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五年大策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三月二十七,南城宣武门大街,东林首善书院旁的京闻报社。

    夜里,阎应元作为总编审核着今日的投稿,酌情删减,该让京师士民知道的,什么不该让知道,他这里要把关。

    随后还有厂卫、司礼监进行把关。

    “何人!”

    门前军士只来得及喝问一声黑影,随后轰的一声,火光一亮,透过玻璃窗户传进来。

    阎应元浑身一颤,随后整个宣武门大街一片犬吠,各家烛火点燃。

    南城兵马指挥使司见到燃烧的大火,立刻动员起来推着水车出动,厂卫速度更快。

    在北城东北边的顺天府衙门被惊动,府尹毕懋康顾不得轿子,骑着马带着衙役赶赴南城事发地点,坐镇指挥。

    养心殿,朱弘昭一袭单衣,赤脚躺坐在大椅上:“建奴余孽作祟?真的如此?”

    “回万岁爷,袭击者三人,拼合残尸后,各项特征与奴子相符。”

    “好,权当是建奴干的。发动厂卫暗桩,将这些老鼠杀捕剿灭。南郊祭祀,不可延迟,也万万出不得差错。”

    总领厂卫事务的曹少钦叩首匆匆离去,朱弘昭侧头问一旁抱着拂尘恭候的赵仪:“司礼监里,有什么消息?”

    “回主子万岁爷,奴婢知道的曹提督都知道,奴婢不知道的,曹提督也知道。曹提督忠贞体国,会为主子做好这件事的。”

    朱弘昭知道自己已经疯魔了,对各方面办事的衙门可以说是视如仇寇。可这些人明明长得是个人,穿着绣着禽兽的官服,偏偏要朝禽兽的模样长,他能有什么办法?

    他的心太大了,眼睛看的太远了,脾性刚愎久了,对不干人事的官吏,杀意是忍不住的大。可现在,真的经不起大范围的清洗。

    可有些人,总藏在暗处刺激着自己的神经,撩拨着自己。

    “成了,你也去休息吧。”

    “奴婢告退。”

    随着赵仪离去,整个养心殿施行封禁,禁军们鱼贯而出,宫门封闭,留下的只有一个朱弘昭,连侍寝的宫女都无。

    现在各处,尤其是宫里,都不安稳。仿佛坐牢一样,朱弘昭躺在大椅上沉思静养,修身养性。

    他太缺乏耐心了,又是突然拔高到这么高的位置,做什么都要三思而后行。

    以前被天启所局限,打砸的坛坛罐罐也在天启限制中,破坏力不大。现在没人能限制他,再不好好约束自己的性子,造成的损伤将是难以弥补的。

    四月初五日,干支计时是四月戊子日,自我反省将近两月的朱弘昭穿冕服,于京师南郊祭祀天地。

    这只是小规模的,每隔一两年就该来一回。最正式的是祭祀大社大稷,于天地坛分别进行。

    这次正式出宫祭祀后,他总算是恢复了稍许自由,可依旧只能缩在重重禁军保卫的皇宫大内。

    四月初八日,琼华宫举行御前会议。

    此次是彻底决定今后五年,国相叶向高所统领的丞相府的建设计划。

    国相叶向高,左右二相杨肇基、钟羽正,内相赵仪,四相袁可立、钟羽正、崔景荣、毕懋良,六员来自五寺及顺天府尹构成的辅相太仆寺毕自严、大理寺周应秋、太常寺崔呈秀、光禄寺孙居相,鸿胪寺徐卿伯,顺天府尹是毕懋良的弟弟毕懋康。

    御史台、大将军府旁听,一切军政计划都已通过汇总,由丞相府负责陈述。若是战时,则由大将军府代替丞相府,以军事建设为主。

    重整纲盐法,清剿各地私盐、盐枭,盐运施行国营,增加国朝财政收入是叶向高这届的首要大政。有钱,才能办事情。

    盐运施行国营后,附带影响就是清查全国人口。大明不收人头税,起码国法税制里改成一条鞭法后,就没了人头税。

    国家统计人口,是根据各地区官盐销售情况进行大致的估测。要知道,这是很不准确的,官盐里面参杂私盐、还有私盐,将使得人口数据缩水。

    人口消耗的盐是固定的,可这个官方统计的盐都是大范围缩水的,自然人口数据也是大面积缩水。现在国朝官方的人口数据是六千万过一点,二百五十多年下来,人口只比国初多了一两千万,谁能相信这数据?

    就连统计在册的耕地面积都增了两三倍,可依旧有粮食短缺的情况,说明人口已经达到、超出了土地供养上限。

    例如山东,官方在天启三年的统计是八百四十万人口。朱弘昭控制山东后进行清查,还没计算大户隐户、山野偏僻处的黑户,已经有一千四百多万。

    仅次其后的是关于军方的,在山东、山西、河南、湖北建设官营钢铁厂,增加钢铁产量。同时通州张家湾设立冶炼钢铁技术学院,召集天下杂学士子入内进行总结、研发。

    其中,山东、山西两处归内廷,也由内廷出资、出人负责建设。这两处的一系列工厂,今后就是皇室的财产。将皇室与朝廷的分开,增加竞争力。

    人可以作假,成绩无法作假,内廷与朝廷一起搞,有相互拿成绩攀比的意思。

    钢铁产量关乎第三条大策,那就是道路维护、增修铁轨。

    国朝之初,每一段的官道都由当地州县负责维修、保养,与河道一样,有专门的财政拨款。因为物资转运艰难,这部分消耗由地方截流。

    例如河南负责治理黄河、运河,河南是人口、产粮、经济大省,可给朝廷的税收却是倒数第三。就是因为大量的钱粮截流,用作河道保养。

    党争以来,谁还管地方交通?主要主干道没问题,能看得过去,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黄河决口数次,地方水患连连,可见地方上截流的税收去了什么地方。

