无咎也。”

    [11]林科:“科”通“棵”。此处指林间空隙。

    [12]消息:指事物一消(衰减)一息(增长)之更替变化。

    [13]止:通“只”。

    [14]子:籽。

    [15]飧:本为熟食,小食,这里是动词“食”(吃)。

    [16]馍花:馍馍(蒸烙的面食)的碎块,碎渣。

    [17]:《方言》卷八:“鸠,其大者谓之鸠,其小者谓之役鸠,或谓之鸠。”

    [18]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因以行藏指出处或行止,引申为行迹,底细,来历。

    [19]太虚:《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太虚章第一》:“无形含虚,中有万物,而行两仪,是谓太虚。……太虚者,神运也,神运而万物生。”

    [20]气类:《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则各从其类也。”刘良注:“气类,谓同气相求,方以类聚也。”

    [21]白雪:《金丹四百字》“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刘一明解:“虚无则先天真一之水渐生,寂静则先天真阳之气来复,故曰白雪生、黄芽发。白雪,乃水气化而上浮者,喻虚室生白之象;黄芽,乃生机回而方萌者,喻静中有动之象。虚室生白,静极而动,黑中有白,阴内有阳,先天之气来复,金丹有象矣。”《敲爻歌直解》:“白雪黄芽,皆金丹之异名也。”

    [22]元牝窍:即玄牝之门。刘一明《象言破疑》:“玄牝之门,乃阴阳之窍,刚柔之门,动静之关,无方无所,仿佛曲肖,虚悬一窍,在五行不到之处,四大不着之境,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阴阳相合之中一窍。”

    [23]昆仑:西王母所居,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24]穷理:《易传·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刘一明《修真后辩》第五条和第二十条说:“性有性之理,命有命之理,非穷理功夫,不得而知”。“穷理始可行理,理即天地造化之道”。

    [25]梆铃:古代巡警官昼夜巡视时,摇打梆铃。

    [26]认的:认得。的,的确。刘一明书中两义皆有。

    [27]顺行造化、逆运阴阳:刘一明《象言破疑》:“顺造化,则生人生物,生老病死;逆造化,则成仙成佛,不生不灭,寿同天地”。“逆运造化,不为造化所拘束,不为阴阳所陶熔,不为万物所牵引……命由自主,不由天主,复还当年乾元面目”。“逆者,逆回父母生身之处矣!……虽云逆行,其实顺理而行,乃逆中之大顺”。

    [28]阎浮:即阎浮提,须弥山之南方大洲名,即是我们人类所居住的世界。

    [29]谷神:《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刘一明《象言破疑》:“谷神者,空谷之神,俗名崖娃娃,因其两山高耸,中间一谷,人声喊叫,谷中传声,故名谷神。修道借此以喻人身虚灵之神。盖心虚则灵,不虚不灵,灵出于虚,亦名谷神。”

    [30]元牝:即玄牝。《抱朴子·畅言》:“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刘一明《道德经会义》:“谷神之谷即是门,亦即是母,即是徼;神即是根,亦即是始,即是妙。天地即玄牝,亦即阴阳。”

    [31]兔髓、乌肝:月为坎,月中有兔,兔髓即为坎中之一阳;日为离,日中有乌,乌肝即为离中之一阴。

    [32]法财:刘一明《修真辩难》第37问答曰:“法者,修持锻炼之作用。财者,诚心祈求之礼物。”

    [33]元窍:即玄窍,也即玄牝之窍。刘一明《金丹四百字解》:“‘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此窍至玄至妙,恍惚杳冥,拟之则失,议之则非。乃无形无象,不可见不可指之圣窍……系乾坤阴阳二气在虚空中合而成之者。”

    [34]元关:即玄关。刘一明《修真辩难》卷上第16问答曰:“夫所谓玄关者,乃四大不着之处,非有非无,非内非外。又曰玄牝门,曰生杀舍,曰阴阳窍,曰生死关,曰混沌穴,曰龙虎坛,曰龟蛇窍,曰恍惚乡,曰杳冥地,曰出纳户,曰戊己门,等等异名,总谓之玄关窍。”“要知此窍,在六根不着之地,五行不到之处,恍兮惚兮,其中有窍,杳兮冥兮,其内有门,自开自合,呼之则应,敲之则灵,明明朗朗,现现成成。迷之则远隔千里,悟之则近在当前。”

    [35]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设置小帐,安藏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称作屋漏。《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亨传:“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后即用以泛指屋之深暗处。明李东阳《土室》诗:“古人戒屋漏,所贵无愧色。”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俞生》:“汝为儒士,暗室屋漏,犹当谨慎,岂可放肆于大道之旁乎!”

