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缟素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郭谅沉默,和大多数人一样,郭谅也认为朱家父子要勾起军户只是做个门面,做样子交差的。如果真的大规模军屯,以朱以溯如今的圣眷,可能明年新粮产出后,就能升掌镇虏、天成二卫。

    到时候军屯规模更大,那么这将会是一场灾难!

    朱弘昭一个小小少年都有这般血性,他自幼习武,难道就没有血性?

    郭轻言打量沉默的二人,默默收好棋子,抱着小棋桌走了。

    郭谅挥了挥手,两名侍立在院内的家丁退了出去。孙河撇撇嘴,给了刘良佐一个眼神,也一并退了出去。

    长出一口浊气,郭谅盯着朱弘昭眼眸道:“公子还有一点未明,这边镇若能粮草自足,满朝诸公如何自处?”

    朱弘昭神情不变,眼眸却是缩了缩。

    以前明朝收税收的是粮食,从南往北运,虚耗极大。为了减轻运粮压力和损耗,就让各地富商在边镇组织民屯,用产出的粮食代替盐税交换盐引。

    没多久边塞米粮积仓,粮市供大于求,一两银子能买三石粮食。再后来取消了边镇粮食换盐引的政策,他读到这里还骂朝廷愚蠢,原来深意在这里,宁愿把边军饿着,也不能让他们吃饱!

    为的就是拿银粮这道枷锁控制住边军,用经济手段!哪怕增大朝廷压力也在所不惜,这帮文官着实可恨!

    同样盯着郭谅星亮眼眸,朱弘昭一字一顿:“恳戍边塞是我父子使命,若不做,那就是欺君!不仅如此,我与我父还要练兵,练出一支精锐!若郭大人担心他们清算,我向家父求情,调郭大人回家乡太原。告辞!”

    “公子留步!”

    说罢拿起毡笠要走,却被郭谅喊住,郭谅苦笑道:“参将大人报国心切,难道我郭谅是那种贪慕权势,胆小怕事的鼠辈?公子安心,卑职即刻起就着手此事,还请公子调拨甲杖辎重。”

    他是聪明人,没提军屯的事情,军屯要种冬麦还有一阵日子。眼前这段日子,就是所谓的农闲,不借机不练兵还能做什么?

    “如此就说定了,新平堡兵甲器械不足,我就去大同府找镇守太监刘公调拨。”

    朱弘昭回头露出一个笑容,戴上卷边红缨毡笠,出了百户府邸。

    看着他小小背影,郭谅翻翻眼皮,转身阔步走向房屋。

    府外,一帮少年狗腿子躲在墙角阴影下吃着瓜果,孙河最机灵,牵着牛绳过来迎朱弘昭登车,同时笑道:“公子,那处地方小的找堡里老人问过了,老人说只要不是暴雨,这西阳河不会发生洪灾。”

    朱弘昭要在河边修建庄园,这个没啥奇怪的,奇怪的是竟然挑了个河道狭窄,河水湍急的地方。这孙河是南人,对水患天生敏感,刚刚出来就拉着一个路过老叟询问了两句。

    “很好,回新平堡。”

    朱弘昭心事重重,登车懒洋洋躺在竹席上,毡笠扣在脑门挡光。孙河登车,挥起牛鞭给了一众还没休息够的少年一个严厉眼神,驾着牛车走了。

    一帮少年哀声,很苦逼跟着牛车步行。他们中有战兵体系挑出来的少年,也有卫所里世袭军官子弟。

    别说朱弘昭这个有圣眷的嫡子,就连朱弘林这个庶子身边也有一众少年围着。

    他们是军户子弟,自小就知道抱团的重要性。将来可都是一起要上战场的,平日里不处理好关系,上战场必然会抓瞎。

    百户府内,郭谅研墨口述,郭轻言提笔。

    他有一副好卖相,好习武,读书也只会认个字,能写,却也写的歪歪扭扭。

    很快一副清秀小楷落在纸上,郭谅读一遍后,提笔写上草书一样的名字,夸道:“这字是来越来好了,听说朱公子有一手让代州何知州惊叹的好字,不知道是他的字好,还是我的?”

    郭轻言给了他一个白眼,本以为是赞这小楷,没想到却是自夸,着实让郭轻言无语。

    吹干墨迹,郭谅收好后一叹,捏了捏拳头:“堂兄我要赌一场,赢了光宗耀祖,输了回家种地!”

    郭轻言提笔写下一串字迹:“朱家父子一心为国,何冲易生异志,当提防。”

    点点头,郭谅拿起这张纸出了门,塞到木盆里顷刻间就字迹模糊一团,搓烂成泥随水泼进菜圃。招来一名家丁,将信封递给道:“去新平堡打听一下塞外情况,将这封信务必亲手交到我三叔手中。”

    新平堡也没有多少军械,前任参将麻承宣吃了一千的空饷,还有一千卫所兵也吃没了。仅有的两千人只有马队三百骑,各军官家丁武器还是能用的外,余下一千二百多人穿的破破烂烂,武器铠甲少有不生锈的。

    武器哪里去了?兵备道的道员可是挂着督察御使或佥事的职务,为啥不追究丢失的两千套武器?

