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芙蓉园演曲江平再接要案

梦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唐法医最新章节!

    此时,唐玄宗才注意到江平跟李和远他们。

    “和远,瞧朕,只顾着赏析曲乐,竟然都没有注意你来了。哎哟,江平你也来啦。”唐玄宗笑着道。

    李和远,江平纷纷起身跪拜行礼,口呼万岁。

    唐玄宗道:“免礼,江平你此次前往江南,多有辛苦,朕要好好赏你。”

    江平一听皇上要赏赐他,心里别提多高兴,忙上前又是行了一礼,毫不谦虚的说道:“多谢皇上。”

    江平心里正琢磨唐玄宗会赏赐他什么东西呢,银子?还是美女?

    忽然,只见唐玄宗从怀里拿出来一把扇子,

    朝着江平道:“这把扇子跟随朕十余年了,朕十分喜爱,一直都带在身边,今日就赐予你吧。”

    江平一听,居然还是一把已经用了十多年的二手货,身子一斜,险些摔倒在地,满腔的期盼,顿时化为乌有,心中是欲哭无泪啊!

    不过这对于站在周边的武惠妃一干人等来说,这可是赚大发了。

    江平急忙拜谢皇恩,接过扇子一看,只见正面写着两行小字‘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署名是司马光,名人啊!要是再画个缸在上面那就更完美了。再看反面,居然是一副仕女图,而且落款还是吴道子。

    江平心想这扇子要是放在现代也算是价值连城了,可是在这大唐,又不能卖钱。

    唐玄宗又道:“此扇上有朕的御书房大印,见扇如见人,如果你日后查案,有受阻挠,尽可亮出此扇。”

    江平忙叩首谢过。

    武惠妃道:“久闻江大人破案如神,今天一见当真是人才俊杰,江南一行还真是辛苦江大人了。”

    江平心想听武惠妃的口气,似乎她很清楚自己去江南做了什么,查找《游春图》一直都是秘密进行的,难道武惠妃已经知道了?难道这幕后之人是......江平不敢多想,只是躬身道:“多谢娘娘谬赞。”

    武惠妃瞥了一眼江平,没有再说话。

    出了芙蓉园。江平一路把玩着手里的扇子,虽然这玩意比不上真金白银,不过到底是皇上赏赐的,以后有了这东西,说不准以后还能帮上自己不少忙。

    几日后。御书房内。

    唐玄宗正在审批李林甫递上来的奏章。

    忽然唐玄宗拿起一本奏章,写的是提任杨国忠做太府卿一职,皱着眉头想了又想,才道:“这个杨国忠,朕印象中似乎是寿王妃的表兄是吧,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呐?”

    李林甫颔首道:“回皇上,他早年做过推官,参军,监察御史。”

    唐玄宗点点头:“嗯,太府卿是几品呀?”

    “正六品,上阶。”

    唐玄宗笑了,监察御史不过是正八品上阶,于是说道:“哦,那就是说朕这个亲家连升了五个等级。”

    “回皇上,本来与皇家联姻,朝廷对于外戚制有成规,何况杨国忠也算是朝廷名臣杨汪的后人,而且也从官多年,做个太府卿,并不过分呀。”

    唐玄宗一听乐了,说道:“哦?哈哈哈,寿王妃原来还是杨汪的后代呀。”在唐朝的婚嫁中,一般只论家事,不论个人成就,只看是否门当户对。

    “算是五世孙女。”

    “哦?是这样啊,以后从五品以下官员任免,李爱卿无需请示朕。”

    “臣,遵旨。”李林甫心中大喜,如今他一心想要扶持寿王做太子,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这个杨国忠是寿王的小舅子,自然是要用心拉拢一番,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日后正是这个人成为了他的催命符,将他,乃至于整个家族的人都推向了万丈深渊。

    打发走了李林甫。

    唐玄宗长长的舒展了下身子,说道:“哎呀,今日的奏折都已经批阅完了,眼下时间尚早,力士啊,你说朕接下来做些什么好呢。”

    站在一旁的高力士忙献媚的说道:“回皇上,老奴听说御宴宫那边这两日十分热闹,陛下何不去看看排演呢,也顺便赏赏水芙蓉呢。”

