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第十三 高丽史一百

郑麟趾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高丽史最新章节!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

    杜景升。

    ○杜景升全州万顷县人质厚少文有勇力初补控鹤军手搏者招景升为伍其舅上将军文儒宝闻之曰: "搏贱技也非壮士所为。" 景升遂不往。 后以队正充厚德殿牵龙。 郑仲夫之乱武人多劫夺人财景升独不离殿门秋毫无犯。 明宗初再迁散员李义方闻其名引为内巡检军指谕一日退朝步出泰安门变服亡匿家人寻之三日得北山岩石*闲问其故云: "尝入直 若梦有数人谋杀己惧而微服遁去俄有数万人逐之因以至此。" 人谓庚寅横死者为崇也。 义方闻景升复出喜曰: "此人世不多有。" 复授指谕迁郞将东北面兵马使金甫当起兵南方皆响应义方以其从兄郞将李椿夫及景升为南路宣谕使椿夫性暴虐多杀邑宰景升从容谓曰: "受命之日以为方鎭构逆州郡响应祸乱连结恐难底定今赖公威灵巨魁已歼先声所至束手请命诛戮旣多请自今皆宽之脱有反状情迹昭著然后诛之。" 椿夫从之南方悦服。 使还椿夫谓景升曰: "始以公为庸怯乃今知公宽厚谨愼能济大事向非公策岂惟叛逆未息亦使仆陷于不义。" 因结为刎颈交。

    景升以功拜将军出为西北面兵马副使戍昌州西京留守赵位宠起兵分道将军朴存伟李彦功等为位宠所执时景升戍旋至香山洞通路驿遇西兵与战败之景升至抚州馆方昼食西兵千余人突至景升开馆门西兵争入景升射一人卽 地西兵败走。 景升谓士卒曰: "贼在前不可从旧路。" 乃由径夜行至一寺解鞍与僧问路僧指之景升日夜兼行八日而至京。 时元帅尹鳞瞻已出军王以景升为东路加发兵马副使景升率兵五千余人至孤山分军为三以左右翼急击西兵大破之斩首千余级至宜州位宠将金朴升列车城外御之景升选锐攻拔其城擒朴升斩之传首于京。 诸州鎭稍稍归附定长二州及宣德鎭欲投女眞景升遣人抚安之女眞千余人到定州门外欲乘危 掠景升谕解之女眞乃退。 景升至孟州西兵据险以拒与李义旼石麟等击破之斩四百级孟德二州兵 城走景升慰居民令按堵抚州坚拒不服云中兵又至为声援景升分兵击之云中兵退抚州遂降。 时行营兵马使及四摠管战不利还京西兵遮路景升迎击于大同江凡二十战皆捷西兵大败。

    景升还至平州王遣知奏事李光挺郊迎劳问。 及至王曰: "卿以死许国使凶徒挫气功不细矣然大 尙存社稷之耻也卿其勉之。" 仍命为后军摠管使复遣之。 景升踰铁关从耀德云中路行所至风靡西兵入保涟州景升积土城外列大炮攻拔之又斩义州都领崔敬若及令猷令英等士卒入城争取货宝景升下令禁止之惟听取釜鼎于是西北诸城皆迎降遂移师攻西京连捷。 西人负固久不下军中以涟州釜鼎为 器人便之曰: "公之计远矣。"

    西兵夜出犯阵烧营门景升令曰: "旣火矣救之何益 " 因取物投之火益炽明如昼兵不敢入。 景升恩信素着西人多出城投降者遂与鳞瞻破西京擒位宠杀之西京平余兵尙在复以景升为西北面兵马使鎭永淸。 北路处置使李景伯欲与议军事遣五百骑邀之西人设伏狙击于路骑兵皆没唯郞将高勇之等十余人走免景升已就途闻变驰还八城西人追不及执电吏杀之。 景伯与景升不 战数不利召景伯还以石麟代知西北路兵马事景升兼处置使。 金使将还西兵梗路不得过景升募士卒掩击杀之王嘉其功升上将军知御*吏{史}台事骤迁守*大尉 知政事判吏部事修国史掌铨注虽内宠莫敢挠之。

