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家徒四壁

梦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唐法医最新章节!

    来到村正家里头,村正十分热情的招待了他们。

    江平问村正:“冬瓜头在村里面还是在外头。”

    村正陪着笑躬身回答说:“在家里呢,他光棍一条,也没地方去。”

    江平说:“那好,那你带我去,我要有一些问题我要问他。”

    冬瓜头这家也只有一个破旧的院落,村正站在院子里大声叫:“冬瓜头干嘛呢州府衙门的知府大老爷来人了,还不快点出来拜见。”

    院门很快打开,一个身材高大,一脸横肉的壮汉出现在面前,打量了一下江平他们,见他们穿着官袍,立刻哈着腰陪着笑迎上来说:“几位大人有什么吩咐把小人传过去就行了,怎么还亲自登门,当真是折煞小人了。”

    村正哼了一声说:“你想什么呢?知府老爷会登门来拜访你?你自己往你脸上贴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知府老爷来是为了查访苏老汉家的那案子。你好好回答,你不许说一句假话,否则有你好果子吃。”

    冬瓜头嘿嘿笑了,忙不迭地把他们让进屋。

    江平走进屋里,见里面陈设简陋,看样子这冬瓜头也混的不怎么样。便直接问:“苏老汉的儿子怎么死的你知道吗?”

    “大老爷,小的是真的不知道,小的那几天在十多里外的亲戚家吃喜酒,喝的烂醉,村里很多人都知道。我回来才知道苏老汉的儿子摔下山崖死了,可他爹非要认为是我掐死他的。我要是杀他哪用的那么费劲,我当真是百口难辩,大老爷,您可要相信我呀,我真的没有杀他儿子。”

    “如果你没杀人,那为什么人家不说是别人杀的,非要一口咬定是你杀的呢?”

    冬瓜头陪着笑说:“我可当真是个没有干过什么坏事的人,一心一意老老实实的种地过日子。那天去苏老汉家借东西,他不在,他儿媳妇在,我就说了两句,也没说啥,只是说她膀子好白,跟豆腐似的,我也没存心要调戏他,他儿媳妇啐了我,还说让我赶紧走他,丈夫马上回来了,结果就这句话,刚好被那死鬼听到了,就说是我勾引他媳妇。这哪跟哪嘛还每天指桑骂槐的在院子里吼叫,我忍不住要揍他,若不是他女人拦着,我绝对会打得他满地找牙。我虽然恨他,但我当初没杀他,再说,那么多人作证,我不可能长着翅膀飞过来杀他吧。”

    江平说:“我现在正在调查这个案子,这两天你不要离开村子,随叫随到,你如果逃走,我就认为你心虚,畏罪潜逃,听到了吗。”

    冬瓜头嘟囔着说:“我同州有几笔生意要打点呢,我要跑了,这生意可耽误不起啊。”他刚说这话,旁边的村正给他屁股踢了一脚说:“知府老爷的话你也敢顶撞,你当真是不想活了。”

    “没有啊。我哪敢顶嘴大老爷呀,我就这么说说而已,生意再大也比不上大老爷的吩咐大,大老爷说什么我就听什么。我一准不离开就是了。”

    江平笑了笑这才起身,离开了冬瓜头家。

    来到村口街上,江平对童县令和县尉说:“我和我的几个随从们住苏老汉家,你们就到村正或其他地方住吧。”

    童县令和县尉巴不得有江平这句话,他们可不想在老百姓的炕头上住,这寒冬腊月的有没有被子盖还不知道,更何况还有最可怕的虱子,咬得一身疙瘩,回到家一身衣服都没法穿,全都得烧掉,现在江平这么说,当然是喜出望外,但是脸上却是一脸歉意,说道:”想必苏老汉家住不下我们这么多人。那我们就不打扰了,听从大人的安排,就在别的地方住,如果有什么吩咐,我们随叫随到。”

    江平说:“你们别光顾着吃喝,派人在村里挨家挨户了解一下,看看那一天有没有人见到苏老汉家儿子,具体在哪见到的是什么回事详细情况都要说清楚,有什么消息尽快来禀报我。”

    童县令和县尉赶紧答应,吩咐手下捕快赶紧前去挨家挨户进行调查走访。

    于是,江平带着陈敏柔他们跟着苏老汉和苏三妹来到了他们家,苏家果然十分简陋,一个篱笆墙围着三间简陋的木房,进去之后,屋里冷冷清清的。毕竟两人多日不在家。

    苏老汉没想到堂堂知府老爷要住在他家里,所以什么准备都没有,到了家,手忙脚乱生火烧水。

    当苏三妹麻利地从一个米缸里舀了两碗糙米在门口蹲着淘米的时候。江平闻到了一股味道,那是陈年糙米散发出来的霉味。他来从来没有吃过这种米,如今自己做上了高官,现在却要尝尝这平头穷苦百姓的饭食。

    王向泽自然是不愿意吃这样的米饭的,便在江平耳边低声说道:“要不我去跟县衙的人说让他们拿些白米过来吧。”

    江平赶紧摇头,低声说:“算了吧,就讲究一下好了。”

    苏三妹将那陈年糙米淘好之后,放到鼎罐里,加上水,开始煮饭,然后跑到屋后菜园里拔了一盆青菜回来。

    楚瑾跟陈敏柔忙上前要帮忙,苏三妹却红着脸摇头说不用,然后蹲在院子里井里提的一桶清水仔细清洗着。

    苏老汉已经把热水烧好,家里是没有茶叶。只能用土碗盛了两碗滚水,放在屋里正中的小方桌上,请江平他们几个人喝水。

    江平环顾四周,感叹地说:“你们家过的日子不怎么好啊。”

    苏老汉点点头,叹了口气说:“家和万事兴,我们就是苦在家不和,我十多年前得了大病,身体就一直不好,没法下地,只能帮着做些轻活。一家生机就全靠我儿子。可是我儿子娶了儿媳之后,两人整天打打闹闹,争吵不休。我儿媳水性杨花勾三搭四,我儿子更是气得不打一处来。哪里还有心思料理农活。种庄稼就跟伺候人一样,你不把它伺候好,他也不会给你好脸色。人家一亩地可以打三百斤稻子,我们家连两百斤都打不到。又加上我那儿媳不时的把婆家的东西拿到娘家去,每次我儿子都要跟他大吵一番,这样的家又如何好的起来呢能糊口不至于上街乞讨就已经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