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掇琐序目

刘半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国语问题最新章节!

    例一:目中大字号数为本书中所排之次第,小字号数为巴黎国家图书馆写本部伯希和收藏中所排之次第。

    例二:各文件中,其原有标题尚存者,即于标题下注“原”字;其已失者,或原来并无标题者,则为代拟一题,注“拟”字;不能拟者,即用首句为题,注“首”字。例三:字有疑似不能决者,于字旁志以△。

    上 辑

    一 二六五三 韩朋赋 原 全

    二 二六五四 晏子赋 原 全

    三 二六五三 燕子赋 原 缺首

    四 二六五三 燕子赋 原 全此与前一燕子赋异

    五 二六四八 季布歌 拟 残

    六 二七四七 季布歌 拟 残 此似应与前号合为一本

    七 三三八六 季布骂阵词文 原 残

    八 三二四八 丑女缘起 原 缺尾

    九 三二一三 伍子胥 拟 剩首

    一〇 二七九四 伍子胥 拟 缺前半 此似不能与前号合

    一一 二七二一舜子至孝变文 原 附百岁诗 全

    一二 二九六二 西征记 拟 残

    一三 二五五三 昭君出塞 拟 缺首

    一四 二七一八 茶酒论 原 全

    以上小说

    一五 二五六四 国语问题新妇文 原 全

    一六 三〇八六 那梨国神话 拟 全

    一七 二九五五 佛国种种奇妙鸟 拟 残

    一八 二一二九 海中有神龟 首 全

    一九 二一二九 老少问答寓言 拟 全

    二〇 二六三三 崔氏夫人要女文 原 全

    二一 三一六八 女人百岁篇 原 全

    以上杂文

    二二 三一三七 翠柳眉间绿 首 缺尾

    二三 三一二五 闻呵耶名字何何 首 全

    二四 三一二三 一支银瓶□两手全 首 全

    二五 二八三八 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 原 残

    二六 二八〇九 孟姜女等小唱七首 拟 残

    二七 二六四七 五更调小唱 拟 残

    二八 三一三七 悔嫁风流婿 首 全

    二九 三三六〇 十四十五上战场 首 缺尾

    以上小唱

    三〇 三四一八 五言白话诗 拟 卷残抄出者共五十二首

    三一 三二一一 五言白话诗 拟 卷缺首抄出者共四十六首

    三二 二七一八 王梵志诗 原 全共三十八首

    三三 二一二九 禅诗四首 拟 全

    三四 一七四八 王昭君怨 原 全

    以上诗

    三五 二七三四 太子十二时 拟 全

    三六 二四三八 太子五更转 原 全

    三七 三〇六五 太子入山修道赞 原 全

    三八 二九六三 南宗赞 原 全 此为别体五更调

    三九 二七二一 新集孝经十八章 原 残

    四〇 二七二一 开元皇帝赞金刚经 原 全

    四一 二八〇九 劝戒杀生文 拟 残

    四二 二七一三 辞娘赞说言 原 全

    四三 三一一七 救诸众生苦难经 原 全

    四四 二六五〇 劝善经 原 全

    四五 三一一七 新劝善经 原 全

    以上经典演绎

    四六 三五六一 舞谱 拟 残抄出者共十四谱

    以上艺术

    中 辑

    四七 三一二一 家宅图 拟 大致全

    四八 三三八四 翟明明受田四十亩半四址清单 拟 全

    四九 二八二二田亩四界册 拟 残

    以上家宅田地

    五〇 二一二四 邓善子贷绢券 拟 全

    五一 三〇〇四 兵马使徐留通借绢券 拟 全

    五二 二六八六 李和上借粮券 拟 全

    五三 二六五二 宋国语问题借駞券 拟 残

    五四 三一五〇 吴庆顺质身契 拟 全

    五五 二六三三 康不子借匹帛券 拟 残

    五六 二五〇二 鉼兴逸借粮券 拟 全

    五七 二六八五 兄弟分家契 拟 缺首

    五八 三三三一 张骨子买屋契 拟 全

    五九 三四一〇 僧崇恩处分遗物证 拟 全

    以上社会契约

    六〇 三二五七 寡妇阿龙诉状并其连带各件 拟全共六件

    六一 三五〇一 王员定分让园舍地亩与其两弟 状拟 全

    六二 三五〇一 菜幸深为官中用地十亩请与免税牒 拟 全

    六三 三一八六 百姓某请处分债负牒 拟 全

    六四 三一八六 百姓某请处分逆子牒 拟 全

    六五 二八〇三 押衙索大力状 首 全

    以上讼诉

    六六 三三四八 天宝四年官中卖出匹帛并买进军 粮帐目 拟 残

    六七 二八〇三 天宝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敦煌县郡仓粮数出入状 拟 节

    六八 二八〇三 天宝九年敦煌县各乡应纳种子粟数状 拟 节抄

    六九 二八〇三 天宝九年户口册 拟 残

    七〇 二九七九 开元某年某处官厅判牍九种 拟 全

    七一 二四八二 常乐副使田员宗申报南山捕盗事 拟 全

    七二 二七三四 翟使君责安僧正交寿昌令 拟 全

    七三 二七三四 駞官马善昌呈报駞匹死亡状四件 拟 全

    以上官事

    七四 三二八四 婚事程式各种内有通婚书答婚书等共六件 拟 全

    七五 三三五〇 下女词 原 缺尾

    以上婚事

    七六 二五七八 开蒙要训 原 全 注音本

