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火炮的遗憾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内操场,天启躲在凉棚下纳凉,躺在摇椅上慢悠悠晃着,一旁田尔耕手里捧着大扇,扇着风。

    轻轻合上内阁的阁文,天启伸手接过田尔耕递来的冰镇果汁,抿一口,神色严肃又带着一丝欣慰,扭头将水晶杯还回去,缓声道:“何冲这事办的漂亮,朕也松了一口气。齐王的选择让朕心里舒坦,你再安排一下,让张虎……先等等,现在辽镇还得稳着。”

    “那臣做好安排,到时候陛下一声令下,再收拾收拾那些伪君子?”

    “成,做的稳妥一些,别让人瞧出端倪。还有,日本人不是很想得到堪合贸易么?朕也准备和日本人做做生意,这也是个来钱的好路子。派人去日本问问丰臣氏,如果能成,让他们上国书,朕来批准。”

    田尔耕眨眨眼睛,小心翼翼道:“陛下,丰臣氏因为征朝一役失败,国王平秀吉病死后,文武对立自相残杀,数年前已被德川氏篡位。”

    天启一愣,迟疑问:“丰臣氏没了?”

    田尔耕尴尬点头,日本的国王更替在他看来只是小事情,微不足道的事情。自然也没有给天启上奏,再说日本国王更替时,在位的还不是天启。

    他以为天启知道这个事情,结果天启也不清楚……

    “那好,那就找个能说话的上国书,让他们进贡,朕封他为日本国王。也别管德川氏还是大内氏,朕只想和日本做点生意。多和前人学着点,日本的眼线多布一些。找找当年的老人,看还能不能联系到当年那一批义士后人。”

    田尔耕怔了怔,理解了皇帝的潜在意思,连忙应下。不就是挑拨日本诸侯作乱吗?田尔耕看来,大明拥有数不尽的资源,挑动日本藩属作乱不是多大的难事。

    朝鲜战争时期,明国的锦衣卫可是狠狠的和日本人打了一场情报战。甚至策反岛津氏大将岛津岁久,结果岛津岁久被忽悠起兵三千征讨丰臣氏,而与他约定的大明王师并没有来日本,于是这位悲剧了……

    明国此时对日本的印象并不好,有三件事。首先是东南倭乱,明初就有倭乱,山东登莱卫所那么多,当初都是明初设立给日本海寇准备的。嘉靖时期的倭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使得戚继光通过刷倭寇首级而起家。

    第二件事情就是明国与日本的堪合贸易,日本历史上大内氏曾经率领西军上洛。上洛和洛阳的关系很简单,洛代表京师。作为朝鲜人东渡演化的大内氏,带西军进京狠狠展现了一下西国武士的雄风:蛮横、劫掠,还有鼎鼎有名的月代头。

    月代,就是武士脑袋顶上那团头发剃掉形成的古怪,颇有鞑子味儿的发式。日本传统武士还是冲天鬏束发,但西国流行的月代发式因为西国武士的富裕,并在日本的平安京扎根,作为伪京师文化向四周辐射发展。

    西国武士为什么富裕?除了给大明的海商当雇佣兵挣钱外,和大明的堪合贸易也是很重要的挣钱方式。

    结果大内氏和山名氏两家冒充日本国王的使者,屡试不爽,反正明国也分不清两家家纹或者使者有什么区别。再说大明藩属有三十多个,这么多国家朝贡,也不在意日本那点事情。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某次大内氏和山名氏的使者团队在杭州登岸撞到了一起,都说自己是日本国王的使者,为争夺堪合贸易的正统性起了冲突。其实,他们两家和足利室町幕府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地方诸侯而已。

    相互拆台让大明丢了脸面不说,这两家武士更是想学习班超杀死对方使者,想来个死无对证,欲图造成既定事实单独与明国进行堪合贸易。

    遗憾的是,大内氏与山名氏都高估自己的价值,以及严重低估了明国底线……

    两家都是这么打算的,于是当着明朝地方官员的面,提刀子对砍起来。再于是,两家与明国的堪合贸易都黄了。再再于是,日本列岛西国有名的强盛名门,山名氏、大内氏,都衰败成了别人的盘中餐。

    至于第三件事情就是日本作为一个藩属,竟然敢打明国的另一个藩属朝鲜。而且同为藩属,朝鲜就乖巧的多,年号用大明的,国王更替听大明的,有个鸡毛蒜皮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也会找大明爸爸,表现的很乖巧。

    同时琉球国作为大明的一个藩属,也经常被日本九州南部大名岛津氏劫掠,琉球王族尚氏没少打小报告。自然,劣迹斑斑的日本,在大明看来就是一个不乖爱惹事的藩属。

    如果不是国力吃紧,也缺少足够的水师,同时还有辽镇战事拖着,否则大明搞不好真的会教训教训日本人。

    打发了田尔耕,看着他背影,天启眉头轻皱,宫里靠着田尔耕一个人不牢靠,他准备将许显纯和李墨轩招回来,田尔耕近来为了给锦衣卫配备短铳,没少巴结魏忠贤,这件事情还有以前积累的黑历史,让天启有些不信任田尔耕。

