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求贤两令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混杀一气的辽阳城,济尔哈朗根本无力让乱军恢复秩序,只能看着没有攻城器械的明军,顶着城头稀疏的火炮,争先恐后游过刺骨冰寒的护城河,搭着人梯向上攀爬。

    “瞄准,压制建奴弓兵!”

    唯一的一杆将旗立在辽阳城南门下,王克奴提着剑大步在铳兵阵列中迈着,城头上出现的建奴兵少的可怜,仅有的一些隔着垛口放箭,被密集的火铳打成了筛子。

    “冲!”

    毛文龙部的死士部队也参战了,只有三百余人,三人一组用一根毛竹,两人后面顶着,前面一人口中紧咬着短刀,被顶着向前冲,双脚快捷踩踏城墙冲了上去。

    一枚枚铁钩甩到垛口卡住,精选出来的溃散老军一个个顺着麻绳登上去,只是一轮,就占据了城头,向着城楼发起冲锋。

    城门大开,城头正蓝旗战旗落下,被蜂拥而进的辽民义勇踩踏,王克奴的王字将旗与宣大军军旗、朙字大旗先后插在城头,在西风中飘扬猎猎作响,宣告它们的存在。

    “未曾想到八旗兵弱到了如此地步!”

    王克奴抄起城门甬道被踩踏的失去本来面目的正蓝旗战旗,递给亲兵:“洗干净,奏献大王。”

    登上城楼,王克奴看一眼济尔哈朗死不瞑目的首级,轻轻挥手示意提下去,这城只攻下来一半,城中还有乱兵、义勇在乱杀一气,或纵火。

    “城中持刀者,通汉话者看押,不通者悉数击斩!”

    “传令全军,不可劫掠辽阳百姓,妄动者就地斩首!”

    “火速攻占城中仓储重地,进行救火。稍稍安定后,区分敌我尸骸,计数掩埋。另,搜集医师,拯救伤民将士。”

    此时此刻,马世龙部七营两万余人,渡过辽河后发现沿途建奴小据点已被愤怒的辽民义勇拔除,就连地方上也有一批盖着宣大总督王化贞官印的新任保甲维持召集丁壮组建乡勇,维持着败坏到了极点的治安。

    两河之间的地区已被梳理干净,辽军前军马不停蹄沿着王克奴旧路朝着辽阳疾奔,都担心宣大的人吃了肉不给他们汤喝。

    马世龙不断催促车营加快脚程,对于车营为核心的步车战术可是孙承宗的最爱,历史上这位到卸任前,四年的时间搞出来十二个车营!

    历史上孙传庭曾打算搞出数万两火炮战车,他成也车营败也车营,车营的行军速度使得孙传庭在运动中被拖累,进而部队分节被闯军击败。

    对辽军,辽民说不上亲热,仿佛防贼一样守卫着各自的村屯,只有一两人拿到王克奴签发的委派文书才会站在道路边等候辽军。

    “宣大总督何时有了委派辽东保甲的权力?辽东是卫所羁縻地,何时需要这保甲?”

    马世龙握着崭崭新,成批印刷,连朱印都是印上去的委派文书,对着一名神色漠然的中年人质问。

    中年人发间的血渍还未洗尽,身上披着一件裂开几个血窟窿的棉甲,手里拄着长枪,扬着头挤出笑:“小的也不知,只是听王将军说以后辽东要设立府县,小的这保长文书是拿建奴首级换来的,王将军告诉小的,说朝廷在,咱手里的文书就有用。”

    “那那位王将军呢?有多少人马?”

    “王将军去浑河扎营,兵马雄壮之极。”这保长故意装傻,想了想皱眉道:“咱也数不清王将军有多少兵马。”

    马世龙脸阴了下来,问:“可知这位将军具体名号?”

    保长探头看了看不断行进的辽军,点着头仿佛在说人马差不多,对马世龙则回应道:“军中只称呼为王将军或小王将军,小的领文书的时候认识那个将旗,有将军的这般大,这般威风!”

    “下去吧。”

    游击尤世威掏出一枚碎银子抛给这保长,上前道:“大帅,看来前面的兵马是宣大前军王朴部。”

    “是啊,这就麻烦了,这宣大军太不是东西,一点规矩都不讲。”马世龙神情阴郁,挥手道:“再次加快行军速度,不能让远道而来的宣大军专美于前,否则战后你我辽镇兄弟都有苦头吃。”

    京中的大清洗,还有晋商案已经开始传播,齐王杀京中三四品的文官可是排着队一起砍头,文官都敢这么杀,更别说杀他们这些领兵的。

    杀文官有舆论压力,杀他们没有任何的舆论问题。

    更让马世龙气结的是宣大军前军统帅是王朴,现在王威还在,没人敢得罪王家父子。这辽阳的军功,肯定是分不上了。

    而且宣大军随着天启遇刺,底气越来越足,他们可是未来真正的天子亲军嫡系,谁敢抢他们饭碗里的肉吃,他们绝对敢拔刀子当场火并。

    让辽军前军诸将气愤的是宣大军吃独食吃上瘾了,放着建奴的京都沈阳不去打,偏偏来打辽阳,这是个什么事!