    [36]德不孤:《论语·八佾》:“德不孤,必有邻。”朱熹注:“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37]景阳川:在青海省西宁县北五十里,其地常有仙人来往居住。

    [38]斗柄:北斗柄。指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即衡、开泰、摇光。北斗,第一至第四星像斗,第五至第七星像柄。

    [39]神机:《黄帝阴符经》:“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元李道纯《中和集》:“存乎中者,神也;发而中者,机也。寂然不动,神也;感而遂通,机也。隐显莫测,神也;应用无方,机也。运之一身,神也;推之万物,机也。吉凶先兆,神也;变动不居,机也。”《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王冰注:“生源系天,其所动静,皆神气为机发之主,故其所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舍去则机发动用之道息矣。”

    [40]非色非空:佛教的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有内、外、显、表、形五色;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曰空,也有不实之义。非色是非四大(地水火风)所生之法为非色,非有圆成之性为非空。一般概念:无形曰空,有形曰色。

    [41]踶:踢。《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

    [42]四句偈:偈为梵文“偈陀”译音的简化,意译为“颂”,指佛的训语诫言,佛经中的唱词。一般为四句,故称四句偈。每句四言至二十六言不等,以五言为常见。《金刚经》的一些版本,篇首有开经偈为:“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经文《法身非相分章第二十六·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应化非真分节第三十二·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篇末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于众生,皆共成佛道。”而提到“四句偈”、“偈言”共七次,分别在第八、十一、十二、十三、廿四、廿六,卅二品分。

    [43]秤:测定物体重量的衡器,秤杆上的刻度提秤处即为秤星,也叫定盘星。

    [44]蹄筌:即筌蹄。《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捕鱼竹器;蹄,捕兔之器。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45]达摩:即菩提达摩,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被尊为“西天二十八祖”,“东土”禅宗初祖。南印度人,相传南朝刘宋末期到广州,又往北魏之洛阳传法,后往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遇慧可传以心法。后禅宗以弘忍、慧能为五、六祖。

    [46]法船:喻佛法能使人渡生死海到达涅槃彼岸,故以舟船喻之。

    [47]函关紫气:传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关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真人当过,果遇老子传《道德经》五千言。

    [48]宝箓:箓,本指帝王自称天赐符命之书或道士之传箓。此指《道德经》。

    [49]豫犹涣旷:《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50]致虚守静:《道德经》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致,推致。极、笃,均指极度,顶点。

    [51]灾迍:迍,困顿难行。灾迍,灾难,困境不断而至。

    [52]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不自由的境地。晋陶潜《归园田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唐韦应物《忆沣上幽居》:“一来当复去,犹此厌樊笼。”

    [53]宝林:七宝林的简称。佛教以金、银、琉璃、碎石渠(一种水产珍品)、玛瑙、琥珀、珊瑚等(诸经有异)为“七宝”。

    [54]痴翁:指清嘉庆初期任宁夏将军仍兼甘肃提督丰宁苏宁阿。为刘一明契友、道友。本书卷一有咏苏诗作“七律”三首,《会心集》有咏苏“七绝”八首,“七律”三首;卷二有为痴翁《道德经解》所撰序、跋各一篇;卷三有书信五篇。苏宁阿曾为刘一明《西游原旨》刊梓作序。

    [55]外护:《涅槃经》三十二:“外护,护持者亲族眷属,凡学人之所须,由亲属眷属之供给,安稳身心而成办道业者。”道教沿用。《三藏法数》:“族亲檀越(施主)供衣服饮食为外护。”

    [56]梅福:《汉书》卷六十七:“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今属安徽)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数上书言事,终不见纳。后去官归寿春。福居家,常以读书养性为事。至元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七》:“梅福为尉,有神仙之称。”明杨慎《丹铅续录》卷七:“严光为梅福婿。余见故迹遗文有严光碣,略云:光本姓庄,字子陵,本新野人。其妻,梅福季女也。少与光武同学,及长避乱会稽。”

