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改土归流是把刀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五月十二,朱弘昭率五千人出发赶赴陆广渡口,同时收到四川方面的回复,说是秦良玉来不了。

    不是不想来,而是松藩土司作乱,需要秦良玉所部白杆兵前去平叛。

    对此朱弘昭能说什么?秦良玉是石柱总兵,归在四川,由朱燮元下调令,平定四川的战乱天经地义。

    对此,朱弘昭只能感叹这松藩作乱有些太巧合,历史上松藩作乱只是小事,朱燮元却杀鸡用牛刀将秦良玉所部从四川最南部调到西川西北部,动机有些可疑。

    因为随着秦良玉部被调离第一线战场,王三善带着六万缺粮的部队强渡乌江,直捣贼巢大方。降着如云,形势却突变,里应外合收拾王三善,然而川军毫无动作,看着王三善再次先胜后败,全军覆没。

    就连秦良玉仅剩的弟弟秦民屏也跟着王三善战死,她的兄长秦邦屏已经在浑河之战战死,儿子马祥麟骑白马冲阵被建奴一箭射中眼睛,拔箭反射回去!

    五月十三,朱弘昭抵达龙场驿。

    龙场驿大有名头,明洪武十六年,贵州都指挥使马晔,执大汉族主义偏见,无端污辱袭职贵州宣慰使的奢香。奢香忍辱负重,上京面见朱元璋,状告马晔。朱元璋召回马晔,定以“开边衅,擅辱命妇”之罪,将其下狱,并赏赐奢香金银及丝织品等物。

    奢香为报答朱元璋的恩典,愿开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奢香回到贵州后,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使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诺言,亲率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荆斩棘,开辟了以偏桥即今施秉县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经水东过乌撒达乌蒙即后世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修文县,六广至水西、大方到毕节二铺共五百多里山路,史称“龙场九驿”。

    龙场九驿各自名称按次序分为:龙场驿、六广驿、谷里驿、水西驿、西溪驿当地称作奢香驿、金鸡驿、阁鸦驿、归化驿和毕节驿。

    交通条件决定了经济、文化和政治交融渗透,奢香开山造路,遗泽后世。

    奢香主持开辟的驿道,成为纵横贵州以达云南、四川、湖南边境的交通要道,改变了贵州险阻闭塞的状况,沟通了边疆与中原内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民族与西南各族的交流。

    同时奢香大力引进中原地区先进的耕织、文化技术,接纳汉儒,兴办宣尉司学,奖励耕织,倡导各民族平等共存,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龙场九驿”成为奢香为国为民建树辉煌的一座丰碑。

    另外,是不是觉得龙场驿非常的熟悉?

    明正德初年,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谪为贵州龙场驿丞,到达龙场后,因驿站年久失修无法安身,王阳明就在离驿站南二里的龙岗山洞穴中居住。

    在谪居边垂、环境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他潜心悟道,研习《易经》,顿悟“格物致知”之旨,奠定了他心学理论的基础,“龙场悟道”成了王阳明心学的发祥地。

    龙场驿,朱弘昭抵达后就带人先去探望王阳明故居,万历时期心学显赫一时,朝中根基深厚。而且他本人,也推崇王阳明。

    与卢象升决议后,拨出钱粮决定对龙场驿进行一番修葺,尤其是对心学传播首源之地龙冈书院加以修缮,王阳明第一批弟子十七人都是龙冈书院出来的。

    龙场驿就是后世的修文县,叫做修文的原因,和王阳明、心学脱不开关系。

    这里是贵州中部的中转核心,安邦彦叛乱以来,这里先后交战五次。

    路上遇到急匆匆赶来的李墨轩,李墨轩颇有些气急败坏,挥舞着一封公文走到朱弘昭面前,脸色差的离谱:“齐王千岁,京里百官厌恨贵州土司反复,欲要裁撤土官为流官!”

    朱弘昭眉头一皱,接过信借着夕阳余辉看着,不由笑道:“他们疯了,想要将西南土司逼反啊!”

    他还不知道,历史上王三善将要平定安邦彦叛乱时,京里的这个消息莫名奇妙出现在贵州,大部分土司惊恐之余转投形势窘迫的安邦彦,才害的王三善全军覆没。

    一旁卢象升不好说什么,这是朝里前辈们的决议,他一个官场新丁资历浅薄,说什么也没有意义,徒惹人笑,只能叹一口气:“西南战事,难平矣。”

    朱弘昭看着公文上面的字迹,久久无语发呆。

    百官的心情和考虑他明白,这场战争中西南土官的表现确实令人寒心,毫无忠义表现,除了秦良玉外,其他的都是来打酱油混军饷的。

    只有裁撤土官,才能一劳永逸的解除西南的隐患。毕竟土司管着领地内军政财以及法律,和藩王没区别,差的只是一个名义。

    奢崇明造反就是明证,激怒了这些土司,他们完全可以轻松造反,不需要做种种准备,只需要有合理的借口,只需要振臂一呼。

    良久,他将公文装回封函内,递给李墨轩道:“将这封公文火速送往陆广渡口交由安邦彦,孤等他的选择。另外提醒王三善,小心军营内土兵作乱。”

