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卷第十七 高丽史六十三

郑麟趾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高丽史最新章节!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

    礼五。

    吉礼小祀。

    风师雨师雷神灵星[久雨则 祭国门]。

    ○风师坛高三尺广二十三步四出陛燎坛在内 之外二十步丙地广五尺户方二尺开上南出。 在国城东北令昌门外立春后丑日祀之。 祝版称'高丽国王臣王某敢明告。' 牲牢豕一。

    雨师及雷神同坛。 高三尺四出陛。 燎坛在内 之外二十步丙地广五尺方二尺开上南出。 在国城内西南月山立夏后申日 祀之。 祝版称'高丽国王臣王某敢明告。' 牲牢豕各一。

    灵星坛高三尺周八步四尺四出陛。 燎坛在内 之外二十步丙地广五尺户方二尺开上南出。 立秋后辰日祀之。 祝版称'高丽国王臣王某敢明告。' 牲牢豕一。

    祀仪。 前祀三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致斋一日于祀所。 前祀一日郊社令太官令先到祀所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内外积柴于燎坛上太官令具牲牢及办馔具。 守宫设祀官行事执事次于祀所。 奉礼设祀官以下行事位于坛东陛之南西向北上设奉礼位于祀官西南赞者在南差退俱西向。 未后一刻郊社令设神位板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莞设祝板于神座之右加 上设币 于樽 之所设樽 于坛上东南藉以席设洗于南陛东南北向 在洗东 在洗西南肆 实以巾爵。 太官令帅宰人割牲遂烹牲。 祀日丑前五刻太官令入实馔左八 以右为上为三行。 第一行形 鱼 ; 第二行榛实干枣栗黄; 第三行鹿脯菱仁 仁。 右八豆以左为上为三行。 第一行芹菹 菹; 第二行菁菹 菹葵菹; 第三行  鱼 鹿 。 俎一载牲体。  二在左实以稻*梁{粱};  二在右实以黍稷。 良 令入实樽 太樽二着樽二山 二太樽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着樽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山 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 丑前七刻祀官各服其服就门外位。 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再拜。 赞引引祝史斋郞入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祝史以下皆再拜讫祝史升自东陛立于樽所。 谒者引祀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讫谒者引献官诣洗位。 斋郞以 取爵授献官献官洗爵讫斋郞以 受爵诣陛授祝史祝史受置樽所。 谒者引献官升诣神位前北向立。 祝史以币授献官献官受币北向 奠于神座前 伏兴再拜诣樽所。 祝史去 献官酌醴齐诣神位前北向 奠爵 伏兴。 祝史持祝板诣神座右 读祝文讫献官再拜。 二献三献酌 齐如初仪讫祝史以爵酌福酒进献官之右西向立献官再拜 祭酒飮卒爵祝史受虚爵复于 献官 伏兴再拜谒者引复位。 祝史进彻豆兴奉礼曰: "赐祚!" 众官再拜飮福者不拜。 赞者引献官就望燎位南向立。 祝史诣神座前取币祝板斋郞以俎载牲体黍稷饭爵酒降坛诣燎坛上燔之。 火燎半柴奉礼曰: "礼毕。" 谒者赞引各引祀官以次出。 祝史斋郞俱复执事位。 奉礼曰: "再拜!" 祝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 太官令帅其属收彻礼馔乃退。

    祭国门仪。 前祭三日诸祭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致斋一日于祭所前祭一日郊社令扫除祭所太官丞先具酒脯 。 其日质明郊社丞帅其属设神座皆内向设酒樽于神座之左设 洗及 于酒樽之左俱内向并实以巾爵。 奉礼设献官位于洗位之左右向执事者于其后皆以近神为上。 郊社丞与良 之属入实酒樽太官令监设馔物。 献官以下俱就位立定谒者赞: "拜!" 献官以下皆再拜。 祝史与执樽   者各就位。 太官丞出诣馔所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太官丞引馔入祝史 迎设于神座前讫。 太官丞以下还本位。 谒者引献官诣洗位 手洗爵诣樽所酌酒进神座前 奠爵 伏兴少退向神座 祝史持板进神座之右 读祝文讫。 献官再拜祝史 奠版于  伏兴还樽所亚终献如初献仪但不读祝文。 三献讫祝史以爵酌福酒立于献官之右献官再拜受爵 祭酒三祭于地遂飮卒爵再拜讫。 谒者引还本位祝史进 彻豆 伏兴还樽所祝史与执樽   者俱复位。 谒者赞: "拜!" 献官以下皆再拜。 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礼毕。" 遂引献官以下出。 祝板燔于斋所。 若雨止报祠用少牢。靖宗五年正月辛丑祭雨师非时日也。