    [57]鹤鸣九皋:出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九,喻深远。皋,泽也。

    [58]墨池简布:墨池,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汉张芝、晋王羲之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唐元稹《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简布,竹简帛布,简牍文字,指书卷纸张。

    [59]《五书合集》:指后来收入《道书二十种·指南针》集中的《神室八法》、《修真辩难》(含《修真后辩》诗中,总名“真传”)、《黄帝阴符经》(上三书均有刘一明于嘉庆三年,即公元1798年在栖云山自在窝所撰自序)、《西游原旨》(乾隆四十三年,即公元1778年自序,灵武梁联第序于1799年,苏宁阿作序于1801年)、《敲爻歌直解》(即“求师篇”,1801年自序曰:“余自幼慕道,即常读此歌,取诸家解说细阅参看,疑为闺丹,又似炉火,又似搬运,忽此忽彼,或信或疑,究无定见。及得龛谷老师之旨,始知非闺丹,非炉火,非搬运,乃无上至真至妙之道也。后遇仙留丈人,而于前后次序,药物分数,方能豁然贯通。因叹诸家注疏,皆是以鸟为鸾(诗二即引此句),指鹿为马,不是解圣道,而是毁圣道,不是阐圣道,而是乱圣道。)诗中因字数限制,别开生面,以“求师”代《敲爻歌直解》书名。经笔者访问老道士,见过《五书合集》木刻本中有《敲爻歌直解》,又翻阅刘一明自序,才确定“五书”之名。

    [60]《羲易》:指“伏羲先天八卦易”。刘一明撰《羲易阐真》十二卷,有单行木刻本,《道书十二种》未收。

    [61]先天八卦:即伏羲八卦,其顺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前四卦左转(逆行),后四卦右转(顺行)为序。乾坤为经(天地定位),坎离为纬(水火相射),震巽斜对(雷风相薄),艮兑相反(山泽通气);坤北乾南定子午,坎离西东分酉卯,震为东北巽西南,兑为东南艮西北。刘一明《周易阐真》解为“天地列上下之位,日月行天地之中,雷动于地下,风吹于天上,泽上仰天,山下附地;天地反复,有阴有阳,山泽通气,有生有成,风雷相薄,有升有降,水火相射,有寒有暑,此(先天)八卦之象也。”

    [62]河图:全称《伏羲河马之图》。汉孔安国:“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而画八卦。”刘一明《周易阐真》:“河图者,伏羲时有龙马出孟河(以孟津代黄河),其背有点……其位象五行;一六在后,象北方壬癸水,二七在前,象南方丙丁火,三八在左,象东方甲乙木,四九在右,象西方庚辛金,五十在中,象中央戊己土。中央五点,又象太极含四象,中一点,又象太极含一气。”

    [63]《周易》:又称“文王后天八卦易”,“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之一,儒家将其分为经、传两部分,经上下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另乾坤二卦有用六、用九爻),每卦有卦辞、爻辞,传说为文王所作。传,又名《周易大传》《易大传》(刘一明谓之《孔易》或《孔传》),包含“传”十篇,即《彖》上下、《系辞》上下、《象》上下、《文言》上下、《说卦》、《杂卦》、《序卦》,全称《十翼》。后天八卦的顺序是自西北之乾位右旋顺行,依次为坎北、艮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刘一明《周易阐真》解曰:后天八卦“乾坎艮震为阳,造生万物;巽离坤兑,化成万物。”乾统三男居于东北,健德收敛,故潜藏于西北寒盛之方;坤老母,三阴真气,为三女所得,顺性失常,故迁移于西南杀机之乡。

    [64]深钩:即钩深。《系辞》:“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意为探索幽深莫测隐秘难见的奥妙,挖掘深远精微的道理。

    [65]忧虞:愁苦、忧虑。

    [66]情伪:真假,真诚与虚伪。《易·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67]如来妙相:刘一明《悟真直指》:“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真空之性也,真空不空,故其体至妙。真空之性本无体,因其内含妙有,以妙为体耳。”

    [68]大法王:《释迦方志》:“凡人极位曰轮王,圣人极位曰法王。”

    [69]三千世界:全称“三千大千世界”。佛经把须弥山、四大部洲、加上日和月,叫做“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一个大千世界”。因有小千、中千、大千,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

    [70]观音:即观世音菩萨。《法华经》:“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唐代避李世民讳,直名观音。

