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文官认怂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饿虎伤人!”

    李三才因为手脚不干净,求上进不成,被迫在万历三十九年下野。纵然名满天下,但已经是一个致仕退休的人,还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古来稀。

    这样的一个人,被因为宴请花费颇大惹得乐安侯朱弘昭不满,进而报复抄家,不仅让东林党气愤,更让齐楚浙党无不心寒。

    同时,朱弘昭在李三才家里的宣言,让他们睡不着觉,寝食难安。

    明朝的政治斗争非常的残酷,原因就是朱元璋罢相权,要限制臣权。后面子孙为图省事,又把当顾问的内阁大学士抬到了丞相的位置。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而且权力更大。

    因为六科给事中有驳封皇帝旨意的权力,将一切不合理的圣旨可以封锁在皇城。导致皇权受限,为了和这些大臣们斗争,才会出现各种看似荒唐,实际上不得已的皇帝。

    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斗争残酷,大臣之间因为政治理想的不同,斗争的也非常的残酷。

    但,始终保持着两条最基本的原则,这是不能逾越的基本原则。

    第一就是不搞政治暗杀,大家有什么手段管他明的阴的尽管使,说不过了就吵,吵不过就抡袖子群殴。

    第二就是斗争的时候往死里斗,一旦主动认输下野,当时不追究,那就代表以后也不会追究。

    毕竟谁都有退休致仕的那一天,朱弘昭抄了李三才一家,触犯了所有文官、武官乃至是勋戚最敏感的那根弦。

    文官再怎么斗,李三才也是前辈,看他被朱弘昭欺负,为了自保,所有文官能坐得住?

    朱弘昭连李三才这样的退休文官都敢搞,地位更低下的武臣哪能不害怕,自然和文官抱团,一起赶赴皇城要和天启皇帝要个说法。

    现在朱弘昭这位宗室搞了誉满天下的李三才,下回是不是要拿地位更清贵的勋戚下手?

    勋戚们世代安稳,在朝堂漩涡里插不上手,可不代表他们迟钝。

    朱弘昭的这次行动,被京中称作饿虎伤人,可想而知他们是怎么看待朱弘昭的了。

    皇城皇极殿,天启皇帝看着朱弘昭一封封急信送过来,那激动劲儿无法用言辞描述。

    魏忠贤和许显纯神经都绷得紧紧,生怕皇城外那几百人逼急了闹出个什么风波。御马监三千勇士营、五千净军、神机营各部、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都提高了戒备。

    相对于的,京营其他部队也出现不稳。

    京营可以分成三大营,军力最强最鼎盛是五军营,五军营随着英宗在土木堡覆没大伤元气,后来各省勤王军组成的班军编入五军营,分马、步军,也被成为班军。

    此外就是专司火器的神机营以及骑兵为主的三千营,三千营是成祖朱棣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建立起来的京师专业骑兵,也荒废了。

    此时此刻,只有京师里的这帮文武大臣还以为京营是有战斗力的……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剧。因为京营系统的高贵姓,外放将领都是鼻孔朝天的,边军什么的也以为京营还是非常的强……

    京师最有战斗力只有一支部队,那就是御马监勇士营,太监们对这支部队非常的用心,其他的都是花架子。不过,账面数据水份非常大。

    神机营有七部两万人,班军有十万人马,至于三千营几万骑连着附属牧场彻底败落,否则去年赵率教带京营将士赴大同,也不会让京营各将凑家丁了……

    实际上能有多少实兵,这是个问题,是个众所周知心知肚明的问题。发军饷都能一层层漂没,下面往上面报士兵数据的时候自然也会将漂没的那部分士兵报上去。

    至于五城兵马司隶属的部队,这些人当治安员都够呛,更别说提刀子组队和人拼命。

    不要对锦衣卫和东厂的战斗力抱以期望,这两个系统作用以监察百官为主,或充当天子仪仗,要么顺便干点治安的活方便勒索几碗酒钱。

    至于天启皇帝寄以厚望的净军,一群没有雄性激素的兵能打仗?

    永远都不要怀疑繁华和平对部队的侵蚀力,说个最简单的例子,汉末董卓入京。这位就带了三千西凉铁骑,而洛阳有刚刚平定黄巾之乱的精锐大军,西园八校尉多出名,这支新军两万人,还有北军也是接近两万人。

    此外皇城羽林、虎贲之类的精锐更是不少。结果呢,敢和董卓干架的只有丁原带来的并州边军。其他部队,平定黄巾的北军精锐,挑选各州郡兵组建的西园军,全都废了。

    所有京师里的人应该庆幸,庆幸朱弘昭只带了一千铳骑和二百铁甲仪卫。如果朱弘昭是直接带着飞熊铁骑北上入京,再发现京营不过如此,那么……

    貌似,董卓进京带着的三千西凉兵军号就是飞熊军……

    飞熊是什么,读过封神演义的自然知道代表的意义。

    放下最新进展的一封信,天启脸上的激动神色更是难以言表,双拳紧握,似乎想到了什么,抬头轻喝:“许显纯?”

