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时代不同了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当夜,鸿胪寺下属的驿馆。

    钱谦益翻身下马,披着兔绒收边大红厚厚斗篷,双手缩在暖袖里,袖里抱着巴掌大保暖球形香炉。

    坐惯了轿子,大冷天骑马很不适应,可没法子,宫里都取消了肩舆,你再坐轿子,岂不是和宫里唱反调?

    顾炎武哈着白气,站在钱谦益身后,亲随上前与驿馆官吏打招呼。

    得知探花郎,翰林编撰,负责《天启实录》修订的钱谦益前来探讨和歌,近卫信寻拖着连跪三日已冻僵的身体出院迎接。

    这段日子在大明北京,他们忧心战事进展,更忧心自家的小命。战事一再恶化,现在他们的条件也只能一退再退。但大明根本不听他们的言辞,祖训讲的很明白,对日本的提防从国朝之初就有。

    驿馆偏院,钱谦益坐在主位,近卫前子是后水尾天皇生母,此时也不得不裹着面纱为钱谦益展示日本的茶道。

    隔着面纱,看着这女子脸上厚厚的白粉,以及刮除的眉毛,在眉心上方点画的蚕眉,顾炎武感觉有些恐怖,垂着头,聆听谈话。

    近卫信寻也是少年,日本公卿标准打扮,脸上敷着白粉,牙齿描黑,穿着黑色宽松公卿服,脑袋上戴着别致小帽,看着格外的不搭调。

    他是紧急任命的关白,又是近卫家继承人,还是天皇的胞弟,完全可以代表日本皇室与公卿阶层。

    另一处偏院,代表德川幕府的南光坊天海咳嗽连连,这位黑衣宰相急的团团转。在大明看来,日本皇室以天皇为尊号,要收拾收拾是必须的,这是颜面问题。而德川氏的幕府机构,完全就是权臣表现,是恶奴欺主,犯了大明强权皇帝的忌讳。

    日本朝廷再落魄,也是正统,有资格谈判。而德川幕府属于乱臣,法统上没有资格,甚至连丰臣氏都不如,毕竟丰臣氏还是大明承认的日本国王。

    好在明日大明朝廷会安排他们入宫,希望可以以更低的姿态,取得大明的宽恕。继续统治日本的心思,德川氏已经绝了这方面的想法。如今的底线就是保存家业,保证血脉传承。

    他们对丰臣氏干下的事情,也怕朱秀赖报复回来。

    近卫信寻懂汉语,发音与此时的官话脱节,但勉强还能交流。南光坊天海曾经是日本京都的一名僧侣,也懂汉学。他想进去拜见钱谦益,攀一份交情是其次,弄清楚近卫信寻的底线更为重要。

    可近卫信寻的护卫,守着门大有你强闯我就拔刀的架势。现在谁敢在大明京师拔刀?

    当年大内氏与山名氏的贸易使者在杭州市舶司拔刀见红,直接导致大明地方官员认为国体受辱,绝了这两家的贸易,结果就是西国霸主大内氏急速衰落,山名氏也跟着衰落。

    偏院内,钱谦益大失所望,近卫家传承悠久文化底蕴很强不假,可近卫信寻年纪还是小了,无法全面的与他交流和歌本质。

    就连顾炎武也看不起近卫信寻的才情,用着吴语道:“师尊,听闻细川氏精通此道,不如等细川氏入京后再探讨不迟。”

    近卫信寻根本听不明白江南官话,看着师徒俩说了半天,一头雾水。

    “这措大也是个一知半解,那就再等等。”

    细川氏已经被朱秀赖横扫,俘虏正在来京的路上,钱谦益心急等不及,这才来先品品味道,也好在京闻日报里率先发表关于日本文化的研究成果。

    师徒俩告辞,近卫信寻母子俩叩首恭送。

    “贫僧南光坊天海……”

    钱谦益直接抬手打断:“瀛洲佛门非佛,娶妻生子、鼓动信徒造反行逆,捉刀杀人吃肉样样精通。比之白莲逆匪还要不堪,你我没有什么好谈的。”

    双袖一甩,负在斗篷后,钱谦益很明确的拒绝交流,顾炎武有些奇怪看一眼这黑衫棉袍和尚,紧步跟随钱谦益离去。

    还以为对方与近卫信寻打成了什么协议,南光坊天海神色大变,神情压不住心中恼怒。

    走在街道上,顾炎武道:“师尊,这和尚身为德川氏乞降正使,想来也是有才学的,何故此般羞辱?”

    手搭在顾炎武瘦小肩膀上,钱谦益吐着白气:“为师见近卫氏,已担了风险。若再与这和尚交结,君父那里怎么想?这些人的死活,与我师徒无关。采集各家学问佐证自家,才是紧要。这瀛洲封闭,唐宋遗风尚在,文坛所缺不过其文道。别者,无关紧要。”

    钱谦益见徒儿沉思,手上使劲轻拍着,仰头看着隐隐浮现的月牙,道:“为师道路已定,难堪朝廷大任。当今君父乃千古一帝,爱憎分明。不沾忌讳,一身所学不难施展。诗词不过小道,你无需专注于此。为师已说通麻城彬父公,让你兼学梅氏与李氏,如此一来以后也不失晋身之道。”

    麻城梅家传承千年,之前以儒传家,从梅国桢投身兵学而起,梅国桢侄子梅之焕更是文武兼通,梅国桢女婿李长庚更擅长术数,儒兵术数三门学问为两湖地区翘楚。

    谁不知当今重视兵学术数?

