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崔呈秀两策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京师,也是气温骤降,因为贴近渤海的原因,淅淅沥沥下着雨。

    皇城,武英殿。

    织花地毯依旧是瀛洲地图,侍从们踩着木屐拿着小幡往各处插着,每一面小幡上写的都是粮食产量。

    德川幕府时期,地方藩主就有瞒报产量的习惯,这回拿到最新的产粮数据,便标注在这块地毯上。到底怎么处置岛上土著,朱弘昭到现在也没下定心思。

    这个事不急,不能刚收复日本就闹大规模饥荒天灾,要等几年。先借着清剿余孽叛军的借口,将有指挥经验,打过仗的抵抗份子清剿干净后,再动手才省力气。

    朱弘昭则在偏殿里翻着折子,崔呈秀的折子。

    崔呈秀坐在下首,端端正正盘坐着,抱着茶碗取暖。神情略显紧张,他也上了两道核心大策。

    袁可立那日,只要是带小礼物的,就放进去。崔呈秀摸透袁可立心思,结果被拒之门外。这让他感觉情况很不妙,酝酿一番,抛出两道核心大策给皇帝掌掌眼,最起码要刷刷存在感。

    为了政绩和官位,这家伙连脸面都不要了。

    朱弘昭看完的确有些无语,他怎么可能忘记崔呈秀这个为了政绩什么人都敢得罪的狠人?

    崔呈秀、蔡复一、李邦华都是贴近五十岁的人,个个都有不俗的能力,是他预期中,属于相府运转承上启下的核心人物。

    这帮人之后,才是孙传庭、徐卿伯、杨嗣昌这批;再其后就是孟弘略、袁枢、卢象升、余煌这批人。

    治统终究在相府,将相府控制好,安排好阶梯形的接替序列,于国于他,都是有益的。若相府失控,裹胁民意来斗皇室,这种内耗能避免还是避免的好。

    崔呈秀给他的两道折子,着实让他无语,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总觉得,这事不好意思去谈。

    首先第一道,是花税。依照国朝之初的法令,将这条针对于妓女的法令,已经形同虚设的法令重启。严格规定乐籍女子的着装,利于打击暗娼及收花税。

    当时朱元璋缩在南京,为了恢复生产免去税赋,然而军费紧张,就朝周边繁华的消费产业下刀,第一刀就切在娼妓身上。严格规定乐籍女子的着装,利于与民妇做出区别。当时地盘小,执行力高。等地盘大了,也看不上这点税,再说暗娼猖獗真不好打击,就给荒废了。

    给朝廷纳税,有乐籍的是妓;没有乐籍,却干这一行,不纳税的就是娼。

    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朝廷手里官营的教坊司,竞争能力比不上民营的。搞来搞去,搞的地方上教坊司除了经营小规模官妓外,最大的产业还是收养民间孤女,待其年长后卖给地方百姓,成了官媒。

    这也没办法,教坊司上头没人罩,手里有一批优质女童、男童,转眼间就能被地方士绅给买走。根本竞争不过,只能转行。而且培养一个优秀的妓,成本太大。不是有好相貌好身段就成的,这年头这一行利润集中在中上层,玩的已经不是女人,而是才情,甚至是妓的性格,乃至是可望而不可得。

    教坊司有能力培养足够优秀的种子,可同样,只要展露头角,就会被人靠关系压迫,低价赎走,根本无法与民营组织竞争,也就放下了这一片,专门给宫里培养合格的歌舞乐姬。军中所需的军妓,教坊司真的插不上手。

    说是抄家,男的砍头女的充入教坊司,当官的背后关系网密集,这些女的进了教坊司,也多是养起来等风声过了给赎出去。军妓方面,以大明以前的军士待遇,谁能消费的起?

    所以以前的官军出了辖地客军作战,真的跟没见过女人似的,只要主将管不住,祸害起人来,真的和流寇没区别,素质还比不上山大王。

    教坊司衰落,民营的组织就不要指望他们上税的良心,再说他们将教坊司欺负的够惨,又是教坊司和他们收税,能收上来多少?

    崔呈秀很了解这个行业内部的事情,因为他的爱妾萧灵犀就出身秦淮。历史上魏忠贤倒台,崔呈秀罗列姬妾,摆出家财让她们自己瓜分,自己则畅饮看着。然后吊颈自杀,萧灵犀拔剑自刎在他脚下。

    可他为了政绩敢朝这个行业下手,朱弘昭还要脸面,欺负这些已经够可怜的女人,他别说去做,就连开口就觉得为难。

    崔呈秀预期花税收的好,可以年入五百万。这么一大笔钱摆着,他相信皇帝会动心。

    这家伙这辈子,估计就和税斗上了,另一道折子核心是收农业补偿税。刀子狠狠砍向江南、两广、两湖地区,除了种植谷物、油菜、果树、蔬菜之外,种植其他不能吃的经济作物,一律加收农业补偿税,刀子砍在士绅脑袋上。

