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史继偕发招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一夜的缠绵,五更时高一功按时带着人来搬木桶。

    他两手空空回去,浑身血脉激亢燃烧着,浑身轻飘飘,暗赞自家米脂的婆姨就是有本事,屁颠颠找到曹少钦要了一套小宦官青丝寺服带回偏殿。

    于是,初十这天,一个名叫韩锦的直殿监小宦官出现了。

    皇城内各直房的宫人们天色麻亮之际挑着灯,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最底层的宫人最辛苦,要负责皇城中一万多人的吃喝拉撒。

    京城也在鸡鸣中升起连绵成片的炊烟,各大城门驻守的军士开始换哨,开门。

    城外连绵成串的物资车队,装着新鲜蔬菜水果等着城门开启,从东直门入北城的运河水门缓缓开启,一船船的物资直抵皇城,补充着皇城内的各库。

    “大捷!大捷!辽东大捷!宣大军前军王朴将军破老奴五子于广宁,斩首真奴两千三百级!”

    微微封冻的泥地被报捷飞骑踏成泥点子四处飞溅,整整百余骑报捷使者环绕京城城外的附郭街坊高声报捷,一个个鲜衣怒马背插大红旗帜。

    “一千二百里加急,辽东首战告捷,宣大军斩首两千三百余级!”

    从山海关换人换马来的使者,一个个挺直腰板,一手牵着马缰,一手挥舞着手中绸带,红色的绸带飘扬七八丈。

    京城的百姓还是百姓,不同于百姓们因两千里外战事大劫的喜悦;刚从大清洗中余波中脱身,还未睡个安稳觉的士绅勋戚们,对于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劫表现的有些麻木。

    这是他们预料中的大胜,也是他们不想看到的大胜。不是他们不喜欢胜利,而是不喜欢朱弘昭胜利。

    可那个耀武扬威的老奴实在是不争气,老奴也争不了气,他连八旗军的口粮都无法足量提供,辽东更是各种反抗群起不绝,他拿什么去打?

    莽古尔泰正蓝旗在广宁的大败,正蓝旗战死三分之一,剩下的人马都在乱军之中被打散,天黑又是大雨无法聚集,而追兵就在屁股后面一点集结的时间都没有,以马甲、步甲为单位。几人、十几人的朝辽阳撤退。

    可一路上得闻官军大败建奴,有些屯子甚至见八旗兵落魄,也猜到了战事形势,可以说是男女老幼出动,设伏、毒杀、追踪形迹给追杀的宣大军附属蒙古义从报信。

    莽古尔泰已经失踪了,他的正蓝旗也从八旗建制中消失了,逃回辽阳的正蓝旗不足千人,由阿敏六弟济尔哈朗收编整顿,可坚固的辽阳城并不能给与他们安全感,城中城外遭受严重剥削的辽人开始串连。

    这种情况济尔哈朗哪能示弱?示弱,别说守住辽阳城,他们这些人一个都别想活着离开。于是,带着正蓝旗败军,济尔哈朗展开了屠戮掠夺,连保守怕事的辽民家族也不放过,直接激起辽阳的大面积反抗。

    以前八旗军威名赫赫,能震慑住,而八旗一败,哪里还能吓得辽人伸直脖子挨刀?再说,军队的震慑力是靠战绩,直接的杀戮没有绝对的优势,哪怕有绝对的优势也会激起反抗。

    济尔哈朗错误的估计了此时的后金政权威慑力,使得明军还未渡过辽河,辽河以东就爆发了连绵不断的反抗起义。其中,毛文龙埋下的钉子功不可没。

    百余骑红袍缇骑报捷信使从各个城门入城,向着承天门汇合,将捷报通传京中,不少人家敲锣打鼓,鸣放鞭炮。

    齐德来商会各街道的店铺悬挂鞭炮,劈哩啪啦放了起来,一派喜庆。

    史继偕与崔景荣两人一起检验了公函与孙传庭的公文,有些难以置信。他们能预料到胜利,可没想到胜利来的会这么快,这么轻松。

    此时的八旗军就是不可战胜的代言词,可在同样百战百胜的皇太弟齐王面前,八旗军竟然会这么弱,宣大军从张北兴和出军,至今才八日,算上捷报的路程和记功检验的程序,这说明宣大军千里奔袭的战绩不仅是辉煌的,还是无比艰难的。

