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西狩上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中正八年,五月,西京。

    三河总督卢象升升任三品西京京兆府尹,前来这里与西直隶巡抚周应秋述职。

    西京范畴实在是太大了,原来的西安城已经被拆了个差不多,作为西京东片区存在。新的西京北接咸阳,横跨渭水,是一片十分大的区域。

    整座西京四四方方,却没有又高又厚的城墙。

    每座坊如同一个小镇一般,东西、南北长一里,也就是三百六十步,一百八十丈。

    坊镇之间的街道铺设青石宽三丈,加上两侧丈宽的林带,一共就是五丈宽。

    南外门正阳门里的朱雀大街足足宽三十丈,向北长六里才是内城朱雀门,朱雀门后面又是两里大明街才是大明门,大明门背后属于宫城区域,有千步街。

    千步街北端是左右长安门与宽二十步的长安大街,这里放在北京就是承天门区域。这里叫做奉天门,是一块南北两里,东西三里的大广场,金水桥、十二金人就在这里。

    在奉天门前,是七座金水桥,金水桥与承天门之间摆着两排十二座金人,每座金人高三丈,脚下各是一座高一丈,边长两丈的石阶。

    而且金水桥南端,在长安大街、千步街交错的地方,整个广场最中央偏南一点点的地方上就是一座英烈塔,第一层塔基高一丈,是边长八丈的正八边形,八面雕刻八卦。

    第二次塔基高一丈,正四方形边长六丈,浮雕四相神兽。最中间就是高六丈六,南北厚两丈二,东西阔三丈三的英烈碑。

    算上两层塔座,英烈碑整整高达八丈六,如剑一样与十二金人镇压在奉天广场。

    卢象升仰望英烈碑片刻,向长安东门走去,长安东门区域是相府办公场所,周边是六部、法司所在,西边是将府所在。

    整个西京东西八十里,南北六十里,总共有三百六十个坊,整整的星罗棋布,如同围棋棋盘一样。眼前只有最外围一百二十个坊居住,分给了西直隶捐钱粮的大户以及出工的劳役。

    完整的供水、排水系统,大片的绿化带,十分整齐宽阔、迷宫一样的街道布局,走在其中会迷失其中的西京布局,已经让卢象升喜欢上了这气势恢宏的西京。

    宫城区域内他不清楚,光外面的街道就让他叹服。几乎没有平房,都是三层高一排排整齐的房屋。

    这是一百二十万劳役施工五年的结晶,外围更有不下三百万的劳役准备种种建筑材料并运输过来的大工程。

    此时,还有不下百万的劳力在往西京运输各省百年高龄的树木,虽然有铁路系统,可树木移植过程中还有极高的死亡率。死了的树木也不是常见的树种,将会加工成建筑原料填到西京建筑中。

    最让他惊奇的是城中河渠,整个渭河被截流了,灌入护城河的同时也将灌满整个城区水渠。河水将在明渠、暗渠交错下经过每一座坊。

    地下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更是强的令人发指,几乎每一户都接通排水系统。地下还有干渠,修建者以为是备用的排水系统,就按着修建。

    实际上是为将来繁复的电线、电话线做准备。

    渭河截流的堤坝下,还在修建着一座座水力发电组。现在就等水电运行畅通后,朱弘昭就会迁都到这里,过电气化的日子。

    西直隶巡抚衙门与京兆府尹衙门对门设立,临近西城兵马使司衙门。

    大早上的,西城兵马使司的兵丁与三衙警役正在清扫街面,这种清扫模式在卢象升看来用些铺张。

    完全就是两辆水车推着压过来,蒸汽机隆隆作响,两股高压水枪清扫地面灰尘,污水淌入暗渠。而水车从另一头供水渠吸水,效率极快。

    水车停下,卢象升一行人穿过、进入巡抚衙门。

    后院假山旁满池碧绿荷叶,池边架设在水池上的走廊凉台里。

    周应秋就在这里办公,接受卢象升述职。

    看完卢象升自己的报告、地方对卢象升的评价、稽查御史的评语后,周应秋问:“今年旱灾方面没有恶化,是一个好消息。”

    陕西北部交接各省区域,连续三年大旱。唯一的收成只有土豆,其他作物根本活不了。

    卢象升正襟危坐:“周公,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相比五年前,三河地区今年谷物豆料减产两成,勉强能自足。”

    “能自足就好,观西京如何?”

    卢象升沉吟片刻:“恢宏庞大,令人叹服。不愧是六朝古都之地。经国朝重建后,可为世界之心。”

    周应秋轻轻摇头,开始询问卢象升对新官职的筹备:“西直隶上下士民,为了修建西京,顶着天灾,着实苦了他们。眼前灾情收敛,不出一年君父即将西狩。也就是明年时,乡试、殿试天下士子云集西京,建斗如何准备?”