    进平章事封三韩后壁上功臣  工李光弼图形光弼曰: " 法生时 半像耳。" 景升怒使具体。 两府文武百官就第贺重房诸将宴贺酒 各执乐器景升歌守司空郑存实吹小管李义旼怒骂曰: "安有宰相自同伶人歌吹也 " 乃罢归景升目不知书时有一医题壁自称玉堂人有人嘲之曰: "战将今为修国*吏{史}不妨医作玉堂人。" 闻者齿冷景升与同列奏: "式目都监所藏判案国之龟镜部秩错乱渐难稽考宜加检讨誊写以藏。" 从之。 又奏: "祖代诸功臣赞定大业厥功卓然宜追加爵命以示不忘。" 王嘉其奏皆赠爵又为录*券各赐其后。

    与义旼同拜门下侍中位在义旼上义旼在中书大 景升笑而不* 寻加中书令旧制三品以上每迁级例上让表降诏不允然后表谢上官景升独曰: "内不欲让而假人笔外为礼文吾不忍为也。" 王移御延庆宫讹言变生辇下扈驾百官皆狼狈四散景升独按 神色自若。 崔忠献谋废王勒兵市街托议事召景升景升女壻将军柳森栢疑之自刎死遂流景升于紫燕岛又流森栢父得义于南裔景升在岛忧愤呕血卒或云景升有金其奴欲盗密毒之。

    于学儒。

    ○于学儒木州人父邦宰 力絶人官至右仆射学儒倜 有气 宿卫毅明两朝忠谨无他李高李义方等将作乱议主兵者皆曰: "在今舍于公复何人哉 " 遂诣其家谋之学儒曰: "公之志大矣然吾父常戒予曰: '武官见屈于文官久矣能无愤乎去之易如拉朽然文官见害祸及吾辈亦不旋踵汝宜愼之。' 吾父虽没言犹在耳死且不从。" 及二李得志谋害之学儒惧求娶义方 得免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卒。

    卢永淳。

    ○卢永淳杞溪人毅宗朝入内侍为合门祗*侯{候}东北面兵马使及春州道按察使奏: "京畿伊川安峡东州平康东界永 宜州西海谷州之境寇盗横行请捕之。 王遣永淳及兵部郞中金庄等捕贼首异双员衣朴等诛之后拜承宣。 郑仲夫之乱扈从臣僚多遇害永淳本兵家子且与武臣相善故免官至平章事。 子孝敦荫补官历任中外累立战功事有利国知无不为熙宗四年以门下侍郞平章事卒年六十二谥懿贞。

    赵位宠。

    ○赵位宠史失世系毅宗末以兵部尙书为西京留守郑仲夫李义方等弑毅宗立明宗。 明宗四年位宠起兵谋讨仲夫等遂檄召东北两界诸城兵曰: "侧闻上京重房议以北界诸城率多桀 欲讨之兵已大举岂可安坐自就诛戮宜各* {纠}合士马速赴西京。" 于是 岭以北四十余城皆应之独延州闭城固守王遣平章事尹鳞瞻率三军击位宠又遣内侍礼部郞中崔均为东北路都指挥使谕诸城鳞瞻至 岭驿位宠遣兵急击大破之位宠先锋至京西义方击败之奔还至大同江收散卒复 城固守义方久屯城外位宠击却之义方兵获位宠子卿及将军禹为善斩之传首于京。

    明年位宠遣兵击耀德县时义方已伏诛王遣殿中监庾应圭给事中史正儒诏位宠曰: "朕因臣民推戴奄登大宝于今六年赖文武臣邻 辅获守丕基顷有贼臣专擅国政多行不义害及中外民怨兵起至于无知小民杀伤尤多朕甚哀痛其贼臣已从卿等表奏举义扫荡卿等又请降使宣谕嘉乃忠诚遣使宣谕体朕至意更励忠诚。" 位宠上表请降应圭还位宠悔之遣精骑追至洞仙驿不及不胜其愤斩其 吏而还寻遣左营郞将徐俊明上表贺诛义方王留俊明于法灵寺唯放校尉徐惟挺还。 上京兵围涟州数月涟州请救于位宠位宠遣将救之上京兵从*闲道击之斩千五百余级虏二百五十余人又掩击于莽园斩七百余级虏六十余人。 时毅宗犹未葬以位宠声言义方弑君不葬之罪乃发丧葬禧陵。 将军朴存威奉使在云中道每夸纳釜之事云中人应位宠遂斩存威。

