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妇女品

夏丏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小部经典本生经最新章节!

    六一 厌恶圣典本生因缘 (〔菩萨=阿闍棃〕)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烦恼的比丘说的。此事又重见於蕴摩檀蒂女本生因缘〔第五二七〕中。佛对那比丘道.『比丘啊.女人是淫荡、放恣、鄙陋、卑劣的。你为何因如是鄙劣的女人烦恼呢。』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出生在健驮罗国得叉尸罗城婆罗门的家里。他在懂人事的年龄.对三吠陀与各种学艺已具高深的造诣.是当时着名的阿闍棃。

    其时波罗奈某婆罗门族生了一个男孩。父母在此孩出生之日.焚烧火炬.其後使火继续不绝。到那男孩十六岁时.父母吩咐他道.『儿啊.在你出生的时候.我们焚了火炬.其後仍使火继续燃烧.永不熄灭。如你将来真愿去梵天世界.便带这火炬往森林中去.供养火神.努力修行.昇入梵天。如你希望居家度日.你可往得叉尸罗去.跟那位着名的阿闍棃求学.然後回来治理家务。』年青的婆罗门答道.『我不愿往森林奉侍火神.还是治理家务吧。』於是拜别父母.带了千金束修.到得叉尸罗去了。在那里修毕学业.就回到家中来。

    父母原不愿儿子度在家的生活.实在希望他到森林去奉侍火神.母亲便想使儿子明了女人的罪恶.以便将他送往森林.她以为.『那位聪明博学的阿闍棃.定会对我的儿子讲述女人的罪恶吧.』就问.『儿啊.你将学问全部修毕了吗。』儿子道.『修毕了.妈妈。』母亲道.『那麽.你学过厌恶圣典了。』儿子道.『还没有学过。』母亲道.『你没有学过厌恶圣典.如何可说修毕全部学问呢。再去学吧。』儿子说道.『是。』就重新向得叉尸罗出发去了。

    却说.那师父也有一位母亲.年纪一百二十岁了。师父亲自服侍老母洗浴、饮食等事。人家见他如是.大家都讥笑他。师父想道.『我还是搬到森林里去.在那边服侍我的老母吧。』於是便到一个寂寞的森林中.在有溪流处拣了一块好地方.造起一所仙人隐居的茅舍.将熟酥、硬米等一一运入.带老母同去居住。从此以後.他住在那边服侍自己的母亲。

    那青年到得叉尸罗.师父已不在那里了。探问『师父往那里去了.』闻到上面的消息.便找到森林中去.向师父顶礼之後.恭立一旁。师父问他道.『你为何回来得如此快速。』青年道.『我好似还没有在先生跟前学过厌恶圣典呢。』师父道.『谁对你说.必须学厌恶圣典呢。』青年道.『师父啊.是我母亲说的。』菩萨想道.『并无所谓厌恶圣典.大概他母亲要他知道女人的罪恶吧。』便道.『好吧.我教你厌恶圣典。从今天起.你代我服侍母亲.亲手给他洗浴、饮食。你不可忘了.你一边揩拭母亲的手足头背.一边要称赞她.「老太太.你年纪虽然这样大了.身体却还长得这样美.年青的时候.更不知怎样美呢。」你给母亲洗手洒香水的时候.你须称赞她手足的美。如是.我母亲有甚麽话对你说.你须不怕羞耻.毫不隐瞒地告诉我.那你就会学得厌恶圣典了。不然.你是学不到的。』

    他说.『师父啊.我知道了.』便遵守师父的吩咐.去依言行事。却说.那老母因被青年一再赞赏.心里想道.『这青年一定愿意与我欢乐度日了。』这盲目衰老的妇人.居然发生了爱欲之念。一日.当青年赞赏她身体美丽的时候.老母问道.『你愿与我欢乐度日吗。』青年道.『老太太.这是我的心愿.可是师父很严厉呢。』老母道.『如你愿意〔与我一起欢乐度日.〕就将我儿子杀了吧。』青年道.『我受师父种种教育之恩.如何可以单为爱欲杀他啊。』老母便道.『如果你不抛弃我.我就自己杀他吧。』女人原来就是如是淫荡、鄙陋而卑劣的。连这样老的女人.一有爱欲之念.受烦恼的驱使.便会想杀如此孝顺的儿子。

    他将此事毫不隐瞒地告诉菩萨。菩萨道.『青年啊.你告诉得好。』便测算母亲的寿命.知道『这日正是母亲的死期.』便道.『好.青年啊.现在我就试试母亲吧。』师父便砍了一株优昙婆罗树.照自己身体大小.雕了一个木像.用布蒙头包住.仰放在自己的牀上.再用一条线牵住了。布置既定.对他弟子说道.『你拿一柄斧头去.将这条引路的线交给母亲。』他去了.说道.『老太太.师父正在屋子里.睡在自己的牀上.我结好一条引路的线。你拿这柄斧头去.假如你能够.就将师父杀了。』老母道.『你不会抛弃我吗。』青年道.『我如何会抛弃你呢。』老母拿起斧头.颤着手站起身来.扶着引路的线走去。终於用手摸一摸牀上.心想.『不错.这是我的儿子。』便揭去木像头上的布.举起斧来.满望『一下就砍死他.』望咽喉边砍了下去。这时候.只听得訇然一声.才知道原来是一个木偶。菩萨便问道.『母亲.你做甚麽呢。』老母喊了声『我上当了.』当场倒地而死。原来运命注定.老母须在这屋子里突然昏倒而死的。

    师父见老母已死.便送去火葬。火葬场的火焰熄灭之後.便手指着森林的花.然後伴青年坐在自己茅舍的门口.对他说道.『青年啊.并无别的厌恶圣典。原来女人就是可厌恶的东西。你母亲叫你「学习厌恶圣典.」送你到我这里来.就是要你明了女人的罪恶。现在你已明明白白看见我母亲的罪恶.从此你可以知道女人是淫荡而鄙陋的。』训诲之後.送他回去了。

