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文人的胜利

格鲁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中华帝国史最新章节!

    在上一章中,我们提及了两个帝国————罗马与汉朝————形成过程中的某些一致性。罗马帝国的坚固,可以在如下事实中显示出来:从公元前49年横渡卢比孔河,到公元前31年的亚克兴战役,猖獗于整个拉丁世界的内战,始终未能危及罗马。多年之后,中国也同样经历了一场这种规模的危机,令这个王朝几乎消失;但尽管这样,汉朝在亚洲的经济地位还是得以幸存。

    汉朝早期支系的衰败,显然是由宫廷生活的特殊气氛所导致的。因为,并非只有法国才具备凡尔赛那样的宫廷,能为王朝的衰落做好准备。而且,还有文人学者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这些人的观念与现实生活几无联系。这一支系最后几位统治者的历史,就是宦官宠臣与儒家文士之间一系列钩心斗角的闹剧。从客观角度来看,他们都无法正视中国强大的持久要求。汉元帝在二十七岁登基,四十三岁驾崩(前48——前33),是一位怯懦胆小,且优柔寡断的知识分子,他任由宦官们封闭自己。随着成帝的继位,衰退进一步加剧,此人登基时年仅十九岁,死时四十五岁(前32——前7),他同时既是一位学者,也是一名浪荡公子。(到了夜间,他就会微服出行,冒着被攻击的危险,造访都城的娱乐场所。)他的继承人哀帝,从公元前6年到公元1年在位。此人生活在娈童的陪伴之中,并任命他的安提诺乌(Antinous)为统帅。这种堕落最终败坏了朝廷的名声。老太后————元帝的遗孀————利用这个机会,将政权委托给了她自己的侄子,即著名的王莽。这是个有无穷野心的政客。他扶植了一个虚君,过了几个月之后,当目的已经达到之时,就给后者喝下了一杯毒酒。接着,王莽宣布自己为天子(公元9年)。

    王莽

    王莽就这样篡夺了政权,他并不仅仅是个野心家。当然,后来的官方历史,是为颂扬复辟的汉代支系所写,必定会谴责这位篡位者。他们不可能说出来,或者至少试图掩盖的,是这一政权(公元9——22)标志着文士阶层的胜利。王莽对儒学的教义很有研究,并认同他们有关父权统治的理论,这种所谓的最早统治者(神话中的)和周代早期诸王的统治,在中国起到的作用,有几分类似让-雅克·卢梭所珍视的“自然状态”。本着这种精神,王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措施极为引人注目,在于它们引发了一场无法回避的社会危机。

    自从中国专制社会出现以来,大庄园一直在发展,而小家阶层一直在减少,因此导致了食客与奴隶的数量增多。特别是在饥荒年月,穷人被迫出卖自己的家产,甚至将其子女乃至本人卖为奴隶。王莽试图与这种对农村人口的奴役现象做斗争,并将之带回“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的时代,但现在,他补充说,并将矛头直指要害:“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逆天心,悖人伦,谬于‘天地之性为贵’之义。”公元9年,王莽模仿哲学家孟子的古代乌托邦,给予每个八口之家五公顷的财产。同时,他迫使有更大领地的人,向亲戚和邻居出售其剩余。为了防止大庄园的重建,王莽宣布了一条原则,即国家是土地的唯一所有者。他禁止对这一法令做任何变通,从而杜绝了一切土地买卖作为;以同样的方式,王莽禁止所有的奴隶贸易,唯有国家才有权拥有他们。

