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吉祥草品

夏丏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小部经典本生经最新章节!

    一二一 吉祥草本生因缘 (菩萨=草神)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给孤独长者的知友说的。给孤独的朋友、夥伴、亲族、亲戚等几次反复地谏劝他说.『大长者啊.他〔长者的知友〕在出身、种族、财产、谷物各方面都不及你.你怎麽与他相亲近呢。请停止了吧。』然而给孤独以为『友谊的结合.应该不问对方是否不及己、胜於己、或等於己的。』不听他们的忠告。当赴自己所管领的村庄时.曾任这位知友为资产管理者。此等情事.已详不幸者本生因缘〔第八三〕中。却说.给孤独将自己家中之事禀告佛时.佛道.『长者啊.朋友决无不好的。保护朋友的技俩才是真正的尺度吧。有可称作朋友之人.则不论其与己相等者、或较己低劣者.应认为统是好的。何以故.因为他们都能使你免除降在自己肩上的重担。你现在靠你知友成了家财之主.前生亦赖知友成为天宫之主哩。』接着就应他的请求.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而为宫庭的吉祥草丛中之神。在这宫庭中.离王座不远之处.有一株树干挺直、枝向四方伸展的幸树。王的近侍常加尊崇.名之为摩迦迦树〔王树。〕这树有一个具大威力的神王、菩萨与他非常亲昵。

    某时.梵与王住在一座独柱殿中.那柱子动摇了.有人把这事告知国王。王唤木匠来.对他们说道.『木匠.我的独柱殿的柱子动摇了。去拿一根材木来.装装牢稳。』他们答应道『是。』可是找不到相当的木材.既而在宫庭中发见了那株王树。当他们到国王那里去时.王问道.『怎样.找到适当的木材了吗。』他们禀告道.『大王.找到了。但我们不能砍他。』王道.『为甚麽。』他们道.『我们别处找不到木材.只在宫庭中找到了那株王树。所以我们不能砍那王树。』王道.『不.去把他砍来将殿装牢稳吧.我再种别的王树就是了。』他们答应道『是。』就取了供物走进宫庭.说声『明天来砍吧.』向王树作了供养.然後回去。树的女神得知了这事.心想.『明天我们的天宫要没有了。领孩子们到何处去呢.』因不晓得到甚麽地方去好.只抱着孩子的头颈淌泪。她的朋友森林诸神走来.问『这是甚麽一回事.』等到闻知了此事.因为自家也想不出阻止木匠砍伐的方法.便抱住那位树神哭泣起来了。

    这时.菩萨因『要拜访树之女神.』也到了那里.闻知这事.就安慰女神道.『不.不要忧虑。我不会坐视树被砍伐的。明日木匠来时.请看我的办法。』次日木匠来时.菩萨化作一只避役.先木匠而行.爬入王树的根中.使树身显出许多洞孔.爬到树枝顶上.摇摇头.停在那里。木匠的头目见了那避役.用手叩树.呪诅那参天的大树说道.『是一株满是洞孔的树.这是不中用的。昨日居然一点没有注意到.还作了供养。』於是便离那里而去。

    树之女神靠菩萨的扶助.成了天宫的女主。许多友好的神只齐来向她道贺。树之女神觉得『天宫已归自己之手.』心里非常满足.对这些神只讲述菩萨的功德。『各位尊神啊.我们虽有威力.却愚昧而不懂得这个方便。然而吉祥草神智慧具足.给我作了天宫之主。实在不论是与己相等者、胜於己者、或不及己者.都可以做朋友的。因为凡是友人.都能依各自的能力.免除他朋友所遭到的苦难.使之住於安乐。』她如是把朋友赞叹了一回以後.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把与己相等者认为胜於己者.  不及己者亦然.  他们在你危难时将给予最上之利.  犹如我在幸树中获吉祥草神之助。

    幸树之神用这偈向诸神说法道.『因此.为脱离苦恼起见.勿只求与己相等者、胜於己者.虽不及己的学徒亦当与之为友。』她一生与吉祥草神相交.後来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幸树之神是阿难.吉祥草神则就是我。』