    青年别了师父.回到父母家中.那时母亲问他道.『你学了厌恶圣典了吗。』青年道.『是.学了.妈妈。』母亲道.『那你现在如何打算.还是离了俗世去奉侍火神.还是度家庭生活呢。』青年道.『我已明白看见女人的罪恶.再不愿过家庭生活.出家去吧。』他宣布了自己的意向.唱出下面的偈语。

    世间妇女实淫荡.  彼等不知自制。

    犹如烈火能烧尽一切.  烦恼之焰炽盛而无知。

    吾当弃彼等而出家.  修行隐仙之道。

    他如是痛斥女人之後.就辞别两亲出家.委身於刚才所说的隐遁生活.死後生於梵天界中。

    结分

    佛道.『如是.女人淫荡鄙陋.实为痛苦之源.』於是解释四谛。释毕四谛.那比丘遂得预流果.佛乃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母亲是迦毗罗尼.父亲是大迦叶.婆罗门弟子是阿难.那师父则就是我。』

    六二 产卵本生因缘 (〔菩萨=国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烦恼的比丘说的。佛问那比丘.『听说你正在烦恼.真的吗。』比丘答道.『真的。』佛道.『比丘啊.女人最难管束。昔时有一贤人.在一个女人出胎以後.始终加以管束.结果还是管束不了。』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从王妃的胎里出生。待到成人.博通一切学艺。国王去世後.继承王位.以正义治理国家。他常与司祭同作骰子之戏.掷骰子的时候.每次唱着这样的赌歌。

    一切河水都弯流.  一切森林由木成。

    一切女人得到机会.    便要做恶事。

    一边唱.一边在银盘里掷黄金的骰子。这样唱着掷着.国王便一定赢钱.司祭一定输。因此司祭眼看得要将房子财产都输光了。

    於是他心里想.『长此以往.我的财产要全部输光了。我必须找一个从未见过男人的女子.幽禁在自己的家里。』又想.『要找一个从未见过男人的女子来管束是不可能的。』便决定『找一个刚出世的女孩到自己家里管束起来。待到长大了.幽禁在自己家里.使她受严格的管教.坚守贞操。如此掷胜骰子.便可赢王家的钱了。』原来他有先知之术。他找到一个怀孕的贫妇.预知她『一定生女孩子.』便叫那妇人来.给她钱.叫她住在自己家中。待那孕妇生产之後.又给钱叫她回去。将刚刚出世的女孩.不使一切男人见她.立刻交给妇人养育。待这女孩长大了.带领回来.养在自己的家中。

    在这女孩长大以前.司祭从不与国王掷过一次骰子。直到将女孩领回自己家中以後.才说.『大王啊.再作骰子之戏吧。』王说.『好吧.』就与以前一般掷起骰子来了。当国王照例一边唱赌歌一边掷骰子的时候.司祭马上接上来加添一句道.『但我家的姑娘却是例外。』从此以後.国王连续输钱.司祭总是赢的。国王想道.『司祭家里一定藏着一个贞淑的女子.』便差人去探听。他的臆测果然不错。便想.『既然如此.便设法破坏那女子的戒行〔贞操〕吧。』於是招一个无赖汉来.问道.『你能不能破坏司祭家那女子的戒行。』那人答道.『能。』国王给那人钱.说道.『那麽快给我去办吧。』

    那人得了国王的钱.采办香料、薰香、樟脑之类.在离司祭家不远地方.开了一家香料店。司祭家的房子是七层楼.有七扇楼门.每扇楼门设有女门冈。除那位婆罗门〔司祭〕以外.一切男子都禁止入内.连倾倒垃圾的篓子.也须得经过检查方得拿进去。所以司祭以外的男子.没有一个人能会见那姑娘。

    却说.那姑娘有一个侍女。这侍女出外替姑娘购买香料与鲜花.常在无赖的店铺一带地方行走。无赖不久就知道『她是姑娘的侍女。』一日.见那侍女来了.便从铺子里跑出来.跪在侍女脚下.两手抱住她的腿.一边哭泣.一边问道.『妈啊.这许久你在甚麽地方呢。』还有一批跟无赖勾通的人.站在旁边.故意附和着道.『看那手足、面相与身上的衣服.母子两人几乎完全相同。』侍女见旁人都如此说.也被闹糊涂了.以为『这真是我的儿子.』自己也哭了起来。於是两人便流泪拥抱在一处。

    这时候那人问侍女道.『妈啊.你住在甚麽地方呢。』侍女道.『儿啊.我在司祭家服侍青年小姐.那是一位受着紧那罗〔歌神〕的深恩的绝世美人。』那人道.『妈啊.你现在到甚麽地方去呢。』侍女道.『我给小姐去买香料与鲜花。』那人道.『妈啊.你何必上别家铺子里去。从今以後.随便多少.请到我的铺子里来拿好了.』说着.不受她的钱.给她担步罗〔药果〕、多拘罗迦〔香〕与别的许多鲜花。侍女回到家中.那姑娘见了这许多香料与鲜花.说道.『我的婆罗门〔司祭〕今日为何如此高兴。』侍女道.『你为甚麽这样说。』姑娘道.『买了这许多香料与鲜花。』侍女便解释道.『并非今日主人给我特别多的钱.这是从我儿子的铺中拿来的。』从此以後.侍女将婆罗门给他的钱.自己收起.专从儿子的铺子去拿香料与鲜花。

    过了两三日以後。那人铺起病榻来睡了。侍女到铺子门口来.不见儿子.便问.『我儿子到何处去了。』有人告诉她.『你儿子病了。』便立刻跑进那人寝室.坐在病牀边抚着他的背.问道.『儿啊.你如何病了。』那人不作声。侍女道.『儿啊.你如何不说话。』那人道.『妈啊.我即使要死.不能对你直说的。』侍女道.『儿啊.你不对我说还对谁说呢。』那人道.『那麽.我说吧。我的病不是别的.因听说那小姐长得非常美丽.心中起了爱念.只要得到那位小姐.我的性命便得救了。如得不到.我只好死了。』侍女道.『儿啊.这件事你不必担心.凭我吧。』这样鼓励了他一番.便拿了许多香料与鲜花回去.告诉姑娘道.『小姐啊.我儿子从我口里听到小姐长得美丽.对你爱得要死了。如何是好呢。』姑娘道.『如果你能带他进来.也好吧。』