    在次年(公元10年),王莽建立了一个官方团体,其职责是管理国家经济。市场监督官被分派了季度任务,固定每一种商品的最高价格。“价格稳定器”们以当前价格,买下带到市场却未能找到买主的商品(例如谷物、丝绸和布匹)。这些未售物品由代理人储存起来,当商品匮乏,价格有抬高危险时,又再度投放于市场。官方的“银行家”以月息三厘的利率放贷。另一方面,税收按所有利润的十分之一征取。除了农民之外(他们每个收获季节的测算都是简单的事情),政府颁布一道法令,要求各个行业————猎人,渔夫,家畜或桑蚕饲养者,纺纱者和织布者,金属工匠,商人,郎中,占卜者及术士等————都必须申报自己的收入,并将其十分之一上交国家。王莽还授权持续铸造新货币,(这也解释了惊人数量的货币都要用到他的名义之原因。)在此期间,他不断让货币贬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下令垄断黄金,并对铜材实施禁运。

    这些改革显示了王莽不仅仅是个精力充沛之人,全神贯注地要找到彻底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他所处时代的危机;他还是一位理想化的知识分子,更是理论家而非人类本性的裁决者。他让人痛苦的国家控制制度,很快就引发了一场普遍的暴动。对黄金的垄断毁掉了贵族阶层。为新发行的非足值货币制定的固定汇率,连同以同样面值向国家归还更好成色老货币的责任,正在毁掉商业。最后,国家对木材和渔业的垄断严重影响了农民阶层。经济处在混乱之中,谷物歉收导致饥荒肆虐多个地区。农民暴动不断出现。特别是在山东,这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自然的肥力无力阻止连续数月的旱涝灾害。出于这个原因,此地总是成为社会动乱的温床,以及道教狂热宗派的中心。公元前3年,山东遭受了一场严重旱灾,可以看到大量的饥民在乡间徘徊,并向道教神明祈求。公元11年,黄河决口,山东及河北洪水泛滥。公元14年,发生了严重饥荒,农民不得不吞食同类。一位强盗首领将叛乱农民组成纪律严明的团伙,指示他们将自己的眉毛染成红色,作为一种标识手段。(公元18年)赤眉军受益于人民的同情,击溃了政府军,并很快使自己成为黄河下游盆地的主宰者。

    同时,正统主义并未灭绝,汉王朝依旧有其效忠者。随着王莽改革的崩溃,在因赤眉军农民起义导致的混乱局面中,正统派起来反抗了。两位汉朝的王子,即刘秀和刘玄,充当了指挥官。前者在河南省,后者在河北省。公元22年,两大集团很明智地联合起来,承认刘玄为其领袖。他们猛攻帝国首都长安。王莽被其追随者抛弃,躲到了一座修建于皇家花园水池中央的塔楼楼顶。他在那里被刺杀,首级被献给了汉朝王子。这位梦想按照儒家文士的理想来改变中国社会根基之人,就这样毁灭了。

    尽管这个篡位者被推翻,社会秩序依旧没能重建。汉王朝的复辟,是打着刘玄这位王子的名义完成的,但此人是个平庸之辈,一旦掌权,就显示出他无法胜任重担。刘玄只对自己的寻欢作乐感兴趣,并将其厨师封为高官。同时,赤眉军依旧控制着东部各省,而现在为刘玄的无能所鼓舞,他们向都城进军。赤眉军不费任何功夫占据了这座城市,刘玄则逃跑了。一旦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这些农民叛乱者就沉溺于抢劫的快感之中。不久他们俘虏刘玄,将他勒死了。

    现在,还剩下第二个觊觎者刘秀。这是一个才智与刘玄大为不同的人。他聪明机智,充满活力,既是一名出色的将军,又是一位受欢迎的领袖。在长安被毁之前,刘秀就已经在洛阳建立了总部,如今,他在那里自封为皇帝(公元25年)。赤眉军在彻底洗劫长安之后向东撤退。刘秀的军队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包围了他们,屠杀了无数人,并将剩下总共八万名强盗及其女人全部俘虏。刘秀很精明地知道如何终止一场叛乱。他在反叛者中挑选最强壮之人,并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军队。三年之后(公元27年),他的改革措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税收能够从收成和利润的十分之一下降到三十分之一。

    汉光武帝像,清人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