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奉国中尉,只能当猪!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重见光明,李昭睁眼之际就被浑身刺痛,脑海中的大股记忆冲击的晕了过去。

    再次恢复意识,已是傍晚。

    脑海中的记忆和月光下的古色古香小院很清晰的告诉他,穿了,是明朝。

    明朝啊,这可是文人的黄金时代,想想言官们对着皇帝喷口水,皇帝打不得骂不得的情景,李某人就激动的难以言表。

    更重要的是文人是不用服徭役的,其中最猛的是不用上税!

    清点记忆,某人咧开的嘴怔了怔,这具稚嫩的躯体竟然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姓,朱……

    浑身的剧痛让他想起了这具身体最后的记忆,和一大帮没有名字只有姓的少年斗狠,后脑勺挨了一闷棍,然后倒下后就被一顿拳打脚踢。

    “完了……做不成文人了,可能连自由都没了!”

    脑海逐渐清晰,这具被称作朱二哥的正太脸色发白,双眼无神躺倒了冰冷的火炕上。

    这具身体不是商人、罪人后代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更幸运的是让他一穿越就成了大明宗室,历史上最苦逼的一个宗室,比春秋晋国宗室的还要苦逼的宗室!

    作为一个三流历史写手,机械系的李昭,现在是朱二哥的他对大明朝那点事情多少知道一点,起码知道东林党这帮混蛋,也知道很快就要风靡全国,遗臭千秋的魏忠贤不久将会风风光光登台演出。

    这些似乎和他一个小小的宗室没关系,在宗人府宗室玉牒上连名字都没的小小宗室更是没什么关系。玉牒是什么,皇族宗室繁衍传递和生死娶葬的谱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

    明朝的太祖大大很聪明,为了防止子孙太多而重名,就给所有儿子写了一首五言绝句,二十字,一字一世用来区分谱系辈分。又因为皇族宗室传承命名字中最后一字要符合五行相生的原则,要带一个五行偏旁。

    这就直接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是同系同辈的人那么多,能用的字就那么些。这就使得翰林院的进士们不得不进行造字工程,造出很多生涩难解的字。但人力有限,根本比不上宗室的繁衍速度,这就让一大批宗室子弟没有了能用的字来起名。

    总不能同名吧?太祖担心子孙重名才煞费苦心的搞了宗室谱系,现在重名不是打太祖老爷子的脸吗?所以一大帮宗室子弟,比如这个朱二哥,就没有名字。

    没有正式名字又怎么能上户口?所以他这个宗室子弟的身份在记录宗室谱系的玉牒中是黑户,估计朝中那帮该死的文人也乐意看到这个景象,起码黑户是不用发爵禄的。大明朝的税非常不合理,收的少,能不支出就不支出吧!

    至于会不会饿死宗室子弟,这和他们文人有什么关系?又不是他家的人,饿死了才好,否则越生越多,国家财政早晚会被拖垮。

    作为一个合格的文人,某人很快认命站在宗室的角度上心中大骂明朝的文人集团该死,十分之该死。

    至于第二个后果,很简单啊。太祖老朱同志搞的这一套,为的就是让宗室子弟一亮名字就能表明身份。这在大明朝不算什么,在清朝呢?

    满清入关前线驱动汉八旗当炮灰,后方就按着各地府衙记载的宗室谱系磨刀霍霍,大杀特杀。有些地方因战乱流失宗室谱系,但这宗室子弟太好认了,一亮名字就知道了。

    南明还在抵抗,失陷地区的宗室子弟很悲惨的被洗了一遍,余者要么改名要么改姓,散落各地,坚韧的活了下去。

    由于燕王一系搞了个靖难之役,给了明朝宗室藩王极大的鼓励。为担心其他藩系效仿,登上帝位后大肆削藩。结果升级为成祖的朱棣同学驭龙归天后,他的儿子汉王想效仿一下自己老子,因为之前削的太狠,失败了,结果这位汉王被大鼎烤了。

    之后又有宁王一系谋反,让整个宗室备受瞩目。

    皇帝想的很简单,这些宗室怎么说也是自己亲人,别说杀,就是饿着都是对太祖皇帝的不孝。那就都养着吧,啥都不准干,软禁在一隅之地由各地府衙、皇帝派的太监监管。只要宗室不滋事,就养着!