    侍女听姑娘如此说.便在司祭家中到处打扫.扫拢了许多垃圾.装在一只盛花的大篓子里.搬出到外边去。守门的婢女来检查篓子时.便将垃圾撒在她的身上.守门的婢女只好连忙逃开。如是.遇到有人查问.侍女立刻将垃圾投撒。从此以後.侍女在篓子里装了东西进出.守门的婢女都不敢再来检查了。侍女知道时机成熟.便将那人装在篓子里.运到姑娘的地方。那人便破坏了姑娘的戒行.在屋子里逗留了一两日。乘司祭出去.两人寻欢作乐。司祭一回家.那人便躲藏起来。

    又过了一两日.姑娘对那人说.『现在你必须离开这里了。』那人道.『让我打过了婆罗门再走吧。』姑娘道.『那你就打他好了.』又将那人藏了起来。婆罗门回家时.姑娘对他说道.『今日我想跳舞.你给我吹笛吧。』司祭道.『好啊.姑娘.你就跳舞吧.』於是便吹起笛来。姑娘道.『你望着我.我怕难为情。将你美丽的脸遮没了.我来跳舞吧。』司祭道.『你既然怕羞.就这样办吧。』姑娘用一条厚布将他的眼睛、脸孔包住。婆罗门被包好了脸.吹起笛来。姑娘跳了一会.说道.『我很想在你的头上打一下。』婆罗门被姑娘弄迷昏了.也不问甚麽理由.答应道.『好.你打吧。』姑娘便向那人作一暗号.那人跑出来立在婆罗门身後.在他头上打了一下。婆罗门几乎被打得眼珠迸出.头上长起一个老大的块.觉得很痛.说道.『你将手拿来。』姑娘伸出手去.放在他的手上。婆罗门道.『手倒是很软的.打起来却这麽厉害。』

    那人打了婆罗门.立刻又躲起来。姑娘将那人藏好.解去婆罗门脸上的布.拿油抹了他头上的伤处。等婆罗门出外.侍女再将那人放进篓子里带出去。那人立刻到国王跟前.将经过情形.一一禀告。於是.国王对上朝来的婆罗门道.『婆罗门.我们来掷骰子吧。』他答道.『是.大王.我们来玩玩吧。』国王叫人搬出骰子台.照以前一般.一边唱着赌歌.一边掷骰子。婆罗门不知道那姑娘已经破了戒行.接唱着道.『但我家的姑娘却是例外。』但他虽这样唱.还是接连地输钱。

    国王明白一切.说道.『婆罗门啊.有甚麽例外.你那姑娘已经破戒了。你从那姑娘出世以後.始终管束.设了七道门冈.以为「管得周到了.」可是女人这东西.即使你一天到晚藏在怀里带着走.也是管不住的。忠於一个男子的女人.世间不会找得出一个。你那姑娘告诉你.她「要跳舞.」叫你吹笛.用布包住你的脸孔.叫自己情夫打你的头.放他偷偷逃走.怎麽你现在把那姑娘作为例外呢.』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

    婆罗门在那姑娘面前.         掩蔽了面目吹笛。

    妻子只好当作产卵者来饲养.  贤者谁肯信任女人。

    菩萨向婆罗门如是说法.婆罗门闻菩萨说法之後.回家责问那姑娘道.『你犯了如此如此的罪行麽。』姑娘道『夫啊.谁对你说那样的话.我决没有这种事情。打你的是我.不是别人。假如你不信.我可以发誓说.『我在你之外.从没碰过别个男子的手.』不信.我可跳入火中.〔行试罪法〕去。』婆罗门道.『好吧。』便堆起许多木柴.将火燃着.命姑娘走过去.说道.『你有自信.便跳进火中去吧。』

    姑娘於事前曾私下嘱咐侍女.『到你儿子处去.叫他「先到那地方.当我将跳入火中的时候.拉住我的手。」』侍女走到那人处.照样告诉他。那人便预先走来.杂在观众中。姑娘想欺骗婆罗门.站在人众前说道.『婆罗门呀.我除你之外.从未碰过别的男子的手。我的誓言是诚实的.这火决不会烧我.』说着.便要跳进火中去。这时.那人突然跑出来说道.『大家看司祭婆罗门的行为啊.他将如此美貌的女子投入火中.』说着.拉住了姑娘的手。姑娘摔开他的手.对司祭说道.『我的誓言被破坏了.我不能再投入火中。』司祭问道.『这是为何。』姑娘答道.『我发过誓.除了我夫之外.我不曾碰过别人的手.但现在我的手被这男子拉过了。』婆罗门悟到.『我受了这女人的骗了.』便鞭打姑娘.将她赶走。原来女人是这样万恶的。她们犯下任何深重罪恶.为了欺哄自己的丈夫.也会白昼公然地发誓说.『我决没有这种事情。』她们不贞如此.所以有一首这样的歌。

    女人好比刁滑的贼.    真理在她们极其难得。

    好比水中游鱼的径路.      那性情不可窥测。

    虚伪在她们犹如真理.  真理在她们犹如虚伪。

    牛入丰草的牧场.      多多益善地寻求美草.

    她们不绝地寻求丈夫亦如是。  女人好似残暴的强盗与蛇.