    卢象升垂眉:“君父西狩后,大军四十万、百官及家眷、军属将有一百二十万。商贾等各类人物涌来,下官预计明年年底,西京将暴增人口二百万。”

    摇着头,周应秋打断道:“错了,将是三百万新来人口。整个西京城区,在明年年底将有五百万人口。建斗身上可谓是一副重担,这五百万人吃喝拉撒将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因为旱情,西直隶与江南的漕运就是笑话,此前河道拥堵疏于治理。现在河道主干梳理完备,可没有充足的河水漕运也是个笑话。

    还有铁路运输,可西域战事时光给西北军团运输后勤就已经够呛,现在再加上京城五百万铺张浪费生活奢靡,不事生产的消费者,铁路压力必然暴增。

    卢象升皱眉:“周公,明年入夏前,新式铁路可能修通?”

    新的铁路模式卢象升是清楚的,他更知道蒸汽火车头。只要修通西京、武汉或者西京、济南两条主干线中的一条,西京人口就是有千万,也能从南方取得源源不绝的粮食。

    运输力决定一切,决定国朝供血中转,也决定货物的价值。只要运输网络大成,天下互通有无,将极大的增强抗灾能力和活性。

    新式铁路还未动工,正在原有老式铁路的基础上,将材料运往沿途堆积储存。材料储备妥善后,就会进行全线路多点全面开工,扒了原有的扁钢铁路,铺上新式工字钢。

    没有新式铁路,将无法保证西京、西域诸省的生命线。

    周应秋缓缓点头,神色严肃:“会在今年七月动工,夏收后沿途各府县动员一切能动员的劳役参与工程。艰难之处在于冬季施工,若是在今年三月开工,便能在明年入夏前完工。冬季施工条件艰苦,百姓劳苦而效率低下,得不偿失。”

    “相府还在与将府交涉,若是可以会动员八省三十万警役、二百万军户参与工程。”

    说着轻叹,周应秋神色庆幸:“好在今年北方旱情好转,否则如此多的工程动员后,国库就真空了。”

    北方三年大旱,朝廷给百姓的赈济没有一点节省的说法。其中损失最大的是朝廷,其次是南方,再次就是北方的中下层士绅。

    朝廷保证了灾民的生存,那中下层士绅拿什么去兼并土地?

    可以说是在刀尖上跳舞,前年清洗天下大族,不只是朝中官员贪欲问题,朝廷因为赈济流干了血也是重要原因。杀天下大户,为的就是扩充血源。

    与旱灾做搏斗,朝廷不能退一步。一退,前面的努力将全部作废。

    杀天下大族除了充血外,将这些人除了后,即使救不了北方,导致部分灾情严重的地方发生民乱,也不会因为大族作梗而糜烂全局。

    好在赌赢了,撑过了最艰难的三年。只要灾情没有继续恶化,就能保持现有局面缓步发展。最怕的灾情不减,活活拖死朝廷。

    只要朝廷有一口余粮,就会送往灾区。这是无数青年官员奋斗、咬牙坚持的所在,为救济灾民,皇帝可以杀任何人,他们也愿意为了这个崇高的行为而杀任何人。

    要知道,历史上的前年,陕西到处都反了。杨鹤拿着崇祯弄来的几万两银子,几万石粮食就将整个陕西的乱民安抚住。灾民真的很容易满足,求的就是一口吃的。

    历史上杨鹤那么点东西能撑多久?所以他这边一崩后,整个陕西的局势就彻底崩了,进而恶性循环。

    如今对外、对内战争主动权握在中枢,政令执行度极高,又有着远超崇祯朝三十倍的税收能力,在这种严酷的灾情面前,咬牙死撑全盘三年,也就这么撑过来了。

    可以这么说,北方如此重的灾情下,百姓依旧是安居乐业,生活除了缺水外,再没有其他影响。

    卢象升抬起头,他为这三年的屡历而骄傲,带着一丝期盼:“周公,君父西狩能否延后一年?如此,到了后年国朝钱粮充足,士民缓过气来,西狩也将安稳无虞。”

    现在最怕的就是迁都西京后,灾情进一步恶化。到那时,西京就是北方的黑洞,将吸纳救灾血液。而且他担心迁都后,南方那边执行力度下降,导致南粮北调工程掣肘。

    周应秋摇头:“这是当年南巡时定下的时间,延后一年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此一来,会显得朝廷底气不足。就是饿肚子,也要把大局撑起来。”

    皇帝的面子、排场,中枢定下来的事情,就是大局所在。

    “建斗,镇守将军府那里还等着呢,交割兵符后再谈西京储备事宜。”

    再过两个月西京、武汉铁路就要扒了重修,西直隶的物资只能从四川一线,河南、南直隶一线运输,运输难度增大。

    毕竟西京、武汉铁路是西北的运输主动脉,两湖地区退桑为农后的产粮大增,专门负责西北区域南粮北调工程。

    铁路克期修好与否,关系不到根本。真正的根本是皇帝西狩后,西京要储存最少二百万石粮食,这是生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