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词语

施蛰存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北山楼词话最新章节!

    一 泰娘桥

    蒋胜欲《一剪梅》词,俗本作“秋娘容与泰娘娇” ,殆承升庵《词品》之误。此与下二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了无关涉,甚不可解。《花草粹编》、汲古阁《六十家词》均作“秋娘度与泰娘娇” ,亦误。惟《历代诗馀》作“秋娘渡与泰娘桥” ,是已。

    蒋词别有《行香子·舟宿兰湾》,词意与此阕全同,结拍云:“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可以为证。

    刘禹锡《泰娘歌》云“有时妆成好天气,走上皋桥折花戏” ,此泰娘桥也。

    又升庵《词品》此词换头云“何日云帆卸浦桥” ,亦误,诸本均作“何日归家洗客袍” ,可知此句元不重押桥韵也。

    《花庵词选》有陈敬叟《水龙吟》云:“向秋娘渡口,泰娘桥畔,依稀是,相逢处。” 亦可取证。

    二 花面丫头

    唐刘禹锡诗曰:“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留青日札》曰:“花面者,未开脸也。”

    此言今人亦已不能解。盖旧时女子年及笄则开脸。开脸者,修饰其脸面,自此而施脂粉,扫眉黛矣。未开脸,犹童女也,不整容,故曰“花面” 。花面丫头,犹今言毛头姑娘也。

    晁无咎《调笑》词云:“花面丫头年未笄。” 又《永遇乐》云:“青娥皓齿,云鬟花面,见了绮罗无数。只你厌厌,教人竟日,一点无由诉。”

    三 马知人意

    唐雍陶诗云:“唯到高原即西望,马知人意亦回头。” 又张蠙诗:“而今马亦知人意,每到门前不肯行。” 又温庭筠诗云:“惆怅羸骖往来惯,每经门巷亦长嘶。”

    宋词人多袭取此意。晏叔原词云:“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南畔路。” 张子野云:“骊驹应解恼人情,欲出重门嘶不歇。” 周美成云:“花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蒋竹山云:“认得游踪,花骢不住嘶骄。” 皆同一机杼。

    四 社日停针线

    唐宋时逢社日休假,学童不上学,妇女不事针线,故诗词中常用“社日停针线” 之语。

    张籍诗云:“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周美成词云:“闻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宝钗落枕春梦远,帘影参差满院。” 史邦卿词云:“忌拈针线还逢社,斗草赢多裙欲御。明朝双燕定归来,叮嘱重帘休放下。” 黄公绍词云:“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 皆咏及此风俗。

    《岁时杂记》云:“社日学生皆给假,幼女辍女工。云是日不废业,令人懞懂。” 可知此仅为少儿、少女之假日。社有春秋二社。立春复第五戊日为春社日,立秋复第五戊日为秋社日。以上所咏,皆春社日也。

    五 些娘

    赵师侠《蝶恋花》词歇拍云:“茶饭不忺犹自可,脸儿瘦得些娘大。” 贯酸斋《阳春曲》咏金莲云:“金莲早是些娘大,着意收拾越逞过。”

    些娘,宋元人俗语,谓“如此” ,有“仅此” 义。“些娘大” 即如许大,言其小也。

    今江苏无锡方言中犹有此语。“逞过” ,未详。大字与可、过协韵,当读作“度” 。

    六 排遍

    曹元忠跋《乐府雅词》云:“《玉照新志》载曾文肃作《水调歌》大曲述冯燕事,其排遍一至七皆称遍排,疑其或有所据。”

    余检涵芬楼印行夏敬观校本《玉照新志》,则俱作排遍,未见有作遍排者。夏校所用鲍渌饮校本、明刊本、元钞本,亦均同,不知曹氏所见为何本。

    七 罪过

    松江方言,凡向人道谢,辄曰“罪过罪过” ,此言他处未闻,然亦宋人语也。

    杨万里《听蝉》诗:“罪过渠侬商略秋,从朝至暮不曾休。” 薛泳《守岁》词:“一盘消夜江南果。吃果看书只清坐。罪过杨花料理我。一年心事,半生牢落,尽向今宵过。” 辛稼轩《夜游宫》词云:“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干罪过你。” 凡此“罪过” ,皆致谢之意。

    “罪过渠侬” 即“谢谢他” ,“罪过杨花” 即“多谢杨花” ,“罪过你” 即“谢谢你” 。

    八 头道

    张仲举《蜕岩词》有《多丽》词《为友生书所见》云:“银铤双鬟,玉丝头道,一尖生色合欢鞋。” 又《鹧鸪天·为朱氏小翠绣莲赋》云:“半臂京绡稳称身,玉为颜面水为神。一痕头道分云绾,两点眉山入翠颦。”

