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王敦盛投效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三月二十二,二郎山桦门堡桃林,新修的六角木亭下。

    当面山坡上桃枝随风摇曳,绯红桃花连绵成片,仿佛一片燃烧的火海。花瓣纷飞,格外绚丽。

    木亭上朱弘昭一袭白色棉袍,玉带束腰,长发束成冲天鬏,以五彩丝线编制的链子扎着。他细眉狭长凤眼,皮肤光洁红润,手中握着白纸折扇,一副翩翩少年郎打扮。

    李幼娘头梳巾帼发式,简单来说就是用丝布包裹束起的头发,类似于男性发式,显得精干飒踏。当然了,这丝绢刺绣花纹,缀饰彩带也是极美的。

    她一身青蓝丝质,淡白色梅兰印纹上襦,下穿青色莲纹白锦质地的月华裙。外罩一件红纱质地飞鸟花月披风,这种披风类似于外套,给朱弘昭的感觉就是袖子太大,双手搭在胸前,衣袖都能垂到地面。

    改头换面,以陪嫁侍女身份的李秀杏易名秀娘,两姐妹一左一右围着朱弘昭,观花谈着青阳庄人事调动。

    朱以溯无妻,若不再续弦,那身为嫡子之妻的李幼娘就是朱家名正言顺的内宅主事人。至于朱弘林这个过继来的庶长子,已经和小妻子一起被打发到永加堡开垦荒地。这就是朱以溯的安排,早点给庶子一份家当,免得在新平堡晃荡影响到朱弘昭的地位。

    对于朱弘昭的三名小侍女,李幼娘并没有多少意见。反倒觉得那一千家奴太多,多的有些匪夷所思,她觉得朱家半年内能有三百多户佃农都已经是难事,没想到竟然有三百七十多户死契家奴。

    参将府的二百家丁也是二百户人家,不过是活契。按照契约干到一定期限,就能自由离去。

    朱弘昭先前的规划在李幼娘看来有些不妥当,虽然这三百多户家奴有不错的营生。却更像雇工,不像是家奴。比如这照顾朱弘昭衣食起居的贴心人就太少,三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能做什么事?

    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就做不来,青阳庄后院即将竣工。到时候搬进去,没有能做重活的人,难道要找那些朱弘昭的少年玩伴去做重活?

    根本不可能,关系再好,也不能让男子随意进出后院。

    所以姐妹俩想先从家奴中寻找伶俐的健妇充入后院,再买些丫鬟。比如李家这次,变卖代州产业,咬牙凑出五百两嫁妆的同时,还给李幼娘买来两名婢女做陪嫁。

    “夫君,你看那有个书生在采花。”

    李幼娘放下单筒望远镜,笑吟吟接过朱弘昭剥的核桃。一旁秀娘丫鬟打扮,眉目流转轻哼一声,朱弘昭又拿起一枚核桃,就听秀娘喜笑颜开道:“二郎剥些松子,松子养气。”

    对于姐姐当陪嫁,李幼娘心情是复杂的。她姐姐是万历时期入选的秀女,却诈死逃避。没了正式的身份不说,还不能见光,彻彻底底的黑户见光死。

    这辈子别想光明正大嫁出去,或许姐妹两个一起嫁给朱弘昭也是好事。只是她才是名正言顺的内宅主事人,现在又有一个嫡亲姐姐在上面,她又不如秀娘聪慧,总觉得自己会吃亏,吃大亏。

    剥了松子伺候好秀娘,朱弘昭端起刘时敏送来的单筒望远镜,果然看到桃林中一名青衫道袍书生在采摘桃花,花瓣放入背后书箱,不时拿衣袖遮脸躲避蜜蜂,还是被蜂刺蜇了,疼得跳脚。

    看了良久,朱弘昭笑了:“陈策,去桃林将王公子邀来。”

    蹲在亭外剥兔皮的陈策应了一声,手脚麻利洗了手上血迹,孙河苦着脸拿过小刀,继续剥皮。

    “夫君认识那书生?”李幼娘为朱弘昭探探茶碗,端起递给身后婢女春花,春花撇去水,添了些热水端来。

    “那是山阴王家人,王公家屏侄孙,叫做王敦盛。半年前北上新平堡时,在驿站有一面之缘。”

    李幼娘点头,忽然说:“相公,这王公子是有备而来。刚才幼娘见他采花之际,目光总是张望过来。”

    “幼娘说的有点道理,这里荒郊野岭,这王公子书香传家,怎会为了些桃花来这地方?”秀娘揉了揉手腕道:“你们先聊着,姐姐去看看食材准备状况。”

    她只是陪嫁,现在连妾的身份都没有,在正式场合根本没有说话的地位。与其留着让人笑话,不如自己先离开,免得尴尬。

    王敦盛步入木亭,早有另一名婢女秋月端茶迎奉,揭开茶碗嗅了嗅茶香,王敦盛笑说:“雨前毛尖,还是今年新茶,朱公子好口福。”

    “南边商旅送了三斤,王兄许久未见,弟甚是挂念王兄文采。这位是小弟内人李氏,前日完婚。”

    李幼娘起身微微行礼,王敦盛目光避开,抱拳还礼道:“真是不巧,开春时方从顺天府求学归来,在家休养数日就来新平堡拜访友人,错过了贤弟新婚。该罚!”