    又好似容易崩塌的沙堆。    凡是人所说的她们无不知晓。

    结分

    佛道.『女人是如此难以管束的.』说毕此法话後.又解释四谛。释毕四谛.那烦恼的比丘遂得预流果。佛复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波罗奈王就是我。』

    六三 枣椰子本生因缘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烦恼的比丘说的。佛问那比丘道.『比丘啊.闻说你正在烦恼.真的吗。』比丘答道.『真的。』佛道.『女人是忘恩负义的叛徒.你何故为女人烦恼.』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正过着仙人的生活。他在恒河边上造了一所小小的仙居.获得了定力与神通力.在禅定的悦乐中安居着。那时波罗奈财务官有一个女儿。这位姑娘性情残暴.人家都称她『恶女.』她常常打骂奴婢。一日.奴婢们说.『往恒河游玩去吧.』陪姑娘出去。她们玩到天色晚时.忽然起了风暴.众人见风暴骤至.连忙四散逃走。随从财务官姑娘的奴婢们商量道.『这正是我们丢弃姑娘的机会.』便将姑娘推落水中.自行逃走了。大雨如注。天已快暗。奴婢们丢了姑娘回家.主人问道.『姑娘在何处呢。』答道.『是在恒河游玩的.後来不知往何处去了。』家人四出搜觅.终於不知下落。

    却说.那姑娘曾大声呼救.被潮水所冲.半夜时候.飘流到菩萨仙居的近处。菩萨听到那呼救声.想道.『这是女子的声音.去救她吧.』便携着草制的火炬到河边去找到了那位姑娘.安慰她道『不要害怕.不要害怕。』原来菩萨力大如象.立刻下水拉起了姑娘.带到自己茅屋里.给她装起火来。姑娘烤着火忘了寒冷时.仙人又拿许多美味果子给她吃。姑娘吃毕果子.他问姑娘道.『你家住何处.为何落入河中。』姑娘将经过情形告诉他。他便说道.『既然如此.暂时住在此处吧.』就请姑娘住在屋内.自己退到屋外去住。这样过了几日.终於对姑娘道.『现在你可以离开这里了吧。』但姑娘想.『叫这位仙人破了戒.陪我一同走。』不肯离开那小屋。

    时间一日一日过去.姑娘使出女人的魔力与娇态.终於使仙人破戒.失掉禅定的功夫。於是仙人伴姑娘移住到森林中。姑娘劝仙人道.『我们住在森林中没有好处.还是到有人烟的地方去吧。』仙人便陪姑娘到边界的村中.在那里贩卖枣椰子果谋生.来养女人。因他靠贩枣椰子度日.人家就称他做枣椰子贤人。村人送钱给他说道.『住在此处.把事情的善与恶教我们吧.』请他住在村口一所小屋里。

    这时候.强盗下山来洗劫边界.一日.洗劫到这个村子.强拉村人替他们搬运劫来的赃物.回头来又掳去了财务官的女儿。强盗到了自己窝里.就释放众人回来.盗魁看中了那姑娘的美貌.便留作押寨夫人。菩萨四处探听.『如此这般的一个女子到何处去了.』及听到『被强盗掳去.做了押寨夫人』时.他想.『她不能离我过活.一定会逃回来吧.』便痴等着女人回来。可是财务官的女儿心里却在想.『我住在此处原幸福.不过那枣椰子贤人.必有一天会跑来将我带回去。现在我假装想念他.叫他来.将他杀了吧。免得他再来带我回去。』便派一个人送信给贤人道.『我在此十分苦恼.请贤人亲自来带我出去。』

    贤人得了音讯.十分相信.亲自出发.到盗村口外.然後又差人去报信。女人出来会他道.『夫啊.假如我现在逃走.盗魁马上会追上来.将我们两人杀死。还是等到晚上再逃吧。』便将贤人带进强盗家里.请他吃饭.叫他坐在一间屋子里。等到傍晚盗魁回家.饮了些酒.正有些醉意。她便问他道.『假如你现在在眼前看见你的仇敌.你将如何处置呢。』盗魁道.『我如此如此处置。』女人便告诉他道.『你的仇敌离此不远.就坐在隔壁的屋子里。』

    盗魁带着火炬到那屋子看时.贤人正坐在那里。盗魁便将他捕住.放在屋子正中.向他头上手上.随意乱打。贤人身受拷打.也不说甚麽.只是口里喃喃念道.『薄情忘恩的家伙.负义的叛徒。』盗魁打他以後.又将他用绳綑翻在地.自己吃完晚饭.睡觉去了。次日朝晨.隔夜酒醒.张开眼睛.又将贤人拷打起来。贤人依然说昨夜同样的话。盗魁心里奇怪.『此人挨了毒打.还是不说别的.只念着同样的话.倒要问他一问。』乘女的还没起来.便问贤人道.『喂.你受了如此拷打.为何只说那一句话。』贤人道.『让我来告诉你吧.』便从头说明道.『我本是一个仙人.住在森林间.已经得到禅定。有一日.恒河中飘来这个女人.我将她救起.看护她。不料後来她诱惑我.使我失掉禅定。於是我离开森林.住在边界村中去养她。她被强盗掳到了这里.差人送信给我说.「我过得很苦.你来带我出去吧.」结果使我现在落在你的手中。所以我这样说。』盗魁想道.『这女人对这样一位有德的恩人.尚且如此.何况对我.将来更不知会做出甚麽行为来.必须将她杀死才好。』於是盗魁如此决心.安慰过贤人.将睡着的女人叫醒.带了剑走到她面前.对她道.『我要把这人带到村外去杀。』与女人一同到了村外.吩咐女人道.『你将这人捉住.』於是举起剑来.假作要杀贤人的模样.转将女人劈成两爿.把她弃舍在那里。然後叫贤人沐浴.从头到脚都洗净.请他吃美味的食物。过了几日.向贤人问道.『此後你将往何处去。』贤人道.『我对世间的生活.一无愿望.想回森林中居住.重新再度仙人的生活。』盗魁道.『那麽.我也出家吧。』二人便抛弃尘世.到森林中茅舍里去了。就在那里获得五神通、八等至.死後生於梵天世界。

    结分

    已成等正觉的佛.说此二故事後.又取了联络唱出下面的偈语。

    女人容易激动.  是忘恩者.是叛徒.又是离间者.