    此二词皆用“头道” 字,盖处女绾双髻,云发必中分一道,是为头道,即今言头路也。

    《彊村丛书》本均依汪氏摛藻堂抄本改作“头导” ,不可解矣。又张伯雨《贞居词》有《满江红·咏玉簪花》词云:“玉导纤长,顿化作云英香荚。” 疑亦“玉道” 之误也。

    九 别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是辛稼轩的一首小词,调名西江月,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词文就老老实实的描写他深夜在山野中赶路时所见所闻。不掉文,不用典,完全用口语。这种词总是最容易懂得的了。但是,为了第一句中一个语词“别枝” ,几乎使所有的注释家、欣赏家都堕入陷坑,没有能把这首词讲得完全正确。

    “明月别枝惊鹊” 这一句,如果改成散文句法,就是“明月惊别枝之鹊” 。“惊” 是全句的动词。“别枝” 呢?有人解释为“斜枝” ,“惊起了睡在斜枝上的乌鹊” 。有人解释为“横斜突兀的树枝” 。全句的意义是说:“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这两家都把“别枝” 理解为“斜枝” 。还有人把“别” 字解作“离开” ;“明月出来,鹊见光惊飞,离开了枝头” 。此外,还有一种讲法,以“别枝” 为另外一枝,根据的是方玄英的诗:“蝉曳残声过别枝。”

    以上这些讲法,散见于各种注释本和鉴赏辞典,甚至教材。读者如果一对照,就会怀疑。于是,这一首非常浅显明白的小词,一直存在着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这个“别” 字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确是很少见了,但是在唐宋诗词中,却是常见的。读者如果从“鉴别” 、“区别” 这两个语词去求索,就可以悟到它可以有“拣选” 的意义。曹操有一首乐府诗《短歌行》,其中有四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是描写月光下,受惊的乌鹊,想找一个安全的树枝栖息,正在彷徨不定,挑选不到合适的树枝。这个意象,被后世诗人用来比喻一个人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地方。苏东坡诗云:“月明惊鹊未安枝。” 又有一句云:“拣枝惊鹊几时眠。” 周邦彦词云:“月皎惊乌栖不定。” 都是用曹操诗意。辛稼轩这一句也同样。可知“别枝” 就是“拣枝” 。

    白居易《见紫薇花怀元微之》诗句云:“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别花人。” 又《戏题卢秘书新移蔷薇》诗句云:“移它到此须为主,不别花人莫使看。” 这两个“别花” ,都应当解作“鉴别花卉” 。“不别花人” ,就是不会赏花的人。郑谷诗中两次用到“别画” :“别画长忆吴寺壁” 、“别画能琴又解棋” 。都是鉴别(欣赏)名画的意思。梅圣俞有句云:“君谟善书能别书” ,是说蔡君谟自己能写字,因此,也能鉴别书法。曹唐《病马》诗云:“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别是古龙孙?” 这个“别” 字是单独用的动词,明清时代的人已不能理解了,所以《全唐诗》中此句下有一个小注云:“一作识” 。可知有过一个版本干脆把“别” 字改作“识” 字了。

    更可怪的是,尽管这个“别” 字唐宋诗人都在用,也还有诗人不能懂。葛立方著诗话《韵语阳秋》有一条云:“白乐天诗多说别花,今好事之家,有奇花多矣,所谓别花,人未之见也。” 他竟以为“别花” 是一种花名,这位著名的诗论家不免出了洋相。

    一九九一年六月五日

    一〇 偏枯

    《西清诗话》载:“皮光业尝得绝句云:‘行人折柳和轻絮,飞燕衔泥带落花。’自负警策。裴光约曰:‘二句偏枯,不为土。盖柳当有絮,泥或无花也,” 由此可知,一联之中,有一句不谐于情理,谓之“偏枯” ,亦诗病之一。

    唐李群玉诗云:“万木皆凋山不动,百川皆旱海长深。” 当时盛传,以为杰句。然对句极有气象,出联则于理有失。盖木自木,山自山,木凋本不与山事,岂如下句之川与海同其为水乎?

    又岑嘉州诗:“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亦脍炙人口之句。吾乡吴山氏讥其柳露相粘,花星无涉。(见《唐诗醳》)此皆偏枯之失也。

    一九七四年一月八日

    (以下未出版)

    一一 忺

    造物小儿忺簸弄,翻云覆雨难擐触。(吴潜《满江红》)

    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忺、菱花再拭。(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鬔松云鬓,不忺鸾镜梳洗。(柴望《念奴娇》上片歇拍)

    东风著面,却自依然相认。哄痴儿、忺声弄景。盘蔬杯酒,强教人欢领。也微酣、带些春兴。(陈著《卖花声·立春酒边》)

    绿云凤髻不忺盘。情味胜思酸。(陈允平《诉衷情》)

    恨结眉峰。两抹青浓。不忺人、昨夜曾中酒,甚小蛮绿困,太真红醉,肯嫁东风。(仇远《好女儿》上片)

    相思尚带旧恨,甚凄凉、未忺妆束。(张翥《声声慢》。此词又见《须溪词》,“恨” 作“子” 。)

    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髻亸,未忺整。(潘元质《贺新凉》(见《阳春白雪》))

    钗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姜白石《浣溪沙》)

    翠帘低护郁金堂。犹自未忺妆。(高续古《眼儿媚》(《阳春》))

