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悲观的老奴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八旗制度平时管民政,战事管军,是军政一体的机构。

    这与府兵制、卫所制没有多少区别,强大而简单,能最大程度的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资源投入到生产和战争中。

    如果没有外敌和战争红利的刺激,不管是府兵制还是卫所制,也包括八旗制度都会在一两代人的更替里衰退堕落。

    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是黑旗,那时候他才二十一岁,长子四岁,次子代善一岁。

    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是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黄旗。

    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

    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二十一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他以凶猛著称,黄台吉曾以莽古尔泰杀死自己的母亲来说明他的残暴。

    正白旗(十八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有一定血缘的从兄弟董鄂和合理。镶白旗(十五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

    黑旗与红旗混编也被一分为三:正红旗(二十五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二十六个牛录),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三十三个牛录),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

    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黄旗也分为二旗:正黄(四十五个牛录)和镶黄旗(二十个牛录),开始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十五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

    前年时,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

    这样算下来,三兄弟继承实力雄厚精锐两黄旗,还能再拿一旗,妥妥的占据了上风。

    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统帅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和他们相比。但这种溺爱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十来个兄弟团结起来反对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此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十一岁,一个十岁,哪里是骁勇善战,凶狠残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对手?

    老奴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这次出征将镶白旗的旗主杜度也就是他的孙子调到镶红旗去,腾出旗主的位置带在身边,用意已经非常的明显。

    而黄台吉并没有统率任何一旗,二哥代善父子管着两红旗,老五莽古尔泰管着正蓝旗,镶蓝旗是堂兄阿敏的。正白旗在族叔手里,镶白旗在大侄子手里。努尔哈赤又握着两黄旗,黄台吉什么都没有!

    原本正白旗要给他黄台吉的,可这家伙听汉人幕僚瞎说,在插汉部搞来一枚纯金打造的传国玉玺,本人险些被老奴一刀剁了,还想领兵?

    蒙古、女真都有一种特殊的传统,尤其是贵族。其他儿子成年后会打发出去,留下幼子在身边,也就是实际的继承人。

    这次老奴带着两黄两白旗镇压住李永芳的两汉军旗,准备旧技重施将明国的三路大军逐个击破。所以第一战很重要,必须要速战速决还不能有大的损失。

    所以要捏软绵绵的朝鲜军,借朝鲜军的人头和战争缴获来重振李永芳部的士气。

    他想的很好,由两蓝两红旗在西线拖住明军,等他率大胜归来的军队再想办法击破宣大军和辽军。

    这场仗老奴真的不想打,内部不稳而敌军又是三路出击,而且宣大军对蒙古林丹汗的战绩,实在是把八旗军给吓着了。

    为了确保西线稳妥,他才将八旗一分为二。代善他们的压力很大,他的压力也不小。不能短时间内击溃朝鲜军以及东江兵,他根本不敢回师去西线。

    所以为了一股气打的朝鲜人丧胆,也为了出出毛文龙给他攒下的怨气,老奴准备等两天动手,让朝东联军穿过汉军旗防线,延长朝东联军的补给线,这样击败毛文龙,老奴就有足够的路程去追杀。

    而不是隔着鸭绿江相互对峙,老奴实在是拖不起。

    总共六旗兵力近五万人,被老奴布置在叆阳,等着朝东联军撞上来。叆阳,也是毛文龙独掌一部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毛文龙当过守备。

    年久未修缮的叆阳戍堡里,老奴发病,坐在火炕上刚刚喝过的药汁浓烈气味弥漫。在辽东这块土地上征战一生,风湿病什么的是免不了的。

    忍着身体不适,努尔哈赤对最疼爱的三个儿子讲述着这一战的彼此形势和自己的选择,最后一叹:“我屡次遣人求和,至今无果。明朝廷爱惜脸面,是不会做出杀使者这种事情的,现在怀疑是辽镇的人截杀了范文程。”

    多尔衮活泼好动,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双方兵力对比,也是轻轻一叹:“父汗,难道我们八旗健儿打不过明军?”