    鳞瞻攻西京位宠食尽至 人尸时出挑战鳞瞻坚壁不出位宠遣金存心赵规如金奏义方放弑之罪存心中道杀规来泊礼安江王遣中使迎劳拜存心内侍阁门祗候其军将六十人职赏有差。 位宠闻之杀存心妻子位宠复遣徐彦等如金上表曰: "前王本非避让大将军郑仲夫郞将李义方弑之臣位宠请以 岭以西至鸭绿江四十余城内属请兵助援。" 金主执送彦等东京路都摠管府牒宁德城云: "西京留守赵位宠三次遣使九十六人赍告奏表文等事今勘得所遣人徐彦等状称大定十年八月前王游普贤寺大将军郑仲夫郞将李义方等执前王及子孙送海岛立前王弟翼阳公为王饰以因病让位上表大朝大定十三年仲夫等遣人杀前王及子孙官僚等大定十四年位宠上表请王诛仲夫等今年正月王下诏谕贼臣等已诛复有仲夫子筠杀义方等不告国王领兵三万余人攻西京相战至今未决胜否今年六月位宠与北界四十余城欲属大朝遣义州都领崔敬若等赍牒婆速路摠管府公文至义州关门为郑白臣等所杀又筠等军马遮路以此遣大使金存心赵规等各三十余人泛海来奏不知消息节次再遣彦等其欲属大朝及请兵问罪等事委是端的钦奉帝命位宠陈乞事则非大国所容将彦等付彼国施行其彦等衣甲诸物差官交割。"

    六年位宠使人诈为居士服请兵于西北州鎭至静州被执位宠与上京兵战佯败走上京兵逐至龙兴德部位宠回兵击之上京兵死者甚多。 麟州人康夫禄升郑臣等杀防守将军蔡允和王遣内侍祗候崔存往谕之未几夫等又杀义州分道将军尹光辅防御判官李彦升以应位宠位宠遣人署诸城酋豪官。 麟州都领中郞将洪德谋执位宠所遣人以拒夫等袖刃至德家欲害之德伏兵于门斩之鳞瞻攻西京通阳门后军摠管杜景升攻大同门破之城中大溃遂杀位宠函其首来献枭于市又执送位宠妻 。

    房瑞鸾。

    ○房瑞鸾宣州乡贡进士赵位宠起兵西北诸城皆附瑞鸾谓其兄孝珍得龄曰: "位宠胁诱诸城土豪伪署官职令收兵赴西京吾曹亦与其中吾妇翁尹仲瞻以兵马判官在从兄鳞瞻麾下壻攻妇翁情所不忍 位宠所谋不轨终必自败兄宜熟计。" 孝珍等然之夜密诱州人曰: "位宠始以诛贼臣为名故诸城响应称兵向阙及至郊畿交锋辄败官军追击 尸相枕欲收余烬复谋旅拒气势已沮不可复振所恃者惟险固耳若王师一朝拔西京移军临之阖城必为* 粉且位宠之志不止讨贼若不改图恐为同恶流丑后世今欲率先倡义去逆 顺于诸君意何 " 州人皆诺有都领郞将义儒受位宠署为将军独不可孝珍狙射毙之卽遣人告义州义州人亦杀位宠所置将景绰等以应遣人赍首从*闲道飞报行营诸城闻之皆罢兵。 事闻王嘉之赐孝珍爵散员瑞鸾以同正属内侍得龄留本州岛为户长未几州人嫉孝珍独受爵遂杀得龄及其母。