    七七 二七二一 杂抄 原 节抄

    七八 三三四九 算经 原残

    七九 三二八四 尺牍程式 拟 录夫与妻书妻与夫书各一通

    八〇 书函程式 拟 全

    八一 三一四五 上大夫丘乙己 首 缺尾

    以上教育

    八二 二八六三 李吉子等施舍布粟铸钟疏 拟 共七件 全

    八三 二九一二 康秀华施银盘子三枚写经疏 拟 全

    八四 二九八二 显德四年梁国夫人结坛施舍疏 拟 全

    八五 三一〇七 孤子某延僧为其故父追福疏 拟 全

    八六 三一三五 索清儿为患热病发愿写四分戒一卷跋 拟 全

    八七 三二〇七 李憨儿戒牒 拟 全

    以上宗教

    八八 三二四七 大唐同光四年具历 拟 缺尾

    八九 三四〇三 雍熙三年春历书 拟 原本全今抄至二月底止

    以上历书

    九〇 二六六一 吉凶避忌条项 拟 残

    九一 三一〇五 解梦书 原 残

    九二 三〇八一 七曜吉凶避忌条项 拟 残

    九三 三三五八 护宅神历卷 原 全

    以上迷信

    九四 二九八七 西天大小乘经律论并现在大国内部数目录 原 全

    九五 三三一一 永徽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弘文馆用纸数 拟 大 致全

    九六 二五七三 高延德致亲家翁书 拟 残

    九七 二〇一一 侄女□娘子祭故大阿耶文 拟 残

    九八 三一四五 社司转帖 原 全

    以上杂事

    下 辑

    九九 二一二九 唐韵序 拟 缺首

    一〇〇 二〇一一 守温撰论字音之书 拟 残

    一〇一 二〇一一 刊谬补缺切韵 原 残存四十二断片

    一〇二 二七五八 字书 拟 残

    一〇三 二七一七 字宝碎金 原 缺首

    一〇四 二六〇九 俗务要名林 原 缺首

    以上语言文字

    以上文件一百零四种,都是从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中录出,略照性质分类:关于民间文学的,归入上辑;关于社会情事的,归入中辑;关于语言文字的,归入下辑。换句话说,上辑是文学史的材料,中辑是社会史的材料,下辑是语言史的材料。但世间事物,并不是生来就预备着给学者们分类的。所以在无论何种科学中,说到分类,多少总不免发生些困难。在本书中,若要吹毛求疵,真是不妥之处不可胜数。例如《开蒙要训》七六号一种,我照它原来的性质,列入教育类。但此篇可贵之处,不在本文而在所注之音。那么,若以用处论,就应当列入语言文字类。又如《王梵志诗》三二号,明明是教育性质,和三十、三十一两号的白话诗不同。然因其体裁相近,似乎总应当把这三种排在一起,方觉妥当。又凡一切白话文,都是研究当时语言的最好证据。所以,若是真用语言学者的眼光来看,可以把全书的十分之九都纳入语言文字类。但这种办法,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如此等等,均可证明分类之不易。但分类在本书中并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所以分类上即有不妥,也不妨姑且听着。

    书名叫做《掇琐》,因为书中所收,都是零零碎碎的小东西。但这个“小”字,只是依着向来沿袭的说法说,并不是用了科学方法估定的。譬如有两个写本,一本写的是一部《尚书》,一本写的是几首小唱,照着向来沿袭的说法说,《尚书》当然比小唱重要到百倍以上,《尚书》当然是大的,小唱当然是小的。但切实一研究,一个古本《尚书》,至多只能帮助我们在经解上得到一些小发明;几首小唱,却也许能使我们在一时代的社会上,民俗上,文学上,语言上得到不少的新见解。如此说,所谓小大,岂不是适得其反?

    直到最近数年,这种谬误的大小观念,才渐渐的改变了。我们只须看一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中所做的工,就可以断定此后的中国国学界,必定能另辟一新天地;即使一时不能希望得到多大的成绩,至少总能开出许许多多古人所梦想不到的好法门。我们研究文学,决然不再做古人的应声虫;研究文字,决然不再向四目仓圣前去跪倒;研究语言,决然不再在古人的非科学的圈子里去瞎摸乱撞;研究歌谣民俗,决然不再说五行志里的鬼话;研究历史或考古,决然不再去替已死的帝王做起居注,更决然不至于因此而迷信帝王,而拖小辫,而闹复辟!总而言之,我们新国学的目的,乃是要依据了事实,就中国全民族各方面加以精详的观察与推断,而找出个五千年来文明进化的总端与分绪来。

    在这旧瓶改装新酒时,最需要的是材料的供给。我虽然不是国学家,而且将来也不希望做成国学家,但看了许多朋友同事们的努力,心中总有不少的欢欣与艳羡。于是我想:他们做工程师,造铁路,我便钻进矿洞去掘出些铁沙来;这于全路工程也许是了无裨补,但我总算是尽了一分愚力了。若然我这个见解不错,则我将这数年来留学余暇所抄录的敦煌文件发表,也就未必是妄祸枣梨。记得前年,上海有位吴立模先生研究五更调,我将《五更调小唱》二七号及《太子五更转》三六号抄寄给他,承他称为合用;去年顾颉刚先生研究《孟姜女》,我将《孟姜女小唱》二六号寄去,承他称为所得材料中最重要的一种。因有此两次的经验,我颇希望全书出版之后,能替学者们当得一些小差;同时我又希望几种兴趣较浓的文件,能博得一般读者的赏玩与惊奇。这就是我发表此书的一些小意思了。

    192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