    汝比丘勤於梵行.                必能住於安乐。

    佛说此法话後.解释四谛。释毕四谛.那烦恼的比丘遂得预流果。佛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盗魁是阿难.枣椰子贤人则就是我。』

    六四 难知本生因缘 (〔菩萨=阿闍棃〕)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优婆塞说的。据传说.舍卫城有一位优婆塞.曾住三宝、五戒.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了。但他的妻却破戒擅行恶事。在她作恶的日子.柔和得像百金购来的女奴.不作恶的日子.便像残暴的贵妇人。他无法了解妻的性格.为妻所恼.弄得对佛的侍奉也疏起来了。

    一日.他带了香料与鲜花来敬礼佛。就坐时.佛问他道.『优婆塞啊.七八日不见你来了.为甚麽。』他禀告道.『世尊啊.我的妻有时柔顺得像百金购来的女奴.有时像残暴的贵妇人。我不明了妻的性格.为妻所恼.因此少来佛前侍奉。』佛闻此语.说道.『优婆塞啊.女人的性格是难知的.古时贤人也曾说过。』又道.『生业重重.不易知晓。』於是应优婆塞的请求.说出过去的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是着名的阿闍棃.教授学问与五百个青年婆罗门。那时有一个他国的婆罗门弟子.到菩萨处来求学。他爱上一个女子.娶以为妻。住居在波罗奈城。从此有几次没有来侍奉师父。原来做他妻子的那个女人.破戒犯罪。在作恶的日子.则柔顺得犹如女奴.在不作恶的日子.则像残暴的贵妇人。他不明了妻的性格.被妻恼得心烦意乱.嬾到师父处侍候。

    过了七八日.他来谒见师父时.师父问他.『年青的婆罗门啊.你为何久不来。』他回答道.『师父啊.我的妻有时爱我.则如女奴一般.有时则如贵妇人一般.残忍凶暴。我不解妻的性格.因此心乱烦恼.不来师父处侍候。』师父道.『如你所说.年青的婆罗门啊.女人作恶之日顺从丈夫.柔顺如女奴一般.在不作恶之日.傲慢顽固.视丈夫如无物。女人是如此邪曲不德的东西.其性难测。故女人的爱你或不爱你.大可不必挂在心头。』便唱出下面的偈语.教训那弟子婆罗门。

    女人爱我不必喜.          女人不爱亦莫悲。

    犹如水底游鱼之路一般.  女人的性格是难测的。

    菩萨如此教训了弟子婆罗门.此後那弟子即不为妻所恼。那为妻的知道『自己的恶性已入师父之耳.』从此也不再作恶了。

    结分

    佛说此法话後.解释四谛。释毕四谛.此优婆塞遂得预流果。佛乃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夫妇即是今日的夫妇.当时的师父则就是我。』

    六五 懊恼本生因缘 (〔菩萨=阿闍棃〕)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与上回同样.也是就一个优婆塞说的。那优婆塞经过仔细调查.知道自己的妻有不守妇道的行为。便与妻口角.心中烦恼.有七八日不到佛前来侍奉。

    一日.那优婆塞到精舍来.向如来敬礼毕.坐在一旁。佛问.『你为何七八日没有来了。』他答道.『世尊.我因妻有不守妇道的行为.心中烦恼.所以疏怠了没有来侍候。』佛道.『优婆塞啊.女人有此种恶行.不必烦恼.必须保守心境的冷静。这话古时贤人曾说过。你因不知隔生之事.故不知其中因缘.』接着就应优婆塞之请.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也与上回故事中所讲的一样.是着名的阿闍棃。有一个弟子见妻子存心不良.心生烦恼.好几日不到师父那里来。一日.师父问他.他便说出原因。於是师父说道.『弟子啊.女子原是万人共有的。贤人虽知「女子有此种不良行为.」亦不动怒.』便唱出下面的偈语.教训弟子。

    世间诸妇女.  犹如江河.道路与酒肆.

    又如会堂与水厂.    贤者知此故不怒。

    菩萨如是教训弟子.弟子闻教之後.即不再为妻的行为所恼。他的妻听到『已被师父知道.』从此也不再作恶事了。

    结分

    佛说此法话後.解释四谛。释毕四谛.那优婆塞遂得预流果。佛乃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夫妇即是今日的夫妇.师父婆罗门则就是我。』

    六六 优相本生因缘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爱欲而说的。据传说.舍卫城有一良家子.闻佛说法.即归依三宝之教.出家行道.修行禅定.坚守业处。一日.他在舍卫城托鉢行走.见一艳装妇人.他因贪图欢乐.破坏了根〔五官〕的自制.对她注视.心中发生爱欲之念.犹如幼木被斧斤砍倒。从此陷入烦恼.心身的感觉衰退.如狂奔的野兽一般.不爱〔佛的〕教理.留长爪发.穿着污秽的衣服。

    他的法友比丘众.见了他的烦恼形相.问他道.『法友啊.你的根〔五官〕与以前完全变过.是甚麽缘故呢。』他答道.『法友啊.我心中毫无欢乐。』比丘众便带他到佛前去。佛问道.『比丘们啊.你们为何强将这个比丘带来。』他们禀白道.『世尊啊.这比丘正在烦恼。』佛问那比丘.『比丘啊.这是真的吗。』比丘答道.『世尊啊.真的。』佛又问.『谁使你烦恼。』比丘道.『世尊啊.我在托鉢外出的时候.破坏了根的自制.注视一妇人.因此心中发生烦恼.大感痛苦。』

    佛便对比丘说.『你破坏根的自制.贪图欢乐.目视美色.因此扰乱心神.也不足怪。从前净心的菩萨已得五神通、八等至.由禅定之力绝灭烦恼.飞行空中.也曾因破坏了根的自制.目视美色.失去禅定.心烦意乱.得大苦恼。原来吹得倒须弥山的飓风.对白象般大小的童山是没有影响的。拔得起大阎浮树的飓风.对断崖上的灌木是没有影响的。吸得乾大海的飓风.对小小的池沼是没有影响的。与这情形一样.得无上智慧而具有净心的诸菩萨.烦恼也自然地会生出无明来.所以你不必怕羞。心神清净的人.有时也会为烦恼所惑.博得无上声名的人.有时也会遭逢耻辱。』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出生於迦尸国一位大富翁婆罗门的家里。他到了懂事的年龄.就精通一切学艺.舍弃爱欲.去过禅定的生活.完成十遍处的净业.获得神通力与定力.享受着禅定的悦乐.居住於雪山地方。