    宿酒初醒,全不忺梳洗。抬纤指。微签玉齿。百色思量起。(朱尧章《点绛唇》(《阳春白雪》))

    对花时节不曾忺。见花残。任花残。小约帘栊,一面受春寒。题破玉笺双喜鹊,香烬冷,绕银屏,浑是山。(无名氏《江城梅花引》(《阳春白雪》七))

    靓妆照影,未忺整、雪艳冰清。只恐不禁、愁绝易飘零。(赵戆庵《江城梅花引》(同上))

    浅雨微寒春有思,宿妆残酒欲忺时。(彭元逊《瑞鹧鸪》(元《草堂》))

    马蹄踏碎琼瑶影。任露压、巾纱未忺整。(李曾伯《青玉案》)

    明朝又有秋千约。恐未忺梳掠。倩谁传语画楼风。略吹丝雨湿春红。绊游踪。(许梅屋《虞美人》下)

    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李玉《贺新郎》,《草堂》上)

    妒云恨雨腰肢袅。眉黛不忺重扫。(秦观《桃源忆故人》)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未忺。(孙夫人《南乡子》)

    而今百事心情懒。灯下几曾忺看。算静中、惟有窗间梅影,合是幽人伴。(沈端节《留春令·元夕》)

    雨后轻寒天气。玉酒中人小醉。乍报一番秋,晚簟清凉如水。忺睡。忺睡。窗在芭蕉叶底。(沈端节《如梦令》)

    流水小桥横,冶头沙路。一道清阴转林坞。满襟凉润,犹是夜来新雨。幽禽忺客至,如晤语。(王恽《感皇恩》)

    一二 一烘尘

    唐无名氏题长乐驿壁云:“三十骅骝一烘尘,来时不锁杏园春。杨花满地为飞雪,应有偷游曲水人。” 又见李郢诗,题云:“春晚,与诸同舍出城,迎座主村郊。” 又见郑颢诗。

    “马嘶尘烘一街烟。” (张泌《浣溪沙》)

    一三 著莫

    怀抱恶。犹被暗香著莫。(李俊民《谒金门》)

    一四 能

    瘦得黄花能小。(方岳《一落索》)

    一五 虚字入词

    香衾暖梦些些者,可更伤春也。(张砚铭《虞美人》)

    万点真珠云外起,滴碎芭蕉矣。(宋舜纳《虞美人》)

    世间良计,识字耕夫耳。(樊榭《点绛唇》)

    剪就钗头春胜也,添个春人。(樊榭《卖花声》)

    重阳过也成虚负,赖有诗仙。肯作延缘,人与黄花共一船。(樊榭《采桑子》)

    苦入秋心,依旧九莲开也。(樊榭《西湖月》)

    水晶帘底,日出三竿矣。(高不骞《清平乐》)

    看远山、日脚片云遮,雨来也。(陈崿《满江红·邨居》上片结句)

    恰中间、添个冷吟人,如吾者。(同上,下片结句)

    正瓦盆、浊□□乌乌,颓然矣。(陈崿《满江红·邨居》又一首,上片结句)

    且豆棚、说鬼谎田夫,偷闲耳。(同上,下片结句)

    孤山之下,雨中正好看花也。(宋荔裳《减兰》),酸极。

    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顾贞观《夜行船·郁孤台》起句)

    一六 《花间集》用字

    (一)伊

    莫交移入灵和殿,宫女三千又妒伊。(牛峤:《柳枝》)

    终是为伊,只恁偷瘦。(欧阳炯:《贺明朝》)

    上马出门时,金鞭莫与伊。(尹鹗:《菩萨蛮》)

    倚窗学画伊(张泌:《胡蝶儿》)“伊” 字指蝴蝶。

    (二)他

    为他沈醉不成泥。(张泌:《浣溪沙》)

    何处有相知,羡他初画眉。(牛峤:《菩萨蛮》)

    好是问他来得磨,和笑道,莫多情。(张泌:《江城子》)

    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和凝:《何满子》)

    却爱薰香小鸭,羡他长在屏帏。(又)

    (三)尔

    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牛峤:《梦江南》)

    (四)侬 家

    谁似侬家疏旷。(孙光宪:《渔歌子》)

    尽属侬家日月。(又)

    (五)我·你

    礼月求天,愿见知我心。(牛峤:《感恩多》)

    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牛峤:《更漏子》)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温庭筠:《更漏子》)

    一七 无奈/无那/争那/那堪/可堪/更堪

    (一)见于《花间》、《尊前》者

    (1)无计那

    良宵好事枉教休,无计那他狂耍婿。(顾敻《玉楼春》)

    (2)争那

    争那别离心,近来尤不禁。(孙光宪《菩萨蛮》)

    无憭悲往事,争那牵情思。(毛熙震《菩萨蛮》)

    轻咲自然生百媚,争那尊前人意。(尹鹗《清平乐》《尊前集》)

    (3)那堪

    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魏承班《诉衷情》)

    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李珣《浣溪沙》)

    那堪暮雨朝云。(毛文锡《赞浦子》)

    (4)可堪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李珣《浣溪沙》)