    [71]觉察神:刘一明《西游原旨·读法》第二八:“《西游》每到极难处,行者都求救于观音,为《西游》之大关目,即为修行人之最要著。盖性命之学全在于神明觉察之功也。”

    [72]爻铢:“爻”指《周易》六十四卦中,各卦阴阳符号的位置,自下而上为初、二、三、四、五、上爻(阴为六、阳为九),每卦六爻,共合三百八十四爻。《易·系辞传》:“爻者,言乎变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即阴阳两爻的位置对立变动,象征事物的运动变化。“铢”指轻微的重量,二十四铢为一两,三百八十四铢为一斤。此处“运火爻铢”借以象征内丹中阴阳之变,运用药物的分量。

    [73]行者:刘一明《西游原旨·读法》:“《西游》称悟空、称大圣、称行者,大有分别。”查行者即头陀(谐音抖擞),谓抖擞精神、抖除烦恼,离诸滞著之行脚僧。

    [74]八戒:佛教有八戒斋,后概称各种戒律。此处是唐僧为悟能戒吃五荤三厌,别名八戒。

    [75]金公:指铅。铅字又写作鈆,故拆分为金公。

    [76]倮倮:倮同裸。

    [77]圭:原指古代帝侯举行朝会祭祀时,用作符信的玉器。此指戊己二土合而为一。

    [78]婴儿、姹女:刘一明《修真辩难》第43问答:“婴儿姹女之婴儿,乃坎中之阳,后天中所藏先天之气;圣胎之婴儿,是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与真汞配合而成象者,所谓阳神者是也。”《参同契经文直指》下篇:“姹女者,离中之阴,在人为人心之灵知,其性灵而神。惟其灵,逐风扬波,故神。是谓昭昭灵灵之识神。”

    [79]刀圭:原指量取药物的用具,又指药物。《本草纲目》引陶弘景《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凡散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一撮者,四刀圭也。”《金丹大要》:“刀者,乃戊土中之铅也;圭者,乃戊己土合为一圭”。

    [80]否泰:《易经》中的八交卦的一对。否卦上乾下坤,泰卦上坤下乾。天地交,万物通,谓之泰;不交,闭塞,谓之否。后常以指世事的盛衰,命运的顺逆。十二消息卦中,否卦为七月,泰卦为正月。这里的否泰,指残冬已过,三阳交泰之新春。

    [81]间常:即平时,经常,间或,有时。

    [82]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83]无住法:《维摩经·观众生品》:“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注:“什曰:法无自性,缘感而起。当其未起,莫知所寄。莫知所寄,故无所住。无所住故,则非有无。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

    [84]拈花:《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85]阿难:佛经谓净饭王之子,佛祖之从弟。佛十大弟子之一,多闻第一。《五灯会元》:“一日问迦叶曰:‘师兄,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个什么?’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

    [86]一贯呼参:《论语·里仁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完全正确,先生说得对)。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已,宋朱熹注:“尽己谓之忠,推己谓之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后儒尊为“宗圣”。

    [87]太清: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之一,是神仙居住的仙境,故亦泛指仙境。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或药成,相与期于太清也。”

    [88]春台:指春日登眺览胜之处。《道德经》第三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宰(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祭礼全备),如登春台。”

    [89]混元顶:指栖云山之巅之混元阁(祀混元老祖老子)。

    [90]斗柄回寅:北斗柄运转,又回到正月寅正。

    [91]濂溪:即周敦颐,字茂叔,宋明理学创始人之一,儒道合一的代表人物。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取营道故居濂溪而名之,人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书》《通书》等。

    [92]性理:此指周敦颐提出的“理、性、命、气、太极”等概念。

    [93]十亩闲闲:《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悠然自得)兮,行(将)与子还(归)兮。”意思是说:桑田宽阔有十亩,主人来往悠悠乎,将要和你回乡去,采桑种田多自如。朱熹注:“政乱国危,贤者不乐仕与其朝,而思与其友归于农圃,故其辞如此。”

    [94]蒹葭白露:《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朱熹注曰:“蒹葭未败而露始为霜,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之时也。”蒹葭是芦类植物。

