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德经》之本子

钱基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最新章节!

    考《道德经》之最古者,当推战国时河上丈人注本。《史记·乐毅列传》载: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隋书·经籍志·道家》载:“梁有战国时《河上丈人注老子经》二卷亡。”今古文不可考。然考《汉书·景十三王传》称:“河间献王修学好古,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籍,《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则是汉世《老子》传写,有《古文本》矣。其书亦不传世。所传者,独推《河上公注本》为最古。

    据葛洪《神仙传》谓:“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汉孝文帝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隋书·经籍志·道家》载“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文帝时河上公注。”则是汉文帝问道之河上公,非乐臣公所师之河上丈人也。然太史公习道论于黄子,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艺”,尊其所学。于《曹相国世家》叙:“师盖公,其治要用黄、老术。”《留侯世家》言:“从赤松子游,学辟谷道引轻身。”《陈丞相世家》称:“阴谋道家所禁。”《外戚世家》云:“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儒林列传》又叙:“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汲郑列传》言:“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莫不备著其事。使汉文帝有问道之河上公,焉容不纪?然按其书言河上丈人,而不及河上公,其不可信者一也。且刘向父德,少修黄、老术,向亦有《说老子》四篇,世传老子之学,然而奉诏校诸子,条其篇目,道家有《老子邻氏经传》四篇、《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经说》六篇,亦不及《河上公注》。倘有其书,岂有不见之理!其不可信者二也。又按孔颖达《礼记正义》称:“马融为《周礼注》,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则是后汉以来,始就经为注;何以是书作于西汉,注已散入各句之下!其不可信者三也。盖本流俗人所为,托于神仙之说。其分章均有标题,如第一章曰“体道第一”,第二章曰“养身第二”,得八十一章。以《上经》法天,天数奇,故有三十七章;《下经》法地,地数偶,故有四十四章;遂为后世言老子章句者之祖。此一本也。

    汉成帝时,蜀人严遵乃以阴道八,阳道九,以八行九,故七十二章,上四十章,下三十二章,全与河上公不合;然其书不传,仅吴澄《道德经注跋》中连称及之耳。此又一本也。

    至魏正始之世,山阳王弼,幼而察惠,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以为书中“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注《老子》,为之指略,题其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此又一本也。然隋陆德明《老子音义》,自称“依王本”,而析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则王弼本有分经、不分经之两本矣。德明又屡言“河上公为章句四卷”,“河上公授汉文以《老子章句》四篇”,与《隋书·经籍志》载“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文帝时河上公注”者又不同,则河上公本亦有二卷、四卷之两本矣。是王弼本与河上公并行。

    唐贞观初邺人傅奕考核众本,勘数其字云:“王弼本有五千六百八十三字,或五千六百一十字。河上公本有五千三百五十五字,或五千五百九十字。”则是河上公、王弼两家之书,各有二本;歧之中又有歧焉。又言:“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得之。安丘望之本,魏太和中,道士寇谦之得之。河上丈人本,齐处士仇岳传之。三家本有五千七百二十二字。”(见彭耜《道德经集注》引老子实录,据此则河上丈人本,唐傅奕尚及见之,《隋志》云亡者,非也,而以为“圣人常养教人,故无弃人,常养教物,故无弃物”四语,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别校定古本,清人镇洋毕沅刻入《经训堂丛书》者是也。此则于河上、王弼两本之外,别出一本者也。

    然世所行者,非河上,则王弼。据所知者,王弼注有武英殿校刊华亭张之象本,有浙江官书局重刊张本,有遵义黎氏《古逸丛书》集唐字本,而《河上公章句》,则有易州景龙刻石本、吴云刊广明元年经幢残本,绩语堂碑录广明元年经幢残本,刘承幹刊《道藏》成玄瑛道德经义疏本,常熟虞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涵芬楼《四部丛刊》影宋本,世德堂本。而京师图书馆藏有唐人写卷子残本,亦与河上本合。《唐书·刘知幾传》称:“开元初,知幾尝议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共黜其言,请兼行二家。”弼学虽兼行,而河上本犹流传于民间。宋则众本杂出,率祖河上。故熊克于乾、道间求王弼本,至谓近世希有,久乃得之。今行王弼之张之象本,即熊氏所得,晁说之称为近古者也。此外宋人又有江安傅氏《双鉴楼藏范应元集注老子道德经古本》,每章均有标题,如第一章曰“道可道章第一”,第二章曰“天下皆知章第二”。题曰古本,不知所从出,颇与傅奕本同。其举王弼本与古本同者,核之弼注,皆信;而与今弼本则不合,近刊入《续古逸丛书》者也。此又一本也。近世杭县马叙伦会核众本,而旁参近代王昶、纪昀、毕沅、严可均、王念孙、俞樾、孙诒让、谭献以及陶方琦、易顺鼎、刘师培诸家之校识,钩稽,撰《老子核诂》四卷,罔不订其同异,证其是非,良足以资讲诵,备考论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