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中正皇帝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天启三年的最后一夜,在京师百姓的烟花中结束。

    明天,大明以及臣服的四周番邦,将会使用一个新的年号,中正。

    持中守正,这是朱弘昭对自己的要求,中国必须是中央之国,这一点要摆正,他就给自己弄了这么一个年号。

    他不知道,在有些地方的口音里,中正与崇祯似乎就是一个音。

    中正元年正月初一,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因为有嘉靖皇帝闹过,所以朱弘昭顺利追谥自己父亲齐壮王朱以溯为桓宗庄皇帝,入享太庙,生母为怀安皇太后,继母侯氏为慈安皇太后。早逝的兄长安了朱宏樑的名字,追谥为宁悼王,庶兄朱弘林为辽王。

    天启的皇后张嫣为懿安皇后,迁出坤宁宫入住慈宁宫,继母慈安皇太后搬入仁寿宫。天启的诸位妃子留在西六宫享受原有待遇不变,他的妃子将会入住东六宫。

    同时停止了新皇登基要进行的选秀活动,宫里的人手清理的还算干净,他可不想再弄些乱七八糟的人进来。

    他杀了那么多的人,搞不好选秀的秀女就有要刺杀他的。

    甚至宫中所缺的宦官,他也不从北直隶选拔,北直隶的河间、保定两府,可是有名的宦官出产圣地,以后的宦官,准备逐步减少,起码他现在是这么打算的。

    新皇登基,也是要大肆封赏的。

    小舅子李秀策授官金吾卫指挥使,继母侯氏家里也给了两个国子监监生名额,就这么轻飘飘打发了。

    五名内阁,悉数加职三公之一的太保,史继偕这个奇葩早已混了个太保,所以给他加职太傅,估计等着老头再一次退休致仕,会把太师给混上。他完成了一个记录,是以活着的姿态,拿完了三公三孤三师三少总共十二种加职……

    而元从重臣,也开始了赏赐,青州卫指挥使陈策为南京水军大营将军,掌伏波将军印,升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高杰与孙河,也是升都督同知,同在京畿禁卫军团掌军。

    而孙传庭,朱弘昭的师傅,被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加拜少师,其妻敕封二品诰命,其女萌为乡君,赐爵禄年二百石,刚出生的儿子萌官锦衣世袭百户。

    一串的封赏之后,轮到了投降的林丹汗,这是个棘手人物,为了取得林丹汗的配合,朱弘昭不得不找这家伙来谈谈话。

    中正元年正月初八,林丹汗入宫于武英殿朝觐宗主皇帝朱弘昭。

    鼓乐声中,朱弘昭高坐龙椅,身穿紫色常服,肩挑日月,背披星辰,头戴善翼冠,垂目笑问:“林丹汗,宣大一战,辽东一战,我大明边军如何?”

    “回上国大皇帝,陛下之大军精锐无匹。宣大一战外藩小王束手就擒,辽东一战女真叛军灰飞烟灭。小王望之,甚是震怖,心生惶恐,心生敬服。”

    朱弘昭缓缓点头,陪同赴宴的文武大臣也都放心杯筷,坐正身子等着这场谈判,随林丹汗赴宴的蒙古贵戚也坐直了身子,等着他们命运的宣判。

    “自我大明初立以来,数征塞外大漠,几乎可以说是将塞北逆元旧人斩杀殆尽,洗去了我中国之耻。而如今之蒙古部落,多是当年西征部众东迁形成,又成了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前有英宗以及武祖宣府亲征,后又有去年宣大之战。林丹汗,你们说说,朕该不该放你们回去?”

    林丹汗拱手:“陛下自有圣断,小王不敢非议。不过诚如陛下所言,塞外蒙古旧地在,蒙古人是杀不完的,小王等久居中原之地,塞外豪杰辈出,三五年内又会有一新汗产生。陛下是否放归我等,无碍大局。”

    就是这个道理,扣着他们也没多大用处。

    朱弘昭笑了笑道:“可蒙古是我大明册封的藩属,这边防之事始终是个问题。朕有心休养三五年,等蒙古旧地产生新汗,再发天军百万,可否一鼓而灭之?”

    “陛下英明,小王大胆度测,陛下另有高策,还望示下。”

    辽东女真人基本上可以说是灭族了,林丹汗哪敢继续嘴硬说什么蒙古豪杰,真惹得大明出征塞外,倒霉的也只有蒙古人。

    固然,大明会折损国力,可这是早晚能休养过来的。而且不时的大打一仗,也是明军的传统,可以保证边军的战斗力和有经验的将领。

    从大明立国至今,没有战争的年头还不到二十年,可这二十年都是在为战争而做准备。大明可以说是连年在战,初有胜败,可获胜的始终是根基深厚的大明。

    而蒙古,经不起犁庭扫穴式的打击,对大明来说是折损国力,对他们来说就是元气大伤,极有可能被打的族灭。

    甚至九边马市封锁十年,蒙古人就会因为缺少食盐而崩解。

    “朕听闻瓦剌诸部中有准噶尔部,雄踞塞西甚是张扬。朕欲置蒙古省,编民造籍,取消边禁,使汉蒙两族能自由迁移,做买卖,蒙人也可读书科考,在一两代内,消泯旧恨。并以亲王之爵相待于尔,至于准噶尔部,则是祭旗之物,汉蒙出军并肩,如辽东之战一般,用他们的血,书写汉蒙一家之誓书。”