    (5)更堪

    旧欢无处再寻踪。更堪回顾,屏画九疑峰。(李珣《临江仙》)

    (6)争忍

    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顾敻《诉衷情》)

    (二)见于诗文集者

    (1)无那

    丁六娘《十索词》:“无那关情伴,共入同心帐。”

    无那两三新进士,风流长得饮徒怜。(韦庄:《病中闻相府夜宴戏赠集贤卢学士》)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遍能飘散同心蒂,无那愁眉吹不开。(雍陶:《春风怨》)

    (2)争那

    崔涂《续汉武内传》:“争那白头方士到,茂陵红叶已萧疏。”

    白居易《强酒》:“若不坐禅销妄想,即须行醉放狂歌。不然秋月春风夜,争那闲思往事何。”

    (3)那(奈)

    李贞白《咏狗蚤七绝》:“忽然管著一篮子,有甚心情那你何。”

    (4)无计那

    “席门无计那残阳,更接檐前七步廊。不羡东都丞相宅,每行吟得好篇章。” (韦庄《题七步廊》)

    (5)不那

    孙蜀诗:“不那此身偏爱月,等闲看月即更深。” (《中秋夜》)

    唐彦谦《寄徐山人诗》:“吴中高士虽求死,不那稽山有谢敷。”

    一八 调品

    品: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白居易《简简吟》)

    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白居易《答维扬牛相公诗》)

    堪爱晚来韶景甚,宝柱秦筝方再品。(欧阳炯《玉楼春》)

    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吕滨老《薄幸》)

    筝:有个人人相对、坐调筝。(于湖居士《虞美人》)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李商隐《无题》)

    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孟浩然《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

    宝柱秦筝弹向晚,弦促雁,更思量。(尹鹗《江城子》)

    弹筝吹笙,更为新声。(张平子《南都赋》)

    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毛熙震《南歌子》)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钿筝愁几许。(李珣《酒泉子》)

    捻得宝筝调。心随征棹遥。(李珣《菩萨蛮》)

    玉指调筝柱,金泥饰舞罗。(孟浩然《宴张记室宅》)

    雨馀深院,漏催清夜,更轧秦筝送。(张仲宗《青玉案》)

    轻打银筝坠燕泥。(孙光宪《浣溪沙》)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张先《菩萨蛮·咏筝》)

    银筝调脆管,琼柱拨清弦。(晏同叔《拂霓裳》)

    斜雁轧弦随步趁。(张先《天仙子》)

    弦: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孙光宪《浣溪沙》)

    喷笛:莫向高楼喷笛。(侯彦周《凤凰台上忆吹箫》)

    喷竹:瑞龙声喷蕲竹。(陆子逸《念奴娇》)

    坐来声喷霜竹。(黄庭坚《念奴娇》)

    曾约双琼品凤箫。(陈允平《思佳客》)

    箫:休晕锈,罢吹箫。(李珣《望远行》)

    笙:红炉深夜醉调笙。(顾敻《甘州子》)

    弦:芳心已解品朱弦。(向子諲《浣溪沙》)

    一九

    且休殢,陶令菊。也休羡,子猷竹。梦百年一梦,谁荣谁辱。(吴潜《满江红》)

    红欹醉袖殢阑干。夜将阑。去难拼。烧蜜调蜂,重照锦团栾。(刘辰翁《江城子·海棠花下烧烛词》)

    春风殢杀官桥柳,吹尽香绵不放休。(元遗山《鹧鸪天》)

    不是花开常殢酒,只愁花尽春将暮。(段克己《渔家傲》)

    毕卓未来轻竹叶,刘晨重到殢桃花。(唐刘兼《访饮妓不遇招酒徒不至诗》)

    前村夜来雪里,殢东君,须索饶伊。烂熳也,算百花,犹自未知。(无名氏《声声慢·赋梅》)(《乐府雅词·拾遗》)

    回首旧游如梦,记踏青殢饮,拾翠狂游。无端彩云易散,覆水难收。(晁叔用《汉宫春》)

    闲抛绣履。愁殢香衾浑不起。(舒信道《减兰》)

    欲眠思殢酒。坐听寒更久。无赖是青灯。开花故故明。(舒信道《菩萨蛮》下片)

    红炉欢坐谁能醉。多少看花意。谢娘也拟殢春风。便道无端,柳絮逼帘栊。(舒信道《虞美人·周园欲雪》)

    石榴双叶忆同寻。卜郎心,向谁深。长恁娇痴尤殢怎生禁。(晁次膺《江城子》)

    来朝匹马萧萧去,且醉芳卮。明夜天涯。浅酌低吟欲殢谁。(又《丑奴儿》)

    春辞我,向何处。怪草草、夜来风雨。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晁无咎《金凤钩》)

    倚醉传歌留客处,佯嗔不语殢人时。风流态度百般宜。(向伯恭《浣溪沙》)

    一旦分飞。上秦楼游赏,酒殢花迷。谁知别后相思苦。(康伯可《金菊对芙蓉》)(《类编草堂诗馀》)