    李墨轩点点头,出一口气骂道:“那帮吃人饭不做人事的老混蛋都在想什么……逼反西南土司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朱弘昭不做表情,卢象升只当没听到李墨轩这话。

    朝中的这个意见一经提出就各方响应,就连天启皇帝也没办法。这是招降最大的阻碍,朝中官员有意无意给齐王下的绊脚石。

    好在他没有挥兵猛进,而是想到了招降安抚。

    否则按行程,他此时应该已经打过乌江立足水西,甚至攻下安邦彦老巢大方。到时候西南土司群起反叛,截住粮道。

    就算熊延弼有心救援,也无力伸手。

    很歹毒的计策,也是阳谋,因为改土归流一直是朝廷内的一种设想。各地土官是不稳定因素,都想着早早拔除,归属朝廷直辖。

    “本末倒置……记住告诉安邦彦,只要他肯过江来谈,谈好后本王自有手段令朝臣闭嘴!”

    朱弘昭非常的愤怒,他饶过汪文言一次,没想到那帮人还是想尽了办法要害他性命。

    李墨轩点头,握了握拳头道:“消息最多还有五天才能传到西南,五天的时间足够与安邦彦谈妥。齐王殿下,这次下官渡江去寻安邦彦,战后别忘了替下官表功。”

    “你需要那么多战功做什么?不过小心些,你若沦为人质,本王认得你,将士们的火铳可不认你。”

    需要战功做什么?

    李墨轩笑了笑,他孤身一个,也不得不为子嗣考虑,他是勋戚,立下军功封侯也容易。

    回到军营,王承恩哭丧着脸也来见齐王,因为信王又病了……

    握着竹筒吃着米饭,朱弘昭眉头皱着看着王承恩,嚼着米饭目光无情,让王承恩垂着头颅,不敢抬起来对视。

    “他怎么又病了?今日行军时不是挺好的?还兴致勃勃听着苗女山歌,带人上山搜寻苗女,孤都没这个精力……”

    “是老奴该死,未将信王殿下照顾周详。西南风大,信王衣衫单薄登山,受了风寒……现无力随大军赶赴前线,还望齐王千岁体谅一二。”

    朱弘昭翻了个白眼,有些无语,这信王的鼻子未免太灵了,一有风吹草动就病了。握着筷子挥了挥:“成,明日就留在龙场驿养病吧。让他安心养,别着急。转告信王,就说待孤平了安邦彦,他的那份军功少不了。”

    王承恩正要拜谢,朱弘昭吃一口饭:“回去后让许显纯来见孤,最好让他手脚麻利些,腿慢的话,孤替他剁掉这没用的玩意儿。”

    汗流浃背,王承恩连忙应下去寻许显纯。

    许显纯一听齐王传见,浑身就凉了,急忙忙来大营见朱弘昭。

    看到朱弘昭在营帐前玩着一杆火铳,他两腿发颤,小跑两步凑上去,不想武永昌脚尖一探,许显纯摔倒匍匐在地:“下官拜见齐王千岁。”

    “呦,许大人腿脚怎么这般不利索?要不要本王寻人为你治治?”

    朱弘昭转身,端着火铳转身,笑吟吟对武永昌眨眨眼,陈策摊摊手。

    “王少监说齐王要下官腿脚麻利点,下官走的匆疾失足跌倒丢了礼仪,还望齐王千岁见谅。”

    “哦?原来是自己失足了,孤还以为是哪个不懂事的小子使坏。对了,许大人觉得本王手里这火铳如何?”

    许显纯抬头,见朱弘昭握着火铳递过来,铳口瞄着他,手指扣在扳机上……

    干咽一口唾沫,许显纯连连点头,苍白的面容堆笑道:“齐王麾下火铳自然杆杆精良,这自然是一杆优良火铳,下官瞅着就能认出来。”

    “真的不在看看?不觉得眼熟?”

    朱弘昭面目无情笑吟吟,许显纯低头看着,真的很眼熟,是他遣人秘密打造的。

    急的快哭了,许显纯哭丧着脸:“齐王说笑了,这与军中秘鲁铳一般无二,下官看着自然眼熟。”

    “你看错了,这不是军中的火铳,是有人打造的精良火铳,却不知怎么流入了钓鱼城贼军手里。这事李墨轩已去调查,你有线索也就帮一把。”

    蹲下,将火铳转手交给武永昌,朱弘昭上下打量许显纯,嘴角咧着露出一口白牙:“知道不?如果你不是皇兄看重的人,本王刚刚就一铳崩了你。京里的事情估计你也知道了,替孤封锁消息。若三天内流传出来,孤要死也会拉着你垫背。”

    “是是是,多谢齐王不杀之恩,这事下官立刻去办,别说三天,就是三月也传不进西南……”

    朱弘昭笑着点头,心里松了一口气。有这家伙来封锁消息,谈判会顺利不少。而且,朱弘昭最担心这家伙狗急跳墙主动宣扬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