    说着王敦盛从脚下书箱里取出一坛酒,酒中满是桃瓣。李幼娘带来的春花秋月两名婢女很有眼色,端来酒壶玉杯。

    王敦盛显然心事重重,神情抑郁,拿出自己的箱子里的木碗,倒了满满一碗混着桃瓣饮了下去,长出一口气道:“听闻贤弟遣人在此造木亭,估算桃花盛开之际贤弟会来此赏花。愚兄自作聪明,特来此相侯。”

    半年时间王敦盛变化很大,脾气比以前直了不少,像以前说话,肯定会遮遮掩掩,不会这么直言开口。

    朱弘昭端起茶碗小饮一口,笑说:“王兄这又是何故,有事来参将府就能寻着小弟。就算小弟薄情,也会见王兄一面不是?”

    “三日抄书十三部的朱二哥怎么可能是薄情刻薄之人?”王敦盛又满饮一碗,这话说的李幼娘脸色一红,垂了下去。

    连喝三碗酒,王敦盛吐着酒气道:“入秋愚兄入京有幸求学于国子监,朝中党争不断,监生摇摆于诸党之间,学正、掌教不思拨正学风,反倒为诸党摇旗呐喊,实在有失体统。”

    “贤弟不知,年初时监生因党争而不顾同学情谊,三日群起围殴五次。着实不顾圣人教化,与泼皮无赖无二。我一好友是齐党子弟,因言辞激烈指责东林党空谈不务实政,如今蒙冤革去功名,愚兄甚至心寒,这才从国子监退学返乡。”

    朱弘昭微微颔首,东林党在东南各省有广泛的舆论支持。在北京,自然也要争取舆论控制权,年青的国子监监生,代表的是大明官员体系的未来,自然是要争取的。

    朝中党争是争夺眼前得失,那么国子监内的党争,则是争夺未来。

    王敦盛逐渐入醉,言辞更为激进,最后颓然一叹:“愚兄当日就仰慕令尊戍边高志,如今对朝堂仕途绝望。又不愿躬耕于田亩乡舍之间,还望贤弟给愚兄一个机会。”

    朱弘昭微怔,道:“王兄有秀才功名,若去找家父。旁的不说,百户之职都有些低了,为何偏偏来找小弟?”

    醉醺醺一笑,王敦盛道:“明眼人都知道贤弟深居浅出,一言一行却在右路极具分量。若有贤弟举荐,参将大人必会予以重任。大同左卫的刘良佐,连个生员都考不上,有贤弟看重,半载时间升为千户所佥事。有这等先例在前,愚兄为何放着捷径不走,去和参将府幕僚争夺那小小的独木小桥?”

    “王兄过誉了,不知王兄擅长何物?不瞒王兄,小弟蒙家父、师尊看重,也不能随意举荐。否则办错了事,家父也会惩处小弟。”

    明眼人都知道,大同右路会随着朱以溯地位稳固,而会快速发展。光是雷厉风行将天成、镇虏两卫卫所军制重建,就让无数人有心人看到了机会。

    右路有四个卫所,一个守备千户所,全部复兴将会有近三万衣食自备,能耕能战的大军。再加上新平堡参将的三千战兵,阳和口的两千守备战兵,永加堡游击也是近三千战兵。

    这就前后四万大军,若有战事,光这四万人堆也能堆出不少军功。大明最重军功,即使武人地位低下,可军功升迁真的很快。

    开春春耕的顺利进行,不少科举无望,心思活络的秀才有刘良佐这个成功的先例激励着,都赶赴新平堡投入参将府,担任幕僚从事。

    读书为的还不是做官,既然当不了清贵的文官,那当个武官也不错,品级摆在那里,青史留名说不上,起码族谱什么的还是要着重描写的。

    当了武官,自己生活也能好上不少。更能积攒家底人脉,全力供养子弟读书,也不失于一条好路子。

    而王敦盛看的更远,他看到的是右路将来可能拥有的军功。山阴王家也是军户世袭军官,虽然是书香世家,身在边镇也知道军功是怎么一回事。

    只要有军功,上上下下都是要分润一下的。只要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和垂青,有了军功分上一点,提个一级不是问题。

    轻咳两声,王敦盛正色道:“愚兄不通军略,也手无缚鸡之力。却也不是那等腐儒,平日好读杂学,尤好农学。在国子监时,主要研读律令、算学。”

    为了表示自己有真材实干,王敦盛讲起了自己在国子监学来的东西,顺带说到徐光启。

    徐光启大名现在也是响当当的,后世也算得上是如雷贯耳。尤其是和一个叫什么麻豆外国人翻译西方数学著作,如三角形、几何、平行线这些数学词汇都是徐光启推敲出来的。

    这位所学涉猎颇广,王敦盛言辞中满是敬佩,还送了本徐光启主编的《农政全书》给朱弘昭。说道徐光启现在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的新官衔督练新军。

    这位精通西学,懂农业的牛人还会军事,主张“用兵之道,全在选练”,“选需实选,练需实练”。

    朱弘昭可以看出来,王敦盛颇有些崇拜徐光启。对于心中有榜样的人,这种人再差也差的有限。所以微微思量片刻,朱弘昭就表示会举荐王敦盛入天成卫系统,担任主抓屯田事物的孙传庭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