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排序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晌午过后,七百贡士列席在台阶两侧,很有风度,慢悠悠吃着赐膳。

    考官团队也将卷子审完,速度非常的快。

    先检查卷面、再检查字迹,甚至还有没写完的,这批人一律在原有排名中降等、降序。

    其后就是阅卷,多达四十八人的考官队伍五抽一选出自己看得上的卷子呈送上一级,上一级陈子壮、钱谦益这批人再三选一呈送给周道登、方从哲、刘一燝这三人。

    如此一来,最前的五十名就定下了,三名一甲,四十七名二甲进士名单里,三个老头子再选出十人卷子交给皇帝,由皇帝选出一甲,及二甲前七。

    殿试策对不一定要按着八股文写,但对士子来说用八股文来写东西是最简单的格式。八股文就是一种文章格式,没有硬性要求要如词牌名那样确定字数、排比段落。但多少有一点吹毛求疵的嫌疑。

    八股文最大的好处就是阅卷方便,文章内容层次分明,跟后世党八股,机关文章一样。四平八稳平淡无奇,可前后立意简白,省掉毫无意义充字数的段落,剩下的就与填空题一样,盯着这些紧要的立意段落,一份试卷扫一眼基本上就明白了。

    所以,八股文短的二三百字,长的五六百字,经验丰富的考官扫一眼就能明白考生写的是什么。故而,阅卷速度真的非常快。

    同样,部堂公文也有固定格式如同填空题一样。但还是繁琐,已经简化到了一种极致。基本上一份合格的折子,内容非常简单,上奏某事就几句话完事,时间地点人物什么个事,几句话就完事。

    上奏公文不讲数据,官员要为自己的折子负责。小事情直接就讨论讨论给批了,复杂一点的需要研讨的,就会把当事人喊过去,才会研究数据。

    十份考卷摆在面前,朱弘昭看了看排序名单姓名,让他熟悉的名字有第一陈于泰、第二诸葛义这位诸葛亮三十六世孙;第四周镳,周应秋的侄儿;第八陈于镜,徐光启的外甥;第九竟然是唯一的副榜贡士陈子龙;第十则是一个叫做胡琏的人。

    诸葛义之所以出名,让朱弘昭有印象的原因也简单。他修撰《诸葛孔明全集》,这本书请余煌作序,原稿被收录在南京崇智殿,作为皇室存书。

    陈于镜也简单,这个人之所以闻名不是因为他是徐光启的外甥。而是因为他父亲陈绍在广东当巡检,前年卸职回家路上被他惩戒过的贼人袭击遇害。陈于镜散尽家财招募退伍军士,跑到广东剿匪,都给杀干净了。

    具体谁杀的不知道,就将陈绍曾经管辖范围内一切有嫌疑的好汉窝点都给端了。成为一起天下公案,为了保住外甥徐光启四处奔走,求到了皇帝这里。法司内部也为难,要拿国法办杀人的陈于镜,还是表彰他的孝行?

    广东不同于其他地方,这地方宗族太过厉害,允许他们几万人械斗,就是不允许外人来自己地方杀人。毕竟陈于镜杀的,可都是宗族子弟。也只有这些人,敢杀一个卸任的巡检。说的直白了,外人就别想在闽粤之地站稳脚,尤其是江湖上。

    宗族等于江湖势力,陈于镜带着百余骑在没有马的宗族势力内一顿杀,宗族势力拿他们没法子,只能通过地方官给朝廷表达他们的不满。

    朝廷这边法司还在讨论时,朱弘昭往广东调了一个飞熊骑团过去,陈于镜就被释放了。

    而胡琏,光这个名字就够了。

    大明此前也有一个胡琏,弘治进士,嘉靖前中期东南重臣,佛郎机火炮就是这位缴获、并命名仿制的。他的外甥吴承恩,在胡家寿宴上赞扬胡家是长淮名门第一:长淮南北,试问取,谁是名家居一?我舅津翁,人都道,当代檐廊柱石。

    至于史可镜,这位不是史可法的族人,是本科中唯一有参军屡历的人。当年四路征辽时,在京中征募士子担任军中佐吏、书吏,毕竟按照规矩军中最低的哨队,就必须有一名文书。当时宣大系扩充的厉害,缺少书吏。

    同时巨大的后勤压力摆在那里,需要非常多的人参与进来计算。国子监近半人被拉了进去,史可镜也就跟着国子监里的朋友参军。战后就混在军里,上一科会试不理想,还在军里混,转任到地方警役部队做后勤工作。

    至今这位身上,还挂着上军尉的军阶。所以,是将府虎贲司点名要的人。

    “宣。”

    朱弘昭扫了几眼试卷,内相、司礼监掌印赵仪手捧着名单高声唱念,一名名贡士上前跪拜行礼,口称学生。

    陈子龙以为自己听错了,身旁考生推了一把,陈子龙才顺着绵长山道往上爬,无数人注视下,陈子龙压力极大。

    他一步步迈过排序在他前面的贡士桌案,将这些人踩在脚下,甩到屁股后面。一名名贡士心绪复杂,自然有不爽的,陈子龙这个副榜贡士每前进一步,就等于将所有人拉后一步。

    自然也有羡慕的,副榜贡士三百五十名,人人仰望着陈子龙前进,心中狠狠出了一口气。如果有朝一日,副榜贡士将正榜贡士打的全军覆没,那才叫精彩。

    提笔,朱弘昭手中朱笔在考卷上勾画一个‘阅’字,问:“陈于泰抬头说话,举贤不避亲,朝野非议汹汹,如何解?”