    一二二 愚者本生因缘 (〔菩萨=象〕)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园精舍时.就提婆达多说的。比丘众在法堂上对提婆达多下恶评道.『法友啊.如来面孔光耀如满月.具有八十随好相.三十二大人相.身被一寻的圆光所围绕.大光明两两成对放射出来.成就了至妙的荣光。提婆达多见了这庄严的容姿.心中不生净信.转生嫉妒.若有人说.「诸佛具足如是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他听了.忍耐不住那名声.便起嫉妒之心。』这时佛过来问道.『比丘们.此刻会集於此.谈论何事。』比丘众答道.『在谈论如此这般的事。』佛道.『比丘们啊.提婆达多因人对我的崇赞之辞.而生嫉妒心.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有过这事。』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当某摩揭陀王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治国时.菩萨生而为象。他全身白色.具足了上述的色身之美。王说.『他容相圆满.』遂以他为王象。一日.适逢祭典.全市整饰得庄严如天都.王跨在打扮得十分美丽的王象上.率了许多行列.巡视城内。羣众竚立观看.见王象美到无可批评.众口一致褒赞道.『哦.他的美啊.哦.他的步态.哦.他的嬉戏之态.哦.他的容相的圆满.这样漂亮的皙白的象.实在配做转轮圣王〔之象〕哩。』

    王听到王象这样受人褒赞.不能忍耐.起了嫉妒之心.打算『今日使他从山的悬崖绝顶坠下而死.』便唤了驯象师来.问道.『那象训练得怎样。』驯象师道.『训练得很好。』王道.『不.未曾训练得好。』驯象师道.『大王.训练得很好的。』王道.『若是训练得很好.那麽能够从那座毘富罗山的崖顶下来吗。』驯象师道.『大王.可以的。』王道.『那麽到那边去。』

    王自己下了象.叫驯象师骑象上崖顶去。驯象师坐在象背上.当他骑着象登到崖上时.王自己被一羣宫臣围绕着攀登上山崖.使象向着悬崖.对驯象师说道.『你说我的象已训练得很好.如果如此.试叫他用三只脚站立。』驯象师坐在象背上.用钩向象作暗号.说道.『朋友〔象〕啊.用三只脚站立啊。』既而王道.『叫他用两只前脚站立。』大萨埵〔象〕就提起两只後脚.用前脚站立了。再叫他『同样地用後脚站立.』他就高举起两只前脚.用後脚站立了。再叫他『用一只脚站立.』他就高举起三只脚.用一只脚站立了。王见象不曾坠落.便道.『如果能够的话.试叫他悬空而立。』驯象师思忖道.『在全阎浮提.没有一只象训练得能与他比肩。王一定在希望他堕崖而死。』他附着象的耳朵说道.『朋友啊.那国王指望你坠死。你与这位国王是不相应的。倘使你有行空之力.那麽.就让我坐着.带我昇上空中.到波罗奈去吧。』

    这具足了福德的神通的象.立刻昇上空中了。驯象师道.『王啊.这象具足了福德的神通.与这样不德的愚者不相应.要福德具足的贤王才相应。这样不德的人.纵使得到了这样的名骑.也不会明白他的功德.别的骑乘物纵使得了荣命.也会同样地归於乌有的。』他坐在象背上.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愚者因象赢得了名声.  却做不利於己之事。  导自己与他人.  至伤害之境地。

    他如是用偈向王说法後.便说声『再会.』腾空自到波罗奈去.在波罗奈王宫庭上空停住。全城人民惊叫说.『龙象为我们国王腾空而来.停在王宫的上空哩。』

    王也立刻听到了。出来说道.『你若为使我欢喜而来.请降到这地上来。』菩萨〔象〕降到地上来了。驯象师从象背上下来.向王致敬.王问.『从何处来。』他回答说.『从王舍城来.』并将一切经过情形告知。王道.『你到这里来.很是难得.』心中十分欢喜.将全城严饰起来.令象入了王象舍.又将全国分成三分.以一分献给菩萨.一分赠给驯象师.其余一分则归为己有。

    自从菩萨到来後.全阎浮提洲的领土.都归入王的掌中了。他成了阎浮提洲第一个国王.积布施等福德.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摩揭陀王是提婆达多.波罗奈王是舍利弗.驯象师是阿难.而象则就是我。』

    一二三 锹柄本生因缘 (〔菩萨=阿闍棃〕)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罗卢陀维长老说的。相传.他谈法之际.不知道言语的适当不适当.如『在此种情形下应说这种话.在那种情形下不应说这种话』之类.所以在有喜庆之时却说不吉利的话.致不受人欢迎的祝词道.『他们正站在墙外.乃至在街上十字路口行刺。』反之.在有凶事时却说祝贺之词.说『许多人、天想举行庆典.』『这种庆典可行一百回、一千回』等话。