    二〇 茶/茶茶/姹女

    公、郡、县主,宫禁呼为“宅家子” ,盖以至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不敢斥呼,故曰“宅家” ,亦犹“陛下” 之义。至公主以下,则加“子” 字,犹“帝子” 也。又为“阿宅家子” ,阿,助词也。急讹乃以“宅家子” 为“茶子” ,既而亦云“阿茶子” ,或削其“子” 字,遂曰“阿茶” 。(郑文宝《江表志》)

    元遗山诗:“牙牙娇女总堪夸,学念新诗似小茶。” 自注云:“唐人以茶为小女美称。”

    唐元和八年八月四日,扶风马氏墓志称女“姹姹” ,又陈直墓志女孙“姹娘” ,皆“茶” 字之转也。(叶奕苞《金石录补》)

    二一 宜春

    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阎选《八拍蛮》)

    每到花时,长是不宜春。(冯延巳《江城子》,见《阳春集》。《尊前集》作张泌词。)

    二二 可可

    瞥地见时犹可可,却来闲处暗思量,如今情事隔他乡。(薛昭蕴《浣溪沙》)

    二三 好是/早为/早是

    孙光宪《浣溪沙》:“早是销魂残烛影。”

    李珣《浣溪沙》:“早为不逢巫峡梦。”

    张泌《江城子》:“早是自家无气力。” (《尊前集》,又见《阳春集》)

    二四 峭措

    挥彩笔,展红绡。十分峭措称妖娆。可怜才子如公瑾,未有佳人敌小乔。(刘克庄《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下片)

    二五

    张仲举《水调歌头·己丑初度自寿》云:“今岁两逢正月,准算恰成四十,岁暮日斜时。腊彘剈红玉,汤饼煮银丝。” 剈,音渊。

    《说文》云:“挑取也,一曰窐也。” 《玉篇》云:“剜也。” 《六书故》云:“少割而深也。” 未详孰是,大抵方言中犹用之,词家使此僻字,惟见于此。

    二六 霍索

    重温卯酒整瓶花,总待自霍索。忍听海棠初卖,买一枝添却。(赵孟坚《好事近》下片)

    二七 比似/比如/把似

    比如去岁前年,今朝差觉门庭静。(刘克庄《念奴娇》起句,此作“比较” 解)

    比似寻芳娇困。不是弓弯拍衮。无物倚春慵,三寸袜痕新紧。(刘辰翁《如梦令》咏美人褪履)

    楼台烟雨朱门悄。乔木芳云杪。半窗天晓又闻莺。比似当年春尽最关情。(刘辰翁《虞美人·客中送春》上片)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小庙看灯,围街转鼓,总似添恻楚。(刘辰翁《永遇乐》)

    二八 非词语

    顾翰《拜石山房词》《鹊踏枝·田家词》第六首:“豹脚最能飞食肉,幸亏檐下多蝙蝠。”

    又《渔家傲》云:“倘许浮家如甫里,目前不用商归计。”

    又《临江仙·上巳杂忆》云:“盼到斜阳才下学,颇嫌春日迟迟。”

    又《贺新凉》云:“闻道明妃犹未嫁,锈罗衣、又压谁家线。宜早副六宫选。”

    又云:“好令江城诸士女,向风前、争识佳人面。”

    龚自珍《菩萨蛮》:“此度袷衣单,蒙他讯晚寒。”

    二九 渐迤逦

    渐迤逦、更催银箭,何处贪欢,犹系骄马。(潘元质《倦寻芳》)

    芳草渡,渐迤逦分飞,鸳俦凤侣。(陈允平《芳草渡》)

    天际,渐迤逦、片帆南浦。(陈允平《荔枝香》)

    三〇 奢遮

    莫道官贫,胜如无底。随分杯筵称家计。从今数去,尚有五十八生朝里。待儿官大,做奢遮会。(赵孟坚《感皇恩·为慈闱寿》下片)

    三一 炙灯

    银灯炙了,金炉烬暖,真色罗屏。病起十分清瘦,梦阑一寸春情。(梦窗《朝中措·题兰室道女扇》)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鹧鸪天》)

    醺着酒,炙些灯,伴他针线懒成眠。情知今夜鸳鸯梦,不似孤蓬宿雁边。(赵长卿《鹧鸪天·霜夜》)

    暝霭黄昏,灯檠上、荧荧初炙。(胡惠斋《满江红》)

    三二 鞓红

    陈莹中《满庭芳》:“闻道鞓红最好,春归后、终委尘沙。”

    鞓红,牡丹花名。

    三三 都来

    范希文《御街行》词曰:“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王湘绮批曰:“‘都来’,即‘算来’,因此字宜平,故用‘都’字,究嫌不醒。”

    按:“都来” 乃唐宋人常语,不始于范词。齐己诗:“七十去百岁,都来三十春。” 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又欧阳修《定风波》:“艳树香丛都几许。” 苏东坡《减兰》:“年纪都来十三四。” 秦少游《蝶恋花》:“屈指艳阳都几许。” 柳耆卿《慢卷袖》:“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 又《合欢带》:“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千娇。” 叶道卿《贺圣朝》:“花开花谢,都来几日,且高歌休诉。” 陆放翁《满江红》:“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 辛稼轩《一剪梅》:“锦字都来三两行。”