    马祖。

    ○马祖坛广九步高三尺四出陛。  二十五步。 燎坛在神坛丙地广五尺户方二尺开上南出。 仲春择吉祀之。 祝版称'高丽国王谨遣某官姓名敬祭。' 牲牢豕一。

    祀仪。 前祀三日诸预祀之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无本司者宿尙书省。 致斋一日于祀所。 前祀一日守宫设祀官次于斋坊。 郊社令积柴于燎坛上。 太官令具小牢之馔。 祀日未明二刻太史郊社令升设马祖天驷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莞。 奉礼设献官位于坛东南执事位又于东南俱西向北上。 设奉礼位于献官西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 又设奉礼赞者位于燎坛东北俱西向北上。 设望燎位于燎坛北南向郊社令设酒尊于坛上东南隅北向。 设洗位于坛下东南北向。 设币 于尊所未明一刻献官以下各服其服郊社良 令入实酒尊及币。 质明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祝史斋郞与执尊   者入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祝史以下俱再拜祝史升自东陛诣尊所。 谒者引献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俱再拜。 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太官令出诣馔所祝史 取币于 兴立于尊所。 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神座前北向立祝史奉币东向授献官。 献官受币进北向 奠于神座 伏兴少退再拜。 谒者引献官还本位。 太官令引馔入自南陛升祝史迎引于坛上设于神座前讫太官令降复位祝史还尊所。 谒者引献官诣洗位 手洗爵讫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酒尊所酌酒祝史赞酌。 献官进神座前北向 奠爵 伏兴少退北向立。 祝史持祝板进神座之右东向 读祝文讫兴献官再拜。 祝史奠板于  伏兴还尊所。 亚终献如初献仪。 三献讫祝史以爵酌福酒进献官之右西向立献官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 献官 伏兴祝史以俎进 神座前 肉以授献官献官 受以授斋郞献官再拜。 谒者引献官降自南陛还本位祝史进 彻豆 伏兴还尊所。 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已飮福受 者不拜。 谒者引献官就望燎位南向立。 奉礼又帅赞者退立于燎坛东北。 祝史进神座前 取制币祝版爵酒又以俎载牲体黍稷饭兴降自南陛当燎坛东南行自南陛登燎坛以币酒祝版馔物置柴上讫。 奉礼曰: "可燎。" 东西各二人以炬投坛上。 火半柴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礼毕。" 遂引献官以下出。 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祝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祝史以下皆再拜。 赞引引出。

    先牧马社马步。

    ○先牧马社马步坛各广九步高三尺四出陛。   二十五步。  坎皆在神坛之壬地南出陛。 方深取足容物。 享日先牧仲夏马社仲秋马步仲冬 择吉。 神位各设于坛上北方南向席皆以莞。 祝版称'高丽国王谨遣某官姓名敬祭。' 牲牢各豕一。