    梅之焕因与逆党杨涟交好,受到牵连坐着囚车入京,一转眼出大理寺天牢进入兵部担任戎政右侍郎,有转任将府挂印的趋势。

    李长庚更是与当今早有交情,岁数很大的情况下也奉诏入京,择机会补充入相府。叶向高这一届相府班子,如今革新形势一片大好,里面的人都会是名留史册的中兴能臣。李长庚即将赶上末班车,哪家学派敢不重视术数?

    梅之焕更是因为精通兵学,轻轻松松跳出株连范围,当今也舍不得杀呀。

    还有睢州袁家,袁可立儒法道兵四门同修,只要岁数够硬朗,按着趋势接替叶向高组阁第二届,那袁家妥妥的会成为天下名门,以四门学问立世传家。

    其子袁枢文武术数三门兼通,挑着侍从司重担,靠的不是有袁可立这样的父亲,而是自身的能力,连个进士都不是,谁还敢轻视术数、兵学?

    袁枢的资历很好看,与卢象升同岁,今年都是周岁二十六。天启二年朝廷财政一团糟,没人敢去户部这个油水衙门。整个户部管事的就是左侍郎李长庚,四个主事也是不怕死的人。

    现在先后得到重任,河南巡抚杨鹤的儿子杨嗣昌如今是宣大兵备道员,妥妥的变成了宣大系后起之秀。

    第二个就是当年的二甲进士卢象升,本该进入翰林院清养镀金,也是主动进入当时的户部挑大梁,现在是台湾知府,与台湾巡抚成基命捞到征日军功都是妥妥的。本人也是文武兼通,以后的前程不可想象。

    第三个就是袁枢,以举人身份进入户部挑梁,随后财政因为朱弘昭兵贼一体杀伐山东士绅的黑金补充国库而好转,袁枢辞官准备专心科考。随后被任命为虎贲卫指挥使渡海赴南四卫,带着七十余名勇士劫营而名震天下,创立了虎贲卫,现在主管侍从司,妥妥的小丞相。

    第四个李春烨,监军关宁军团被逆党软禁,现在罚俸居家。看着很倒霉,可没有因为失职而被处死,说明当今也是看重的,否则最轻也是削籍。

    如此情况下,谁敢轻视各家实用的学问?

    就连茅元仪,因为《武备志》而名动天下,被称作上马将军下马太守,与逆首袁崇焕是辽军老搭档,原辽镇核心幕僚。甚至拒绝了当今的委派重任,还不是回到江南老家安安稳稳的继续研究兵法?

    钱谦益和很多的人都不得不改变观念,那就是精通以前看不起的杂学,现在运气好了能腾云而上,运气不好也能当免死金牌。

    至于诗词文学,现在真的不顶事了,他上半生经营的才名,也成了浮云。又没有主政一方的政绩作为资本,现在真的很难再崛起。

    前一个徒弟瞿式耜效仿徐光启要自成一系,已经出师,现在已进入侍从司,前途大好。

    现在,顾炎武可以说是他的关门弟子,他实在是没什么好教的,他教的东西无法保证顾炎武的前途,所以不得不把这个徒弟送出去,与别人共享。

    学生,是承载师门希望的载体。

    只要顾炎武以后能入中枢,那他这一系的门派就能得到发扬。门派越繁荣,那钱家的富贵越有保障。

    顾炎武虽然是江南四大家顾家的子弟,可吃过的苦不必寻常农户求学子弟来得少。微微犹豫后,就应下了钱谦益的安排。

    从汉兴起的江南四大家,陆家已经衰落,顾家各支有顾秉谦这个士林之耻当过首辅,中生代有顾梦麟这位江南名士,应社元老,下一代也有顾炎武。朱家有前首辅朱国桢这位亦正亦邪的中立大臣,张家就有张溥这位江南新生代文坛领袖,此外两晋时期南渡的琅琊王氏扎根太仓,王士晋这位儒兵双修的老臣与孙传庭做搭档,之前还是南京兵部尚书,与孙承宗进行辽镇建设规划前的一番辩论,说的孙承宗熄火。

    这就是资历,王家也是有保障的。而王士晋身板硬朗,大有进入第二届内阁的趋势。

    江南各大传统家族都有恩泽,他钱家也是大族名门,钱谦益不得不为钱家做考虑。现在的趋势很明显,考进士固然重要,可翰林院势微,能受举荐进入侍从司,才是真正的前途远大。

    将顾炎武这块璞玉雕琢成器,对彼此都有好处。

    搁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可现在他的士林资本保障不了顾炎武的未来,只能割爱。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钱谦益担负着家族兴盛,顾炎武这方面的压力也不小。

    顾炎武的叔父未婚而绝嗣,将他过继过去。与他叔父订婚的王氏十六岁未婚而守寡,拒绝改嫁的提议立志守节。靠着日夜纺织供顾炎武求学,顾炎武以刻苦学习来报答养母。

    作为苏州昆山顾家分支的分支在族学里崭露头角,钱谦益做客昆山看中顾炎武,这才选作衣钵传人。两个人都不容易,别看江南文风鼎盛,潜在的竞争是极为激烈的。

    比如现在,苏州等传统三吴地区的士林,正风风火火批判士林之耻顾秉谦,这位可以当魏忠贤老子,却让儿子认魏忠贤为干爷爷的狠人。

    顾秉谦与顾炎武都是苏州昆山顾家人,现在的战火就是张家张溥所引领的三吴士子,轮番批斗回乡过年的顾秉谦。这个年,顾秉谦宅院落下的石子,比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