    朴齐俭。

    ○朴齐俭明宗时以大将军为西北面兵马使赵位宠旣败余众复聚分军为三有思进轼端进国者为中军行首戒训为指谕金甫为前军行首光秀为后军行首散居嘉渭泰涟顺等州山谷首尾行劫大为民患焚慈肃二州屠妙德香山诸寺王遣兵讨之屡战失利。 齐俭始至营与录事金重甲谋部分诸校发兴化云中道兵为掩袭计贼依阻山林无定居诸郡人又多为贼耳目军中动静辄先知之战始交辄败北士卒气沮逗留不进裁留五百人为声援引还。 贼乘胜攻宁州灵化寺驱僧为兵进攻涟州贼势转盛然其游寇日久闾阎无坞壁者劫掠旣尽大城皆坚守未易猝拔由是渐就饥窘谋欲降。 齐俭闻之遣人招诱诸屯贼相率来降齐俭每见降者辄 循之曰: "汝等亦皆吾赤子。" 开仓赈之前后凡六百余斛乃听其所欲分处龟涟等州使之安业给光秀等传骑送京王以光秀为校尉金甫摄校尉思进轼端戒训为队正。 独进国不降率其党百五十余人欲投女眞齐俭遣兵尽擒斩之龟州别将东方甫等十七人与贼交关往来皆诛之。 齐俭后知御史台事。

    其子 光年少轻薄初补权务气骄道遇李绍膺妻见从婢有持姜者求之不与 光欧辱之绍膺妻大怒率 仆持刀杖至齐俭家呼 欲杀 光 光及家人皆逃匿。 绍膺女壻庆大升弟也绍膺妻凭庆势诉重房重房奏: " 光道辱宰相妻大无礼宜置于法。" 事下重房治之 光竟不出齐俭坐免历抵诸将家乞怜诸将哀之请复其官王许之。

    奇卓诚。

    ○奇卓诚幸州人美容仪善射御初补校尉毅宗好驰马击球擢为牵龙常在王侧善事权贵骤迁卫将军。 明宗初累转 知政事赵位宠起兵卓诚为副元帅御之及还判兵部事进门下侍郞平章事判吏部事。 有金平者少有文名金甫当之乱妻父韩彦国被戮平携妻子隐于升平郡及卓诚秉政以平有才擢为直史馆。 卓诚贪财卖官由是贤者屛迹谗 竞进家臣高忠全李仁龄皆奸 贪鄙恶声远播。 九年卒广平宫久废无主卓诚欲请王居之其妻谏止之不听居数月而死后王论讨位宠功赠推忠 谋佐理同德功臣守太师门下侍中图形阁上。

    洪仲方。

    ○洪仲方起自行伍郑仲夫废毅宗立明宗仲方与有力骤拜大将军性 直不阿每面折人过王器之人亦倚重。 时武散官检校将军以下散员同正以上聚议欲夺处东班权务官重房台省畏众口莫敢谁何。 仲方独曰: "国家设官分职唯卿监外武臣不兼文官自庚寅以后吾 得处台省布列朝班校尉队正许着 头西班散职差任外官固非先王之制若又遽夺权务官其如东西定制何吾宁死不从议遂寝。" 于是西班散职群聚于路每见达官控诉不已一日遇仲方遮道慢骂。 仲方攘臂跋马排突至重房曰: "吾今日几死矣下之陵上至如是耶 " 乃密谋捕首谋者四五人配岛又流其党十余人时议尤重之。 累官至守司空尙书左仆射掌外官长吏之职进退予夺惟意所恣又蓄嬖妾嗜利者附之争纳贿赂九年卒。

    庆大升。

    ○庆大升淸州人父珍中书侍郞平章事大升 力絶人早有大志不事家产年十五荫补校尉累迁将军。 珍性贪鄙多夺人田及卒大升悉以田案纳选军一无所取人服其淸。 明宗八年淸州人与州人系京籍而退居者构隙捕杀几尽其党之在京者闻之欲报仇矫旨募死士向淸州王遣将军韩庆赖等追止之不及与州人战不克死者百余人。 时大升与大将军朴纯弼为本州岛事审官以不能禁制见罢牧副使赵温舒亦罢。

    大升尝愤郑仲夫跋扈谋欲讨之以其事艰大隐忍未发会仲夫子筠潜图尙公主王患之大升锐意讨仲夫畏其壻宋有仁未得*闲及有仁斥逐文克谦韩文俊大失人心朝臣皆侧目。 牵龙许升有勇力为众所服筠爱之升及队正金光立俊翼又皆大升所善九年大升谓升曰: "我欲去凶徒汝能从之事可成矣。" 升诺之大升曰: "藏经会毕之夜宿卫之士必皆困睡吾令死士三十余人伏和义门外汝先杀郑筠于内以啸声为约则我发伏应之。" 夜四鼓升入筠直庐杀之遂发啸大升率死士踰宫墙入杀大将军李景伯指谕文公吕所见辄杀宫中呼 锋刃交接王惊愕。 大升至寝殿外大声曰: "臣等卫社稷请上无恐。" 王出御宫门召大升等手赐 酒以慰之大升因请发禁军分捕仲夫及有仁父子仲夫等闻变逃匿民家悉捕斩之枭首于市。