    [95]尽心:《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

    [96]杳冥恍惚:《道德经》第三十章:“道之为物,唯恍唯惚。……窈(杳)兮冥兮,其中有精。”黄元吉《乐育堂语录》:“及杳冥已久,……忽焉,一觉而动,则恍惚生焉,变化见焉,而后真一元阳,即于此见端倪矣。”

    [97]四象:这里指五行中的木、金、水、火。

    [98]犹龙:原指老子。典出《史记》,孔丘曰:“至于龙,吾不能知,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99]冠巾:本指帽,有士庶之别。此指道徒正式入道,授箓搭衣。

    [100]面弹子:当地人对兴隆山所产小山楂的俗称。

    [101]佛手橘:亦称“佛手柑”,产于我国南方,冬季成熟,鲜黄色,基部圆形,上部分裂成手指状,果肉基本退化,香气浓郁。其花与果实均可入药,能治胸腹胀满,胃脘疼痛等症。

    [102]法乳:《涅槃经》:“饮我法乳,长养法身。”意思是以正法之滋味长养弟子之法身,犹如母乳之于幼儿也。

    [103]曼倩:即东方朔(前154~前93年),字曼倩,西汉文学家,善词赋,《汉书·艺文志·杂家》录其文十二篇,今佚。道教传为仙人,年三岁,天下秘识,一览暗诵于口。汉武帝时,任太中大夫,常以神仙灵性方外异事说于武帝,并善星历天文。《汉武帝内传》《洞仙传》详载其事,谓西王母尝指东方朔,与汉武帝曰:“此我邻家小儿,性多滑稽,曾三来偷桃。”

    [104]香圆:即龙眼,又名桂圆。中药取其肉,名曰元肉,色黄,其功能为补心脾,养血安神。

    [105]阴阳窍:玄关一窍别名之一。

    [106]定海针:此谓金能生水,故金为水父,金能定水。孙悟空之金箍棒即定海针。

    [107]六尘:指色、身、香、味、触、法。

    [108]五贼:指喜、怒、哀、乐、愁,或眼、耳、鼻、舌、意。

    [109]三元:《悟真篇》:“四象五行全借土,三元八卦岂离壬。”朱元育说:四象指金木水火,三元指元精元气元神,壬指真水。

    [110]“本来”句:语出佛教禅宗六祖慧能针对五祖弘忍大弟子神秀之偈“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1]三彭:即三尸。《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上尸彭倨名青姑,伐人目,居人头,令人多欲好车马;中尸彭质名白姑,伐人五脏,居人腹,令人好食恚怒;下尸彭矫名血姑,伐人胃命,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杀。”

    [112]《悟真篇》:北宋张伯端著。刘一明有《悟真直指》。

    [113]志公:志公指南朝梁代高僧宝志。传说其母闻鹰巢儿啼,上树抱回家中为子。后出家修禅,得到潜心伺佛的梁武帝礼遇而称名。世称宝公,亦作志公。

    [114]平叔: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成,号紫阳真人,浙江天台人,为南宗之初祖。初事陆诜,在成都时遇刘海蟾真人,授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陆公薨后,事扶风马默(字处厚)于河东,得成道,即以《悟真篇》授之。

    [115]抱朴:葛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丹阳句容人。葛洪从祖葛玄(字孝先)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字思远),葛洪师事之;后师南海太守鲍玄(靓),得其女鲍姑为妻。闻交趾出丹砂,遂求为句漏令,后于广州罗浮山炼丹得道。著有《抱朴子·内外篇》等。

    [116]邋遢:指道教武当派始祖张三丰。张三丰《玄要篇自序》:“师又云:‘造斯道者,必须法财两用,而后可以有为。’乃玄素(张三丰)以勤于游访,兼颇好善,倾囊倒箧殆尽,安能造斯道哉?不觉每日忧形于色……到此何患无财以了大事!”

    [117]炼己筑基:刘一明《象言破疑》:“炼己者,炼其历劫根尘、气质偏性,与夫一切习染客气,即惩忿窒欲,克己复礼之功。能惩忿窒欲,克己复礼,则无思无虑,不动不摇,根本坚固。即如起屋必先筑基,基地坚固,木料砖瓦由人做作,无不负载也。”《修真后辨》:“欲修金丹大道,非炼己筑基不能。独是炼己筑基,不是两事,乃是一理。筑基不在炼己之外,炼己即在筑基之中,非炼己之外再筑基,筑基已毕又炼己。所谓炼己者,以用功言;所谓筑基者,以固气言。炼己纯熟,则还丹可望;筑基坚固,则神室稳当。炼己筑基,岂小事哉?吕祖三次还丹,炼己不熟也;紫清半夜风雷,筑基不固也。二公者,乃神仙中之耳目,教门中之领袖,工夫不到,犹不方圆,而况他人乎?”

