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版 后 记

陈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修辞学发凡最新章节!

    一、本书共分十二篇,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十第十二等五篇是这次的新稿,其余七篇是由旧稿整理修改而成。

    二、旧稿是我才来上海复旦大学教书时写的。曾蒙田汉、冯三昧、章铁民、熊昌翼诸先生拿去试教,又曾蒙许多国文教员拿去印证。邵力子先生又常有精当的批评。我自己也常从教学上和研究上留心。每逢发见例外,我就立即把稿子改了一遍。几年来不知已经改了多少遍。不过要算这一次改得最多。辞格增了十格,材料也加了三分之一以上。

    三、旧稿油印本曾蒙国内许多著作者索阅征引,偶然字句有同本书不同的,应以本书为准。

    四、本书几篇新稿系根据年来研究文艺理论,社会意识,以及其他一切关连学科所得,想将修辞学的经界略略画清,又将若干不切合实际的古来定见带便指破。在本书的计画上极为重要。但有些未备充分的参考书者或许觉得太繁太难。如果自修,可将其余各篇看完,再来翻看;如果教授,可由教者做主,酌量节删。

    五、本书举例系就所搜集的许多例中择出比较熟悉,比较单纯,又比较有意思而容易了解的,来做例证。如果偶然还有觉得例证太多,或者觉得不易了解处,也不妨酌量节看节授。只要能够明了大概的情形就是。若把认为难解的格外留心,就容易走入僻路,万万不可如此。

    六、本书举例先后,多半只求理解方便,不论时代先后。遇有先后两书有相同的例,略有小异应该抉择时,也不尽依时代先后决定去取。

    七、本书举例一概注明出处,有所征引也一概提出作者和书名,以便翻看原书,唯有称呼名字,通例只先生今人而不先生古人,似乎不大自然,本文中一概不称先生。

    八、没有许多友人的鼓励和援助,在这个年头儿我没有兴头和耐心来写成这一部书。没有许多图书馆和藏书家很热心地借书给我看,我也没有方法写成这一部书。尤其是刘大白蔡慕晖先生等朋友们,他们多方设法把我这兴趣已经淡了的重新鼓起来,使我挥汗写成这一部书,我要深深地感谢他们。大白先生是对于本书的经历最熟,期望最大的,所以一开口,便有溢美的话。他又最爱提出奇例,且又勤奋异常,在那狂吐的危病中还常常以例口授其子炳震代书,挂号寄给我,叫我详加考量,有一次多至四十四页,这样的热忱,实足使我感奋。书中析字的分为九式,复叠的新设,便是因为他热烈地提议我才搜集材料写的。可惜恶病毁了他,他竟不及见到此书第六篇以后的七篇写成了。

    九、我也要感谢几位帮我搜集材料最勤的青年:我的学生杨月蟾、徐成富,我的小弟弟致道。

    一九三二年七月十五,陈望道记于沪西,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