    王呼大升问曰: "欲以筠承宣之任授卿。" 大升曰: "臣不识字非所敢望。" 王曰: "非卿则谁可者吏部侍郞吴光陟何如 " 对曰: "承宣出纳王命非儒者不可光陟虽稍知书然亦武臣恐似郑筠。" 王 然大升知光陟必拜承宣恶之大升族兄将军孙硕素与光陟有仇诱大升幷杀之遂分捕四家之党将军金光英指谕石和袭连中郞将宋得秀奇世贞等杀之朝士诣阙贺。 大升曰: "弑君者尙在焉用贺为 " 李义旼闻之大惧武官或宣言曰: "郑侍中首唱大义沮抑文士雪吾曹累年之愤以张武威功莫大焉今大升一朝而尸四公孰讨之耶 " 大升惧招致死士百数十人留养门下以备之号都房为长枕大被令轮日直宿或自共被以示诚款。

    未几辞职家居然国有大事必就关决大升自去郑宋以来心不自保常令数人潜伺里巷偶闻飞语辄拘囚鞫问累起大狱用刑深峻。 时京城寇盗多起自称大升都房有司逮捕囚之大升辄释之由是公行夺掠无畏忌大升门客杀一良家子于路有司捕之欲治大升力救得免。 升光立等恃其同功偃蹇自肆阴养恶少又 侍东宫寝卧后壁歌吹彻夜旁若无人大升忌之。 召升于其第斩之道见光立杀之以兵自卫奏云: "升等纵恣非唯欲杀臣且图不轨事迫不暇奏闻已诛之。" 王命近臣慰谕之宰相以下皆就第或致书而贺大升稍自安罢其兵卫。

    十一年前队正韩信忠蔡仁靖朴敦纯等谋作乱令史同正大公器知之以告大升大升白王捕鞫之辞连石和及别将朴华注簿李敦实乃流信忠仁靖敦纯等于岛贬和南海县令华河山岛勾当使流敦实于广州。 王内忌大升外示优宠日赐珍羞服玩奏请无不曲从故人多 附然非有学识勇略者大升辄拒之武官皆畏其威不敢纵肆。 十三年大升忽梦仲夫握剑叱咤因得疾卒年三十及葬道路莫不哀哭。

    初大升之讨仲夫也牵龙金子格有力焉大升爱之 领都房大升卒都房* {敛}钱以葬将散复聚飮子格诬告曰: "大升都房往往复会者将为乱也。" 王素忌大升命重房捕之使大将军郑存实吴淑等治之苟名在都房者悉捕之其或逃匿缚其父母妻子及族党困苦之匿者自出或自刃死凡得六十余人复谕存实等严加 掠穷索其党又令内官伺用刑苛缓于是 楚甚酷 流远岛多死于路存者不过四五人。

    光陟父挺尝为郞将西都之反仁宗命挺赍诏密谕诸城挺藏诏衣中徒步*闲行被逻卒执系狱有一丑女食之挺德之约为夫妇遂生光陟。 后挺累官至尙书以老致仕妻无子乃召光陟为嗣光陟补牵龙队正喜与儒士游不好武。 毅宗末为别将牵龙行首与李义方有素拜千牛卫将军改金吾卫将军吏部侍郞明宗欲授三品职光陟曰: "臣年少拜四品又兼吏部于臣足矣。" 遂辞出为杨忠州道察访使时孙硕父为水州使性贪鄙侵渔无厌百姓苦之硕惧就光陟求哀光陟不听竟劾罢之硕由是与光陟有隙遂诱大升杀之。

    陈俊。

    ○陈俊淸州吕阳县人有勇力起行伍积劳拜卫将军戍北界戍将例不得着正角 头独俊着之知兵马事梁升庸禁之不从劾罢之起为大将军。 明宗朝累拜知枢密院事进 知政事判兵部事九年卒。 性质直颇得时誉王亦器重庚癸之乱文臣家赖俊全活者甚多时人谓有阴德后必昌。 孙湜 温皆登第有文名湜官至御史大夫 选直翰林院以右司谏知制诰出知公州卒善为诗词语淸丽少与李奎报齐名时号李正言陈翰林。