    享仪。 前享三日应享之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 无本司者宿尙书省。 致斋一日于享所。 前享一日郊社令扫除坛之内外。 太官令具少牢之馔。 享日未明二刻太史令郊社令设神座奉礼设献官位于坛东南执事位于献官东南俱西向北上。 设奉礼位于献官西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 郊社令设酒 于坛上东南隅北向。 设洗位于坛下东南北向。 未明一刻享官以下各服其服。 郊社良 令入实酒尊及币。 质明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再拜赞引引祝史与执尊   者入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祝史以下俱再拜。 祝史升自东陛立于尊所。 谒者引献官以下入就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太官令出诣馔所祝史 取币于 兴立于尊所。 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神座前北向立祝史奉币东向授献官。 献官受币进 奠于神座。  伏兴少退北向再拜谒者引献官还本位。 太官令引馔升自南陛祝史迎设于神座前讫。 太官令降复位祝史还尊所。 谒者引献官诣洗位 手洗爵讫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酒尊所酌酒。 祝史赞酌。 献官进神座前 奠爵 伏兴少退北向立祝史持版进神座右东向 读祝文讫。 献官再拜祝史 奠版于  伏兴还尊所。 亚终献如初献之仪。 三献讫祝史以爵酌福酒进献官之右西向立献官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 献官 伏兴祝史以俎进 神座前 肉以授献官。 献官 受以授斋郞献官再拜。 谒者引献官降自南陛还本位祝史进 彻豆 伏兴还尊所。 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已飮福受 者不拜。 谒者引献官就望 位北向立奉礼帅赞者就 坎西南东向立。 祝史进神座前 取币爵酒又以俎载牲体黍稷饭兴降自南陛以币酒馔置于坎讫。 奉礼曰: "可 。" 东西各二人 土半坎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礼毕。" 遂引献官以下出。 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祝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祝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 其祝版燔于斋坊。

    司寒。

    ○司寒孟冬及立春藏 春分开 享之。 神位设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莞。 祝版称'高丽国王谨遣某官姓名敬祭。' 牲牢豕一。

    祭仪。 前祭三日诸享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 无本司者宿尙书省。 致斋一日于享所。 前享一日郊社令扫除享所。 守宫陈设如常。 享日未明太官丞具少牢之馔。 郊社令帅其属设酒樽于神座东南设洗位于坛东南北向。 上林令设桃弧棘矢于 室户内之右祭讫遂留之。 奉礼设上林令位于神座东南执事者位又于东南俱重行西向北上。 质明上林令以下各服其服。 郊社良 令入实酒尊太官丞监设馔物。 赞引引祝史与执尊   者先入立于神座前北向俱再拜讫各就位。 赞引引上林令及执事者俱入就位立定。 赞: "拜!" 上林令以下皆再拜。 太官丞出诣馔所赞引进上林令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太官丞引馔入祝史迎引于坛上设于神座前讫。 太官丞还本位。 赞引引上林令诣洗位 手洗爵诣酒尊所。 上林令酌酒进神座前北向 奠爵 伏兴少退北向立。 祝史持版进神座之右东向 读祝文讫兴上林令再拜祝史 奠版于  伏兴还尊所。 亚终献如上仪。 祝史以爵酌福酒进上林令之右西向立上林令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 上林令 伏兴再拜赞引引还本位。 祝史进 彻豆 伏兴还尊所。 祝史与执尊   者俱复位。 赞引赞: "拜!" 上林令以下皆再拜。 赞引进上林令之左白: "礼毕。" 赞引引上林令以下出。 其祝版焚于斋所。

    诸州县文宣王庙。

    ○释奠仪。斋戒。 前享三日三献官[牧都护知州府郡事则使以下相次为三献官若防御鎭使县令鎭将监务三献官不备则兼摄行事]及诸预享之官散斋二日致斋一日。 散斋皆于正寝。 致斋三献官于厅事预享官各于本司。 散斋理事如故唯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经秽恶。 致斋唯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助敎及生徒皆淸斋一宿于学馆若有乐工则亦淸斋一宿于享所。