    “哈哈哈,打得好,打得好呀!史公,这王朴不愧是将门虎子!千岁爷眼光就是毒辣,以此虎将为前军将,先锋刘高旭虎将熊胆,副将郭谅有勇有谋,此二将乃先王遗泽啊!”

    早年大同镇的激烈变动,其后宣大军的成立,与崔景荣的坐视不理默认态度有着直接关系,宣大军的军功他崔景荣也有一份,此时握着报捷公函看着一连串的拗口名单,这都是阵斩的女真贵族!

    这场大胜能让压抑中的京师活跃起来,更能让人心凝聚,军事上的胜利,是政治胜利的最终决断。政治上输了,只要从军事上赢回来,那还是赢了。

    齐王政治上赢了,却大肆清洗,几日的时间京中少了四分之一的朝臣,光京中牵连的人家高达一千七百户,现在正向全国辐射,最后乐观保守估计会有五万余人在清洗中遭到流放。

    君臣之间的对立,朝野之间的对立情绪,都会随着这场大胜的到来而消融。

    史继偕抚须微笑着,却不说话,目光凝重。

    “史公,如此大胜就该宣告京中,士民同乐才对!”

    史继偕点头,这是稳定人心,借庆祝喜悦扫清肃穆气氛的好机会。

    他目光环视横扫,见杨镐沉默神色严峻,行人丞徐卿伯的脸色也不是很好,其他行人都是一片喜悦,并没有看到宣大军胜利背后的玄机。

    轻咳两声,史继偕拿起桌上铁钎转身走向画在屏风上的辽东形势图,崔景荣等人跟上。

    “诸位请看,宣大前军攻下了本该是由辽镇前军游击将军尤世威部骚扰、侧击或配合宣大军攻拔的义州卫城。根据前线军报,义州是宣大军独立攻下的,辽镇并无一兵一卒。”

    “而宣大军从初二出征,初七拔下义州,彼此相距一千四百余里路程,前军尚在插部休整一日,总共五日有四日行军,每日三百五十里,如此神速行军必然疲乏。而辽军初四出征,从锦州大营到义州,算上绕行不足二百五十里路程!”

    “诸公,四天的时间呐!辽军每日行军只有五十里,甚至还有不足!”

    “啪!”

    铁钎被史继偕狠狠敲在屏风木框上,老头儿骂道:“这就是辽镇辽军,这就是当年的九边之首!这就是国朝耗费三千万金养出来的精兵强镇!他孙承宗有何脸面高居督师之位?有何脸面回朝!”

    杨镐眸子一缩,史继偕这个老头儿装了一辈子糊涂,现在要抓住这个机会一举搞掉孙承宗,要为朱弘昭扫清接管辽镇的唯一障碍。

    孙承宗是天启的老师,天启即将大行,对孙承宗来说是一道另类的保护。朱弘昭要掌握辽镇军权,只能各种厚赏孙承宗,还不能大肆清洗,否则就是自己打自己脸。

    史继偕的话,就差一句有何面目存世没说出来,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而孙承宗是挂名的内阁又如何,是挂兵部尚书衔又如何,现在掌管军机处的是史继偕,孙承宗还领兵,那就归史继偕管!