    崔世辅。

    ○崔世辅系本寒微不解书毅宗时以禁军充队正丁亥流矢之变以世辅在侧疑之流南海后武人得志召复旧职明宗初累拜同知枢密院事十四年进门下侍郞平章事判兵部事上将军。 有人诉重房曰: "修国史文克谦直书毅宗被弑事弑君天下之大恶宜令武官兼之使不得直书。" 克谦闻之惧密奏王王重违武臣意然恶其非旧制乃授世辅同修国事世辅擅改事为史由是毅宗实录脱略多不实。 克谦尝于 史堂戱世辅曰: "儒官之为上将军自我始武官之同修国史自公始。" 相与一 时崔连金富亦以将军 为礼部侍郞武人兼儒官自三人倡。 十九年世辅代克谦判吏部事性贪污视贿赂多寡为升黜财累巨万寻加特进守*大师二十三年卒。

    子斐美容仪为东宫指谕太子嬖婢在宫垣内掷橘挑之斐遂私之事泄王欲置诸法赖李义旼营救获免太子逐婢婢为尼斐犹通焉崔忠献数其罪流南裔。 初世辅构第遍一坊四面各置第宅为子孙计未久家门尽灭。

    朴纯弼。

    ○朴纯弼门地贱微挺姿表美须髥进止言语为人所推许毅宗时以中禁军入卫颇勤恪始补勇爵明宗立迁左中禁指谕。 时武人秉政文臣歼尽簿书云委纯弼独能操笔终始无怠以功授大将军号令军府自是不淹旬日践历华要至兵部尙书。 纯弼直东宫之旁大营私第太子白王曰: "术人以为朴尙书第于东宫为月建方不宜营造臣力不能禁请上禁之。" 王曰: "朴尙书必不听我言但汝修省以消厄患。" 闻者莫不愤叹后拜枢密院使曹元正之作乱也纯弼当直逆知之移病以免进中书侍郞平章事二十一年以 知政事卒。

    李英搢。

    ○李英搢初名宠夫高令郡人家世微贩鱼为生充逻卒性残忍喜祸郑仲夫之乱附李义方李高恣其凶暴世之言残虐者必曰宠夫。 庆大升用事诛戮凶党殆尽英搢畏缩及大升卒复横肆骤迁刑部尙书渔夺无厌以致家当屋宇耽耽人见之曰 。 尝求使于金沿路需索郡县奔走赂遗万计秽声四达金人见之曰: "汝向为义州戍卒州人皆呼为兽心人汝国无人 汝拜高官衔使命耶 " 所至皆慢骂不礼及还语其子曰: "汝辈免使异国幸矣。" 转兵部尙书疾笃在告会有武选力疾而出寻死。

    白任至。

    ○白任至蓝浦县人业农初以骁勇被选至京赁屋居卖薪自给毅宗选充内巡检军扈驾出入不离仗侧以劳补队正郑仲夫之乱武人得志遂贵显。 明宗朝累迁刑部侍郞妻具酒馔盛驺从访旧赁家  惊叹曰: " 汝之福也。" 转大将军兵马副使。 有养贤库记官尝借库银器数事寄郞将李允平家过数日记官取器不返其妻候之闻有笼尸在路旁往视之卽其夫也妻意必为允平所杀诉有司治之允平不服久系狱以赂免 掠允平家人及记官亲友被 讯死者数人。 国人皆曰: "允平实杀记官法官故缓之。" 允平闻而告曰: "予实无罪国人皆指予为言势不可 请纳家 赎之。" 公议久未决时中军阅战马有注簿同正赵英仁者鞍马服饰极鲜华求籍神骑班。 任至曰: "英仁家素贫今暴富有由。" 执送法司英仁恃其无显迹略无惧色俄有一 来告曰: "我英仁家 也主与记官素亲一日记官赍银器到家主贪其物毒杀之吾母适在前主恐事泄幷杀 后园以灭口银器亦埋某地我欲告法司复 恐见害未敢耳。" 有司往掘之皆得。 任至后拜刑部尙书迁知枢密院事尝以私事谒王引入内殿优礼以遣。 旧制: 大臣非国家大事不诣君门。 台* {谏}不劾任至时议讥之二十一年以知门下省事卒。