    说完,朱弘昭身子前倾,盯着林丹汗。

    这已经是他的最后通牒了,林丹汗不答应,那他只能选一个新的蒙古大汗,在新汗的辅助下统合蒙古诸部,借蒙古人的刀锋将日益壮大的瓦剌人准噶尔部族消灭。

    有黄金家族血脉的人,不少,非常的多。

    可林丹汗这一支就剩他一个人了,他连个孩子都没有,想要捣鼓出来一个林丹汗的继承人或遗腹子来说,不是什么难题。

    甚至不用这么麻烦,直接选上几个蒙古大汗出来,塞外就会自己再乱一次。

    林丹汗干咳两声,他有些堵气,轻拍自己胸口,抬头问:“陛下,我蒙人若融入中原,除了养殖牲畜外,可有其他营生?科考方面,小王并不抱希望。”

    “投军,朕会在不久后梳理军制,精简军队,提高军士待遇。蒙古人勇悍,朕还想着借助你们的力量,一举打到西方去。西方之地远离大明万里,朕也难以管理,会赐出一些土地,许你们世代牧马,如何?”

    “至于科考,每科朕可加增五十名额,三十给与蒙古,二十给与彝人。也会让你们在朝中有人,不会受苦了没处伸张。持续十科,三十年内对塞外设立书院,进行教育。这足以培养两代人,若蒙古三十年后还无法考得进士,那朕也爱莫能助。”

    打又打不过,搞封锁又会被大明封锁成残疾人,现在的大明军力强盛,还有一个边塞出来的皇帝,林丹汗不得不妥协认命。

    个人的意志,在大势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林丹汗年青时不会这么容易屈服,可他已经堕落了,开始迷信宗教,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在乎世俗的有些东西,世俗的东西,只是他优渥生活的一种保障。

    蒙人羡慕不羡慕大明的百姓?羡慕,在哪都会被剥削,而塞外本就出产贫瘠,贵人们为了生活的更好,对底层的牧民压榨是非常的狠。

    而大明缺少就是一颗公正的心,很难取信蒙古牧民,若能取信,蒙古会自己瓦解。

    朱弘昭的刀,会让官员们学会公正的对待归化蒙古人。

    这样,事情就简单了。

    看看明初,朱元璋和朱棣的刀狠不狠,公正一体的对待蒙古出身的将领,归化的蒙古人编入军籍,也一样会顺着军令作战。

    解决蒙古的问题,就是解决蒙古贵戚的问题。

    朱弘昭为了休养,才不愿意再次动员军队,否则俘获的这批贵戚扣留,大军出塞绞杀其他贵戚,如后来的满人那样,可以将蒙古收拾的妥妥贴贴。

    更关键的是,一旦大军出塞,打的蒙古诸部贵戚活不下去,这些人带着部众西迁投奔准噶尔部就麻烦了。

    原来的蒙古人在明初都变成徐达、蓝玉等人的军功,后来首先崛起的东迁回来的瓦剌人,瓦剌是瓦剌,蒙古是蒙古。

    英宗亲征,打的就是寇边的瓦剌,结果土木堡一事就不说了,后来瓦剌在北京城下元气大伤,回到塞外才让东迁回来的蒙古各部缓了口气。

    在北方边防上,明朝的策略就是有选择的扶持蒙古人,这时候的蒙古人不敢自称蒙古,而是鞑靼,让他们成为自己与瓦剌人之间的缓冲。相对于被阉割了的鞑靼蒙古人,瓦剌人更像蒙古人一点……

    准噶尔部就是瓦剌诸部之一,现在强盛起来,用准噶尔这个词,代替了瓦剌。准噶尔部原名绰罗斯,与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三部一起组成了瓦剌。

    真算起来,真正的蒙古人已经死绝了,从政治上来说,明初的时候塞外就没了蒙古,有的就是瓦剌和鞑靼。

    现在的蒙古,就类似于建州女真,属于后女真,后蒙古。

    就如同匈奴人一夜时间消失了一样,一夜的时间乌桓人可以变成鲜卑人。

    现在的瓦剌最强的准噶尔人,鞑靼最强的插汉人,都是披了一层蒙古人的皮,保留着蒙古的传统,却失去了蒙古开阔进取的精神。

    不过准噶尔人靠近西方,没少和那边的人打仗,相对于插汉部来说更勇悍,也更精通火器。毕竟真正的蒙古人可不迷信骑射,他们迷信的是武力,什么强就学哪个用哪个,讲的是实用主义。

    所以,在朱弘昭考虑中,鞑靼人后裔的插汉等部有保留的余地,毕竟靠近中原,有一定汉化程度。瓦剌人后裔的准噶尔部,就没了保留的余地。

    将蒙古设省的事情交给内阁,在京中为林丹汗建立蒙王府邸交给工部、礼部,同时军机处开始筹集装备,和将领,准备以宣大俘获的以及宣大军团的蒙古骑兵组建大约七营骑兵,作为征讨准噶尔的蒙古方面军。

    丞相府设立也已经提上日程,今天这种事情完全可以交给内阁去办,只是林丹汗这个人是蒙古大汗,自己这边内阁们身份、血统上压不住,在京又没有皇室亲王能用,朱弘昭这才出来一趟走个过场。

    否则,林丹汗有心归顺,也会因为脸面问题而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