    有一次.他下雪山到波罗奈城来购买盐、醋等.在国王御苑中宿了一夜。次日.收拾好携带的东西.披上树皮制的红色衣服.一边肩头披上.黑羚羊皮.将头发束起结成轮形.挑上一迦棃重量的行李.拿起行杖.在波罗奈街市上托鉢.走到宫城门口。国王爱他那行路的态度.便迎他进去.请他坐在华丽的椅席上.又请他饱食许多软硬不同的美味食物。当他道谢的时候.国王留他在御苑居住.他应允了。此後十六年中.他就住在御苑中.每天往宫中进食.专心从事於国王一族的教化。

    某时.因边界发生叛乱.国王要出发去平定。临走时候.吩咐一位名叫优相的王妃.叫她『悉心侍候仙人.』自己便上征途去了。国王出征以後.菩萨高兴的时候.便到宫中服务。有一天.王妃替菩萨治好餐食.心想.『他今日来得迟了.』便以洒上名香的浴汤.洗了一个浴.穿上美丽的服装.搬一张小榻到厅堂里.躺着等候菩萨。

    菩萨知时候已经不早.从禅定中起身.驾昇空际向宫城而来。王妃听见树皮衣褶之声.知道『仙人来了.』连忙跳起身来。当王妃匆忙起身的时候.她的华美的外衣滑落了。这时候.仙人正从窗口进来.破坏了根的自制.贪图欢乐.出神地去注视王妃美好的肌体。这时他心中忽生爱欲之念.犹如被砍倒的幼木。於是.禅定立时消灭.像割去翅膀的鸟儿一般。他木然站着.手里拿着食物.丝毫不想下咽。他因烦恼而战栗.退出宫城回到御苑中去.走进自己的小屋子.将食物放置牀下。从此他爱慕那美好的肌体.被烦恼之火燃烧着.不食不饮.整整地在牀上卧了七日。

    第七日.国王平定了叛乱回来.先在都城四周.严肃巡视了一周.然後回到宫城。其时国王想『见见那位仙人.』走进御苑.跑到小屋子内.只见仙人奄卧牀上。国王想.『他定是害了甚麽病了。』叫人打扫小屋之後.走到仙人牀边.问道.『仙人啊.你害甚麽病呢。』仙人道.『大王啊.我病非别.实为烦恼而生了爱着心了。』国王道.『你对谁起了爱着。』仙人道.『大王啊.是对了王妃。』国王道.『仙人啊.好.那麽便将王妃送给你吧。』说着.便陪仙人走进宫城.命王妃打扮起来.送给仙人。当送给他的时候.国王私下教诫王妃道.『你须尽你的力.拯救这位仙人。』王妃答道.『大王啊.是.我救他就是了。』於是仙人便带着王妃.离开宫城去了。

    走出宫门的时候.王妃对仙人道.『仙人啊.我们需要一所住宅.你向国王请求.求他给一所住宅吧。』仙人走到国王面前请求道.『给我一所住宅吧。』国王便给他一所构造草率的屋.是人家造了作不净处用的。仙人陪王妃走到那里.她不肯进去。仙人道.『你为何不进去。』王妃道.『太肮脏了。』仙人道.『那我如何办呢。』王妃道.『你先将房子打扫一番吧。』又吩咐道.『去讨锄头与篮子来.』将仙人使到国王处去了。仙人带了锄头篮子来时.王妃叫他扫清粪尿与尘秽.又叫他取牛粪涂粉墙壁。随後又命令道.『去拿牀来.拿茶几来.拿绒毯来.拿水壶来.拿椀来。』一一拿来之後.又叫他拿水与其他种种东西来。仙人拿来了椀.又在水壶里装满了水以後.倒好浴汤.铺好牀。两人同坐在牀上时.王妃伸手抓住仙人的胡子道.『你忘记自己是一位仙人.一位婆罗门了吗。』说着.便将仙人的脸.拉近自己身边。

    这时候.他的心清爽起来了。在此以前.完全是在无明的状态中。『如是.爱欲之障.以无明为因.故名烦恼.尔比丘众.一切盲动.皆以无明为本。』这些经文.就是应该在这里称引的。仙人心灵清醒後.想道.『此爱欲逐渐增长。将使我堕入四道永不得擡头。现在我应将这妇人送还国王.入雪山去。』於是带了王妃谒见国王道.『大王啊.我已不要王妃.我的爱欲.因这位王妃而增长了.』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

    从前未得优相.          只有一种爱欲最旺盛。

    自从那明眸归我以後.  爱欲更生出别的爱欲来了。

    这时.仙人重得失去的禅定.趺坐空中.向国王说法授教.然後飞行空中.到达雪山.从此不再回到尘世来。如是奋勉梵行.不失禅定.遂生梵天世界。

    结分

    佛说此法话後.解释四谛。释毕四谛.那比丘得阿罗汉位。佛乃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国王是阿难.王妃优相是莲华色.那仙人则就是我。』

    六七 膝本生因缘 (〔菩萨=国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乡妇说的。某时.拘萨罗国有三个人在森林旁耕作。适有强盗在那座森林中劫掠了人家的财物逃走。人们追赶强盗.到了这三个人跟前.错认『那三个人就是强盗。』对那三个人说道.『你们是在森林中打了劫.假装农夫的吧。』便将他们逮捕了送到拘萨罗王的地方。这时候.来了一个妇人.哭喊着道.『给我一块遮身的东西.给我一块遮身的东西。』以後她又几次到宫城里来。国王听到她的喊声.便命人『给她遮身的东西。』随从者拿了一块布给她。妇人看了一看说道.『我所要的遮身之物并非这个。』随从者到国王面前禀告.『那妇人说遮身之物并不是布。』国王叫妇人来.问道.『你要遮身之物.是不是丈夫呢。』妇人道.『王啊.正是丈夫。对於妇人.丈夫就是遮身的东西.即使穿了千金的衣服.如果没有丈夫.还是等於裸体。』下面的经文.便可引来解释这个意义。

    无水之河等於裸.    无王之国等於裸.

