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佚名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贝思福考察记最新章节!

    福州(居民约636351人)

    贸易统计

    1897年贸易总额是关平银13556494两(1900000英镑)。

    1897年货运总额是641795吨,英国承运470239吨。

    1898年12月20日,我到达福州。当地商会提了一些建议,请我转呈给联合商会(详见附录)。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其中第二条规定,开放整个福州城作为通商口岸。但是直到现在,福州只有小南台岛可以看作是通商口岸。

    英国商人对厘金税怨声载道。

    中国官员认为,福州的城区和所有郊区,不在条约划定的开放范围之内。

    商人们认为,所有进口货物经海关检查和缴税以后,进入福州的城区和郊区,不用再缴税。

    但是,政府把福州的城区和郊区看作内陆,向进口货物征收很重的厘金税。然而,这些货物从南台岛运到福州城,中间只有大约3公里的距离。

    当地政府强行征收厘金税,严重损害了口岸的贸易。

    这里有一些英国商人,从事口岸的茶叶和土产生意。他们指出,在与印度、锡兰和阿萨姆竞争茶叶生意时,繁重的厘金税是最大的困难。

    现在这种税收制度,是茶叶生意快速衰减的原因,并且,如果持续实行下去可能会破坏所有的生意。

    闽江上,有6艘小轮船,在福州和水口之间做航运生意,但是,永福江上却没有一艘。

    毫无疑问,如果英国人在这里投资航运业务,必定盈利。但是,像其他口岸一样,我关注的是航运受到的限制。新的航运章程规定,轮船只能载货,而且只能在登记过的口岸之间航行。

    在江上从事航运的轮船,只有中国人的船只是个例外,不受章程限制。那些船只由中国人投资、管理,船员也都是中国人。

    闽江河道的状况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到,现在的河道淤塞严重,据说,很快会变得更严重。由于轮船不能通过河流在定居地装卸货物,这就影响了贸易。并且,河流水位下降,也经常碍事,妨碍轮船在定居地和中国塔之间航行。中国塔距定居地9公里,定居地离海边有34公里。

    据我观察,如果中国塔到定居点之间这段河道,得不到及时维护,那么,两地之间的水运很快就停止了。

    这里的人们沿河放置渔栅、倾倒垃圾和压仓渣,使河道变得非常窄,在涨潮时也仅有11英尺宽。

    中国塔以下,金牌关以上这段河段,7年以来水位浅了2英尺。

    这里有一个国际贸易董事会,由一位俄国将军,两位中国道台组成。它是妨碍贸易的另一个巨大障碍。

    最高当局把所有国际商务都委托给了董事会。但是他们没有固定的身份,也没有下命令的权利,所以,当地官员几乎不理睬他们的要求。

    英国政府,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这个董事会。但是事实上,这个董事会不断介入英国领事和总督之间的事务。

    比如,总督发到广东、武昌或南京的指令,对地方官员的影响力,和董事会中两个道台指令的影响力有很大差别,这一点不难想象。但是,董事会这种指导贸易的方法,在领事和总督之间制造了摩擦;它所耗费的时间,也确实对贸易不利。

    为了证实上述情况,我拜访了英国领事,并且向他表示:联合商会对任何有助于促进英国商贸发展的情况,都很感兴趣。他让我看了写给南台岛厘金税官的一封信:

    根据《南京条约》第二条,福州是开放口岸之一。外国人在这里经商,只缴纳条约中规定的税收就行,也就是只缴纳进出口税。然而,你们的官员,打算把位于河南岸,离城门两公里的洋行,说成是福州城。

    此外,条约的制定者明白,英国商人进口货物,是为了卖给中国人,他们也制定了相应的税率。但是,你们的官员,准备收一种进口税————进口货物仅仅进入英国商行就得缴纳;要想把货物卖给中国人,商人还得再缴税。很明显,这种做法违背了条约的规定。

    1898年7月12日

    领事很努力,开始参与免征厘金税事务了。这种厘金税,仅针对信中提到的英国洋行。

    在福州期间,我拜访了许应骙总督。他举行盛大仪式欢迎我,对我充满敬意。

    见面仪式过后,我告诉他,我不是一名政客;我的使命是调查英国商贸的前景;将就我所能,为商贸的发展提一些建议,向联合商会报告现在贸易的保障情况。总督表达了他对英国的友谊和好感。我对总督说,英国国内对中国也是这种感觉。英国人民迫切希望两国保持友好关系;商贸是英国人民的巨大利益,只有维持这种关系,才能发展和推广商贸。总督说,英国已经表现了她的善意,她是唯一一个不企图强占中国领土的大国;希望英国能努力维护中国的完整。总督还说:为了保卫自己,中国应该有一支军队。我说:有四个大国掌控了中国的外贸,如果中国请他们帮忙重组中国军队,那么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国家很可能会答应。总督问,这些国家要求的条件是什么?我回答说,现代商贸的发展,有一些系统的要求,为了遵循这些要求,中国必须做到:改革管理体制,修改税法;利用外资促进工业发展,开发中国大量潜在的资源;以及其他必需的改革。

    我指出,现在这种地方军队体系,是一种不合适、浪费资源、并且完全失效的体系;中日战争这样灾难性的后果,就是因为军队由多位总督管辖,组织协调上相互脱节。

    总督似乎认为:这种地方军队体系,已经运行了好多年,所以最适合中国。我向他指出:中国聘请罗伯特·赫德先生负责管理中国海关,处理来自全世界的业务,做得非常出色。赫德处理的事务可不仅是某个省的事务,而是全中国范围内的事务。这时,总督改变了他的想法,说道:你说的是实际情况,这说明如果从整体上处理事务,能在一个部门行得通;那么,在其他部门也能行得通。在交流了一些重要问题之后,总督甚至说,就这个问题,他要向中央政府呈送报告。总督问我,是否愿意视察他的军队,参观造船厂和炮台。如果我愿意,他会安排所有事情,用他的汽艇送我到炮台,并派高级官员引导我视察和参观。他也问我,是否会给他写一份报告,告诉他如何提高军队的效率。后来,我照做了。

    总督也非常关心国家的未来,但是,没有其他总督那样热心。他上任刚一个月。

    参观兵工厂以后(详情在“兵工厂”一章),我拜访了曾祺将军,他热情地招待了我。将军独自掌管着工厂。我到工厂参观,需经过他的准许。我和他交流了工厂的详细情况,指出了工厂里存在的浪费现象。我还告诉他:花费巨资,创建一支舰队的想法对中国没用,至少在现在没用。中国应该调整注意力,在全国组织和创建一支用于治安的陆军,为那些想在中国投资、发展贸易的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将军问我,能否写一份详细的规划,说明组建一支高效的陆军,需要配备多少必需品;能否计算出这些必需品的成本。我按照将军的要求,写了一份规划。将军回信,表示非常感谢。从这封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将军极为聪明,很有见地,对我非常友好。

    我认识到,福建省的财政状况极为糟糕;并且,工厂里官员的薪水也难以找到财源。本来他们应该在1898年12月1日领薪水,但是直到当月23日,也没有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