    陈设[行事附]。 前享二日本司扫除庙之内外又为 坎于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 设三献官次于门外随地之宜。 前享一日 后本司帅其属守门。 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向。 设掌事位于三献官东南西向。 设助敎位于西阶西南当掌事位生徒位于助敎之后俱东向北上设赞唱者位于三献官西南西向北上。 助敎以文师差充若无文师则以敎授生徒者代之。 本司掌醴者以学院吏赞礼赞唱者以礼院吏亦闲习礼文者为之。 设望 位于堂之东北当 坎西向赞唱者位于 坎东北南向东上。 祭器之数先圣神座前  各二 实稻粱在左粱在稻前 实黍稷在右稷在黍前并居前 八在左为二行右上。 第一行石盐干鱼干枣栗黄第二行榛仁菱仁 仁鹿脯豆八在右为二行左上。 第一行    菁 鹿 第二行芹     鱼 。 俎一在 豆*闲载豕牲又豆一实毛血在俎前。 木爵三在 豆南每爵有 。  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在神座东南西上加勺。 币 设于  所币以白长丈八尺。 祝 设于神座右先师座亦如之。  在神座之左北上。 又设从享位各 二在左一实栗黄一实鹿脯。 豆二在右一实菁 一实鹿 俎一在 豆*闲载豕牲。   各一在 豆*闲并居前 实稷 实黍。 爵三在 豆南每爵有  四分左右二实明水二实醴齐。 又设洗于东阶之东 水在洗东加勺 在洗西南肆 实以巾爵。 享日未明烹牲于厨。 祝以豆一取毛血。 夙兴掌馔者实祭器。 质明诸享官及生徒各服其服。 本司帅掌事者入实尊 及币祝版各 于 。 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  洗者入立于庭重行北向西上立定。 赞唱者曰: "再拜!" 祝以下皆再拜。 执尊  洗者各就位。 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各立于尊所。 三献官将至助敎生徒并入就位。 三献官至门外次改服出次赞礼者引三献官以下诸享官以次入就位立定赞唱者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赞礼者进初献官之左北向白: "请行事。" 退复位。 本司帅执馔者奉馔陈于门外。 赞礼者引献官升自东阶诣先圣神座前北向立。 祝 取币东向授初献官初献官北向 奠于先圣神座 伏兴少退再拜讫又诣先师配座前东向立。 祝以币北向授初献官初献官东向 奠于先师座 伏兴少退再拜讫赞礼者引降复位。 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 设讫本司与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赞礼者引初献官诣 洗 手洗手洗爵拭爵讫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去 献官酌醴齐诣先圣神座前北向 奠讫 伏兴少退立。 祝持祝版进神座之右东向 读讫初献官再拜祝 奠版于 兴还尊所。 初献官又诣先师尊所执尊者去 献官酌醴齐诣先师配座前东向 奠爵 伏兴以次诣左右从享位酌献讫诣配座前东向立[东西 分献。]。 祝持祝版进配座之左北向 读讫初献官再拜。 祝 奠版于 兴还尊所。 赞礼者引初献官诣飮福位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 一爵一祝持爵进初献官之左北向立初献官再拜受爵 祭酒 酒奠爵 伏兴。 祝各持俎进 神座前 肉共置一俎上又以 取稷黍饭共置一 以次授初献官每受以授执馔者取爵遂飮卒爵。 祝进受虚爵复于 初献官兴再拜赞礼者引降复位赞礼者引亚献官诣 洗 手洗爵升献并如初献之仪讫赞礼者引亚献官诣飮福位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亚献官之左北向立亚献官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进受虚爵复于 亚献官兴再拜。 赞礼者引亚献官降复位。 初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官诣洗升献如亚献之仪讫降复位。 祝各进神座前 彻豆兴还尊所。 赞唱者曰: "赐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已受福者不拜送神赞唱者曰: "众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赞礼者进献官之左白: "请望 。" 引就望 位西向立。 赞唱者转就 坎东北位。 初在位者将拜祝各以 进神座前 取币降自西阶就 坎以币 于坎讫赞唱者曰: "可 。" 坎东西各二人 土半坎赞礼者白: "礼毕。" 遂引初献官以下诸享官以次出。 祝与执尊  洗者俱复庭下位北向立。 赞唱者曰: "再拜!" 祝以下俱再拜讫出。 祝版燔于斋坊。

    大夫士庶人祭礼。

    ○文宗二年七月壬寅制: "大小官吏四仲时祭给暇二日。"