    唐玄宗顿时来时兴致,起身便要摆驾芙蓉园。

    芙蓉园御宴宫内。

    寿王李瑁与爱妻杨玉环正在排练着曲乐《承天曲》。

    “能不能再添加两组编钟啊?鼓的种类也要增加,节鼓,铜鼓都要添加一些。”李瑁对着侍乐官道。

    侍乐官回答道:“回殿下,添鼓没有什么问题,府内皆有现成的,只是编钟再添,恐怕是要来不及了。”

    正待此时,唐玄宗已经带着高力士踏步进来了。

    “为什么要添钟啊?”唐玄宗兴致很好,他显然已经听到了刚才李瑁的话,只是有些不解的说道。

    李瑁一听是玄宗的声音,急忙转身行礼,众乐师,亦行礼,口呼万岁。

    “嗯,都免礼。”唐玄宗双手背在身后,缓缓又道:“瑁儿,你是嫌那些编钟还不够吗?”

    “儿臣以为,编钟多增加一些,那样音域可以再厚重一些。”

    “唉,瑁儿此言差以,音乐的厚薄并不在于,器乐数量的堆积,一支竹笛既可以表现清灵,也可以表现厚重,李白不是之前有诗云,白发三千丈,三千丈是多长呀,有那么长的头发吗?你怎能那么较真,诗言志,歌咏志罢了。”唐玄宗嗔怪道。

    “父皇圣明。”

    “我刚才进来,听说你们还调动了军阵?不就是一首曲子吗?值得那么兴师动众吗?”

    此时李瑁身后传来一人声音,却是江平,“启禀皇上,下官以为《承天曲》意蕴宏大,非兴师动众不可。”

    唐玄宗瞧见了走过来的年轻人,竟然是江平,很是惊诧,说道:“江平,你今天怎么也在这里啊?你刚才说非兴师动众,还不可?为何啊?”

    江平身边站着杨玉环,拱手行礼道:“启禀父皇,是我跟寿王让江大人过来的,江大人才思敏捷,便让江大人过来参考一二。”

    江平躬身行礼“下官,见过皇上。”

    “行了行了,免礼,快说说,你刚才为何说非要兴师动众不可啊?”

    “是,下官以为皇上的亲作有多种演奏的方式,但是在这芙蓉园,向百官做露天演出,空间宽广,观众上千,如果不兴师动众,怎能表现天命的神圣,皇帝的尊贵,还有我大唐帝国的辉煌呢,所以下官认为,《承天曲》虽只是一首曲乐,但如能准确而完美地表现,则可流芳后世,让人们对先祖肃然起敬。”

    “噢?那为何要添加编钟呢?”

    “回皇上,钟者,皇权也,钟声本就十分响亮,响亮的钟声代表着君王的号令,有了君王的号令,就有了军队宏伟的气势,有了军队的气势,一切征战武事,均可以成功,所以一听到钟声就让人响起君主的赫赫功勋。”

    唐玄宗听了连连点头,面露喜色,说道:“想不到啊,江平你可真是一个人才啊,当真是处处都能给朕带来惊喜呀。”

    杨玉环笑道:“父皇,江大人之前还说呢,钟声正,五行正,五行正,天时正,天时正,地利正。”

    唐玄宗一听更加高兴了,大笑道:“知我者莫若江爱卿呀,朕之所以在乐曲中写了大段的钟谱,正是想要表达一种内心的愿望,不知江爱卿听出来了吗?”

    唐玄宗此刻不再叫他江平,而是叫他江爱卿,这对江平喜爱之心不言而喻。

    江平心里苦笑,皇帝老儿心里有什么欲望,我哪里会知道。只得尴尬的摇摇头。

    杨玉环道:“儿臣跟江大人都一致以为,一首好的曲目包罗万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才会有各种风格的理解,只是儿臣不知父皇的愿望是什么呢?”

    唐玄宗此刻目不转睛的看着眼前的杨玉环,满意的点点头道:“额,这已经不重要。你们对朕这首曲乐的理解已经很出乎朕的意料了。对了,我听高力士说,寿王妃平日在家也是歌舞升平,弄得左邻右舍既羡慕又妒忌。”

    唐玄宗此言,弄得杨玉环满脸通红,不好意思的说道:“父皇连这个也知道?”

    “哈哈哈,朕既可以什么都知道,也可以什么都不知道。”

    江平心里暗自咒骂,这个老色鬼,现在就开始想打杨玉环的注意了。

    唐玄宗继续道:“那寿王妃,你觉得这支乐队还显单薄吗?”