    一日.比丘众在法堂上谈论道.『法友啊.罗卢陀维不知道适当不适当.到处说各种不应说的话。』那时佛走到那里来.问道.『比丘们.你们此刻会集於此.谈论何事。』比丘众答道.『在谈论如此这般的事。』佛道.『比丘们啊.罗卢陀维说话时.愚钝而不知适当与否.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是如此。他实在是个永恒的愚人。』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在婆罗门族富豪的家里.长大後在得叉尸罗修习一切学艺.成为波罗奈城名闻遐迩的阿闍棃.为五百个梵志讲授学艺。那时在这些梵志们里面.有一个十分愚钝的梵志.他虽作了法弟子修习学艺.但因天性愚昧.不能领会.遂为菩萨的侍者.奴隶般地操作着一切劳役。

    一日.菩萨吃毕晚饭.躺在牀上.那梵志替菩萨洗净了手足与背.并涂了香。将离去时.菩萨吩咐说.『你在牀脚里垫些甚麽再去吧。』梵志在一只脚里垫好了.但在另一只脚里找不到适当的东西.便用自己的腿支撑着过了一夜。

    早上菩萨醒来.见到他.问道.『你为甚麽坐着。』梵志道.『阿闍棃啊.因为找不到垫牀脚的东西.所以用腿支撑了坐着。』菩萨吃了一惊.想道.『那个特殊的我的近侍弟子.在许多梵志们之中.真是愚昧.决不能成就学艺的。我要怎样才能使他成为学者呢。』这时心里便浮出一个念头来。『有一个方便。我待那梵志采了柴与树叶归来时.试问问他看.「今天你看见了甚麽东西.又做了甚麽事情。」这样.他会告诉我「今天看见了这个.做了如此这般的事」吧。那时我就问他.「那麽你所见的是甚样的东西.你所做的是甚样的事呢。」那他就会用出譬喻或来历.说「如此这样」吧。这样使他逐渐用譬喻与来历讲说.以此方便.或能使他成为学者吧。』於是唤了他来.吩咐道.『梵志啊.从今日起.你如去采柴与树叶.归来後.就把你所看见的.所享受的.所饮的.所食的.统统照实告诉我。』他答应道.『是。』一日.他与梵志们一同到森林里去采柴与树叶.见蛇而回.报告道.『阿闍棃.我看见了蛇。』阿闍棃问道.『蛇是怎样的。』梵志道.『拿比方来说.恰如锹的柄。』阿闍棃道.『妙.妙.你所举的譬喻好极了.蛇的确如锹的柄。』那时菩萨心想.『梵志说了妙喻.大概可以成为学者吧。』又有一日.梵志在林中见到了象.报告说.『阿闍棃.我见到了象。』阿闍棃问道.『象是甚样的。』梵志道.『打个比方.恰如锹柄。』菩萨心想.『象的鼻子有如锹柄.牙的形状也是这样。他因愚昧.不能正确、精细地说得完全吻合.所以是就牙而说的吧.』默然不语。可是又有一日.他被人邀请了去吃冰糖.遂报告道.『阿闍棃啊.今日我们吃过冰糖了。』阿闍棃问道.『冰糖的形状是甚样的。』他回答道.『比方说.恰如锹柄。』阿闍棃心想.『说得有几分近似.』默然不语。又有一日.被人邀去吃酪与乳。他回来後说道.『阿闍棃啊.今日我们吃了酪与乳了。』问他『酪与乳的形状甚样.』他就回答说.『用譬喻来说.恰如锹柄。』

    阿闍棃想.『那梵志说「蛇的形状恰如锹柄.」这是极恰当的。说「象的形状恰如锹柄.」这就象牙来说.也有几分适当。说「冰糖的形状恰如.锹柄.」这只有一点儿相当。至於酪与乳始终是白色的.其形状是依容器而定的.这譬喻全然不对。这愚人确是无法教导的了。』於是就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愚者在一切处.            说不适当的话语。

    他连酪与锹柄也不能辨别.  将酪误认作锹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将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愚昧的梵志是罗卢陀维.名闻遐迩的阿闍棃则就是我。』

    一二四 庵罗果本生因缘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励精於任务的婆罗门说的。相传.他是舍卫城的良家之子.归依佛教.出了家.勤於职务。他周到地履行对於阿闍棃与和尚的服役.担任饮食、布萨室、事火室等的任务.在十四种大行、八十种分行上.也无不尽其职责。他扫除精舍、僧房、中庭以及通至精舍的路.与众人以饮料.众人也因他勤於职务.感到欢喜.定时以五百量的食物相供养。於是得到了极大的供物与尊敬.许多人靠他得安乐度日。