    [118]黑鼠红羊:前曰金木,则此当指水火,黑为水,红为火。

    [119]四聪:能达远处四方的听觉。聪,听觉。

    [120]兰泉:指兰州。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在兰州城置兰泉县,为州治(兰州)。其地当今兰州市黄河以南地区,包括今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榆中县及永靖县部分地区。后拓地至湟水北岸今永登县境西南部(据《兰州市志》第一卷,《建置区划志》,第104~105页)。南宋建炎五年(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年),金人占领兰州后,废兰泉县入兰州。兰州不领县,故清代仍有以兰泉为兰州者。

    [121]《烟霞箓》:痴翁苏宁阿所著,后经刘一明修订出版。

    [122]该:完全具备,包括一切。

    [123]太极图:旧时用以说明宇宙现象的图。有两种:一种是以圆形的图像表示阴阳对立面的统一体,圆形外周附以八卦方位,道教常用以作标志。另一种为宋周敦颐据《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诸语,取道家象数之说而画的,代表宋代理学对于世界形成,万物终始的一种看法。

    [124]真诠:真正阐明大道理的经书。真理。

    [125]宗君:《道德经》第七十章:“言有宗,事有君。”

    [126]乌兰:县名。原在甘肃省,现属青海省海西自治州。

    [127]四德:指孝悌忠信。嚣嚣:自得也。取自《孟子·尽心上》:“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128]精一执中:《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129]人爵、天爵:人爵,指人所授予的爵位。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因德高则受人尊敬,胜于有爵位,故称。《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

    [130]杏坛泗水: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处。泗水:位于山东西南部,流经孔子生地曲阜。

    [131]:音号。《说文·玉部》:“,石之似玉者。”

    [132]幽人:幽隐之人,幽居之士,隐士。

    [133]云母:矿石名,俗称千层纸。晶体常成假六方片状,集合体为鳞片状。薄片有弹性。玻璃光泽,半透明,有白色、黑色、深浅不同的绿色或褐色等。不导电,隔热,耐高温,耐潮防腐。白云母可供药用。

    [134]凤翔: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北。刘一明之师羽化地。

    [135]佛印:宋代名僧,苏轼之友。东坡: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坡居士。

    [136]芾叟:真名无考,疑为吕不韦,原为赵国巨商,见秦国人质异人(后改子楚),以为“奇货可居”,遂献赵姬,贿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生子嬴政,为始皇。他以大智谋,入相封侯。查《史记·货殖列传》,无与伦比。

    [137]子皮:即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游齐,改名鸱夷子皮;至陶,改名朱公,世称陶朱公,以经商成巨富,后世奉为财神。

    [138]阆苑:阆风(山名,在昆仑之上)之苑,传说中仙人的住处。苑,古称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或贵族的园林。

    [139]宝婺:即婺女星,常借指女神,用为妇女的美喻。唐王勃《梓州邓县兜率寺浮图碑》:“仙娥去月,旅方镜而忘归;宝婺辞星,攀圆珰而未返。”

    [140]河湟:指青海省会西宁,位于黄河支流湟水之畔。

    [141]文昌:指道教与民俗之神文昌帝君。传为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神仙通鉴》称其“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层地狱轮回。”追本溯源,应是文昌星与四川梓潼神张亚子结合而产生。《道藏》收《清河内传》一卷,《梓潼帝君化书》四卷,为文昌之传记。有《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三卷,有梓潼帝君《应验经》、《本愿经》、《文昌帝君阴骘文》等经文。

    [142]懿型:即懿行。懿,指妇女美德,语出《诗·大雅·瞻印》:“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143]鹤算龟龄:龟鹤长寿,因引以为祝寿之辞。

    [144]娥湟:本为娥皇女英,转为唐尧之二女,同嫁于舜。此处故意取“娥湟”谐音,湟水出嫦娥,比喻西宁湟水地区多出美女。

    [145]让崔:不及崔夫人。

    [146]百忍:《旧唐书·刘君良传》:“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147]卷柏荄:卷柏,亦称还魂草,干时,内卷如拳,全体呈莲座形。全草入药,能止血。荄,草根。