    “臣在。”

    天启笑眯眯,勾勾手指头:“有个好消息,来,靠近些。”

    许显纯见天子这笑容,顿时感觉自己会升职,屁颠颠靠近,远处魏忠贤怜悯看一眼许显纯背影,垂下目光,手心出汗。

    “啪!”

    天启皇帝绣着祥云的长靴踹到许显纯胸口,这位后仰栽倒,腰间缀玉与地面猛烈撞击,碎成一地。

    “朕给你七十万两的期限,你是怎么回报朕的!”

    “大半年的时间,你给朕带来多少银子!六万两,才六万两!”

    天启举着田黄玉石纸镇想要砸到许显纯脸上,但还是下不了手,上去连踹几脚:“大臣们欺骗朕,你们也欺骗朕!朕,还能信谁!”

    “臣……”

    许显纯爬起来要跪拜,被天启又是一脚踹翻,魏忠贤早早跪在一边,空荡荡的皇极殿里就这三人,宦官、宫女远远隔开。

    天启脚踩在许显纯胸口上厉声大喝:“解释什么!净拿些小鱼小虾糊弄朕,你们想欺骗朕到什么时候!给,好好看看,看看朕的这位族弟是怎么做的!”

    许显纯翻身趴伏在地上,瞪大眼睛难以置信:“李家竟有这么多钱!六百万两啊……”

    魏忠贤趋步上前,也是一副匪夷所思:“多,多少?”

    天启望着殿外,双手负在背后:“总共抄出家产价值六百二十七万八千三百余两银子,其中金银、铜钱现钱将近三百万两,余下皆是货物、田亩、工坊估价。其中李家家仆、奴籍歌舞姬未估价。再过不了多久,李家的账簿就会送来,他不会短朕一两银子!”

    天启宽大袍袖内,双手捏的紧紧。

    这一回无论如何,他必须要保住朱弘昭。抄家,这种事情他梦想了多少遍,而朱弘昭给他达到了。而且对他更坦诚,送来的直接是李家账簿,不会存在贪污问题。

    对于李三才的恨,天启难以用言辞来描述。

    这家伙为了沽名,竟然说万历皇帝顾着造人而不去祭天,万历朝的天灾都是上天在警告这位天子。

    可万历真的有腿疾,两条腿长短相差两寸。难道要皇帝一瘸一拐,在臣民注视下去祭天?万历难道要跳出来,亮出自己的腿收拾李三才?

    “传朕口谕,升那个曹什么……少钦为御马监少监,率千人赴通州协助乐安侯追剿贼赃。”

    魏忠贤提示后,天启才想到那个模样俊秀像女子的宦官名字。

    许显纯跑去宣传口谕,魏忠贤为站在殿门口,望着正南方向的天启披上明黄披风:“万岁爷,外面大臣们炸锅了。这么冷的天,冻坏几个,又成了陛下的不是……”

    “老魏,去给他们说,就说朕很生气。一者为乐安侯遇刺,二者因李三才贪腐。乐安侯遇刺,种种嫌疑指向李三才。记得告诉他们乐安侯抄获多少,如果再不散去,朕令乐安侯入京后彻查百官家资。”

    这明显是犯众怒的行为,天启皇帝却容颜展开带着微笑:“朕这才知道,原来这些家伙也是有弱点的。只是他们藏得深,现在,朕不怕他们了!还有,告诉他们就说李三才之案已成定局,日后朕自会约束乐安侯于大内,不使其骄纵。让他们安心,别辜负了朕一番好意。”

    魏忠贤不识字,却有好记忆,记下后出了皇极殿。

    天启独自一人站在皇极殿前,双臂环抱在胸此刻无比的舒畅,又有一点疑惑,李家巨资,怎么会那么蠢不拿钱财置办产业,而将近半家财换成金银放着呢?

    他没做过生意,自然不知道,此刻年关将近,合伙做生意的就该分分红利什么的……

    倒霉的不仅是李三才,还有在他那里有干股投资的朝中大员……

    朱弘昭也彻彻底底站在了文官的对立面,不死不休那种。

    他和天启皇帝都有收获,一个是国库瞬间填满,直追万历末年,还找到了满朝文武的死穴。一个踩着誉满天下的李三才,向天下官员、士林展现自己狰狞的面容。

    皇城大明宫门处,魏忠贤一出来就被叶向高等内阁大学士,六部六科十三道御史头头围住,都是一帮老头子,一个个看架势都有撕了老魏的冲动。

    老魏笑眯眯不动如山,示意周围锦衣卫禁军远离,低声转述皇帝的意思。

    一帮官员有几个干净?

