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钱基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四书解题及其读法最新章节!

    余以十四年讲学北平,遇梁任公,贻以《要籍解题》一册;中《论语》、《孟子》,意有异同,别纂为篇,任公不之忤也!十六年在上海,成《中庸解题》;今秋病不能事,养疴杜门,发箧得向时肄诵《大学》本,籀绎其指,条次成文,而后《四书》之篇第备。伏念《明史·艺文志·经部》始立《四书》一门,前史无是例也!《论语》、《孟子》旧各为书;而《大学》、《中庸》则《礼记》中之二篇,自司马光始表章之,二程兄弟详为论说;而编为四书,则自朱子始:原本首《大学》,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其教人也,以《大学》、《语》、《孟》、《中庸》为入道之序而后及诸经,以为:不先乎《大学》,则无以提纲絜领,而尽《语》、《孟》之精微;不参之《论》、《孟》,则无以融会贯通,而极《中庸》之指趣。然不会其极于《中庸》,则又何以建立大本,经纶大经,而读天下之书,论天下之事哉!学者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模,次及《语》、《孟》以尽其蕴奥,而后会其归于《中庸》;盖以为学之程序,而第其书之先后也。书肆刊本,以《大学》、《中庸》篇页无多,并为一册,遂移《中庸》于《论语》之前;江都汪中好为诋诃,撰《大学平义》一篇,乃居为奇货,谓“曾子受业于孔门,而子思则其孙也。今以次于《论语》之前,无乃傎乎”,而不知朱子之旧不如此!今第《四书》,壹复其旧,《中庸》殿四书之末,而《大学》列《论语》之前。《汉书·艺文志》:“《论语》,弟子各有所记,门人相与辑而论篹。”而汪氏则谓“《大学》者,七十子后学者所记”,则亦门人相与辑而论篹之书也,何不可以次《论语》之前乎!至《中庸》以次《孟子》之后者,所以立民彝之极则,明至德之会归;朱子盖尝见义于《书临漳所刊四子后》曰:“《中庸》虽七篇之所自出,然读者不先于《孟子》而遽及之,则亦非所以为入道之渐!”别识心裁,不同常解;未可绳以一孔之论也!朱子为宋学大宗,而其解经则壹依汉儒家法,尝谓:“某寻常解经,只要依训诂说字。”(《语类》卷七十二)“汉儒善说经者,不过只说训诂。”(《答张敬甫书》)“如教人亦只言某字训某字,自寻义理而已。”(《语类》卷一百三十七)“程先生经解,理在解语内;某集注《论语》,只是发明其辞,使人玩味经文,理皆在经文内。”(《语类》卷十九)一生精力,殚于《四书》。《大学》古本为一篇,朱子则分别经传,颠倒其旧次,补缀其阙文,《中庸》亦不从《礼记》郑玄注分节,用汉儒书《欧阳、大小夏侯章句》、《春秋公羊穀梁章句》之例,谓之《章句》;而《论语》、《孟子》则融会诸家之说,谓之《集注》,犹何晏注《论语》,裒八家之说,称《集解》也。诂训取之汉魏,义理宗于二程,先之《精义》以荟萃众家,继为《或问》以辨证得失;《四书》之学,朱子实以名家!而后来绍明其学者,皈依攸同,蹊径各别;核而为论,不出二派:其一采朱子《文集》、《语录》,下逮门人所记以发明《章句集注》,则有宋真德秀、刘承撰《四书集编》二十六卷,赵顺孙撰《四书纂疏》二十六卷,元卢孝孙撰《四书集义》一百卷,刘因删其烦芜,成《四书集义精要》二十卷(佚二卷),胡炳文撰《四书通》二十六卷,倪士毅《重订四书辑释》二十卷,史伯璿撰《四书管窥》八卷,凡六家(卢孝孙、刘因为一家)一百三十六卷,以朱诂朱,是为正宗。其二旁采众家,参证同异,以折衷于《章句集注》,其中又分二派:有主发明义理者,则有宋蔡模撰《孟子集疏》十四卷,蔡节撰《论语集说》十三卷,金履祥撰《大学疏义》一卷,明吕留良撰《四书讲义》四十三卷;有重训诂考证者,则有宋金履祥撰《论语集注考证》十卷、《孟子集注考证》七卷,元张存中撰《四书通证》六卷,詹道传撰《四书纂笺》二十卷,清程大中撰《四书逸笺》六卷,凡八家一百二十卷:或旁采博搜,以朱子为折衷;或拾遗补阙,匡朱子所未逮;而要之言必有宗,义取旁证,此为旁裔。其它诸家,有无心与朱子立异而颇不合于朱子者,亦分数派:则有宋郑汝谐撰《论语意原》二卷,张栻撰《癸巳论语解》十卷,此与朱子同时而不相为谋者也。