    卖了,卖到塞外了,有钱大家一起赚,这就是边镇。

    对于这个消息朱弘昭已经麻木了,丝毫不放在心上。回到新平堡父子俩在狭窄街道上散步的时候,说起军屯的事情。

    朱弘昭只说耕地荒废是因为兵备松弛,边民担心种地会遭抢。没说更深层次的原因,他怕自己老子认怂。

    买了一些山桃,和父亲一起在外面吃了顿饭,朱弘昭就回了参将府。

    婢女王喜儿喂着八只雏鹅,另外四只死在路上了。树荫下,朱弘昭双脚泡在凉水里,伏在桌上握着鹅羽硬笔在草纸上勾勒线条。

    作为一个半吊子工业党徒,朱弘昭可是知道机械力量的伟大。人力、畜力比起水力、风力来说就是渣渣。

    他准备在即将修建的庄园里修建水力磨坊,再想办法拐来一些铁匠和木匠,最好有懂制造火铳技术的匠户。

    他懂枪械原理,可没有工业基础给他这个实验的平台。又不懂化学,只能先研究出水力运用的方式,用水力给火铳拉膛线!

    燧发火铳不是问题,这两天他就见了,何冲那伙抽调来镇守太监护卫就是燧发火铳。陈玄广爷孙俩的火铳更是刻有膛线,还是燧发的。

    运用水力是他想到的第一个办法,然后是烧焦,用土办法烧焦炭,用焦炭来炼铁。这样就能有足够的铁资源,哪怕用人力锻打,只有人力充足,他也能量产火铳。

    第三个办法就是搞出蒸汽机,这个原理不难,难得是加工技术。只要埋头几年搞出来几台蒸汽机,那就能摆脱水力限制,拥有力量更强的动力。

    然后搞机床,齿轮什么用锤子打,只要搞出机床,不断校准,进行刻度标准化。以蒸汽机为动力,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完成了。

    这是他这段时间一直思考的东西,如今地盘有了,缺的就是时间和人手。

    不过万事开头难,这一切还要从这个庄园开始。

    浪费了一沓草纸,终于画出满意的基建图纸,就找来赵期把修建庄园的事情给赵期说了。赵期认为庄园不如戍堡安全,却还是去做了,可能修好后朱弘昭也不会去住。毕竟这新平堡确实小了点,若有一天参将之职没了,这个庄园可能就是朱以溯父子最后的家底了。

    赵期带着人去视察,夜里向朱以溯报告。朱以溯也不喜欢嘈乱闷热的新平堡,外面修个庄园也好,大手一挥批了五百两银子。

    基本上修这个庄园的劳动力是免费的,所需砖石木料也可以派军户乃至是战兵去当伐木采石工人,各地方卫所军官也都是这么干的。让军户出去做工,免得因为他们夺了田而饿死。顺手,还能当当包工头克扣一下出工的军户。

    剩下的时间整个新平堡陷入一片忙碌,朱以溯抚平千户所内部,和两卫高级军官维持基本的和睦。开始补齐千户所所缺的军额,并挑选得力者充任百户。

    只有五品千户任职还需要经过兵部考校,可这是明初。百户之职卫所内部就能任免,要做的就是给五军都督府、兵部打表而已。

    热热闹闹的马市终于停息,朱以溯什么都没做,除去必要的分成,他剩下了四百二十头牛。除了期间有人孝敬外,近一半是他掏钱买来的牛。

    这是草原上的牛,想要用他们耕地还需要驯化。如今冬麦播种就在眼前,并拢卫所内部的百来头牛,一起发下去进行驯化。

    这些牛三两银子一头,拉到南边一头正值壮年的牛也能卖个七两银子。几乎等于一个婢女的价钱,或许有时候还可以卖的更贵一些。

    这也是正常,牛就是最基层的生产力代表。有没有牛,就代表着能不能把地犁开。若用人力,活活累死,一天也不见得能犁开一亩地。

    明朝一亩地约六百平方米,一百亩就是一顷地。

    七月二十八日,朱弘昭看着家丁驾驭黄牛开垦庄园外土地,看着都着急,这效率太低了。

    一头牛一天撑死也就犁开一亩地出头,这地荒废时间久,再次开垦难度就大。而牛更是干两天休息一天,似乎比人还要娇贵。

    朱以溯也想买更多的牛,还有闲钱,可北面这次运来总共约五千头牛,各地商贩不仅自己买,还要帮各地缺牛的大户贩牛,用牛大户有不少是各地藩王。

    能买下四百头牛,朱以溯已经尽力了。牛就是生产力,可以源源不断将土地肥力变成粮食变成钱,是抢手货,从不会有人嫌牛多。

    今年四百头,明年四百头,牛还能生牛。朱以溯并不气馁,熬过今年,可能以后新平堡就不缺耕牛了。

    “公子,大同府四百里加急来报!参将大人……”何冲单骑而来,滚落马鞍摔倒在地,喘着大气脸色苍白无神:“参将大人看了邸报,当即就晕了过去!”

    朱弘昭脸色一白,如果朱以溯出了意外,他这大好基业可就废了。更担心这个父亲出什么意外,带着一伙人急速赶往新平堡。

    参将府内,一片哀鸿。

    朱以溯脸色青白无血色,失神落魄很是哀伤,眼皮子抖着,将邸报送到儿子手里。

    翻开一看,当了四十八年皇帝的万历驾崩……

    朱弘昭心一沉,最大的靠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