    “以前可以,现在不成了。”

    伸手摸摸多尔衮的脑门,老奴回忆过去,陷入一种奇异的状态,似乎睡着了似的。几个呼吸的时间,老奴才说:“明朝的军队,那不算是军队,除了家丁部队能打仗外,没有能顶事的。可他们的新皇帝实在是狠,还记得前年给你们说的大同那个朱以溯?他是明国宗室,为了重整卫所军制,他将大同镇的上上下下清洗了一遍,杀的毫不手软。这才有了现在的宣大强军,他被自己人毒死了,但也给我大金弄出了一个大麻烦,所以他只打了一仗,可这人就是个英雄,大英雄。”

    大同的消息传到建奴这边已经走样了,毕竟老奴关心的只是辽东辽西的情报,对大同镇并不了解,也只在宣府镇的张北、张家口两地安插了眼线。

    甚至老奴得到的消息前后颠倒,到了辽东这边,成了朱以溯杀麻家满门,大肆清洗西路将领之后受封总兵官的时候被毒死了。

    将朱弘昭干的事情,整到了朱以溯的头上。不过没区别,朱家为了整顿军队确实狠,朱以溯是掏自己家底到处找来钱的路子养活军队,朱弘昭更干脆,直接明着暗着和士绅抢银子。

    “他的那个儿子也很了不起,只比老十四大三岁。朱以溯被害后,他儿子那时候也就你这么大,带着两千骑兵做家丁回山东。山东去年夏有白莲教叛乱,叛军二十万,硬是让这个小子给打了下去,还一路招降,半年时间就拥军十万。”

    多尔衮听说过朱弘昭,努尔哈赤整日忙着梳理内部关系,消化辽东的胜利果实,哪有时间去调查朱弘昭的事情。多尔衮了解的更清楚,眨着眼睛说:“父汗,孩儿知道他,他就是明国的齐王。听说他信誉无双,对什么人许下诺言就一定会做到。”

    “所以这个人不好对付,你们兄弟多接触汉学,多读读汉书,你们一个比一个聪明,不会差他多少。可惜,为父的年纪大了。”

    老奴艰难起身,另一手搭在专心看地图的多铎肩上,多铎抬头目光平静,老奴有些不忍心:“这次和朝鲜人作战,你们三兄弟要冲在最前面。战后,镶白旗给老十四,两黄旗也给你们。正白旗也该收回来了,老八喜欢和汉人打交道,两汉军旗就给他。”

    “如果不能速战速决,不能大胜而归,你们三兄弟带着兵马回奴儿干都司城旧地。那里虽然苦寒,却能活命。以明朝廷对我大金的仇恨,或许其他人能保全宗族,而我们这一家子败了,就没有一点活路。”

    “父汗……”

    “别说话,我看的比你们远,你们现在要听我的。你们三兄弟的才干比老八强,只有三兄弟抱团,没有你们去不了的地方。就算是海东青,破壳而出的时候也是经不起大风吹打的。只恨你们生的迟了,就这样吧……”

    情报不全的情况下,老奴的嗅觉依然闻到了那看不见的危机。一个毛文龙就险些使得辽东上下崩溃,若这一战不能打的明军伤筋动骨,不好好抢一顿,可能他们真的会被明朝的封锁而饿死。

    老奴对前途持悲观心理,既然投降不了无法议和,明朝廷摆明了要杀他一家子告诫后来者。那他也不能认命,李成梁认命了,结果李家现在啥都没有了。

    他只能打下去,但要把火种留下去,等待报仇的那一日到来。老奴对人宣传自己有天命在身,他是不信的。但他相信,明朝的天命恐怕不久了。

    他去过几次北京,庞大的人口,勋戚官员们的奢华,数不尽的物资包括那座他进去时只能低着头的皇城,都把他吓着了。

    但朝代始终有更替兴衰,朝廷的党争让他看到了这个国家已经到了末途,他才有胆量起兵。如蒙古那样入主中原的梦他从来都没做过,蒙古人的结局很简单。

    借着中原庞大的物产人口繁衍很快,但还是被元末的义军捕杀的一干二净。就连塞外的蒙古,也在洪武、永乐年间被明朝边军斩杀殆尽。现在的蒙古人,多是当年西征部众在当地混不下去,跑回来的蒙古。

    或许明朝这个庞大的身躯倒下,他们有可能入主中原。但他害怕自己的部族步蒙古人后尘,而且朱元璋成功的例子摆在面前,他们真的很难立足。

    很快将阿济格喊来,老奴嘱咐着这个三兄弟中岁数最大的,但还没说到一半儿,黄台吉慌慌张张的求见,带来了代善的军情:刘兴祚的南四卫谋反未遂,熊延弼督军三四万走海路即将抵达盖州!

    熊延弼……这是个难缠的对手。

    这不要紧,要紧的是代善的三旗兵马将会被熊延弼拖住。以及预计中的刘兴祚部两汉军旗也不能指望了!

    那么西线庞大的战略纵横,光凭老五莽古尔泰的正蓝旗能守得住?

    猛地出了一身汗,老奴的风湿病竟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