    他感觉田尔耕害怕魏忠贤,超过害怕他这个做皇帝的。至于齐王,根本不搭理锦衣卫那档子事,一心守着军机处啥也不管,很是安份。

    而且,信王在徐州的四万西南赴辽军,也该调去登州,汇合秦良玉、安邦彦等部,集合出发作战。

    懒洋洋靠着摇椅晃荡,天启不想让信王回京,尽管他很疼爱这个仅剩下的弟弟,可京里的事情太复杂。他担心信王看不明白,被人哄了当枪使。

    出于制衡和自身安全考虑,他不想和信王在一起。

    如果信王在外,掌握兵马的齐王就算受人挑拨,也不会猝然发难。毕竟信王在外面掌军,齐王就算丧心病狂得手,也会被信王召集的勤王军堵在黄河以北。失去江南的物资供应,齐王的大军撑不了多久。

    同理,也因为信王在外,那些胆大包天的人不敢随意对皇帝下手。一旦他这个做皇帝的出了问题,信王不在京师,齐王会占天大的便宜。

    天启非常确信,齐王就是死也不会和文官妥协。若是齐王登顶,绝对是文官们和地方士绅豪商的大灾难!

    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拖下去,等自己的儿子出生并成长。等信王羽翼丰满能与齐王相互制衡,这样一来,皇室此时的隐患自然会消弭于无形间。

    皇室稳定,藩王掌兵的情况下,那帮文臣也不敢跳的太欢快。晋商就是前车之鉴,这些人做什么都会掂量一下。

    至于二三十年后的事情,天启管不了那么远。反正他觉得现在的朝中势力均衡,相互牵制的方式很不错。不管怎么说,文臣一家独大非常不适合社稷延续及稳定。

    而齐王的五德新说,让天启非常非常的着迷。

    在沉思中,天启昏昏沉沉入睡。

    琼华宫,李家姐妹不在,去坤宁宫与皇后拉家常去了。

    朱弘昭登上承天台,双脚搭在护栏上,手里握着尺八玉笛吹了一曲脑海中隐隐约约的曲调,也不清楚叫什么名字,节奏非常的急促激烈,清脆笛音隐隐展现出一副杀伐画卷。

    暮色降临,圆月悬空,京师万家灯火点缀,如同繁星一般。

    下了承天台,琼华宫里的宫人们带着喜色开始忙碌,为今晚的中秋佳节做最后的准备。宫里的节日是所有人的快乐,除非国丧或边军大败才会取消,是不会依皇帝的意志而取消的。

    或许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可以,为了凑集军费这位真的把皇宫里非必需品能卖的都卖了。如此的节俭,自然宫里的节日花销也是能省则省。

    八月十五,宫里为了这一日的欢庆,原料采购费就花了八千多两银子,足够近万宫人乐呵呵吃喝一个晚上。

    中秋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宫人们有家的没家的,都回不去。除了新入宫的宫女会伤心,其他老人都适应了。任何的节日,对宫人来说只是一场欢乐的记忆。

    沐浴后,朱弘昭网巾束发红玉冠簪,白玉抹额身上就披了一件白色宽松棉袍,外罩一件红色对襟纱衣,纱衣简朴却不简单,胸前胸后,两肩总共有四团金丝勾画的蟠龙图纹。

    琼华宫山脚下,八座院落里的一千六百名铳骑宿卫,已经摆上酒肉,开始喝了起来。左良玉和刘泽清带着一车车御酒送到院落中,与军官们相互饮酒。

    而朱弘昭踩着滑板朝坤宁宫赶去,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和皇帝要点东西补偿一下。何冲一事,他实在是亏大了。这个补偿他必须要,可以理直气壮的去要。

    他现在什么都不缺,若说缺什么,就缺一个火炮工坊。他有了三处船厂,可不能生产研发火炮,不得不说不是一个憾事。

    可他现在却不能再给自己要东西了,尤其是火炮这种国之重器。七月底登莱巡抚袁可立上书,要在登州城设立火炮工坊,并打算从澳门招募佛郎机人,也就是葡萄牙人来充当技师及火炮炮术教官。

    这事朱弘昭想都没想,直接给拒绝,让袁可立重新选个地方,最好是天津镇。别的地方可以设立,唯独山东尤其是登莱两镇不能设立。这是给他惹祸,会把他立成箭靶子。

    也不知道袁可立这个老头儿怎么想的,也有可能是东林的试探。

    他对这个提议很心动,却只能拒绝。别看他现在督掌天下兵马,这只是临时的妥协,战事停息后还不知道他会有什么结局。

    自己要不了东西,也没什么东西值得他去和皇帝讨要。可有一样他还是很缺的,那就是家里人的爵位,他的庶兄朱弘林根本不适合领兵,混不来军功难道就挂着一个奉国中尉的爵位过日子?

    朱弘林愿意,哪怕是他齐王愿意,可朱弘林的妻子古青梅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