    一日.比丘众在法堂上谈论道.『法友啊.幸而有那样一个比丘.勤於任务.因之得到许多供物与尊敬。靠他一个人之力.大家的生活过得很安乐。』那时佛走来问道.『比丘们.你们此刻会集於此.谈论何事。』他们答道.『在谈论如此这般的事。』佛道.『比丘们啊.那比丘的励精於任务.并不始於今日。在前生.有五百仙人去觅果实.也靠他一人所采的果实.得以延续生命。』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在西北的一个婆罗门的家里.长大後在仙人的地方出家.被五百个从者伴随着.住於山麓。那时雪山大旱.到处水乾.畜类因得不到水.都有将要渴死之势。

    此时在这些道士里面.有一道士见了他们的乾渴之苦.便砍了一株树作成管子.绞了水盛在里面.以供畜类饮用。许多畜类成羣来饮.弄得道士竟连摘果实的时间都没有。他不进食.只是施水。

    羣畜想道.『那人施水给我们.自己连摘果实的工夫都没有.人已饿得非常困倦。我们赶快想法子吧。』他们互相商量.『今日来饮水者.依自己的力量去摘些果子回来吧。』於是各畜类依自己之力.摘了蜜甜的芒果、野蔷薇果、面包树之果回来.给他一个人摘来的果子.几乎足以载满两辆半的车子。五百道士吃过後.还有许多可以贮藏起来。菩萨见了说道.『靠了一个人的励精於任务.使这许多道士都得到了果子.得以维持生活。人确不可不精进。』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凡人应该精进.          贤者不知疲倦。

    试看精进之结果吧.  不求而得到庵罗果。

    大萨埵〔菩萨〕这样地教诫仙人之羣。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励精於任务的道士是那比丘.仙羣之师则就是我。』

    一二五 迦多诃迦奴隶本生因缘 (〔菩萨=长者〕)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夸口的比丘说的。他的事蹟.与上面所述者相同。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是个富裕的长者。他的妻生了一子。是日.女奴也产生一子。两儿在一处长大.长者之子学文字时.奴子作为侍僮而随行.共同学习.兼做若干件工作。他渐渐地擅长读书了.并且长得眉清目秀.取名迦多诃迦。他以管理长者家中的财宝为业.自己思量道.『我决不能老以管理财宝为业。如果稍有过失.就会绑缚了受责.把奴隶的食物配给我。恰好附近另有一位长者.是我家长者的朋友。现在我佯作奉我家长者之命.带信给他.哄骗那长者说.「我是长者之子.」娶他女儿为妻.安乐度日吧。』於是自己摘取了贝叶写道.『我是某人.今差小儿到府上来见你。我们联姻为亲戚.是相应的。请你将令嫒嫁与小儿.叫他们二人住在那里。我有暇就来。』信尾盖了长者的印.然後任意取了用欵、颜料、衣服等物.到附近的那位长者家去.向长者拜揖而立。那长者问道.『你从何处来。』奴子道.『从波罗奈来。』长者道.『你是何人之子。』奴子道.『波罗奈长者之子。』长者道.『来此何事。』这时迦多诃迦就将贝树叶呈上道.『请看这个。』长者读了贝叶上所写的话.非常欢喜道.『现在我的生活才算有意义了.』便把女儿嫁他.叫他住在那里。那住宅甚大。当粥、嚼食与衣类、香料等拿出来时.他轻蔑地说道.『这样的粥、嚼食与饭.是乡下烹调。』又轻蔑缝制衣类的人等说.『他们是乡下人.所以不晓得制外衣.也不晓得制香料.嗅花上的香气。』

    却说.菩萨因为不见了奴子.就说.『迦多诃迦不见了。到甚麽地方去了吧.去把他寻回来.』就差人到各处去寻访。其中有一个使者恰到那里去.见到了他.认明是他无误.便避免为他所觉.归来告诉菩萨。菩萨听了这情形.心想.『做了不好的事了.去捉他回来吧.』乃求国王允其所请.率领了许多从者出发。『听说长者到邻村去了』的风声传遍了四方。迦多诃迦听到『长者来了』的消息.心里忖道.『他一定不是为别的事情来的.定为了我的事而来。假使我现在逃走.不再回来怎样。不.这里自有乐趣。还是跑到主人来的路上去.执奴隶之役.请他饶恕吧。』从此以後.他就在公众之前这样说.『别的愚人.因自己愚鲁之故.不知父母的恩德。当父母用饭时.不行敬礼而与父母同吃.但我当双亲用饭时.必捧壶、或拿唾器、拿盘、拿水瓶与扇而坐。』并说明奴隶对於主人所应做的一切事情.如在休息之时.也拿了水瓶到有遮阴的处所去之类。