    此皆当时语,义即“算来” ,或今言“大约” ,非为平声而改字也。或省作“都” ,元人杂剧中辄用“大都来” 。急言之,即“大概” 也。

    三四 行

    (一)

    周美成《少年游》云:“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行,读若“行列” 之“行” 。谁行,即“谁处” 。此亦宋元人俗语,词曲中屡见。美成《绕佛阁》结拍云:“两眉愁向谁行展。” 又《花草粹编》载郑意娘《胜州令》云:“番思往事上心,向他谁行诉。”

    又有用“伊行” 者,晏同叔《临江仙》云:“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 周美成《风流子》云:“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曾纯甫《诉衷情》云:“身在此,意伊行,?思量,不言不语,几许闲情,月上回廊。” 杨无咎《柳梢青》云:“暴雨生凉,做成好梦到伊行。” 蔡伸《极相思》云:“不如早睡,今宵魂梦,先到伊行。” 苏竹里《祝英台近》云:“归鸿欲到伊行,丁宁须记,写一封书报平安。” 《古今词话》载无名氏《转调贺圣朝》云:“把从前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行。”

    至清人厉樊榭《一络索》犹有“分明新梦到伊行,但道得相思字。” “伊行” 犹言“她那里” 也。亦有用“咱行” 者,如杜安世《木兰花》云:“若言无意到咱行,为甚梦中频梦见。” “咱行” 亦见于柳耆卿《乐章集》,云:“你若无意向咱行,为甚梦中频相见。” “咱行” 犹言“我这里” 也。

    亦有用“君行” 者,见于高续古《眼儿媚》:“春今不管人相忆,欲去又相将。只销相约,与春同去,须到君行。” “君行” 犹言“你处” 也。

    此外剧曲中有“他行” 、“我行” 、“娘行” 、“官人行” 、“夫人行” 、“嫂嫂行” 、“大师行” ,其义均同,盖凡人称词后皆可用之。张相《诗词曲语辞集释》中已详言之。惟张元幹《浣溪沙》云:“归梦等闲归燕去,断肠分付断云行。画屏今夜更思量。” 此“断云行” ,犹言“断云处” 也,则又不限于人称词后,即名物词后亦可用矣。

    张相所举诸例中,有姜白石《踏莎行》云:“别后书词,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余窃以为疑,“郎” 、“行” 叠韵,恐碍歌唱,此“行” 字似仍以“行旅” 之义为是。周美成《醉桃源》结拍云:“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姜白石《古乐府》之二云:“甚欲逐郎行,畏人笑无媒。” 可证其为“行旅” 之“行” 也。颜师古《匡谬正俗》云:“或问俗呼某人处为某享火刚反,其义何也?答曰:此是‘乡’音之转耳。‘乡’者,居也。‘州乡’之‘乡’,取此为义。”

    按:颜注“火刚反” ,正是音“杭” 。因悟宋元人之“行” 字,即唐人之“享” 字,惟唐人诗文中尚未见此俗言,故未得其例。然师古谓“享” 即“乡” 之音转,恐亦未可定论。

    余疑“享” 、“行” 并“许” 字之音转,其义更近,“许” ,古音虎,正得一转成“享” ,再转成“行” 也。《乐府雅词》录清真词,已将“向谁行宿” ,改作“向谁边宿” 。陈元龙注《片玉集》,亦已将“两眉愁向谁行展” ,改作“向谁舒展” 。皆后人不解此“行” 字用法,故妄为改易也。谭复堂《少年游》换头云:“芳梅折倩谁行寄。” 此乃误以“谁行” 作“何人” 义,亦未得其确诂。

    (二)

    余观宋词中凡“行列” 之“行” 用平声者,皆纵行之义。如欧阳修云:“两行红粉一时羞。” 晏同叔云:“分行珠翠簇繁红。” 柳耆卿云:“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苏东坡云:“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 此皆用平声也。

    用去声者,皆横行之义。如张子野《西江月》云:“檀槽初抱更安详。立向尊前一行。” 秦少游《采桑子》云:“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两行芙蓉泪不干。” 晁次膺《诉衷情》结拍云:“两行垂杨,一片新蝉。” 辛稼轩《添字浣溪纱》云:“艳杏夭桃两行排。莫携歌舞去相催。” 张叔夏《梅子黄时雨》结拍云:“一行柳阴吹暝。” 姜白石《蓦山溪》云:“两行柳垂阴。” 又诗云:“辇路垂杨两行栽。” 吕渭老《好事近》云:“两行艳衣明粉,听阿谁拘束。” 侯寘《鹧鸪天》云:“寻画烛,照芳容。夜深两行锦灯笼。” 此皆当读去声,“一行” 、“两行” 犹云“一排” 、“两排” 也。

    刘龙渊《竹香子》云:“一项窗儿明快。料想那人不在。” 此径用“项” 字代“行” 字,岂当时俗言如是,彼亦不知其即“行” 字耶?又或惟恐人误读作平声,故改用同音假借之“项” 字耶?

