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六位心所

于凌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八识规矩颂讲记最新章节!

    一    遍行、别境

    六位心所,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二位,名叫‘心所有法’,这是属于八识心王所有之法,简称心所,又称心数。心所与心王的关系,由下列三义建立: 一、恒依于心王,依八识心王而起。二、与心王相应。三、系属于心王。心所以上三义建立,得‘我所’名。这些心所,随著顺违之境,而起爱憎善恶之心,助成心王事业。认真的说,心王本身无善恶,不能单独造作,必须心所相应方有势力,心所协和于心王,互相呼应,以造作善恶之业。这八识心王,每一个心王好比是一位国王,既然是王,不能没有臣属辅佐。所以心所就好比是国王的臣属。心所有五十一位,分为六组,叫做‘六位心所’。这六组是:

    一、遍行心所; 五个,名称是触、作意、受、想、思。

    二、别境心所: 五个,名称是欲、胜解、念、定、慧。

    三、善心所: 十一个,名称是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勤、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四、根本烦恼心所: 六个,名称是贪、嗔、痴、慢、疑、恶见。

    五、随烦恼心所: 二十个,又分为小随烦恼,中随烦恼,大随烦恼三种。小随烦恼十个,名称是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乔。中随烦恼二个,名称是无惭、无愧。大随烦恼八个,名称是昏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六、不定心所: 四个,名称是悔、眠、寻、伺。

    由以个六位心所看来,善心所止有十一,而烦恼、随烦恼却有二十六,宜乎我们的善习少而恶习多,世人善行少而恶行多也。

    六位心所如上所述,现在先自遍行心所说起:

    遍行二字,是周遍起行的意思。心若生时,此五心所相应俱起。它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它通于一切心————八识心王; 通于一切时————过去、未来、现在; 一切性————善、恶、无记; 一切地————三界九地。遍行心所有五,是触、作意、受、想、思。

    一、触: 触是接触,五根与五境接触 (触) 而生识,根、境、识‘三和’就名为触。<百法明门论> 曰 :‘令心心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为业。’触与作意,有时互为先后。

    二、作意: 作意就是注意,因根、境、识的三和而引起注意,或先注意而生起触。论曰 :‘谓能警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语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可见心识了别外境,须以作意为前导。

    三、受: 受是感受,心识领纳顺违之境生受。论曰 :‘谓领纳违顺俱非境相为性,起爱为业。’受有三种,领纳顺境名乐受,领纳违境名苦受,领纳非顺非违境名舍受。若再加忧、喜二受,就称为五受。

    四、想: 想是认识作用,论曰 :‘于境取相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就是于一切相上生起分别,再加上名称。如谓此是瓶、此是钵等。

    五、思: 思是造作的意思,论曰 :‘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思有三种,曰审虑思、决定思、动发胜思,它于是非善恶,筹量其可行不可行,决定之后,驱役自心,造作邪正善恶之业。其实这就是我人的意志作用。

    别境心所,是以其所缘之境各各不同,非如遍行心所同缘一境,故称别境。遍行心所是心识生起时,五心所相继生起。别境心所是专对某种特别情况,继五遍行心所之后,个别生起。别境所缘之境有四种,即欲缘所乐境,胜解缘决定境,念缘曾习境,定缘所观境,而慧则是于四境拣择为性。别境五心所,如下所释:

    一、欲: 欲是‘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 欲就是希望,对外境的希望追求,对所爱境,希望必合,对所恶境,希望必离。因此希求就有了善恶染净之分,希望成佛作祖,当然是净欲,追求财、色、名、食、睡,就是染欲了。

    二、胜解: 胜者殊胜,解者见解,对外境起决定性的理解。它是‘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即于邪正善恶境,既经决定,必如此作,不可引转。所以在犹豫不决的情况下,没有胜解。

    三、念: 念是记忆,‘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即是对经历过的事明记不忘,叫做念。

    四、定: 定是三昧,译曰正定,它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心注一境而不散乱,叫做定。

    五、慧: 慧是智慧,智慧能断除疑惑,论曰 :‘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这种慧是由定而发,所以对于善恶是非,能取得决定性的简择。