    [148]添筹青海屋: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元沈禧《一枝花·寿人八十》套曲:“庄庭椿老枝偏盛,海屋筹添数倍增。”

    [149]古浪:县名,属今甘肃河西之武威市。

    [150]褒纶宠锡:褒,嘉奖、表彰;纶,皇帝的诏令;宠,荣耀;锡,赐予。句意:君王赐给褒扬奖掖的诏令。

    [151]不磷:耐磨损而不薄。

    [152]陶母:指晋陶侃之母湛氏,家贫约,截发易酒以燕(宴请)范逵,使其子有当世名,史称其贤。唐黄滔《祭钱塘秦国太夫人》:“生人臣则若陶母,方降大贤,信夫!”

    [153]鲍姑:西晋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得家传道要,嫁与葛洪为妻,同于罗浮山修道炼丹,相次登仙。以艾炙行医而著称于世。

    [154]执相着空:刘一明《通关文》谓“古仙云‘莫执此身云是道’,言不执色相为道”。“大道真空不空,而非顽空寂灭之学,……故顽空事物,古人有磨砖作镜之讥,积雪为粮之讽,盖因其虚而不实也。”

    [155]指元(玄)篇:《悟真篇》:“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指玄篇》,并无此书。朱元育说:“以指玄二字隐跃悟真。”

    [15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很晚才吃饭。旧时歌颂帝王勤于政事。

    [157]鬼方:古族名。殷周时活动于陕西、山西境内。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之地。奔鬼方,此指自寻死路。

    [158]月宫桂树:以月中吴刚伐树的神话故事,引出桂花代表农历八月的掌故。

    [159]素女: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五:女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谢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参见卷二之十九篇“谢端”注。

    [160]合欢:和合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161]鹓雏: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神鸟,往往成双成对而出入。

    [162]麟趾:《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郑玄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于麟。”后以“麟趾”比喻子孙昌盛。

    [163]刲羊实筐:取《易·归妹》:“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反其意而用之,谓“刲羊实筐”,归妹有喜。

    [164]琴瑟:取自《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取《诗·小雅·棠棣》:“妻子好和,如鼓琴瑟”。比喻夫妇间感情投合。后联有“克家宜室”,也取《诗·棠棣》。

    [165]大宛马:古西域大宛国,以产名马汗血宝马著称。

    [166]北海鲲:《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167]鱼盐畎亩:出鱼产盐之田。比喻出人才的地方,语出《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

    [168]直方大:《易·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是说具有中正之直,地厚之方,博大人气之品性。

    [169]利宾于王:《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谓“古有贤德之人,则人君宾礼之,故士之仕进于王朝,谓之宾”。

    [170]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始于周,兴于汉,明清设国子学,国子监。

    [171]借径终难:《新唐书·卢藏用传》:“卢藏用隐终南,冀求征召,果入仕。而司马承祯则先登仕后欲入山,藏用指终南山说:‘此中大有佳处。’承祯说:‘以仆观之,仕宦之捷径耳。’”

    [172]扶摇九万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言有大志可盘旋而上九万里高空。

    [173]“积善”句:《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74]鸿灏一脉:鸿指汉代梁鸿,事详下。灏指梁灏,自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应试,历后汉、后周,不中状元,誓不甘心,终于在宋太宗雍熙二年中状元,间隔四十七年,官至殿中丞,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三字经》有:“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即述此事。

    [175]八孙敻:敻即琼,八代之后的子孙仍然个个是杰出人才。

    [176]秩:十年为秩。

    [177]赁臼:又作赁舂,受雇为人舂米。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宛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常)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178]负畚:负戴畚箕。刘向《列女传·楚老莱妻》:老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缊食菽,垦山播种。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莱,贤士也。”王欲聘以璧帛,恐不来。楚王驾至老莱之门,老莱方织畚。王曰:“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老莱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守政。”王复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之志。”老莱子曰:“诺。”王去,其妻戴畚菜、挟薪樵而来,曰:“何车迹之众也?”老莱子曰:“楚王欲使吾守国之政。”妻曰:“许之乎?”曰:“然。”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钺。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投其畚菜而去。老莱子曰:“子还,吾为子更虑。”遂行不顾,至江南而止,曰:“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老莱子乃随其妻而居之。