    他这样地教诲众人毕.於菩萨已到近处时对岳父说.『岳父.听说我的父亲来会你。请你预备软硬两种食物。我拿了礼物.到途中去迎接他。』岳父答应说『好。』迦多诃迦拿了许多礼物.带着许多从者前往。到後向菩萨致敬礼.并献呈礼物。菩萨接受了礼物.与他互作寒暄。朝餐时张了天幕.入荫处休息。迦多诃迦叫从者回去.自己拿了水瓶.走近菩萨面前.完毕了水的所作以後.拜跪着说道.『主人.我可把你所要的财宝献给你。只请你不要毁损我的名誉。』菩萨因他很能精励.心软了下来.便安慰他道.『别怕.我不会来阻碍你的。』於是进入邻村了。

    主人的款待.很是隆重。但迦多诃迦只管以奴隶的资格为其所应为之事。菩萨安坐以後.邻村的长者说道.『大长者啊.我读了你的贝叶书.已把女儿嫁给令郎了。』菩萨把迦多诃迦认作儿子.说了些相当亲爱的话.使长者满意。可是从此以後.就厌见迦多诃迦了。

    一日.菩萨唤长者的女儿过来道.『媳妇.请看我的头上有蚤吗。』她走近去.站着捉蚤。菩萨用温语问道.『怎样.我儿子对於你苦时、乐时都亲切吗。你们二人相爱着和平过活吗。』媳妇道.『令郎别的没有缺点.只是对於食物要出怨言.叫我为难。』长者道.『媳妇啊.不论在甚麽时候.这是恶习惯。让我来教你一个使他闭口的方法。你要好好记住.我儿子如果在吃饭时口出怨言.你就照我所教的样子.当面说说看吧。』他教她一首偈语.过了几日.自回波罗奈去了。迦多诃迦拿着许多软硬食物随行.并献呈许多财物.礼拜而归。从菩萨回去那一日起.他又极度傲慢起来了。一日.长者的女儿搬出各种美味的噉食.拿着匙进呈时.他就向她对食物发出怨言。长者的女儿依菩萨所教.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到了别处.            若作种种夸语.

    他归来将遭破灭.  进食吧.迦多诃迦啊.

    迦多诃迦心想.『一定是长者把我的名氏告诉了她.她一切事情都讲给她听了吧。』从此便不再怨食物不好.随所给与而吃.後来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迦多诃迦是口出大言的比丘.波罗奈的长者则就是我。』

    一二六 剑相师本生因缘 (〔菩萨=国王之甥〕)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那替拘萨罗国王观察剑相的婆罗门说的。相传.他每於剑工拿剑来向国王进呈时.用鼻嗅剑.观察剑相。有人送赠物给他.他就对那人说.『剑相具足.适於国王之用。』若不送赠物给他.则他就侮蔑那人的剑.说是「缺相。」

    却说.有一个剑工制成一剑.剑鞘中放入了微细的胡椒.拿到国王的地方来。王唤那婆罗门来.叫他『相剑。』婆罗门拔出剑来一嗅.胡椒吸入鼻中.打起喷嚏来了。因了那喷嚏.鼻子撞着了剑锋.就被割成两段。他鼻子被割的事.徧传到比丘教团中了。一日.比丘众在法堂上就这事互相谈论道.『法友啊.听说国王御用的剑相师因占观剑相.割断了鼻子了。』这时佛走来问道.『比丘们啊.你们会集於此.谈论何事。』比丘众答道.『在谈论如此这般之事。』佛道.『比丘们啊.那婆罗门因嗅剑割断鼻子.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有过同样的事。』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有一个替王占观剑相的婆罗门。一切情形与前面所述者完全一样。那时王遣医生到他那里去.治疗鼻尖.给他用蜡做了一个假鼻镶上.仍使他充任近侍。