    恭让王二年二月判: 大夫以上祭三世六品以上祭二世七品以下至于庶人止祭父母 立家庙朔望必奠出入必告。 四仲之月必享食新必荐忌日必祭。 当忌日不许骑马出门接对宾客其俗节上坟许从旧俗。 时享日期一二品每仲月上旬三四五六品仲旬七品以下至于庶人季旬。 八月庚申朔颁行士大夫家祭仪。 四仲月祭曾祖考 祖考 考 三代嫡长子孙主祭众子孙亲伯叔父及子孙堂伯叔祖及子孙 于主祭家与祭与祭者之祖考不得与享此祭者则别作神主各于其家奉祀。 嫡长子孙无后次嫡子孙之长者主祭。 主祭者秩卑众子孙内有秩高者祭品从秩高者祖考秩卑主祭者秩高祭品从主祭者之秩。 主人初献主妇亚献众兄弟终献。 主妇有故众兄弟代之。 三献人各致斋一日其余宗族散斋。 主祭子孙奉神主别居远地其众子孙以俗祭仪祭于其室。 若神主在主祭家主祭者因事远出则次嫡子孙就其家行祭如常仪。 旁亲之无后者以其班 之用纸钱无神主。 妻先夫亡者亦同有子孙则以纸钱祭于其家。 除四仲月正祭外如正朝端午中秋宜献时食奠酒不用祝文。 如祖考忌日只祭祖考及祖 祖 忌日只祭祖 。 不必 举仍请神主出中堂飨祭余位忌日同。 祭品随时损益不必视时祭仪。 外祖父母及妻父母无主祭者当于正朝端午中秋及各忌日用俗祭仪祭之。 行礼仪式一依朱文公家礼随宜损益。 一品至二品设蔬果各五 肉二   各一器羹饭各二器匙 盏各二。 三品至六品设蔬菜三 果二   鱼肉各一器。 七品至庶人在官者菜二 果一 鱼肉各一器羹饭盏匙  同。 两位共一卓右宗子祭法。 自今中外遵守以成礼俗其中有人情事势不便者不必拘宗法。 其见存族长奉神主主祠其余嫡众子孙 于其家与祭众子孙所生父母各作神主祭于其家致斋如常仪。 三年六月己巳命申行家庙之制。

    杂祀。

    ○穆宗十一年十月改 祭为压兵祭。

    显宗二年二月以丹兵至长湍风云暴作绀岳神祠若有旌旗士马丹兵惧不敢前。 令所司修报祀。 三年十二月作西京木觅祠神象。 七月大醮于球庭国家故事往往遍祭天地及境内山川于阙庭谓之醮。 十六年五月以海阳道定安县再进珊瑚树升南海神祀典。

    靖宗元年五月甲辰祈晴于川上每水旱祭百神于松岳溪上号曰川上祭。 五年二月壬午祀老人星于南郊。 九年九月壬申亲醮于球庭。 十二年六月己未亲醮本命星宿于内殿。

    文宗二年二月己丑行压兵祭于西京北郊。 七月己未亲醮北斗于内殿。 五年四月戊申亲醮于球庭。 十二月戊子制: "大雪之候雪不盈尺宜令诹日祈雪于川上。" 礼部奏: "仲冬以来虽无盈尺之雪雨复 然 今节近立春不宜祈雪。" 从之。 七年四月丁酉亲醮于球庭。 九年三月壬申宣德鎭新城置城隍神祠赐号崇威春秋致祭。 十年九月己丑祀太一于寿春宫以* {禳}火灾。 十四年五月甲午亲醮于球庭。 十八年五月己未亲醮本命星宿于内殿。 十九年八月戊子朔木火二星失度醮于球庭以禳之。 二十年三月戊午亲醮于球庭。 二十五年四月癸酉亲醮于球庭。 二十七年二月甲午行天祥祭以禳灾变。 五月己酉醮百神于球庭以禳灾变。

    宣宗二年四月甲申亲醮于球庭。 三年十一月壬戌亲醮祈雪。 四年正月甲戌亲醮于会庆殿。 三月丙子亲醮太一于文德殿以祈风雨调顺。 五月己卯亲醮于会庆殿祷雨。 七月丙辰醮于内庭。 十月乙酉亲醮于内庭。 五年三月己酉遣使醮于毡城在盐州东古祭天坛也。 六年二月辛酉亲祀天地山川于球庭。 十年六月甲子亲醮于内殿祈谷。 十一年三月丁亥醮于球庭。