    不怕正官,就怕正管。

    尽管东林党与浙党是世仇,双方斗争导致直接死亡的宿仇不少,可现在的朝中形势已经不允许他们斗,他们各自势均力敌被齐党与阉党合并起来的新帝党压得死死,面对强势的未来新君,他们只能自保。

    杨镐当年兵败是朝廷催促,而朝廷催促就是东林人上串下跳施压造成的,因为东林人他才身败名裂,甚至有掉脑袋的风险。

    可他还想为孙承宗说说话,可他实在是无话可说。

    史继偕搬出来宣大军与辽军的战绩,不说战绩,光一个行军速度就能给辽军扣上畏敌不前,临阵退缩的罪名。

    不同于粮饷优渥的辽军,宣大军完全就是后娘养的。天启二年三月开始,朝廷就因为大同镇进行卫所军制重整,认为大同镇能粮饷自足就罢了中枢拨付的每月十四万左右的钱粮。

    可那时候才开春,大同镇什么都没有,百废待兴就等着朝廷输血渡过青黄不接的苦日子,可朝廷什么都没给!

    估计就是要饿死摇篮中的大同卫所军,大同镇硬是咬紧牙关,使尽各种手段捞钱,捞不来就配合塞外马贼抢晋商的,总算是扛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日子。

    宣大军憋着一股怨气,打蒙古宣泄,打建奴更是不要命的打,如他们所想的那样,用一个对比鲜明的战绩,左右开弓,狠狠抽了辽镇一耳光,反手又给了当年掌政的那帮大臣一耳光。

    他杨镐想为孙承宗说话,可他无话可说。在军机处乱说话,要担负责任的。他可不想为了保住遭齐王记恨的孙承宗而搭上自己的前途。

    他今年六十六岁,他觉得自己还能再活十年,他可不是病重不在乎前途的老臣。

    崔景荣屡次受到东林示好,虽然没有投进去,可关系处的不错。史继偕处世做事讲究平稳,现在态度这么激烈,几乎就差喊着要杀孙承宗了。

    所以孙承宗死定了,因为史继偕改变风格则有必须改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朱弘昭。可崔景荣觉得自己应该说两句,同样心怀不满,崔景荣指着右屯卫道:“辽军并非无所作为,其前军攻克右屯,打通了前往辽河一线的坦途。右屯是计划中前线重要的囤粮据点坚城,辽军估计是要力求稳重,这才专心绥靖治安梳理地方,为囤粮工事做准备。”

    “八万人,右屯有两万人依城而守,后有登莱赴辽军悍将张虎部三万人机动待命,足够应付一切变动,另外六万人布置在右屯一带是什么原由!没有辽军牵引建奴主力,熊延弼如何能从海路发起奇袭?没有辽军护卫侧翼,宣大军远征而来,难道辽镇想要害死宣大军,重演辽东大败与浑河之战旧事?”

    史继偕花白胡子抖着,看一眼沉默的杨镐,回头对崔景荣道:“鼓楼鸣鼓,通报京师及天下宣扬大捷。辽镇过失确实该慎重考虑,我等与叶公、韩公、何公商议后,再做处置后上呈监国殿下,由监国殿下定夺宣下。”

    走内阁的路子,为的就是让孙承宗死的心服口服。

    杨镐目光闪烁,这史继偕实在是狠,不仅要逼他杨镐,还要逼迫叶向高亲自处置孙承宗。内阁?何宗彦和史继偕是穿一个裤子的,韩爌的得意弟子袁崇焕似乎很受监国殿下看重,韩爌正急着让徒弟从东林脱身;这样史继偕有了三票,崔景荣是新帝党,哪会反对?四比一,叶向高也没法子阻挠众意。

    内阁集体的意志,只要理直气壮,顶撞天子都是翻手覆掌的小事情,更别说针对一个首辅。

    而御史系统已经由新帝党的原右都御史,现在的左都御史钟羽正把关,六科官中清洗严重,由主张精简管理的礼科都给事中解学龙管着,除了他现在的六科只有给事中,没有都给事中。

    科道官的清洗最为严重,这个舆论阵地、监察系统已被朱弘昭掌握。没有科道官为羽翼的内阁,直接就断了两条腿,本身内部就被架空,所以叶向高这个首辅此时的影响力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叶向高都这样,更别说连发言权都没有的孙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