    波罗奈王没有王子.只有一个王女与外甥。他把二人在自己身旁养育。二人长大以後.成了互相恋慕的伴侣。因此国王召集诸大臣.告诉他们道.『我的外甥是这王位的继承者.把女儿嫁了他给他灌顶吧。』说後又思量道.『我的外甥究是血族.所以还是给他娶个别个国王之女而灌顶.女儿则嫁给别的国王吧。这样我的血族就可繁殖.我的王统可以有二支了。』於是与诸大臣协议.说是『非给他们隔离不可.』便使外甥住在一处.王女住在他处。他们已十六岁了.深相爱慕.王子心想.『用甚麽方法把舅父的女儿从王宫里带出来吧.』於是唤了女大相师来.赠以千金。相师道.『如何报谢。』王子道.『你所尝试的事没有一件不成功的。请用甚麽理由.把我舅父的女儿从王宫里带出来。』相师道.『主啊.晓得了。我到大王那里去.这样禀告他吧.「大王啊.王女有恶运之神附身。但他离开王女.不加监视.已好久了。我乘这时机使王女坐在车中.率领许多武装之人.排成大队到墓场去.在圆坛後方.把死人卧在榻下.上置王女.溅以一百另八壶的香水.洗涤恶运之神使之流去吧。」这样禀告後.我便带领王女到墓场去。你在我去之日拿胡椒少许.叫武装的人们围绕了乘车先我到墓场去.将车停在墓场之门的一边.命武装的人们到墓地的林中去.你自己去到墓场圆坛的後方.佯装死人卧在那里。我到那里後将卧榻置在你上面.叫王女坐在榻上吧。你在那瞬间可将胡椒粉放入鼻孔.打二三次喷嚏。打到第三次喷嚏.我就弃了王女而逃。那时你可走近去.向王女的头灌顶.并向你自己头上灌顶.带领王女回到你自己那里去。』王子赞成道.『确是妙计。』

    相师乃到国王那里去.将这事禀告国王。王答应了。又向王女告以实情。王女自然也承诺了。出发的那日相师通知王子.各率大队向墓地而去。为使伴随的人们畏惧起见.更道.『我将王女置於榻上以後.死人会在榻下打嚏.打嚏以後.就会从榻下出来.将所见到的第一个人抓住哩。大家要小心啊。』

    王子先到.依吩咐卧在那里.大相师捧着王女.走到圆坛的後方.说声『不要害怕.』给她坐在榻上。那时王子将胡椒粉放入鼻孔.打起嚏来。他打嚏完毕.大相师立即弃了王女.大声叫喊.第一个先逃走了。相师一逃走.没有一个人再能停留.大家都弃了所拿的武器而逃。於是王子按照预定的计划行事.领了王女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大相师来到王的地方.把一切经过情形禀告国王。王觉得『当初我养育他们原想把她嫁给他.他们原是水乳交融地在一处成长的.』遂答应下来.後来将王位让给外甥.以王女为正妃.

    剑相师又做了新王的近侍。一日.他来侍候国王.向了太阳站立着.他的蜡鼻酥了.落在地上.他觉得羞耻.便伏下头去。王笑着对他说道.『师啊.不要耽忧。喷嚏在有些人是善的.在有些人是恶的吧。你因喷嚏断了鼻子.而我却因此娶了王女而获得王位。』

    王这样说了.又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同一件事对於有些人是善的.  对於有些人却是恶的。

    所以没有一切都善的东西.  也没有一切都恶的东西。

    王用此偈叙述了这段因缘。後来施行布施等善事.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由此说法.说明世人所谓善恶的不一律.又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剑相师即今之剑相师.王的外甥则就是我。』

    一二七 迦蓝都迦奴隷本生因缘 (〔菩萨=长者〕)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口出大言的比丘说的。其中两桩事件〔序分与主分〕与迦多诃迦奴隷本生因缘〔第一二五〕完全相同。

    主分

    在这里.那个波罗奈长者的奴隶.名叫迦蓝都迦。他逃出去.娶了近地某长者的女儿.与许多从者同住在那里。波罗奈长者叫人寻访.不知他的下落.便派珍爱如子的小鹦鹉.叫他『去寻迦蓝都迦。』小鹦鹉这里那里地走着.到了那村子。那时迦蓝都迦为欲作河上之游.叫人拿了花鬘、薰香、涂香与软硬两种食物来到河边.正与长者的女儿坐在船上游河。