    心跳加速,陈于泰抬起头:“回君父,学生以为当问心无愧,诽议自消。”

    状元名分钦定后,所有质疑的人也就没了蹦跶的心气,在殿试前闹得欢,无非就是施加压力罢了。

    陈于泰面目清严,两撇八字胡须将面容装饰的成熟、内敛稳重,又是大家出身就算是长得差一点,那气质、气度也是能压得住场子的。点出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状元,是最基本的要求。

    朱弘昭缓缓点头笑道:“给状元郎,赐座。”

    “臣叩谢君父。”

    陈于泰叩谢,先跟着曹化淳下去换衣服,状元公的行头要穿上。

    余下九人静静期待,朱弘昭总感觉这些人想把自己给撕了:“周镳,抬头回话。朕且问你,情面何解?”

    周镳抬头,毫不犹豫道:“回君父,情理法,当以法理为先。”

    他叔父周应秋在法司那么厚的资本人脉摆着,这个问题又是问过周道登的问题,导致天下都知道的一个笑话来源,周镳一听就明白皇帝放水,也安排了他的前程。

    见他毫不犹豫抓住自己给出的绳子,朱弘昭露笑:“望卿恪守本心。为榜眼郎,赐座。”

    周镳叩谢,进入法司能干什么,他自然是清楚的。毫无犹豫回答,说明心里早有决断、准备。换言之,进入法司就是孤臣,与复社基本上是绝缘了。

    下面的主考官周道登脸黑了又黑,总觉得各处都在打量他,依旧厚着脸皮神情自若。

    一甲最后的探花郎就这一个位置了,余下八人心里压力大的要命。

    朱弘昭笑吟吟:“探花郎?陈子龙,抬头让朕看看,好久不见。”

    陈子龙头抬头,咽一口唾沫:“学生还请君父出题。”

    考官团队,不仅周延儒的脸黑了,方从哲的脸也黑了,给一个副榜贡士一甲第三的探花,不算事。偏偏听皇帝的口气,给陈子龙探花郎的原因,似乎是因为陈子龙浪迹秦淮?

    朱弘昭见陈子龙还要走程序,便问:“这是一个人伦题,若卿与家眷乘船,母、妻落水,卿可救一人,救何人?”

    也是毫不犹豫,陈子龙道:“回君父,救母亲大人。”

    这是此时的普世价值,你可以什么混蛋事都做,唯独不能不孝。妻子死了还能再娶,不顾母亲性命而去救一个还能娶的‘再生资源’,妥妥的世人眼中的人渣……

    “探花郎不花,看来可以为国出力了。”

    朱弘昭笑着摆摆手,陈子龙感觉自己完全走的是人情关系,心里不太痛快,可心里不愿意,就是两腿很老实的跟着引领宦官去一旁帷幕里更衣。

    “陈于镜,朕且问你,去岁之事让你再选一次,如何做?”

    陈于镜答话:“回君父,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学生只恨力有不逮,未能诛尽地方宗贼。”

    他的广东报仇一行,几乎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最后还是跑不掉,带着私兵去军营寻求庇护,也可以说是自首。

    缓缓点头,朱弘昭道:“人最难的就是不忘本心、洁身自好。望卿自持自勉,为榜首郎,赐座吧。”

    这头陈于镜叩谢,那边文官班列里,一帮人向鸿胪寺正卿、走运跻身相府的徐光启敬酒,徐光启白眉白须,端着酒不断回敬。

    陈于镜父亲陈绍在前年七月遇害,陈于镜花了一年的时间招募人手,参与训练,并调查嫌疑人,用三个月的时间报仇,剩下的时间就是这起公案带来的扯皮。恰好渡过了最低两年的守孝时间,否则这件事情冷却,风声过去,世人淡忘陈于镜后,想要在殿试上出彩,那实在是太困难了。

    这次殿试排序,就是方从哲、周道登等人对会试的一次纠正。会试中取士方案太极端,为了纠正,让官宦子弟、勋戚子弟以及这两个阶层好接受一点。

    所以他们坚持陈于泰这个宜兴名门第一的家伙继续当第一,后面选上来的也多是官宦子弟如周镳、陈于镜、陈子龙等,或者败落的名门子弟如诸葛义。

    诸葛亮的后裔宗族多在四川,诸葛义这一支却在晋江立足。

    前十点出后,余下的二甲四十人的名单朱弘昭也只是传见,一人问一个问题,再根据这些人的体貌,进行微调,就把名单次序定下。

    三甲三百人则是直接签字,定下他们的排序。这批人才是这次取士的中坚力量,九成五是寒门出身。

    最后,再录取一百恩许同进士出身的恩进士,三百五十副榜贡士的考卷摆在朱弘昭面前,在天黑前完成了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