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月末谈

燕垒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地火明夷(全文)最新章节!

    这个故事,屈指算来,已经帮去了我十二年光阴,想来总还要花上十年才能把三部曲全部完成。二十多年的时光浪费在这样一个胡思乱想的故事里,也许太不值得了,不过本性里也有种不肯半途而废的倔强,不管要走得多么艰难坎坷,仍然要一步步走下去,直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天,所以故事还会继续下去。

    《天行健》的故事,是一个善良的普通人被推到台前,去担负他无法担负的重任,结果自然是一个悲剧。而《地火明夷》则不想重复这样的悲剧了,所以下一代英雄们都要进取一些。也许因为《天行健》是把视角放在帝国一方,有些朋友觉得共和很虚伪,共和一方全是反派。但伪君子如果一直伪下去,即使他心里一肚子男盗女娼,表现出来的却仍是谨慎守礼,那也只能认为他是真君子。制度也一样。即使野心家以此来标榜,但共和制无论如何都要好过帝制,因为即使是专制的共和,至少给了人一点希望。好的地狱终究是地狱,坏的天堂毕竟是天堂。

    政治方面,还是尽量少说吧,这个冗长的故事也不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仅仅是给不愿屈尊降低智商的朋友们在茶余饭后读一下消遣的地摊故事罢了,所以重点就在两面,一是打斗,二是谋略。谋略不必多说,便说说打斗好了。这个故事的打斗,应该说和评书评话里的袍带书一脉相承。说到袍带书,是从讲史小说演变而来,流传到现在,亦不外乎两汉三国,隋唐、杨家将、岳飞传和明英烈这几部,清代的袍带书很少,大概清代毕竟还近,清代的时候不可能说皇太极拍马舞刀斩敌首级之类,清代灭亡后,也没有人会去说清兵入关之类,(倒是见过有说尚可喜的《尚王演义》,但那应该是今人的作品,流传不广,大概也会受到听众的抵触。)这些南北派的袍带书,大部份都是把重点放在打斗上,所以在谋略上往往显得幼稚。比方说苏州评话中的张家飞机英烈,讲到细节上毫发入微,绘声绘色,但一讲到行军布阵,就显得儿戏之极。什么朱元璋请徐达,好不容易请了出来,却没见徐达有什么战绩,反倒是整天在和胡大海斗气,指挥的战争几乎没有胜利过。往往就是听一段折子精彩之极,听完全篇,却有点失望。

    说这些当然不是指责。过去的老艺人普遍文化不高,为了突出书胆人物,大局上自然无法顾及。写这个故事时,也正是因为对评书评话的这方面感到遗憾,所以有意识地想要弥补一下。自然我写下来也仅仅是纸上谈兵罢了。书生好谈兵,那是古而有之的惯例,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