    [179]孤茕:孤独无依靠者。《书·洪范》:“无虐孤茕。”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向)。”

    [180]韩愈《谢自然诗》:“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童无所识,但闻有神仙。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檐楹明灭,五色光属联。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驱车领官吏,甿俗争相先。入门无所见,冠屦同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可参阅《太平广记》卷六十六。

    [181]孚挛:诚信维系不断。《易·中孚》:“有孚挛如”。王弼注:“挛如者,系其信之辞也”。《程(颐)传》谓:“当以至诚感通天下,使天下之心信之,固结如拘挛然。”

    [182]倘来:应为“傥来”,意思是无意而得。《庄子》:“物之傥来,寄者也。”成玄英疏:“傥者,意外忽来者耳。”

    [183]称物平施:根据物品的多少,做到施与均衡。《易·谦》:“君子以裒(聚)多益寡,称物平施。”孔颖达疏:“称物平施者,称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

    [184]不将亦不迎:《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送)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任)物而不伤。”

    [185]瞠乎后:《庄子·田子方》:“(孔)夫子奔逸绝尘,而回(颜回)瞠若乎后矣”。言孔子学问品德境界高远,别人绝难企及,就连道德第一的颜渊也瞠眼惊不及。

    [186]罟阱:罗网和陷阱。

    [187]一字禅:刘一明《周易阐真·中图》:“中,儒曰持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性命大道,中也。中之一字为修道者始终之要著,筑基在此,采药在此,烹炼在此,温养在此,进阳在此,退阴在此,结丹在此,七返九还,无一不在此。”

    [188]五明宫:中丹田异名。《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尔时元始天尊在七宝林中,五明宫内”,原注:“即中宫黄庭内境,虚明普照,故曰五明宫。”

    [189]十字街:是“中”的一种说法。刘一明《周易阐真·中图》:“是中也,不偏不倚,无前无后,无背无面,无头无尾,非有非无,非色非空,虚圆不测,无象而能主宰万象,无形而能造化有形;生天地,生人物,在人非四大一身之中,非中外之中,无方所,无定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古人推其理而肖其形,强名之曰十字街,(刻十八种名称)。”

    [190]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晋葛洪《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于邪伪。”《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191]谘诟:当做“訾诟”,指摘,责骂,毁谤,非议。诟,辱骂。

    [192]湟中:原指青海省湟水两岸地区。又有湟中城,在青海省西宁,与甘肃省张掖之间。1946年置湟中县。

    [193]王先生:清初兰州金天观道士,名静斋,本书卷三《金天观静斋王先生墓志》。

    [194]龙华会:原为佛家语,此指神仙相会。

    [195]嘛呢经:嘛呢,取自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此处为佛经总称。

    [196]宝串:此处指佛教徒手持或戴于手腕的串珠。

    [197]涯涘:水边,边际,界限。

    [198]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熟牛皮。古代把竹简用熟牛皮条编联起来为书册。此为孔子读《易》,曾多次将皮绳磨断,意为读的次数极多。

    [199]丁丑:嘉庆二十二年,即1817年。刘一明时年八十四岁。

    [200]如如:指永恒存在的真如,引申为永存常在。宋苏轼《浊醪有妙理赋》:“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西游记》第99回:“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201]入监:即进入国子监为监生(太学生)。

    [202]璧水神蛟:宋吴自牧《梦粱录·学校》:“古者天子有学,谓之‘成均’,又谓之‘上庠’,亦谓之‘璧水’,所以养育作成天下之士类,非州县学比也。”神蛟,古代传说中以神龙无角者为蛟,能以神力兴风作浪。汉刘向《新序·善谋下》:“夫神蛟济于渊,而凤鸟乘于风,圣人因于时。”此处比喻潜伏的人才。

    [203]桢干: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障土的叫干。引申为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人或事物。

    [204]蟾蜍:原指癞蛤蟆,属两栖纲,蟾蜍科。此处代指月亮,因传说月中有蟾蜍。

    [205]寒:《广韵·侯韵》:“,鸟,青色,似鸠也。”疑为“鸮”字之误。因当地方言称猫头鹰为“狠猴”,系“寒号”谐音。又,只有猫头鹰于黄昏半夜鸣叫捕食鼠类,冬夜其声尤引人注意,故曰“叫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