    李俊昌。

    ○李俊昌明宗时为刑部侍郞有男子夜投匿名书于寿昌宫门巡检官捕得之乃 俊昌兄弟也王性柔弱事皆决于诸将但 之而已诸将信其书乃欲诛俊昌等。 王闻之召大将军郑邦佑责曰: "自癸巳以来无辜多见害予不能救咎实在予今俊昌等若谋不轨彼必显告岂夜投匿名书乎曲在男子诸将何欲诛俊昌耶 " 诸将 问男子果服其诬流远岛盖怨俊昌尝夺其田也后拜太仆卿。 俊昌母睿宗宫人出也宫人本贱隶旧例宫人子孙限七品唯登科者至五品俊昌至是拜三品台谏畏缩无敢言者官至枢密院使卒。

    崔忠烈。

    ○崔忠烈明宗时拜司宰卿神虎卫上将军累迁同知枢密院事与院使李光挺副使文克谦等奏: "燃灯会旧用二月望近因圣考讳朔改用正月有乖先王之意今三光告异二气不调恐或由此纵不设会作乐请于二月望令公私随宜燃灯。" 从之。 忠烈又建议: "八关会百官果床与中禁军衣饰华侈无制请禁之。" 从之寻以星变乞解职不允进中书侍郞平章事太子少傅判刑部事。 旧制燃灯八关必遣宰相至西京摄行斋祭自甲午之变西京有事诏停遣使后只遣三品官忠烈利其赠遗奏曰: "先王遣宰相为使盖重翼京也乞依旧制。" 王 知其意遣忠烈如西京行八关会及还多受贿赂辎重至三十余两十二年卒。

    郑世裕[*(郑)叔瞻*(郑)晏]。

    ○郑世裕河东郡人明宗时为西北面兵马使* {敛}民财货数献内府王遣其子叔瞻赍手诏奬谕世裕还请授其子允当铨曹允当年少无知乃授吏部员外郞。 世裕累官刑部尙书时 知政事上将军文章弼等诸将军劾奏: "世裕尝在西北面* {敛}民茧丝及珍玩之物诈称贡献驿输其家又在尙书省署永州吏崔安户长公牒已成世裕纳水州吏崔少赂改永为水安为少以其牒给少事觉法当流以计获免今为刑部先坐衙同列有后至者辄畜骂逐之专权自恣舞文弄法视贿赂多少出入人罪请流远岛以戒后人。" 制从之国人大悦后队正李金大上变告世裕谋不轨乃流世裕允当叔瞻于南裔。

    ○叔瞻累官枢密院知奏事高宗初 知政事金山王子兵 入北鄙叔瞻为中军元帅行至兴义驿军中自惊奔还屯国淸寺号令不行部伍无纪律人皆缺望。 从军僧徒谋杀崔忠献忠献捕鞫之辞连叔瞻乃罢还叔瞻以忠献子怡为壻恃势颇骄横大起第宅三四区弥满数里及为元帅多受军卒贿放遣之常语军中曰: "崔忠献 丧王室自招寇贼反遣我讨贼谚所谓人则食 我反飮水者也。" 至是忠献欲杀之赖怡营救流河东后拜平章事。 兄右仆射 亦贪鄙夺占人田又不能正家妻妾无分乃降授工部尙书。

    叔瞻子晏晏初名奋性聪慧少登第阴阳 术医药音律无不精晓出 晋阳以母老辞归养河东怡爱其才奏授国子祭酒晏见怡专权忌克欲远害退居南海好佛游遍名山胜刹舍私 与国家约中分藏经* {刊}之事佛太烦一方厌苦。 晏旣退犹恐及祸养怡外孙为子以取媚又* {谄}事权贵好奢侈第宅器皿极其华丽。 崔沆秉政召知门下省升 知政事一日与门生郞将林 内侍李德英威州副使石演芬论时事曰: "人命至重崔令公何杀人乃尔 " 后德英演芬会 家飮复称晏语叹曰: "恩门之言诚是。"  妻兄家奴闻之诉于沆。 沆与晏素有隙欲收人望外虽礼貌内实猜忌至是大怒曰: "郑公本有异心诽谤吾事其将构乱乎 " 遂籍其家流白翎岛寻遣人沈杀之。