    在这里.作河上之游的上流社会人士.都饮和有烈性之药的牛乳.使整日在水上嬉游.不致感到寒冷。迦蓝都迦满衔着这种牛乳.用以嗽口.嗽後将那牛乳吐出。吐时不吐在水上.却吐到了长者女儿的头上。

    小鹦鹉走到河边.停在无花果树的枝上张望着.认出了迦蓝都迦.并见他将牛乳吐在长者女儿的头上.便道.『喂.奴隶迦蓝都迦啊.请你想想自己的出身与在世间的地位。满衔着牛乳嗽口.吐在出身高贵、幸福而有信仰的长者女儿的头上.是不行的。你得知道身分啊。』接着便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到处为家. 我是住在森林中的。  你若被人找到.就将捉住.  迦蓝都迦啊.饮牛乳吧。

    迦蓝都迦认得是小鹦鹉.恐怕『事情败露.』便道.『喂.主人.你何时来的。』鹦鹉知道『他并不是因欢迎而喊我的。他想绞我的头颈.杀死我哩.』便道.『我对你没有甚麽事.』就从那里飞到波罗奈来.将所见情形详细告诉长者。长者道.『那家伙做了不当的事了.』便去对他发出命令.带到波罗奈来.使受奴隶之食。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将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迦蓝都迦是那比丘.波罗奈的长者则就是我。』

    一二八 猫本生因缘 (〔菩萨=鼠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欺诈的比丘说的。那时佛就那比丘的欺诈说道.『比丘们啊.这并不始於今日。在前生他也是个欺诈者。』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受生於鼠族.具有觉智.身大如小猪.率领数百只鼠的从者住在林中。那时有一只豺.在各处旁徨着.见了这一羣鼠.心想.『欺骗这些老鼠.把他们吃了吧.』在鼠的住处附近.面向太阳.吸着风.以一只脚站着。

    菩萨〔鼠〕从住处出去觅食.见到了这豺.心想.『是有德者吧.』遂走近旁边.问道.『你叫甚麽名字。』豺道.『名曰有法。』鼠道.『你本是四足着地的.为甚麽用一脚站着呢。』豺道.『我若用四只脚着地.大地就将不能支持.因此用一脚站着。』鼠道.『为甚麽张开了嘴站着呢。』豺道.『我是甚麽东西都不吃的.只吃风而已。』鼠道.『那麽为甚麽朝着太阳站着呢。』豺道.『因想礼拜太阳。』菩萨听了这话.心想『定是有德者.』从此以後.便与羣鼠朝夕奉侍他。但当他们奉侍完毕而回去时.豺攫住列在最後的一鼠.咬其肉.吃完以後.揩揩嘴.仍自站着。

    一羣的鼠渐渐地减少了。老鼠们想道.『以前我们住处是不够的.住着很是拥挤.现在却有余地而很宽敞了.这是甚麽缘故呢。』乃将此事告知菩萨。菩萨一面想.『何以鼠少下去了呢.』一面对豺起了怀疑.打算『试他一下.』便於敬礼之时.使羣鼠先行.自己走在後面。豺向他扑来时.菩萨见那家伙飞扑过来.想捕捉自己.便说道.『哦.豺啊.你这样修行律法不是背叛律法吗。你为了欺骗他人.所以挂着法律的招牌而行走.』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以法为招牌.    暗中作恶.

    使人信用.  故人名之为猫。

    鼠王这样唱着.飞扑过去袭击豺的头部.咬住颚下的颈动脉.将脉管咬破.结果了他的性命。羣鼠回转身来吃完了豺而去。据说.实际上先来的吃得着肉.後到的并未吃着呢。从此以後.羣鼠就毫无忧虑了。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豺是现在的欺诈的比丘.鼠王则就是我。』

    一二九 火种本生因缘 (〔菩萨=鼠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欺诈的比丘说的。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是羣鼠之王.住在林中。那时有一只豺.当森林中火灾勃发之时.不能逃脱.乃将头靠着一树站着。他全身的毛统烧掉了.只有头上靠着树的一部分尚留有如髻的小小一丛毛。一日.他在岩上的蓄水池中饮水.顾影见髻.说道.『我有了经商的资本了.』遂在森林中旁徨.发见了鼠穴.说.『欺骗这些老鼠们.把他们吞食了吧.』就如前〔参阅第一二八〕所述.站在近处。