    摆明了要吃掉辽阳这个重镇的军功,还要堵住辽军北上的道路,将沈阳圈起来,然后慢慢吃,根本不给辽军一点活路。

    可他们有啥法子?

    “为今之计,只有奋力追赶,赶上辽阳城破分摊一丝,到时督师与弟兄们脸上也好看些。若追不上,就先取鞍山,南下取海州卫城,支援西南军熊帅。”

    马世龙翻身上马,握着马鞭对跟过来的尤世威等人道:“起码熊帅是个明白人,不会把事情做绝。宣大军就是一群狼崽子,压根儿就不给人活路!”

    挥鞭狠抽,马世龙领着亲骑向前疾驰,追赶先锋曹文诏部。

    九月十一这天傍晚,袁枢与虎贲卫军官团夜袭战绩飞骑奏报京师。

    “好,好啊!我大明青年俊彦不可尽数,袁枢初次领兵就能有如此胆气、斩获,全赖殿下有识人之明。”

    乾清殿内,叶向高放下身段恭维这朱弘昭,朱弘昭握着公文来回踱步,激动的难以言表,一听这话手臂一扬,将正要恭维的其他内阁制止住:“错了,不是孤英明,是袁公教子有方。诸公若有杰出子弟,或是一技之长皆可举荐,羽林卫、金吾卫重设,缺额甚大,诸公可要替孤抓些壮丁填补填补。”

    这摆明了就是战争红利的开胃菜,在场诸官这下心底里也畅快多了。朝廷有萌官,可萌官一般都是给清闲散职,干不出政绩自然也就升不上去。朱弘昭摆明了立袁枢为榜样,以此给这些大员的子弟一条为官捷径。

    朝中大员的子弟反倒在科考时非常的不利,考的太好了,会被朝臣攻讦舞弊;考的差了,又过于丢人。

    “这还不够,明日朝会孤要下达招贤令,命天下各县举荐人才,一县两三人,只要有才由朝廷支付路费,孤要选拔一些出来!”

    朱弘昭兴致很高,挥舞着手臂说着忍不住笑了起来,内阁们相互看一眼,有心制止可没人敢打头阵,官场是进士的舞台,若朱弘昭引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充斥于朝堂,这算是个什么事?

    “德才难以兼备,这是求贤求才令,还要下求贤求德令。命各县依赋税规格推选孝廉一至三人,孤一律充为随侍中郎,从两拨人中选拔德才兼备之人委以重任。”

    求贤两令明显是朱弘昭酝酿很久的东西,谁敢忤逆?

    可实在是不成,这会使得科举官制动摇,这是动摇国本的东西。

    史继偕抱拳道:“殿下雄才大略,胸襟之宽广令老臣汗颜。不过这求贤令一出,待职进士如何做想?”

    此时的大明并不缺少做官的人,很多人还在排队等着呢。

    坐回椅子上,朱弘昭端茶抿一口道:“做不得官,难道这些人还做不得吏?为何汉唐强盛,种种原因不必细说,我大明也不差多少,只是有一点与汉唐相比较差了一些。”

    “两汉之际,多少能臣由吏而来?也许是因为当时是征辟举才,而不是如今科举举才。没有完美的制度,多少英才折损在八股文面前,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地方胥吏因做不得官,自然也顾不得名誉,所以他们往往能做下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恶事来。而且各地胥吏父子相袭,操持政务甚至有架空朝廷命官者。故而,孤欲整顿吏治,从上而下治标不治本,从下而上才能根除一些顽疾。”

    “朝廷的政策是好的,传到下面县令手里也是好的,可在司吏手中就变了花样。所以,吏部吏治,首不在官,而是吏。当年孤年幼时,先王屡次向宗人府为孤请名,却过不得胥吏这一关,所以整顿吏治,刻不容缓!”

    朱弘昭说的很明白,他不会用这批举荐上来的人替换此时的官场,他只是用来整顿各地吏治,打破各地胥吏父子家族抱团接替的垄断局面。

    这简直是要抽士绅的脊梁骨,各地的吏被清洗,那么新的由朱弘昭派下去的吏,肯定会按着国法收税,这让与胥吏勾结避税的士绅怎么活?

    士绅有层次,最低一级才会与吏打交道,可他们是组成士绅的基础力量。这批基础力量被瓦解,那所谓的士绅不纳税的垄断利益,也就成了空架子。

    五名内阁相互看看,俱是苦笑。

    这位殿下实在是毒辣,借着袁枢的事情给他们分了红利,先给了好处,并用这个好处断绝了他们对后代前途的担忧,然后开始提要求,要整顿吏治。

    有了之前的好处,他们的家族也不用和吏这一阶层打交道,那整顿吏治就整顿吧,反正他们也阻挠不住。

    再说士林呼声中就有对八股取士的不满和非议,多少人折翼在八股文面前。他们怎么会认为是自己不行,自然而然的要认为是八股文的制度不行。

    所以朱弘昭的招贤两令有广泛的舆论基础,是阻挡不了的,谁阻挡,民间的舆论会指着脊梁骨骂。

    东林为什么火?

    原因就是他们骂朝廷,骂到了所有屡试不中的士林子弟心坎里了,有了这帮士林子弟充当羽翼,东林自然就掌握了舆论权。

    叶向高站起来抱拳拱手:“殿下顺应人心,清理整顿吏治,天下士民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