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通州的大贼窝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六月十八,朱弘昭带着五千多人先抵达通州,其中就包括了献舞的一千巴人以及彝人男女两千。在山东与家眷团聚的部队也已经登船,几日后将会抵达通州。

    通州是京门,也是京师的大仓库。

    第二批山东赴辽军换装完毕,此时立下通州大营进行操练。

    他们已为彝人和巴人准备了营地,为了预防疾病传播。朱弘昭的部队走几百里地就会全军沐浴一次,这些人在山东、天津洗了一次,在通州也不例外。

    高杰找了半天,没找到他兄弟李成栋,还以为出了意外,一打听原来回家和赵氏团聚,当即就破口大骂起来。

    匆匆吃了一顿接风宴,朱弘昭就马不停蹄观阅大军操练,他只是在营外观察,并没有进营打扰。毕竟这批军队此时归在兵部又驻扎在京门通州,他是西南总督,现在急着和这些兵将交流没好处。

    再说船队略作补充后,他就要赶赴京城,游街夸功,与皇帝一家吃饭。

    端着望远镜,看着登州卫操练,朱弘昭脸色沉着:“怎么不使用补充的火铳?”

    “领来的火铳,检验的时候都伤了几名老手,弟兄们不敢用。”高杰亲自牵马,脸色带着讥讽:“听通州京兵说这已是难得的精良好铳,可弟兄们还是不敢用。”

    在老魏要杀人的督促下,这批给赴辽军发放的火铳已经是用了心制作的火铳,可质量还是没法和山东比。

    因为这个事情,老魏已经砍了一批人的脑袋,所以田尔耕才会逼急了没办法,去刺探齐王府匠作坊的机密。

    从明初开始,普通卫所军的火铳兵比例占一成。朱元璋规定,每个百户中,火铳手十人,弓弩手二十人,牌刀手三十人,长枪手四十人。

    对火器是十分重视的,当然,更重视火炮发展。明军车营,一营六千人,配备佛郎机火炮二百五十多门,有火炮这种超远程打击,自然对火铳的关注力下降。

    可过了一百多年,佛郎机火炮技术发展有限,而且铸造的质量也下滑。才造成南下平叛的神机营左右两翼没有足够符合朱弘昭标准的优良火炮,带了正常编制五分之二的火炮出征。

    “将下发的火铳全部进行检验,装四倍火药测试,通过的留下使用,废了的造册计数,交回去让兵杖局补足为止!”

    赴辽军火铳兵编制高达三成,前后两批五万人,这就需要一万五千杆。因为辽镇要起战事,张虎部才开始换装火铳,现在合格火铳的缺口非常大。

    军营内专心操练士卒的戚振宗在旗牌官暗示下才发现齐王在营外观操,可操练进行时他不能离去,只能看着齐王去旁边莱州卫军营观操。

    莱州卫指挥使是朱弘昭的堂兄朱弘楚,朱弘楚也有他自己的建军思想,这家伙经历过一次肉搏战后,就彻底喜欢上了超远程打击的火器……

    在朱弘昭的支持下,他的莱州卫装备抬枪一千杆,两千人操作,其他都是辅兵杂役。

    抬枪非常的夸张,长一丈三尺,重三十余斤,使用三脚架作为支撑,可以自由转向,并能调解仰角。这也是戚继光喜欢的两种火铳之一,另一种就是鸟枪。

    原版的抬枪可以射一百五十步,即二百多米。铅子重达八两像鸡蛋,连车营的箱车都挡不住,至于人……

    一直听说建奴披甲人很猛,三重甲披上一层湿棉袄似乎能近距离抵挡火铳。这批抬枪,就是专门给大名鼎鼎的披甲人准备的……

    这批抬枪都是山东出产,内部刻有膛线,前装,圆形铅弹,射程能达到二百步即半里地,二百步外依旧有杀伤力。

    同时还有秘密制造的二十余杆抬枪作为补充藏在营中仓库,有膛线,锥型铜弹,属于朱弘昭的大口径狙击炮……

    还有一批近百杆安置在齐王府,由郭轻言和李幼娘操练的一支侍女使用,都是这种能一里外杀人的大杀器。

    朱弘楚在指挥台上端着望远镜对朱弘昭笑笑,才让人开火,场景实在是残暴至极。

    一千杆抬枪对着百步外二百副厚木靶子齐射,硝烟散尽后,只剩一堆木屑……

    五个卫所的营地,就数莱州卫的营地最靠中,对监军李邦华都有所隐藏。

    制造这批抬枪的技术难度比普通火炮还要困难,而且因为抬枪使用的铅子过大,用的火药自然也多。火药多,瞬间热量就高。铅熔点低,故而抬枪挂铅严重,基本打五枪就必须清理枪膛……准确来说应该是炮膛。

    看到抬枪齐射的威力,朱弘昭露出了笑容,吩咐道:“去码头,等虎子回来,飞熊军全员装备短铳。”

    高杰喜滋滋应了一声,在前小跑牵着马缰,如同东路时那样。

    码头边,朱弘昭央人取来一坛茅台酒递给高杰笑说:“这是西南最好的酒,可能会成为贡酒。你和弟兄们尝尝,估计以后想买都没得买。”

    抱着酒坛,高杰淌着汗说:“大王,末将现在也算出人头地,老家有一帮玩伴前不久来通州投奔,想要混个前程。末将不敢自专,挑了一些精明能干,身强力壮留在营里操练,都是好手,准备送给大王充当仪卫。”

    “将他们交给丁力,选拔合格后,孤就收下了。”