    无夫之女也等於裸.  纵使有十位弟兄。

    国王听了妇人的话.大为首肯.便问.『此三人与你是甚麽关系。』妇人道.『王啊.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兄弟.一个是儿子。』国王道.『我同情你的话.在此三人中交一个给你带去.你要那一个呢。』妇人道.『王啊.小妇人活在世上.总可以找得丈夫.而且儿子还可以生的。但父母已死.不能再得兄弟。王啊.请将兄弟交给我吧。』国王听她的话.十分赞许.便将三个人一起释放了。如是.因一妇人的话.免除了三个男子的痛苦。

    不久.僧团中知道此事。一日.比丘众聚在法堂中谈论起来.『法友啊.一个妇人免除了三个男子的痛苦哩.』围坐着赞叹那妇人的功德。这时候佛来了.问道.『比丘们啊.你们聚集此处.谈论何事。』比丘众答道.『是如此这般的事。』佛道.『比丘们啊.此妇人拯救三男子.已非初次.即在前生.她也救过他们的.』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有三个男子在森林边耕作。以下就与上面的故事相同。那时国王问道.『三个人中.你要哪一个呢。』妇人道.『可否将三个都交给我。』国王道.『不.这不可以。』妇人道.『如果不可以三个一起交给我.便请将兄弟交给我吧。』国王道.『你带儿子或丈夫去吧.兄弟对你有何用处呢。』妇人道.『儿子与丈夫是容易得到的.但兄弟却难得.』於是唱出下面的偈语。

    国王啊.我得儿容易.  犹如放在膝头的青菜。

    我得丈夫亦容易.          路上行人尽多着。

    可是世间何处.            可得同胞之兄弟。

    国王赞许『这妇人说的是实话.』便将三人从狱中放出.交给妇人.妇人便领了三个男子回去了。

    结分

    佛道.『比丘们啊.不但现在如此.那妇人在前生也曾救三个男子脱离痛苦。』佛说毕此法话.乃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从前的四个人就是现在的四个人.当时的国王则就是我。』

    六八 娑只多城本生因缘 (〔菩萨=娑罗门子〕)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娑只多城近处安闍那林时.就一个婆罗门说的。相传.佛率领着一团比丘.正要入娑只多城时.有一位住居娑只多城的老婆罗门从城中出来.在内城口遇见十力。那婆罗门跪在佛的脚前.抱住两脚说道.『儿啊.双亲年老.应受儿的供养.为何你如此久远.不到我们这里来。今日我终於见到你了.你也去见见母亲吧。』便领佛到他家中去。佛到了他家中.同一团比丘.共在设好的座席就坐。婆罗门女也走出来跪在佛的面前.哭道.『儿啊.你如此久远.到何处去了。衰老的双亲.不是应受儿子的供养吗。』又叫自己儿女道.『到这里来与你们兄长相见.』叫他们向佛作招呼。於是父母大喜.喜舍了许多施物。佛餐食毕.为两人演说老经。说毕此经.两人得不还果。於是佛从座中起立.回安闍那林去了。

    比丘众坐在法堂上互相谈论道.『法友啊.此婆罗门明明知道「如来的父是净饭王.母是摩诃摩耶妃.」却同他的妻皆呼如来为「儿.」而且佛也自认了.这究竟是何道理呢。』佛听见了比丘众的话.说道.『他们两人是称自己的儿子为「儿」的。』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佛说道.『比丘们啊.此婆罗门在过去五百生之间.接连是我的父亲.五百生之间.是我的叔父.又五百生之间.是我的祖父。那婆罗门女也在五百生之间接连是我的母亲.五百生之间是我的叔母.又五百生之间是我的祖母。如是.我一千五百生之间.曾蒙这婆罗门亲手抚养.一千五百生之间.曾蒙这婆罗门女亲手养育哩。』等正觉者讲毕三千生的故事.就唱出下面的偈语。

    念其人而心悦.  虽未经见而生爱。

    若有这样的人.        你当信他。

    结分

    佛说此法话後.乃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婆罗门夫妇是今日的婆罗门夫妇.儿子则就是我。』

    六九 吐毒本生因缘 (〔菩萨=医师〕)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法将舍利弗说的。相传.长老在进食〔嚼食〕的时候.众人为僧团送许多食物到精舍里来。全团比丘吃过之後.还剩下很多.众人道.『长老啊.放着留给进村托鉢的人吃吧。』恰巧与长老同住精舍的一位青年僧进村去未回.便替他留下食物。但青年僧并未回来.众人说.『快到正午了.』於是就将留下的食物请长老吃。长老刚刚吃完.青年僧便回来了。於是长老告诉青年僧道.『法友啊.大家给你留下的一分.被我吃掉了。』因为青年僧有『长老啊.美味的东西.人人皆适口的呢』的话.大长老听了心中烦乱.便下决心.『从此以後.不进嚼食。』据说.舍利弗後来果然不进嚼食。全僧团知道舍利弗不进嚼食了.大家坐在法堂上谈论此事。那时佛问.『比丘们啊.你们聚集此处.谈论何事。』比丘众答道.『是如此这般的事。』佛道.『比丘们啊.舍利弗对於已经舍弃之物.即使丧失生命.也不肯再取的.』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出生在专治蛇咬的医师家里.行医谋生。当时有一乡人被蛇咬了.家人立刻请了这位医师去。医师问道.『还是涂药治毒呢.还是找那条咬他的蛇来.叫他从伤口吸去毒汁呢。』他们道.『找蛇来吸去毒汁吧。』医师便带了蛇来.问道.『咬他的是你麽.』蛇答道.『是我。』医师便命蛇道.『在你咬过的地方.用你的口将毒汁吸去。』蛇道.『凡我既已吐出的毒.向不重新吸取.以後我还是不吸取。』医师拿木柴燃起一堆火.对蛇命令道.『你如不吸取毒汁.便投身到火中去吧。』蛇道.『我宁投身火中.决不吸取自己所吐的毒汁.』接着便唱出下面的偈语。