    郑国俭[利瓦伊城]。

    ○郑国俭明宗时属内侍为大府少卿八关会赍赐宰相花酒稽缓 政宋有仁怒不受国俭以此被劾削禁籍后附有仁复为内侍。 国俭家在水精峯下峯路幽僻高险恶少五六人常聚其峯见妇人有姿色者必劫乱之至夺其衣物。 一日国俭见一妇人盛饰着袈裟由峯路下袈裟妇人盛饰以缁帛为之所以蒙头掩面者贼邀而劫执从婢皆散。 国俭不能忍视遣女壻内侍利瓦伊城令同正崔谦率家 捕之获三人囚大理乃大将军李富甥侄及权势武官子侄也请谒交午法官欲不治刑部员外郞赵闻识独抗议讯鞫杖杀时议快之。 国俭累官吏部尙书转御史大夫恶铨注冗杂罢南班假充者十余人台纲稍振进 知政事神宗六年卒。

    维城大将军干之子交友以信遇事刚果按全罗守汉山皆有声绩累拜左常侍。 王浚明之被祸也其弟正言景仪缘坐配流亲旧畏崔忠献莫有送者维城以故旧遣人饯之 白金三十两遗押吏得宽陵逼景仪感泣 咽时人多之。 高宗初为西京副留守以弦歌自娱惑于官妓因得疾卒。

    郑邦佑。

    ○郑邦佑起自电吏明宗朝累迁大将军知御史台事以贱系拜台官人皆笑之出为西北面兵马使重房奏: "昔陈淑尝为其道兵马使邦佑以电吏从行北蕃吏民尙有记其面者今若出鎭人心不服徒示国家无人也请勿遣。" 王从之。 后复为兵马使台谏无有言者邦佑公廉率法威惠 施一方畏服。

    丁彦眞。

    ○丁彦眞神宗五年为大将军时庆州人谋反密遣郞将同正裴元佑往将军石成柱配所古阜郡说曰: "高丽王业几尽新罗必复兴以公为主沙平渡为界何如 " 成柱佯喜留元佑于家潜告郡守惟贞惟贞捕送按察使以闻诛之。 庆尙道按察使池资深奏庆州贼请降不必发兵。 崔忠献怒以大将军金陟侯为招讨处置兵马中道使刑部侍郞田元均副之大将军崔匡义为左道使兵部侍郞李 副之摄大将军康纯义为右道使知阁门事利瓦伊城副之趣发兵往讨。 贼闻之募集云门山及蔚珍草田贼分为三军自称正国兵马诱胁州郡。 陟侯师老不战使贼势日盛明年征陟侯以私骑还京遣彦眞代之台省劾罢陟侯职。 贼入基阳县匡义帅兵急击杀获甚多忠献奏遣中使赍诏赐药以奬之彦眞旣至因祈恩诣城隍祠密以捕贼之谋授觋。

    一日贼徒都领利备父子至祠潜祷觋 曰: "都领举兵将复新罗吾属喜之久矣今幸得见请献一杯。" 邀至其家飮之醉遂执送彦眞贼掠杞溪县维城进兵击之贼魁 佐乘高望见将遁将军房秀精率二子先登奋击士卒乘之斩一千余级虏二百五十余人彦眞又遣队正咸延寿康淑淸往云门山诱 佐使安业不听。 贼副屡目延寿延寿知其意出持剑入击 佐 佐奋起淑淸击斩之传首于京贼麾下欲刺延寿等贼副呵禁之得免。 匡义执太白山贼魁阿之械送于京瘦死狱中匡义又奏: "兴州浮石符仁等寺及松生县双岩寺僧徒谋乱。" 命兵马使鞫之配岛。 又明年忠献以匡义 纯义维城等平东京功最多奏令先还 加爵秩僚佐以下赏赉有差。 彦眞元均等还忠献奏曰: "贼未尽除宜留中军判官朴仁硕为按察使率京兵二百鎭之。" 仁硕擒余贼金顺等二十余人遣皇甫经以闻王命经属内侍加八品职高宗二年彦眞以知门下省事卒。

    列传卷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