    二    善、烦恼

    六位心所的第三位,是善心所。善与恶相对,凡是性离衍恶,顺益世人者,叫做善。也可以说,对于佛陀的教法,依法而行,叫做善。善心所有十一个,是:

    一、信: 对善法能了知而实信,对佛法义理能坚定信仰者,曰信。此有三种,一者信实,信实事和实理; 二者信德,信功德及道德; 三者信能,信善恶之业的能力。

    二、惭: 惭者羞耻,做了坏事内心感羞耻,别人学问道德强过自己,感到耻不如人,都叫做惭。惭是自我尊重的促进力量。

    三、愧: 做了坏事,怕舆论的批评,怕别人的指责,无颜见人曰愧。在世俗社会,惭愧二字连在一起用,在此处,惭著重于崇重善法,愧著重轻拒恶法。

    四、无贪: 贪者贪爱,贪著世间财色名利,非分追求,非义而取,曰贪; 反之以己所有,惠施于人,广行布施,曰无贪。

    五、无嗔: 嗔者嗔恚,逆境当前,不能忍受,恼恨于心,生起恚恨,曰嗔。反之,慈愍待人,不做恶行,曰无嗔,

    六、无痴: 痴者愚昧不明,是非不分,起诸邪见,谤无因果。无痴意谓有智慧,明达事理,主要是指明确理解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生的道理。

    七、勤: 勤又名精进,精者不杂,进者不退,对于为善断恶,佛法修持,勇猛前进,谓之精进。

    八、轻安: 轻者轻快,安者安乐,这是禅定时使身心得到轻适安稳的境界。

    九、行舍: 行是行蕴中的行,舍是舍弃,舍弃行蕴中的昏沉掉举,令心平等正直,论曰 :‘精进三根令心平等正直,无功用住为性,对治掉举静住为业。’即由不放逸先除广杂染,令心寂静而住,处于平静的中庸状态。

    十、不放逸: 放者放荡,逸者奔逸。论曰 :‘精进三根,于所断修,防修为性,对治放逸,成满世出世间善事为业。’也就是于五欲六尘心不希求,对治放逸。

    十一、不害:  害者损害、戕害,不害是‘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能对治害,悲愍为业。’ 不害相当于慈悲,与人以乐,拔人以苦。

    六位心所的第四位,是烦恼心所。烦者烦扰,恼者恼乱。烦扰恼乱人心者,称为烦恼。烦恼心所有六,是贪、嗔、痴、慢、疑、恶见,此六者又称为根本烦恼心所。

    一、贪: 贪是贪欲,非义而取,心无厌足,曰贪。论曰 :‘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世人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求种种欲乐,贪是爱、欲的同义语,是无贪之反。

    二、嗔: 嗔者嗔恚,逆境当前,妄动无明,论曰 :‘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所以嗔心起时,对家人眷属、乃至众生,心生憎恶,轻则恶声诟骂,重则刀杖相向,甚至于伐城伐国,喋血千里,莫不由嗔心而起。

    三、痴: 痴是无明的异名,无明者,迷昧不觉,起诸邪见,不辨是非,谤无因果。论曰 :‘谓于诸事理迷暗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一切杂染恶法,皆依无明生起,这就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

    四、慢: 慢者骄傲,‘谓持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慢也就是轻举乔扬,不知谦卑,轻蔑他人。慢可开为七种,此处从略。

    五、疑: 疑者信之反,‘谓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疑也就是对于三宝的功德,四谛的真理,因果的能力,都犹豫不信,所以能障不疑善品为业。

    六、恶见: 即不正确的见解,此又称邪见,此有五种,一者身见,即是我见。二者边见,即于我见上执常执断。三者邪见,否定因果善恶的见解。四者见取见,即固执己见,互相斗争。五者戒禁取见,认为持牛戒、狗戒、鸡戒,是生天证果之因,这称为非因计因。