    肃宗元年五月丙申醮于会庆殿二年五月丁卯醮于会庆殿。 三年二月甲申亲醮于球庭。 五月辛酉醮于会庆殿。 五年正月癸巳亲醮于球庭。 六月戊午祭五温神于五部以禳温疫。 六年二月甲午遣使秩祭于山川。 丙申祭温神于五部以禳温疫。 三月丙戌祭五温神。 四月戊申合祭己卯年幸三角山所过名山大川于开城及杨州。 七年二月丙申命太子醮三界百神于球庭。 十月壬子朔礼部奏: "我国敎化礼义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 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 从之。 九年十一月丁亥醮太一祈雪。 十二月甲子祈雪于山川。 十年二月癸丑命太子醮三界灵祗于球庭。 八月甲申遣使祭东明圣帝祠献衣币。

    睿宗三年五月辛酉王率近侍三品以上醮昊天五方帝于会庆殿。 八月丙戌命有司祀老人星于南坛。 六年二月己亥祀老人星于南坛。 十一年四月丁卯遣使祈雨于上京川上松岳东神诸神庙朴渊及西京木觅东明祠道哲 梯渊。

    仁宗元年二月甲午亲醮于阙庭。 十二月壬午秩祭山川。 七年三月甲申遣使醮于 州毡城。

    明宗十四年五月丙戌以太子无嗣遣使 祭于白马山。 二十年十月甲申遣使西都祭艺祖庙西都艺祖之所兴也。 至今衣冠犹在其庙故后王每于燃灯八关遣大臣致祭。

    高宗四十五年四月乙酉亲醮三界。

    元宗十四年讨三别抄于耽罗也无等山神有阴助之验命春秋致祭。

    忠烈王元年六月戊辰遣使于忠淸庆尙全罗东界等道遍祭山川。 二年十月癸亥亲醮于康安殿。 三年二月庚申朔亲醮于本阙。 五月壬辰以耽罗之役锦城山神有阴助之验令所在官岁致米五石以奉其祀。 四年二月庚申亲醮于本阙。 九月辛卯遣使于平壤享太祖东明木觅庙。 五年三月庚戌亲醮于康安殿。 五月丁卯用乐祀竹坂宫新殿鹫瓦。 六年三月戊申亲醮三界于本阙。 七年三月甲子以将征日本祭纛于宫南门。 八年三月甲子亲醮于本阙。 九年三月甲子亲醮三界于本阙。 九月庚申亲醮于本阙。 十年三月戊午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十月丙午亲醮于康安殿。 十一年三月己卯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十二年三月丁丑亲醮于康安殿。 十三年三月壬辰朔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六月己巳将助征乃颜亲祭纛于宫门。 十四年二月甲申亲醮于康安殿。 十二月丙辰幸九曜堂醮十一曜。 十六年九月庚申将征日本祭纛于寿康宫。 十八年四月癸亥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二十一年二月甲辰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忠肃王十二年十月令平壤府立箕子祠以祭。

    恭愍王五年六月令平壤府修营箕子祠宇以时致祭。 八年十二月丙子以贼起祭中外山川于神庙以求助。 九年三月甲午祭诸道州郡城隍于诸神庙以谢战捷。 十年十月祷兵捷于群望。 二十年十二月命平壤府修箕子祠宇以时祭之。

    辛禑三年七月丙申都评议司言: "往岁玄陵将亲讨红贼始立纛每月朔望祭之其弊不细请停罢。" 从之。 四年五月甲戌以时令不和醮太一于福源宫。 五年三月辛未遣使醮摩利山。 甲申命净事色大醮三界。 六年八月辛未命净事色醮开福神于阙庭。 十一年三月丙子命醮于球庭及净事色。 十四年四月丙辰遣使醮助兵六丁。

    志卷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