    那时菩萨出去觅食.见到了他.觉得『是有德者.』走近前去.问道.『你叫甚麽名字。』豺道.『我名曰火种。』菩萨道.『为甚麽来到此地。』豺道.『为保护你们。』菩萨道.『打算怎样保护我们。』豺道.『我知道用拇指计数的法术。你们明朝出外觅食时我来计数.归来时再来计数。这样朝夕念着数保护你们。』菩萨道.『那麽请保护吧.伯父。』他答应说『好.』出去时数『一、二、三.』归来时也照样地数着.把列在最後的一只鼠捉来吃。以下与前面一样。只是在这里.鼠王回转来突立着道.『喂.火种啊.你头上的髻.不是因法而生着.是为了要想肥胃而生着的。』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那髻不以德为因.        那髻以食为因。

    用拇指数是无用的.  火种啊.你须知足。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豺是那比丘.鼠王则就是我。』

    一三〇 拘悉耶女本生因缘 (〔菩萨=阿闍棃〕)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舍卫城某女子说的。相传.那女子系某信心甚深的优婆塞婆罗门之妻.无有信心.罪业深重.夜间耽於邪淫.日间不做一事.装出卧病模样.躺在牀上呻吟。那婆罗门问道.『妻啊.你有甚麽不舒服吗。』妻道.『因为风邪身体作痛。』婆罗门道.『那麽你要些甚麽呢。』妻道.『请给我拿甘蜜、极好的粥、米饭、油等来。』婆罗门将妻所求的东西统统拿来给她.替她做一切事.好像奴隶一样。

    妻於婆罗门回家时卧在牀上.不在家时就与情夫二人过光阴。婆罗门因『妻所患的风邪一点不见痊可.』一日.拿了薰香、花鬘等物.到祇园精舍来.向佛礼拜.然後坐在一隅。佛问道.『婆罗门.发生了甚麽事情了吗。』婆罗门答道.『世尊.妻说身患风邪。我替她搜求好的酪、油与最上的食物。妻的身体已健了.肤色也好。只有风邪没有痊愈。我看护着她.连到这里来参诣的工夫都没有。』佛知道婆罗门的妻邪恶.便道.『婆罗门啊.前生贤人曾说过.「如果妻这样地卧牀不起.疾病不好.就以如此这般为药.」只因轮回了几回.所以你不晓得了。』接着就应他的请求.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於婆罗门的大豪族之家.在得叉尸罗修习一切学艺.成为波罗奈名闻遐迩的阿闍棃。王城的刹帝利与婆罗门族的儿童多数来跟他修习学艺。

    那时.有一个住在乡下的婆罗门.从菩萨学三吠陀与十八学处.定居於波罗奈.每日分二三次来参访菩萨。婆罗门的妻是个无信仰心、罪业深重的女人。一切与上面所述的情形一样。

    菩萨听了「因此原由.竟连受教诫的闲暇都没有」的话.晓得「女主人〔妻〕是骗他而卧着的.」心想.「把适於治她的病的药教他吧.」便对他道.「你嗣後不可给她以酪、牛乳与饮料等物。将五种果子投入牛的粪尿之中.盛在新的铜器里面.使带点铜臭。然後拿着绳、索子或树藤说.「这是於你的病有效的药.吃了此药便去服务.或作与你所吃的食物相当的工作吧。」说毕你且唱下面的偈语。

    你若不服药.  就以绳索、树藤抽打。

    抽打了几千下以後.  抓住你的头发.

    将你在地上滚转.      再用手殴打。

    这样一来.她从那瞬间起会立刻做事了吧。」婆罗门表示同意地说「不错.」便如所教地制了药.说道.「妻啊.请服此药。」妻道.「这是谁教你的。」婆罗门道.「妻啊.是阿闍棃。」妻道.「请丢了。我不要服。」梵志取出绳子等来道.「你若要不服.那就服这足以治你病的药吧。否则就给我做与所吃的粥、米饭相当的工作。」说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当应言语而食.            应食而言语。

    你拘悉耶啊.  言语与食在你是两不相应。

    婆罗门女拘悉耶听了此偈感到惊怖.於是受阿闍棃的教诫.开始做事.知道「欺瞒阿闍棃非自己的能力所及.」奋发地着手做事了。悟到「阿闍棃知我罪深.从此以後不宜再有此种举动.」由於对於阿闍棃尊敬之念.从此以後就慎於作恶.保守德操。

    结分

    那婆罗门之妻听了这话.也觉得「正觉者〔佛〕知道了我的事情.」由於对佛的尊敬之念.不再为恶行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婆罗门夫妇即今之婆罗门夫妇.阿闍棃则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