    杨玉环看了眼江平,然后说道:“是的,儿臣跟江大人一致认为皇上的曲目意蕴宏大,无论哪一支乐队单独演奏,都尚显单薄,所以依我们来,如果皇家乐队,与宁王乐队加在一起共同合奏,那样的效果才可真正达到曲目的原意。”

    “哦?你是说两家并为一家?”

    “正是。”

    “那你们的意思是,不斗曲了?”

    “是啊,儿臣以为本来就没有必要斗啊。”

    “哈哈哈,别人斗愿意七斗八斗,斗出歌胜负输赢,而你们......哈哈哈,不错,不错,你们这个注意不错合而统之,吹一个调,奏一支曲,那这样,就由你和江平来统领,这支混合乐队吧。”

    江平一听,要让自己跟杨玉环一起统领乐队,心想,那寿王怎么办,回头寿王定然会不高兴,于是忙行礼道:“回禀皇上,下官大理寺公务繁忙,不适合统领乐队,寿王妃对《承天曲》的理解更胜下官,而且下官对乐器是真的不巧不通,一切都只是纸上空谈,还是让寿王殿下与寿王妃一起联手更合适。”

    唐玄宗撇了一眼李瑁,思虑了一会,然后说道:“那好吧,就由寿王妃跟寿王一起统领乐队。”

    杨玉环行礼道:“儿臣替寿王谢过父皇。”

    唐玄宗看着杨玉环,和颜悦色道:“嗯,就按你自己的想法大胆排练吧,朕就等着看你们的演出了。”

    唐玄宗看了一眼四周,然后又说道:“今日惠妃为何没来呀?”

    李瑁此刻说道:“父皇,母妃今日身体有恙,故而在寝宫休息,没能过来,儿臣早间已经去探望过了。”

    “什么?爱妃身体有恙?怎么回事啊,前两日不是还好好的吗?”

    “母妃近几日好像每每夜里睡觉都会惊醒,做噩梦,昨夜又是一夜未眠。”

    “行了,你们先忙吧,朕现在去看看去。”说罢,唐玄宗带着高力士离开了御宴宫。

    翌日,一早。

    江平回到大理寺,正处理公务。忽然衙役来报,李和远李大人召见。

    江平急忙放下卷宗,整了整官服,跟着衙役出去了。

    “李大人,您唤我?”江平朝着李和远行礼道。

    “无需多礼,快坐,眼下有一庄案子需要你前往调查。”李和远一边招呼江平坐下,一边说道。

    “大人,是何案子,如此着急?”

    “陇西李氏,李庆府中的库银被盗了。”

    此言一出,江平头上黑线都下来了,又是库银被盗?这个李大人,差人办事,就不会换点新花样吗?老是这一个套路。

    江平正准备说话,李和远却笑着摆摆手说道:“哈哈哈,江平啊,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这一次没有骗你,是真的库银被盗了,而且这一次情况很紧急,非你不可破此案啊!”

    江平还是有些疑惑的瞧了瞧了李和远,他也了解些历史,知道唐朝有五姓七望的说法,其中这李姓在大唐时期就有两家,都是千年来的名门望族,尤其是这陇西李氏,据史书记载,最早可以追溯道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而李唐皇室地位还在这陇西李氏之下,可见这个李庆在陇西一带的地位了。

    李和远见江平没有说话,又道:“李庆乃是我大唐的名门望族,哪怕是这李唐皇室也要让他三分,如今他府上十万两库银被盗,滋事体大,当地的知府衙门根本无力破获,此案若是办成了,回来,我便上奏皇上,任你做大理寺少卿一职。”

    江平问道:“被盗的是黄金还是白银?”

    “黄金!”

    十万两黄金,折算人民币,大概有十多亿,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啊。江平心中忐忑,这幕后之人怕是绝非等闲之辈,自己过去,只怕是十死无生啊。

    江平苦笑道:“大人,这差事,下官怕是接不了啊,我这一去怕是连命都没了,给我少卿一职,有何用?”

    李和远笑道:“你无需担心,本官自然知晓这背后偷盗之人背景十分强大,此去危险重重,所以本官也不要求你一定要破案,只需尽力调查,能查多少就查多少,一有线索即可上报,朝廷到时候自会有安排,我这边也会给陇西知府衙门那边写去书信,全力配合你。而且你只是一个司直,职位低微,那些人估计也不会将你重视,这样反而安全些。”

    江平心里想,这刚从皇帝上得了把扇子,如今就要推脱怕是会让皇上失望,真可谓是拿人手短啊,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接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