    有,绝对有,但绝对不会达到海瑞那种高度。

    比如十三道的清流御史,以及不少六科给事中,他们干的就是咬人的勾当,要咬人首先要站得稳。否则叫了一声摆足声势还没张嘴,就被别人抓住小尾巴一顿暴打……

    既然要咬人,那就不能乱咬,所以他们是需要有组织依靠的。乱咬的,没有组织的御史,要么心灰意冷回乡教书或者到地方教育系统任职去了。当然,更多乱咬的御史挨打后,会选择投靠组织。

    这些组织的头目,要么是内阁大学士,要么是六部大员。当然,都察院御史系统也是很强大,地方督抚、巡按算起来都是兼职的钦差,他们的本职都是御史,或二品左右都御史,或三品左右副都御使,或四品左右佥都御史。

    这些位置是没有数量限制的,其他官员数量就那么点,所以御史的数量绝对是朝堂上最多的。

    各省的督抚是御史头头兼职,地方上各省三司之一的按察使司也是御史系统的,按察使司里面的各种副使、佥事充当地方各道道员,管着兵备、提学、巡海、清军,驿传、屯田等等。

    对各地官员又有督察之权,总之御史系统不好惹。而且他们招惹朱弘昭,朱弘昭还必须忍耐。因为太祖有令,写进国法里面了:言官无罪。

    现在,面对皇帝类似谈判一样的通牒,清流御史们没有叫嚣着荒唐之类不能当饭吃的废话,而是眼巴巴看着各自组织的大佬。

    强大的东林党、仅次于东林党又强烈反对东林党的浙党,还有依附浙党的齐党、楚党、秦党、宣党、晋党……只要一个地区出来的官员,相互瞅对眼就抱团成了一党……

    此时朝中无人不党,不党都被排挤出去了。

    万历皇帝不上朝,自然也就没可能扶植独臣,也没办法搅散这些地域性结党的官员。也是因为这些官员结党抱成一团,万历皇帝收拾不过来,干脆就不管了,让他们来弄。

    再好的名誉也经不起查,李三才就是榜样。

    一旦逼迫过甚让天子孤注一掷,到时候朱弘昭入京在京中大杀特杀。估计地方上的那些好学生会高兴的拍手,他们这帮熬资历熬出来的老混蛋死了,他们那些好学生才能上位啊!

    大不了到时候再乖顺一点,能上位就是好事,乖一点又算什么损失?

    魏忠贤忠于天子,想要查他们,却没有足够的动员力。

    而朱弘昭不同,不受他们这个团体渗透影响,手里的兵又只听朱弘昭的,一旁还有个锦衣卫南镇抚使李墨轩,有主力,有辅攻。一旦得到天子诏书,动起手来绝对是腥风血雨。

    难道就这么牺牲了李三才,软绵绵向天子投降?

    当然不能,起码要摆足了气势,再三要求天子务必敦促好朱弘昭学业,别让他少年轻狂做错事。

    至于借这次风波夺掉朱弘昭的王位?绝对不成,他们好不容易将朱弘昭推上去,哪能再让朱弘昭下来。否则,不是白白幸苦了一趟?

    封王啊,多少文臣想到这个会淌泪,他们累到死,也不会知道穿王袍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偏偏,他们为了将来安稳,必须逼着天子封他们眼中的刽子手,小屠夫为王……

    这世道……算个什么事?

    文官们欲哭无泪,郁闷至极。

    “只会动嘴皮子的怂货……见了乐安侯刀子都他娘软了,咱认栽……”

    武将们见文官们不闹,气愤憋屈难以宣泄,立马就散了,他们比文官更怕朱弘昭。

    勋戚们散的更快,因为许显纯向他们传递消息了。安慰自己,再怎么说朱弘昭也是勋戚系统的,将来,也许,应该会能融洽相处。

    他们必须认怂,他们的一切权利都是依附皇帝的。皇帝不方便动手,也没决心动手,他们才能跳起来。一旦皇帝下定决心,又有铁杆支持,他们就会倒霉。

    朱弘昭是宗室,和他们天生不是一个窝的。又威名赫赫带着精锐护卫入京,同时心狠手辣,在李三才家里的宣言非常明白:我就是恨你们,恨你们能吃饱,恨你们不顾我的死活,恨你们的无情自私害死了兄长、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