    晚唐郑史《赠妓行云诗》曰:“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着又鹅黄。从来南国名佳丽,何事今朝在北行。” (见《全唐诗》)此“行” 字亦读若“抗” ,“北行” ,犹“北边” ,北方地也。“北” 字一本作“此” ,“此行” ,犹“此处” 也。

    三五 二

    二,《说文》云,而至切。《唐韵》、《集韵》并入去声六至,与“利” 、“腻” 、“戾” 诸字协。盖今吴语读若“腻” ,此乃正读,国音读若“耳” ,去声者,不知何时转变也。

    张子野《雨中花令》:“似赛九底,见他三五二,正闷里、也须欢喜。” 欧阳修《青玉案》云:“一年春事都未几,又过了三之二。” 黄山谷《贺圣朝》云:“佳人何事轻相戏,通得之何济。君家声誉古无双,且均平居二。” 又《鼓笛令》云:“小五出来无事,却跋翻和九底。若要十一花下死,那管十三,不如十二。” 康伯可《宝鼎现》云:“便趁早占通宵醉,缓引笙歌歌妓,任画角吹老寒梅,月满西楼十二。”

    政和间有士人作《踏青游·赠妓崔念四》云:“同倚画楼十二,倚了又还重倚。” 赵长卿《夜行船》云:“一叶扁舟烟浪里,曲滩头此情无际。窈窕眉山,暮霞红处,雨云想翠峰十二。” 李弥逊《念奴娇》云:“对影三人,停杯一问,谁会骑鲸意。金牛何处,玉楼高耸十二。” 史邦卿《夜行船》云:“曲水湔裙三月二,马如龙钿车如水。” 周公瑾《过秦楼》云:“清眠乍足,晚浴初慵,瘦约罗裙尺二。曲砌虚庭,夜深月透,龟纱凉生蝉翅。看银潢泻露,金井啼鸦渐起。”

    凡此皆当以吴音读之始协也。

    三六 参差

    (一)

    杜牧《闻雁诗》结句云:“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谓归梦几欲到家,为雁声惊断也。

    张谓《湖上对酒》“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又《送别》诗:“溪边杨柳色参差” 此言深浅也。又张碧《美人梳头歌》云:“金盘解下丛鬟碎,三尺巫云绾朝翠。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参差坠。” 亦此义。

    参差犹言差一点。唐周濆《逢邻女》诗云:“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又施肩吾《抛缠头词》云:“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凰儿。”

    唐杜牧《送别》诗:“溪边杨柳色参差。” 此言深浅也。

    (二)

    参差,今但作不整齐解。然余读唐宋人诗词杂文用此词者,多不可以不整齐解释。如何逊《嘲刘孝标》诗结句云:“宁知早朝客,参差已雁行。”

    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此“参差” ,必非不整齐之义也。

    近日始悟此语可引申而为“几希” 、“几乎” 之义,犹今言“差一点” 也。宋之问《观妓》诗云:“歌舞须连夜,神仙莫放归。参差随暮雨,前路湿人衣。” 李白《送梁四归东平》云:“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顾况《咏筝》云:“莫遣黄莺花里啭,参差撩乱妒春风。” 张谓《湖中对酒》云:“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又《春园家宴》云:“山简归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杜牧《闻雁》云:“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张碧《美人梳头歌》云:“金盘解下丛鬟碎,三尺巫云绾朝翠。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参差坠。” 周濆《逢邻女》云:“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施肩吾《抛缠头词》云:“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凰儿。” 《游仙窟》云:“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南部新书》云:“李英公为宰相时,有乡人常过宅,为设食,客裂却饼缘。李责之,且曰:‘此处犹可,若对至尊前,公作如此事,参差斫却你头。’客大惭悚。”

    又记濠州有高塘馆,附近淮水,御史阎敬爱题诗曰:“借问襄王安在哉,山川此地胜阳台。今朝寓宿高塘馆,神女何曾入梦来。” 有客题诗讥之曰:“高唐不是这高塘,淮畔江南各一方。若向此中求荐枕,参差笑杀楚襄王。”

    此皆唐宋人诗文用“参差” 字当解作“几乎” 者也。宋人词中则有苏子瞻《水龙吟》云:“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苏养直《鹧鸪天》云:“秋入蒹葭小雁行,参差飞堕水云乡。” 朱雪崖《摸鱼儿》云:“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又如王安石《咏梅》诗云:“肌冰绰约如姑射,肤雪参差是太真。” 《董西厢》云:“当日个孙飞虎,因亡了元帅,夺人妻女。莺莺在普救,参差被虏。” 皆此义也。

    何逊《嘲刘孝标》诗结句云:“宁知早朝客,参差已雁行” 。

    三七 梯

    唐宋人诗词中常有以梯字代楼字者。李商隐《日高》云:“云梯十二门九关。” 冯浩注云:“云梯十二,用十二楼。” 又《九成宫》云:“甘泉晚景上丹梯。” 丹梯,即“朱楼” 也。刘筠《此夕》云:“南州石黛有遗妍,目极危梯月上弦。” 危梯,即“高楼” 也。若戎昱《从军行》云:“归来邯郸市,百尺青楼梯。感激重然诺,平生胆力齐。” 此直以“楼梯” 为连绵词,取义于“楼” 而协“梯” 韵,殊为勉强尔。