    为了治水,万历下了死命令,派河道监察宦官一人负责一段,下雨了你就去堤岸上睡觉。不用心治水,我不杀你,你跟着河道堤岸一起去死。

    光宗泰昌登基,东林有从龙拥护之功,给光宗说,我们都是正人君子,皇上派宦官监察地方,这摆明了是怀疑我们人品……

    于是河道监察宦官、各地矿监、税使全被召回,结果很明显摆在面前。

    所以第三道大策是维修现有官道,同时建设铁路,初期分东西,南北两道主干线,东西京长干线,以京师、和改名为长安的西安为连接点;南北线路自然是南北两京。

    若五年内能建好,后续则会以北京、长安、南京为核心,向外扩增。若工期进展喜人、钢铁冶炼有技术突破,则提前增加北京、沈阳线路。

    对于铁路建设,丞相府也是咬牙接受的。因为钢铁冶炼成本太高了,全部铺到地上,真怕地方上的流民给扒了换粮食吃……

    谁都不清楚这铁路建好后,到底能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

    而皇帝的意思很强势,必须要建。以强大的钢铁需求,刺激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

    至于铁路建设的可行性,这个在博览史书的学者看来,这不是创新,只是效仿先秦诸国而已。当时各国军队动员能力可以达到倾国而出的地步,后勤依靠水运有极大的限制,车马运输所需的人力、虚耗又十分的高,所以那时候就有木轨。

    为防止敌国使用本国建设的木轨,导致各国的木轨道路标准不一样。这也是始皇帝统一全国后,进行的‘车同轨’改革。

    现在建设铁轨,真的不算稀奇,稀奇的是一口气做出的预算太高了。

    查抄晋商、缴获建奴所攒下的本钱,砸到铁路上满打满算按着计划,只够两年。后续资金,只能依靠盐税改革后的成果。

    盐税能否如预期那样一年增加两千多万两,直接决定铁路建设之成败。

    盐运、工厂、铁轨是三大基本核心大策,包含政府税收、军队换装和经济发展三个大领域,彼此又是相互影响。三条腿废了一条,整个计划就会陷入迟滞,乃至是摔倒。

    重修水利,则是第四条大策,这关乎南北数千万百姓的生计、太平。

    如今四时不正,不是大旱就是大涝,水利荒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关系到世道是否平靖。

    若世道乱了,上面那三条相互依存的大政,直接就废了。

    至于第五条大策,则与军政民生无关,而是丞相府提议在今年进行大规模选秀活动,充实内廷,给皇帝找些事情干。

    叶向高读完五条大策,跪坐着,等待珠帘后皇帝的裁定。

    他很喜欢现在这种有尊严的状态,赵宋什么君臣共治,结果就是从宋朝开始,官员们上朝要站着,还设计了双翅乌纱帽,防止官员们在朝堂上打眼色玩儿串连。

    现在,这才叫真正的君臣共治,恢复两汉传统,大伙都坐着议事。

    唯一不好的就是丢失了全部兵权,兵权全部归于皇帝,这也算恢复了先秦传统。

    兵权这种东西不是看最终上司,而是看直属上司衙门是谁,谁又能直接管自己。

    “盐运关乎国朝兴衰,此为重中之重,也是本届相府核心大政。这一条,朕没什么意见。其次的工厂建设、铁轨铺设,关系到上下政通,南北、东西物资之转运,以及军械改良,皆乃强国之策。”

    “兴修水利,这是人主之本份,惠及千万子民,要替朕好好办,办好这件差事。”

    说着,朱弘昭缓了缓,道:“至于选秀一事,国朝久经兵戈,劳民甚重。朝廷、内廷虽有不菲仓储,可一分一厘都是要用到国事上的。朕不忍为一人之事而伤财劳民,朕意在强国富民,沉湎女色,非为君之道。”

    “皇上,臣都御史钟羽正不敢苟同此论。”

    钟羽正起身出列,手持牙牌上前跪坐行礼,扬着下巴,胡须抖着:“国朝久历兵戈不假,三大策处处缺金是真。然吾皇功在社稷,文治武功,上下文武军民铭感五内,无不诚服。若不选秀,恐失民望。且让天下人又该如何看待相府?是故,臣钟羽正恳请吾皇,收回此言,且再计较。”

    “臣相叶向高,恳请吾皇收回此言,且再计较。”

    相府十四人,齐齐恭拜,给新皇选秀本来就是惯例,再穷也要办下去,这不仅关乎皇室的颜面,也是朝廷的颜面。

    “诸公不必再言,朕起于微末,所求不过饭饱衣暖,亲眷安康,百姓安堵,四方臣服。在其位谋其政,先帝以皇位待我,总统社稷,关乎千万子民生计,影响甚大。朕一日不敢忘却民生疾苦,一日不敢懈怠,时时自勉以勤国事。”

    “从今五年内,莫再提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