宋黎立武撰《中庸指归》一卷、《中庸分章》一卷、《大学本旨》一卷,此与朱子同门异户,而传郭忠孝、郭雍之学,于程门别树一帜者也。宋袁甫撰《中庸讲义》四卷,阐陆象山之旨;而明周宗建撰《论语商》四卷,刘宗周撰《论语学案》十卷,鹿善继撰《四书说约》三十三卷,黄宗羲撰《孟子师说》二卷,承王阳明之绪。此与朱子道不同,故不为谋者也。孙奇逢撰《四书近旨》二十卷,则又折衷朱陆之间者也。凡九家八十七卷,皆无心与朱子立异而颇不合于朱子者也。亦有立意与朱子为难而别标眉目者,则有元陈天祥撰《四书辨疑》十五卷,明高拱撰《问辨录》十卷,清毛奇龄撰《论语稽求篇》七卷、《四书剩言》四卷、《大学证文》四卷、《四书改错》二十二卷,凡三家六十四卷。具条睹记如右,庶几读者穷原至委,竟其流别,足以阐明朱子《四书》一家之学矣!清儒解经,憙称汉学,以自别于朱子;而门户蹊径,又自不同:有搜采异义以匡古注之阙违者;胡渭撰《大学翼真》四卷,焦循撰《论语补疏》二卷,宋翔凤撰《孟子赵注补正》六卷、《大学古义说》二卷、《四书纂言》四十卷,刘台拱撰《论语骈枝》一卷,沈涛撰《论语孔注辨伪》二卷,黄式三撰《论语后案》二十卷,潘维城撰《论语古注集笺》二十卷,俞樾撰《续论语骈枝》一卷,凡八家九十八卷。有绍明绝学以葺一家之佚说者;宋翔凤辑《论语郑注》十卷,俞樾撰《论语郑义》一卷,凡二家十一卷,此发明郑义者也。宋翔凤又以刘熙之学,出于郑氏,其注《孟子》,如南河牛山诸注,考其地形,并胜赵岐,辑《孟子刘注》一卷,此宣扬刘熙者也。刘逢禄撰《论语述何》二卷,宋翔凤撰《论语说义》十卷,刘恭冕撰《何休注训论语述》一卷,戴望撰《论语注》二十卷,康有为撰《论语注》二十卷,凡五家五十三卷,此绍述何休者也。但就考订而论,亦复各有所明。有考订名物人地者,凡七家二十六卷:阎若璩撰《四书释地》一卷、《续》一卷、《又续》二卷、《三续》二卷、《余论》一卷、《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孔广牧撰《先圣生卒年月日考》二卷,宋翔凤撰《四书释地辨证》二卷,此考订地理人物者也。江永撰《乡党图考》十卷,金鹗撰《乡党正义》一卷,此疏证名物典制者也。其他若王夫之《四书稗疏》二卷,方观旭《论语偶记》二卷,则名物典制,人名地理,有所得,辄记之,亦属此类。有考订文句音义者,翟灏撰《四书考异》七十二卷,徐养原撰《论语鲁读考》一卷,蒋仁荣撰《孟子音义考证》二卷,凡三家七十五卷。至周广业撰《孟子四考》:曰《孟子逸文考》第一、《孟子异本考》第二、《孟子古注考》第三、《孟子出处时地考》第四,则又博极群书,而于时地人物,文句故训,兼考备采,以自名一家言者也。若乃弥纶群言,折衷至当,则有刘宝楠恭冕父子撰《论语正义》二十四卷,焦循《孟子正义》三十卷,撷众家之菁英,集清学之大成焉!特是《论》、《孟》多专家,而《学》、《庸》罕兼及;此乃汉学门户,所为与朱子不同者也。惟朱子特标《四书》以约《五经》之指归;而汉学则揭《孝经》以见六艺之总会。《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既立《孝经》一类,以统《五经》杂议;而郑玄《六艺论》则谓:“孔子以六艺题目不同,指意殊别,恐道离散,后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经》以总会之。”《隋书·经籍志》亦引其语而卒之曰:“明其枝流虽分,本萌于孝者也。”然则《孝经》者,六艺之总会,大道之本萌也;故以附于篇,匪惟征汉宋之异学,抑以明至德之由茁。朱子精阐之以天人性命之奥,汉儒体验之于人伦日用之常,一则发微以阐显,一则言近而指远。以立言论,朱子入微,而汉儒为粗;就体用言,朱子蹈空,而汉学平实。辞趣不同,而要归之于修身以立命,尽己以淑群,则无乎不同!髫岁服习,初不经意;而今四十岁,饱更世患,民治革政,共而不和,争民施夺之既久,寖寻以至今日,又见有专无制,哀哉耗已!末法披昌,人将相食!穷则反本,重温故书;然后知圣人忧世之情深,仁民之道大也!缮写既定,而为考镜原流,发明指意,于文章典籍之中,得其辨名正物之意,庶几尼山正名之义云尔!

    中华民国十八年十二月无锡钱基博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