    宋词则晏小山云:“月底三千绣户,云间十二琼梯。” 周美成云:“劝君莫上最高梯。” 吕渭老云:“上危梯尽,望画阁迥。” 赵长卿云:“十二玉梯空伫,闲却琐窗朱户。” 陈允平曰:“石荒台老,三十六梯平。” 韩子畊云:“三十六梯人不到,独唤瑶筝。” 吴文英云:“画图新展远山齐。花深十二梯。” 陈策《摸鱼儿》云:“倚危梯、酹春怀古,轻寒才转花信。”

    诸如此类,皆以“梯” 代“楼” ,取便押韵耳。惟张元幹云:“楼下十二层梯。日长影里莺啼。” 此句或有误字,否则造语为拙,亦戎昱之比矣。

    吴文英《瑞龙吟》第二段起句云:“瞰危梯。门巷去来车马,梦游宫蚁。” 郑文焯校注云:“梯字当是睇字之讹,词律云叶平,误矣。” 郑说实谬,若作“瞰危睇” ,此句竟作何解?盖郑不知宋人有以“梯” 代“楼” 之习惯,且拘泥于周美成所作词此处用仄声,遂以万红友为误也。

    三八 圣得知

    陆龟蒙《头陀岩》:“空岩圣得头陀号,啼鸟枯松也解禅。” 不著知字,可证其谬。又杨诚斋诗云:“游山不合作前期,便被山灵圣得知。” 可见“圣得” 乃常用之俗语。

    又按退之句:“泥盆浅小讵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 言初不成池而蛙已知之,速如圣耳。

    山谷诗云:“罗帏翠幕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此“知” 字何所属耶?若以属蜂,则“被” 字不可用矣。(王若虚《滹南诗话》从此说。)

    三九 是也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周邦彦《解语花》)

    烧灯时候是也,楚津留野艇,曾趁芳友。问月赊晴,凭春买夜,明月添香解酒。(丁元隐《齐天乐》,《阳春白雪》卷八)四〇 何楼、黄龙、黄六 叶景文诗云:“此间何事不何楼,莫为何楼苦苦愁。炎客五更驰宝勒,海翁终日对沙鸥。” “何楼” ,谓虚伪也,亦宋人语。

    宋初汴京有何家楼,其下卖物皆赝品,故俗以“何楼” 喻虚伪者,此见《刘贡父诗话》。今吴下方言称薄劣欺诈之物为黄龙货,殆即何楼之声转。

    明张萱《疑耀》云:“今京师勾阑中诨语言绐人者,皆言‘黄六’,余初不解其义,后阅一小说,乃指黄巢。巢兄弟六人,巢为第六而多诈,故诈骗人者为‘黄六’也。” 余按:此说不经,殊不可信,“黄六” ,实亦“黄龙” 之音转也。

    四一 窥牧

    唐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为哥舒翰作也。翰为王忠嗣牙将,吐蕃每寇边,翰持半段枪迎击,所向披靡。后筑龙驹岛戍守,吐蕃遂不敢近青海。

    此诗选入《唐诗三百首》,传诵已久,并不费解。窥牧,犹言偷牧。窥牧马,乃窥牧之马。全句意谓吐蕃人不敢再侵入临洮草原以放牧耳。

    近见林庚、冯沅君注释唐诗云:“如今敌人只能远远地窥伺而不敢越过临洮。” 又云:“牧马,指敌军的马队。” 皆谬妄,于此诗全未解得。

    即使以窥字作动词,则所窥者亦当是马,不能释为“远远地窥伺” 也。杜甫诗云:“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过临洮。” 意尤明显,二君岂未尝见耶?

    四二 三白饭

    宋人小说载刘贡父一日以简招东坡过其家吃皛饭。东坡不省,以为必有出处。比至赴食,则案上所设惟盐、萝卜、饭而已。

    盖东坡尝为贡父言,少日习制科时,与舍弟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世间有八珍也。贡父因问三白之义。东坡曰:“一撮盐、一楪生萝卜、一碗饭,乃三白也。” 既而贡父设此狡狯,东坡已忘其前言矣。

    余昔日读此,以为三白之说,东坡所创。近见晁伯宇所录唐人《膳夫经》,有云:“萝卜,贫窭之家与盐、饭并行,号为三白。” 盖唐人已有此说,东坡非无所本也。

    四三 肮脏

    《汉书·霍去病传》:“鏖皋兰山下。” 注云:“今谓糜烂为鏖糟。”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云:“今人读鏖为庵,读糟为子甘切。” 可知宋人言腌臜,即鏖糟,已变而为秽污之义。

    自宋以来,又音变而为肮脏矣。然吾乡方言犹有鏖糟,读如本字,谓零乱不可收拾者。

    又或言“心里鏖糟” ,则有抑郁之义,此犹近于糜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