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人气:2已完成投票加入书架

最新章节:正文 附録三(2023-11-09 14:05)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推荐阅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陆陇其家训译注酸甜苦辣咸大杂烩美学漫步老古董人物志译注古琴疏中麓画品

正文

自序
第一 緒言
第二 孔子、孟子、荀子及其他諸家 [1]
第三 《詩》三百五篇及《詩序》
第四 西漢之文學批評
第五 東漢之文學批評
第六 建安時代之文學批評
第七 陸機 陸雲
第八 皇甫謐 左思 摯虞 附李充
第九 葛洪
第十 范曄 蕭子顯 附裴子野
第十一 沈約
第十二 劉勰
第十三 鍾嶸
第十四 蕭統 蕭綱 蕭繹
第十五 顔之推
第十六 隋代之文學批評及“文中子”
第十七 唐初史家之文學批評
第十八 劉知幾
第十九 初唐及盛唐時代之詩論
第二十 白居易 元稹
第二十一 韓愈
第二十二 柳冕 柳宗元 李翱皇甫湜 李德裕
第二十三 司空圖 附唐人論詩雜著 [1]
第二十四 歐陽修 曾鞏
第二十五 王安石 蔡絛 葉夢得
第二十六 蘇軾 蘇轍 張耒
第二十七 黄庭堅
第二十八 陳師道 范温 [1]
第二十九 吕本中 韓駒
第三十 張戒
第三十一 楊萬里 姜夔 陸游 [1]
第三十二 葉適
第三十三 朱熹 附道學家文論
第三十四 自《詩本義》至《詩集傳》
第三十五 嚴羽
第三十六 劉克莊
第三十七 晁補之 李清照 黄昇 [1]
第三十八 沈義父 張炎
第三十九 方回
第四十 元好問 [1]
第四十一 貫雲石 周德清 喬吉
第四十二 高棅
第四十三 李夢陽 何景明 徐禎卿附李東陽 [1]
第四十四 楊慎
第四十五 謝榛 王世貞 [1]
第四十六 唐順之 茅坤 [1]
第四十七 歸有光及“弇州晚年定論” [1]
第四十八 徐渭 臧懋循沈德符 [1]
第四十九 吕天成 王驥德 [1]
第五十 袁宏道 [1]
第五十一 鍾惺 譚元春
第五十二 錢謙益
第五十三 馮班 [1]
第五十四 陳子龍 [1] 吴偉業
第五十五 黄宗羲
第五十六 王夫之 顧炎武
第五十七 侯方域 魏禧 [1]
第五十八 毛奇齡 朱彝尊 [1]
第五十九 王士禛 附翁方綱
第六十 吴喬 趙執信 [1]
第六十一 葉燮
第六十二 清初論詞諸家
第六十三 金人瑞
第六十四 李漁
第六十五 方苞 劉大櫆
第六十六 姚鼐 劉開
第六十七 紀昀
第六十八 沈德潛 [1]
第六十九 袁枚
第七十 趙翼
第七十一 章學誠
第七十二 阮元 [1]
第七十三 惲敬 包世臣
第七十四 張惠言 周濟
第七十五 曾國藩
第七十六 陳廷焯
附録一
附録二
附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