    我吐出之毒当呪诅.                岂可吸取。

    与其为了怕死吸之而苟延生命.  宁愿不吸而丧生。

    蛇如是唱着.便向火中投去。於是医师将蛇拦住。用药与呪语治愈了那人的毒。医师向蛇授戒.训诲他道.『以後不可伤人.』就放他走了。

    结分

    佛道.『比丘们.舍利弗虽抛弃生命.也不采纳既已舍弃之物。』说法话毕.乃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蛇是舍利弗.医师则就是我。』

    七〇 贤人本生因缘 (〔菩萨=园丁之子〕)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位名叫质多罗象舍利弗的长老而说的。据传说.他是舍卫城的良家子。一日.耕作完毕回来.顺便走到精舍里.从一个上座僧人的椀中.分享到了油润的美味食物。他心里想.『我们日夜用手劳动.做了许多工.却从没有吃到这样好的东西。我还是出家为僧吧。』於是他出家了.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未得开悟.为烦恼所苦.又还俗了。但因生计困难.又回来为僧.学习阿毘达磨〔论。〕如是六次离开精舍.又立刻回来。到第七次出家时.已通晓七部论典.读过许多比丘法.增添慧识.得阿罗汉位。与他为法友的比丘众便讥笑他道.『法友啊.现在你的心.为何不像以前一般烦恼呢。』他道.『我以後再不能过在家的生活了。』

    他如是得了阿罗汉位.法堂里就有这样的谈论.『法友啊.长老质多罗象舍利弗.具有如是到达阿罗汉位的能力.却曾经六度还俗.在家生活真是有害得很。』这时佛来了问道.『比丘们啊.你们聚集此处.谈论何事。』他们禀告道.『是如此这般的话。』佛便说道.『比丘们啊.凡夫的心.易浮难制.每对事物生执着之念.一经执着.便不能骤然抛弃。制御如是之心.乃是善事。一旦心可制御.便生幸福与悦乐。

    心轻浮而难制.      随处思逞欲。

    制心诚是善业.  能制心则生悦乐。

    古时有一贤人.因执着於一柄锄头.不忍弃去.生贪欲心。六次还俗。及第七次出家.始得禅定.克服贪念。这就是此心难制之故。』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生在园丁家中.长大以後.名叫『锄头贤人。』他用锄头耕作土地.种植青菜、南瓜、蒲卢、胡瓜等物.出卖与人.藉以糊口。他除了这柄锄头.再无其他财产。一日.他想.『有家毫无用处.还是弃之出家吧。』将锄头藏起.弃家去作出家人了。但是惦念那柄锄头.不能抑制贪欲之念.便因那柄钝锄头.停止了出家生活。如是二次、三次、以至六次。藏起了锄头出家.又为了锄头还俗。

    在第七次的时候.他想『我为这柄钝锄头.几次还了俗.现在将他抛在大江裹出家去吧。』於是跑到江边。他想.『要是看见这锄头沈落的地方.一定又会起回来捞他的心念的。』便抓起锄柄.使出巨象般大力.在头上挥了三圈.闭紧眼睛.向江心扔去。发出狮子吼声.大叫三遍道.『我得胜了.我得胜了。』

    恰巧.波罗奈王平定边界叛乱回来.在江水里洗了头发.全身盛装.骑着象经过那里。忽然听到菩萨的叫声.便说.『这个人大叫「我得胜了.」究竟他战胜了谁呢。叫他过来。』就把他叫了过去。问道.『喂汉子.现在我是战胜者.我正得了胜回来.你战胜了谁呢。』菩萨道.『大王啊.纵使你得了一千个胜仗.一万个胜仗.要是战不胜烦恼.还不能算真正的胜利。而我却抑制了心中的贪念.战胜了烦恼。』他注视大江.入水遍处定.得大自在力.趺坐空际.向国王说法.唱出下面的偈语。

    可被征服的胜利。  不是真胜利。

    不能征服的胜利。  方是真胜利。

    国王闻此说法.顿离妄见.绝灭烦恼。遂倾心於出家生活.同时也绝灭了对王权的烦恼。国王问道.『现在你将到何处去。』菩萨道.『大王啊.我想入雪山去过出家生活。』国王道.『那麽.我也出家吧.』便与菩萨一同离开那里。军人、婆罗门、家长、一切庶民.凡是在那里的人.都跟国王一起去了.走得一个也不剩。

    波罗奈的居民互相商谈道.『我们的王听了锄头贤人的说法.带领军队同去出家了。我们留在这里还做甚麽呢。』周围十二由旬的波罗奈居民都出家去.那队伍长到十二由旬。菩萨率领了这许多人向雪山进行。

    这时帝释天座上顿生温味。帝释天探究之下.知道『锄头贤人带领大批人众来集体出家了。』想道.『来了这大批人众.必须添造房子。』便告毘首羯磨道.『喂.锄头贤人带领大批人众.集体出家来了.必须添造房子。你到雪山地方去.在平正地区.造一处大隐栖所.要三十由旬长.十五由旬宽。』他应声道.『是.天王。』便遵命造屋去了。

    此故事仅为简要的记述.详情在护象本生因缘〔第五〇九〕中。内容彼此完全相同。

    毘首羯磨造了许多茅舍作隐栖所.把那些作怪声的野兽、禽鸟、鬼怪驱除.四周开辟了宽度一步的通路.然後回自己居处去。

    锄头贤人率领徒众.走进雪山地方.到达帝释天拨赠的隐栖所.又得到毘首羯磨所造的出家资具。自己先做了僧人.然後逐一剃度众徒.分拨茅舍。放弃了可以与帝释天界的主权相比的一切的主权。将三十由旬的隐栖所住得满满的。

    锄头贤人完成了其他遍处的净业.住於梵位.对徒众教授修行的要点。凡得定者.皆至梵天界.凡敬奉此种人者.亦得至梵天界。

    结分

    佛道.『比丘们啊.如是.心之为物.一旦因烦恼之力而生执着.即难脱去。欲免发生贪念.实甚困难。他实能使贤人成为无知。』佛说此法话後.解释四谛。释毕四谛.有人得预流果.有人得一来果.有人得不还果.也有人得阿罗汉果。佛乃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王是阿难.徒众是佛弟子.锄头贤人则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