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 吴景超

人气:5已完成投票加入书架

最新章节:相关研究补编 中国工业化的途径【6】(2023-10-03 03:36)
  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专著。吴景超著。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吴景超(1910—),中国当代社会学家。安徽徽州(歙县)人。1923年去美国留学,1923年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曾执教于金陵大学、清华大学等。主要著作还有《都市社会学》等。本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布状况为标准,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4类:第一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低;第二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也比较低;第三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高;第四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高。第一种国家以英德为代表,第二种如美国加拿大,第三种国家以俄国为典型,中国恰恰属第四种国家。第四种国家有两个特点,一是人口密度比较高,每平方公里在50人以上;二是他们的谋生方法,以农业为主体,农业人口要占70%以上。这类国家的共通之点就是贫穷。要改变中国的贫穷状态,要做到:1.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2.改良生产技术;3.实行公平的分配;节制人口的数量。具体的办法,就是发展都市救济乡村,发展城市工业,吸收一部分农民进城,缓解农村的人口压力,方便交通,扩充金融,救济乡村,从而使中国走上富裕之路。作者的思考,对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仍具有参考价值。

推荐阅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陆陇其家训译注酸甜苦辣咸大杂烩美学漫步老古董人物志译注古琴疏中麓画品

第一章 导言

自 序
一 世界上的四种国家
二 提高生活程度的途径

第二章 经济建设

三 农民生计与农村运动
四 中国农民的生活程度与农场
五 从佃户到自耕农
六 地方财政与地方新政
七 近代都市化的背景
八 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
九 再论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
十 都市教育与乡村教育
十一 我们没有歧路

第三章 人口政策

十二 多福多寿多男子
十三 土地分配与人口安排
十四 中国的人口问题

第四章 分配问题

十五 新税制与新社会
十六 阶级论
注 释

相关研究补编

耕者何时有其田?【1】
中国农村的两种类型【2】
论耕者有其田及有田之后【3】
中国手工业的前途【4】
中国工业化问题的检讨【5】
中国工业化的途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