    高杰现在招收一批家丁不算什么,朱弘昭也允许他招募家丁。对于高杰送来的人手,还是充当仪卫、也就是他的宿卫,这是需要留心的事情。

    见自己推荐的人被收下,高杰松了一口气,这说明齐王是信任他的,他的人,就是齐王的人。他还是齐王的心腹,没有因为这次没去参战,而被齐王疏远。

    南下平叛时,他没有被选上,就怀疑自己哪里做错了惹齐王不高兴。刚好米脂的玩伴们来投奔,就想试试齐王态度。

    甚至,高杰已经派人去老家搜寻米脂美女,准备送给齐王。大不了挂在他名下,躲开那些人的视线和非议。还准备把族里兄弟喊来,这个事情他老子写信时已经催过他,最好顺便看看米脂高家有没有适龄的靓丽女子……

    他老子是晋商范家的外系管事,商人家庭长大,高杰也跟着走南走北,心思自然是不缺的。也因为商人出身,他有些抬不起头,而齐王的信任,是他最重要的东西。

    毕竟军中将领最多的是军户出身,其次是民户。商人子弟投军,真的很少,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认为商人子弟奸猾不可靠,自然会因为出身而被孤立。

    而且这一年来,齐王大力提拔山东籍军官,让高杰这样的山西、陕西元从老人们感受到了危机。元从派里,孙河、陈策又能算是朱家家丁出身,不会胡思乱想。高杰、刘良佐、李成栋这一帮人,则有些担忧。

    朱弘昭根本没有意识到,他当年在大同城招揽刘良佐一个人,顺藤牵瓜拉出来的是一帮什么人。对此他的感叹就是华夏人杰地灵,他随便挖出来的人都是豪杰……

    登船离去,高杰则抱着茅台酒跑回营地,召集那帮还在日光下练习队列的少年玩伴,里面有小时候一个圈子的,也有其他圈子打过架的,总之都是脸熟的人。

    挥退教官,高杰举着怀里茅台酒大笑:“弟兄们,这是大王赐个咱的西南好酒,说是会成为贡酒!今日,咱请弟兄们喝贡酒!”

    一名二十岁出头,大个子,面部皮肤褶皱的汉子握着袖子擦汗:“高大哥,大王说的又不是皇帝陛下说的,怎么在你口里就成了贡酒?啥时候,这么会往脸上贴金了?”

    他叫贺一龙,武进士贺人龙的堂弟。贺人龙被选入信王仪卫,出征西南前给米脂乡人写信,让他们来投军,好加入齐王麾下。

    在米脂,高杰带着李成栋、陈甲等一帮兄弟跟着齐王混,一个个飞黄腾达可将这帮老兄弟羡慕坏了。

    因为路引不好办,想办投军路引只能就近在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投军。

    贺一龙拿着堂兄的书信去找知县,知县立马就批了去北直隶的路引,这才使得一帮穷兄弟在亲族的帮助和盼望下,背着馍馍,结队踏上了追求富贵的征途。

    武进士贺人龙很想走老乡关系请高杰将他推荐给齐王,可高杰小的时候没少被贺人龙欺负,他不好意思登门。就让堂弟带着一帮昔日伙伴来投军,其中就有高杰的另一个好兄弟李鸿基。

    担心李鸿基守着家传的职业不愿意来,贺家长辈还寻李鸿基那个当驿卒的父亲李守忠说项,并承担了李鸿基的路费。李守忠也觉得自己长子舞枪弄棒,好勇斗狠留在乡里不是个安稳事。

    本来还想让儿子跟着大舅子高迎祥做做贩马的生意长长见识,走南闯北吃点苦,磨练一下性子。既然有贺家作保,那就送这个让人不省心的老大去投军,毕竟他和高杰的父亲也算老朋友,一个商人,一个驿卒,又是一个村的,当然不会陌生。

    有高杰护着,老大也不会吃亏。他是老来得子,相对于老大,他更喜欢乖顺伶俐的老三。可驿卒这个职务只能传给一个儿子,安顿好老大,把这个职务传给老三也是不错的。

    就这样,现年十七,不安分的李鸿基怀着升官发财娶美女伟大志向出发了。

    而此时,高杰派去米脂的陈甲,也带着三名高家男丁,一名高家少女,还有一个花了二十两银子竞价买来十三岁,艳名远传的少女韩金儿向京师赶来。

    面对贺一龙的挑刺,高杰扬着下巴吩咐李鸿基取酒碗去,拍着酒坛得意道:“你们怎么会知道大王和皇帝关系,那关系比亲兄弟还亲!大王冬天时身体有恙,可是皇后娘娘亲自喂药,皇帝还让大王住在乾清宫偏殿……你们知道啥是乾清宫?”

    一帮乡下来的土鳖相互望望,脸憋红了,贺一龙和堂兄贺人龙比起来就是个草包,也不知道。

    轻轻一哼,高杰将茅台酒放到搬来的桌上,抬腿踩着椅子嘿嘿笑道:“所以大王说这是贡酒,哪怕是一坛水,皇帝陛下也会下旨列为贡品!这,他娘的就是贡酒!”

    王敦盛刚处理完军务,出来听到高杰这话,脸色当即就变了。这种话也敢乱说,传扬出去,皇帝会怎么想?

    而飞熊军千户韩英也将昔日那帮一起从延绥镇叛逃的兄弟,如王嘉胤等人喊来了……

    谁都不知道,高杰的大营里藏了多少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贼寇。如果朱弘昭了解明史,会惊呼,这简直就是个大贼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