    折子中说的很明白,不是为了收税而收税,而是为了逼迫士绅种植粮食作物而行这道政策。预期收益,年入一千万至两千万之间。

    “崔卿二策,颇妙。”

    想了再想,朱弘昭才想出一个评价。

    崔呈秀眼巴巴望着,见皇帝又沉吟,急忙开口:“臣不敢居功,此二策乃是拾遗补漏之策,实乃朝廷该收而未收之策。”

    缓缓点头,朱弘昭抬臂指着桌上四菜一汤,示意崔呈秀先吃,说:“袁公新钞之策,料想崔卿也是知晓的。如此说吧,现今朝廷的问题不是该收多少税,而是税高了,民间虽物资充盈,却无钱纳税。缺乏足够流通之货币,这是根子上的问题。”

    举着两道折子,朱弘昭露出笑容:“这两策,朕会放在床头。崔卿也无需心急,待袁公这一届相府解决货币流通问题后,下一届施行不迟。如此长的时间,崔卿也好多做筹备,将其完善妥当。”

    端着米饭,崔呈秀连连点头,这是个狠人,也感恩。魏忠贤救了他的命,否则陶朗先就是他的前车之鉴。至今没有留胡子,脸上光秃秃。当时阉党的很多成员,都已开始蓄须,他却没有。

    朱弘昭继续说:“崔卿折中所言,民以食为天是至理。杨鹤父子于宣大共职,多有流言。宣大今年育种玉米,崔卿多做做准备,接替杨鹤做做宣大总督。”

    一口咽下口中米饭,崔呈秀赶紧拜谢。

    宣大总督,这是什么位置?真正的嫡系心腹的跳板,离开中枢相府去宣大,以后回来竞争一个户部尚书,完全是有可能的。

    现在的六部,兵部虚了,礼部原来还能管宗室问题,现在剥除宗室重归宗人府管理,礼部也就失去了最大的作用,自然也虚了。

    这也是宗室吃不饱肚子,朱弘昭恨文官的原因。宗人府原来管这个事情,宗人令由勋戚兼领。后来宗室就归礼部来管,宗室全体向猪进化,礼部功不可没。

    工部尚书就是一个执行岗位,没有自己的权威所在,虽然重工,正因为重工所以被管的很严,基本上就是傀儡木偶,以执行相府决议为主,毫无发挥的地方。

    吏部也是同样的原因,职权几乎是共享的,没有以前那种我说你行你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的霸道。而且五品官,从知府开始要任命,要得到皇帝的许可。

    刑部与大理寺、都察院就是三法司,最高司法机构,御史台是三法司的职权彻底合一的机构。

    唯有户部,这个国朝大管家的权威不减,只要有钱,户部永远是大爷。

    至于玉米,其实很早就被人送到宫里来了,福建那边看玉米模样很讨喜,送到宫里一批,想着展现展现地方重农政绩。但是,玉米粗糙口感对宫里人而言是奇差的,也就搁在承运库发霉去了。

    朱弘昭也端起米饭,菜都凉了,与崔呈秀一起吃了个便饭。

    四菜一汤,已经是接待朝臣的高端菜,完全按照国初朱元璋的规矩在办。平常,与宫里女子,也就是两三道菜。

    当然,四菜一汤不是所有人一起吃,是自古以来分餐制度。

    一名锦衣千户疾步而入,趴在地上喘气,双手捧着密折:“老爷,西北急报!”

    崔呈秀两口刨完米饭,狼吞虎咽起身告退。

    朱弘昭还以为是岷州卫爆发战事,放下碗筷,接住曹化淳转递的折子,折子里贴着一张张纸条,都是飞鸽传书的原件。

    “麻烦了。”

    整个陕西北部、河套、宁夏、山西大部受灾,粮食大范围减产是必然的。直接后果就是,朝廷还要输血,最麻烦的是西北军队的补给问题!

    四日前陇山以西地区大面积受灾报告过来,将府就提议提前运粮。耽搁到现在,就等着西北五省夏收后自给自足,再看情况调运粮食数额,尽可能的降低运粮虚耗。

    现在,朝廷等待的西北诸省大范围、同时受灾……

    “召集三司,举行赈灾会议。”

    朱弘昭也没心思吃了,密折递给曹化淳:“告诉他们,西北安稳关系社稷,无论如何也要稳住西北边防、民生。”

    起身,朱弘昭压抑不住内心愤怒,抽出雁翎刀狠狠一挥,一声闷响长条桌案断成两截。

    曹化淳回头看一眼,加快步子往外跑。

    五月飞雪,波及四省,这是动摇国本的事情!

    皇帝继位以来,先是南直隶大地震,然后又是北直隶大地震,去年又有大洪水,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更严重的是,种种天灾都是在皇帝继位以来发生的,这预示着什么?

    他不敢再想象下去,可他知道,这将严重动摇皇帝的威望。

    地震、洪水都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现在却四省范围内五六月间落雪,这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