    宗室子弟怎么能与民争利?所以经商什么的就别想了,还有读书,宗室子弟最低的奉国中尉也有二百石年禄。虽然也就发个两三成,年年有拖欠,但节省一点温饱不是问题。

    既然温饱不是问题,为啥不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令人身心愉悦的玩乐之中呢?读书那么枯燥,多无聊啊。这是朱二哥这具身体以前的想法,让现在这位好不汗颜。

    宗室底层的将军、中尉们日子比起贫民来说还成,都这样享乐。可以想象上面的郡王、亲王们会有多么的骄纵奢侈。

    朱二哥前世就听闻,似乎是晋王一系某个王爷,整天窝在家里造人,造了一百多儿子,除了一个袭爵外,其他都是镇国将军爵位。还有一个子孙力有不逮,造了七十多个就造不动了。

    两个人的记忆交织,朱二哥心中更是无比的惆怅。那些粗制滥造的镇国将军,一个个年禄一千石,而他这个小小的奉国中尉只有二百石,这日子没法比。

    镇国将军上面郡王年禄两千石,再上亲王年禄万石。亲王还能开辟王庄藩田,到处侵占肥沃田地,这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一瞬间他都想阴死整个代王府的人,让他继承代王爵位。

    这只能想想,代王一系还有很多分支郡王,而他还不是代王一系的,代王府上下死绝,也轮不到这个鲁王一系的小小奉国中尉来袭爵。

    “为啥不是宋朝?明朝的宗室苦啊,十岁了,连个正式名字都没有。老头子病的那么重啥时候驾鹤西去,没了这点禄米,老子别说读书,饿都饿死了。”

    朱二哥鼻青脸肿的小脸蛋望着窗外明月,满是忧愁。宋朝的宗室不说别的,起码一出生就能有名字,而且还能参加科举。从开科到宋亡,每届进士中赵家宗室子弟平均三十多人,看看明朝,真心没法比。

    这个朱二哥以前的记忆没多少意义,不过跟着父亲启蒙学了《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东西,还认得一些繁体字,至于会不会写,和现在这个朱二哥一样,会认不会写。

    宗室是明朝的一个负担,明朝皇族也算厚道,没有学清朝袭爵降级那一套。老子是奉国中尉,儿子没办法再降,还是奉国中尉。

    好在万历皇帝干了一件好事,开了宗科,允许镇国将军以下的宗室子弟走科举的路子自谋生路。为的是减少禄米的支出,可惜收效甚微。

    但好歹也是一条路子不是,比如朱二哥这位父亲就想着走宗科的路子,谋取活路。

    朱二哥表示非常欣赏这位有进取心的新父亲,而他也有一种深深的紧迫感。明史他不清楚,但也知道万历之后是有名的木匠皇帝,魏忠贤就是这段时期崛起的,而魏忠贤是被崇祯皇帝干掉的!

    崇祯皇帝……以前朱二哥还能说说风凉话,赞叹一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类的悲壮。现在,作为一个宗室子弟,有文人欺软怕硬特质的朱二哥,想想满清的屠刀和野蛮,他就遍体生寒。

    还有闯王同学,更是带着流民大军四处杀大户,最典型的大户就是地方上的藩王。貌似大同城破,代王一系和城中数万民众都被屠了。

    更令他记忆深刻的是福王,虽然不知道福王叫什么是什么来路,只知道这是个倒霉的胖子。被和鹿一起烹制,做成一道名叫‘福禄’的菜给义军下酒了!

    现在皇帝和文人集团死死防着宗室,难道这一辈子就这么混吃等死,然后等李自成义军或满清屠刀砍下来?

    作为某个有轻微受迫害症的孩子,他危机感很强。算起来崇祯皇帝是万历的孙子,那自己和崇祯皇帝差不多年纪,满清入关时自己还是壮年,到时候肯定拖家带口……

    他不知道,他这具身体和崇祯皇帝同岁。

    现在被当猪养着,连狗的事情都不让做,以后狗还能投靠新主子,而他只能被当成猪给杀了。

    这种命运是朱二哥不能接受的,他已经遗忘了前世的父母,他要为自己这一生奋斗。

    父母有当公务猿的哥哥养着,偏僻小县两处院子也快被征购,父母会生活的很滋润。自己又不明不白死在局子里,他们也该有点表示,毕竟自己还是多少有点影响力的。

    他怎么知道,他留下‘查水表’三个字给好哥们儿和网友,本人又死在局子里,伤口像是一枪爆头。于是他成了最新的热搜名词,还带动不温不火的作品红了起来,同时让某些人倒了大霉,为了不让他家人闹事,他哥哥提了一级,家里还得了三十万封口费。

    躺在冰冷的炕上,朱二哥摸了摸周身,身子骨还成,锻炼一下当不成文人,当个士兵也成。总之不能束手待毙,也不能丢了穿越众的脸面。

    不想当王爷的宗室不是好宗室,不想造反的王爷不是好王爷。

    大明朝,等着吧,大爷来了!

    想着以后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数万宫女,朱二哥充满干劲缓缓入睡。

    他不知道,陷入沉睡后脑门绽出紫青光团,围绕他旋转几圈后,各自留了一个种子融入他眉心。紫青两色又相互缠斗在一起,冲天飞去,好在无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