    三    随烦恼、不定

    六位心所的第五位,是随烦恼心所。随烦恼,是随从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随有三义,一者自类俱起,二者遍不善性,三者遍诸染心。随烦恼心所二十个,又分为三类,即小随烦恼十个,中随烦恼二个,大随烦恼八个。小中大的分别,以三义俱备者名大; 兼俱二义者————自类俱起,遍不善性者称中随; 于不善心中各别而起者称小随。小随烦恼,行相粗猛,于不善心中各别而起,若一生时,必无第二。十小随烦恼如下:

    一、忿: 忿者忿怒,于不饶益境,‘愤发为性,执杖为业。’忿是以嗔一分为体。

    二、恨: 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恼热为业。’亦以嗔为体。

    三、恼: 恼者‘狼戾为性,能障不恼,蛆螫为性。’ 由忿恨而起报复心,恼害于他。

    四、覆: 覆者隐藏,自作过恶,怕为人知,故以‘隐藏为性,能障不覆,悔恼为业、]

    五、嫉: 嫉者嫉□,嫉贤妒能,‘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蹙为业。’亦以嗔为体。

    六、悭: 悭是悭吝,是‘耽著财法,不能惠施,秘吝为性,能障不悭,鄙畜为业。]

    七、诳: 诳是虚伪不实,[为获利誉,乔现有德,诡诈为性,能障不诳,邪命为业。]

    八、谄: 谄者谄媚,巧言令色,阿谀于人。[矫设异仪,险曲为性,能障不谄。]

    九、害: 害者不害之反,‘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能障不害,逼恼为业、]

    十、乔: 乔者倨傲,持己才能,淩辱他人‘醉傲为性,能障不乔,染依为业。]

    中随烦恼二个:

    一、无惭: 无惭者惭之反,做了坏事,不自羞耻,它‘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

    二、无愧: 无愧者愧之反,做了坏事,不畏清议,不怕批评,谓之愧。它‘不顾世间,崇重暴恶为性,能障碍愧,生长恶行为业。’人到了无惭无愧的时候,了无忌惮,什么不仁不义、寡廉鲜耻的事都做得出来。

    大随烦恼八个:

    一、昏沉: 神志昏昧,无所堪能,无所肩任,使身不得轻安,而心不得入观。

    二、掉举: 神魂不定,妄想纷飞,‘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及止为业。]

    三、不信: 不信者信之反,不信因果,诽谤圣贤,‘心秽为性,堕依为业。]

    四、懈怠: 不精进为善,不努力断恶,‘懒惰为性,能障净信,堕依为业。]

    五、放逸: 放荡纵逸,不防恶修善,‘纵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

    六、散乱: 散者分散,乱者扰乱,‘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

    七、失念: 失念是失去正念,邪念增长,‘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

    八、不正知: 知者知见,知见不正,邪见增长,‘于所观境谬解为性,毁犯为业。]

    六位心所的第六位,是不定,此有四种,谓悔、眠、寻、伺,曰‘悔眠寻伺,于善染等,皆不定故。’它可以成就善,可以成就恶。故曰不定。

    一、悔: 悔者追悔,于所作之善事追悔,即是恶; 于所作恶事追悔,即是善。或于未作之恶事追悔则是恶,或于未作善事追悔则是善。

    二、眠: 眠者睡眠,为调摄身心的适当睡眠是善,睡眠无度或昼夜颠倒者是恶。

    三、寻: 寻是对事理粗略的思考,若思善便属善,思恶则属恶。

    四、伺: 伺是对事理细密的思考,若思善便属善,思恶则属恶。

    附记: 相关名相表解

    二、六位心所: 六位心所、五位百法的第二位法,心所五十一个,分为六位。

    ┌遍行心所五

    ├别境心所五

    ├善心所十一: 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

    │            行舍、不害。

    ├根本烦恼心所六: 贪、嗔、痴、慢、疑、恶见。

    六位心所┼随烦恼心所二十: 又分为三类:

    │    1、小随烦恼十: 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乔。

    │    2、中随烦恼二: 无惭、无愧。

    │    3、大随烦恼八: 昏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散乱、失念、

    │                  不知知。

    └不定心所四: 悔、眠、寻、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