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洁

徐上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溪山琴况译注最新章节!

    【题解】

    本篇开头就引用了两个相反的观点:一个是佛经中所说的要发妙音,必须要有妙指;另一个则是苏东坡说的如果声音在指头上,那么为什么不在指头上听?所谓妙指,更多地侧重于技术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练习,怎么可能发出美妙的乐音呢?苏东坡的观点则是超越了技术层面,强调精神气质对音乐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没有技术基础,即便心中丘壑万千,弹出来音都不准,何来妙音?手上技术很好,演奏不经大脑,即传统上常说的不过心,那么出来的音乐是机械的,即便技巧繁难,也止于炫技而已,不能从内心深处的层面打动听者。再以生活中通俗的例子来比喻,在房屋装修上,技术是硬装,精气神是软装,如果要出精彩,发妙音,两者都不可偏废。

    青山由妙指引出修指之道在于“洁”,这个“洁”指的是指法上要严谨干净。指法严谨就是有法度,指法干净就是不要有多余的动作。“清虚为体,素质为用”即是指学习中精气神与技术所针对的不同层面。

    青山所述学琴之人取音多寡的经过,其理同于《五灯会元》中记载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录,其原文为:“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此理相通,初学手上没有功夫,故每欲求多学多练,待得融会贯通后,则做减法,力求简静。耶律楚材《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诗中所说的“吟猱从简易”也是此理。减法做到足够之后,就到了“至洁之地”,也即达到“严净”的境地了。

    此处青山复引出“希声”之说,指洁则音希,音希则意趣更为隽永悠长。最后一句呼应开篇的两个观点,想要演奏出妙音,必然要练手指上的技术,但是练习手上功夫,不能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要从“洁”况所论的严谨干净上下功夫,而且从简入繁,再由繁入简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贝经云①:“若无妙指,不能发妙音②。”而坡仙亦云③:“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④?”未始是指⑤,未始非指,不即不离⑥。要言妙道⑦,固在指也。

    【注释】

    ①贝经:贝叶经,指佛经。

    ②若无妙指,不能发妙音:《楞严经》:“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③坡仙:即苏轼,仰慕者称其为“坡仙”。

    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北宋苏轼《与彦正判官》:“某素不解弹。适纪老枉道见过,令其侍者快作数曲,拂历铿然,正如若人之语也。试以一偈问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录以奉呈,以发千里一笑也。”

    ⑤未始:未尝。

    ⑥不即不离:此指在“是指”和“非指”之间的状态。即,靠近。离,疏远。《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⑦要言妙道:切要而精微的言谈理论。要,切要。妙,精微。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译文】

    佛经上说:“如果没有妙指,就不能发出妙音。”但坡仙也说:“如果说声响是从手指上发出的话,为什么不就在你的手指上听?”其实声音的来源未尝是手指,也未尝不是手指,两者的关系不即不离。而其根本要旨,则还是在于对手指的磨炼。

    修指之道①,繇于严净②,而后进于玄微③。指严净,则邪滓不容留④,杂乱不容间⑤;无声不涤⑥,无弹不磨,而祗以清虚为体,素质为用⑦。习琴学者,其初唯恐其取音之不多,渐渐陶镕⑧,又恐其取音之过多。从有而无,因多而寡⑨,一尘不染,一滓弗留,止于至洁之地:此为严净之究竟也⑩。

    【注释】

    ①修:修治,磨炼。

    ②繇于:经由,通过。

    ③玄微:深远微妙。

    ④滓(zǐ):污垢。

    ⑤间(jiàn):夹杂。

    ⑥涤(dí):磨洗。

    ⑦而祗以清虚为体,素质为用:指内心清净虚明,指下质朴纯净。清虚,清净虚明。素质,质朴纯净的音质。体、用,本质和表现。

    ⑧陶镕:陶铸熔炼。

    ⑨因:从,顺。

    ⑩究竟:犹言至极,即佛典里所指最高境界。《妙法莲华经》:“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按,本况多用佛经语,但是使用佛经语并不等于说作者一定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故在此不多展开。

    【译文】

    练指之道,首先要使指下的出音严净,而后才能进入深远微妙的境地。指下出音严净,就不容存留任何不净之声,不容掺入任何杂乱之音;弹奏出的每一个声音都会经过磨洗,而完全做到内心清净虚明,指下质朴纯粹。学琴的人在刚开始时只怕取音不多,经过逐渐地陶冶变化之后,又会怕取音太多。从有到无,从多到少,慢慢变得一尘不染,一滓不留,最终到达至洁的地步:这是严净的最高境界。

    指既修洁,则取音愈希①;音愈希,则意趣愈永②。吾故曰:欲修妙音者,本于指③;欲修指者,必先本于洁也。

    【注释】

    ①希:希微。

    ②永:长。

    ③本:以……为根本。

    【译文】

    指法练到洁净之后,取音也会变得希微精妙:取音越是入于希微,则音乐中的意趣就越是悠长不尽。所以我说:想要磨炼出妙音,就要以练指作为根本;而想要磨炼好手指,就要先从出音洁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