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

文学论 / 夏目漱石

人气:1已完成投票加入书架

最新章节:第五编 集合F及推移法则 第七章 补遗(2023-10-03 04:03)
  文学理论专著。夏目漱石著。中译本1931年出版,张我等译。全书分5编,共30万字。基本内容如下:首先立足于文学本身特性,从什么是文学内容说起,然后又对文学内容的类别、特质、“数量的变化”、相互关系以及表现手段诸方面,做了层层递进的论述。最后着眼于社会心理,对与文学密切相关的社会集合意识作了颇具特色的分析。关于文学内容的定义,提出了著名的〔F+f〕公式,即认识的要素〔F〕和情绪的要素〔f〕之结合构成了文学的内容。文学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简单的感觉要素和情绪的精神状态。还通过文学和科学的比较来说明文学内容的特质,认为文学家对事物采取综合的态度,其目的是创造、是抒情,所要求的是一种幻真、似真、仿真。本书的最后部分,提出了“社会集合意识”这一概念。认为社会集合意识是综合的结果,此种意识可分为3类,其一是模拟的意识,其二是能才的意识,其三是天才的意识。作者指出,社会集合意识受社会状态的暗示而变动,作家们也受到暗示,其创作中心也随之变动,这样就产生了新的内容的文学作品。本书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推荐阅读:赣第德曼殊斐尔小说集涡堤孩永井荷风异国放浪记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日本侘寂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意气”的构造西方文学史十二讲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第一编 文学内容的分类

作者自序
第一章 文学内容之公式:(F+f)
第二章 文学内容的基本成分
第三章 文学内容的种类及其价值等级

第二编 文学内容的增殖与接受

第一章 F的增殖
第二章 f的增殖
第三章 伴随f的幻惑与文学鉴赏[1]
第四章 悲剧鉴赏时的f

第三编 文学内容的特质

第一章 文学F和科学F的比较
第二章 文艺之真和科学之真

第四编 文学修辞法

第一章 投出修辞法[1]
第二章 投入修辞法
第三章 以物拟物的联想[1]
第四章 滑稽的联想
第五章 调和法
第六章 对置法
第七章 写实法
第八章 间隔法

第五编 集合F及推移法则

第一章 一个时代中的三种集合F
第二章 意识推移的「暗示」法则
第三章 法则例证之一
第四章 法则例证之二
第五章 法则例证之三
第六章 法则例证之四
第七章 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