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纳斯比战役和兰波特战役 (1645—1646)

费尔斯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最新章节!

    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指挥的新模范军比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军队的胜算更大。在导致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失败的原因中,有领导的无能,有招募和维护制度的不完善。议会经常拖欠军饷,而军事物资供给既不规律也不充足。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的兵团没有打过几次仗就解散了。现在,议会已经弥补了金融体系中最严重的缺陷。议会每月对管辖下的所有郡县征收税款,从而保证士兵在战争期间的军饷能够定期发放。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指挥的新模范军由十一支骑兵团和十二个步兵团组成,其中每个骑兵团有六百人,每个步兵团有一千二百人,外加一千龙骑兵和一小队炮兵。这支军队的步兵有大约一半曾经在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和威廉·沃勒爵士手下服役,其余的则由各郡通过兵役征集入营。在骑兵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东部联盟之前的军队。奥利弗·克伦威尔从前的兵团被一分为二。一团由他的妹夫爱德华·威利少校指挥,另一团由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亲自指挥。

    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之所以被任命为新模范军总司令,部分是因为他在军事上的名声,部分是因为他没有遭到政治上的反对。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是虔诚的教徒,但他究竟属于长老会还是独立派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曾经在荷兰参加过一次战役,但军事方面的磨炼和成长是通过与纽卡斯尔侯爵威廉·卡文迪许和北方保王派的长期斗争获得的。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行军迅速、进攻猛烈。在面对困难时,他足智多谋;在面对失败时,他懂得坚持不懈。自己军旅生涯中的优异表现使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声名远扬。士兵将他视为偶像,并给他起名“黑汤姆”[1]。朋友们抱怨他太过鲁莽,不知道掩护自己。对手则说他“行事冲动,逞一时之勇”,缺乏更高素质。很多人认为他是骑兵领袖,因此他的支持者都对他被提拔为上将而不是中将感到非常惊讶。除了对他的名声有所耳闻,军队里的大多数军官对他别无所知。当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走马上任时,军官们发现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三十多岁,脸上有旧疤痕。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沉静矜持,然而,军官们很快发现,他尽管在会议上很少发言,却坚持己见,并能迅速付诸行动。在战斗中,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似乎变了一个人,矜持和结巴不见了,变得浑身是火、精力充沛、行事果断。

    为了弥补总司令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科学知识和长期战斗经验的不足,菲利普·斯基彭被任命为军队少将,但军队二把手仍然空缺。到目前为止,议会还没有任命哪位中将作为骑兵的指挥官。毫无疑问,这个空缺职位是为奥利弗·克伦威尔特意保留的。

    1645年3月以来,奥利弗·克伦威尔一直在西部征讨保王派军队。1645年4月13日,他回到温莎司令部,送别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并按照自抑法令的规定卸下了职务。第二天早上,两国委员会给他送来了一封新的任命书。查理一世就要重启战事了,而新模范军还没有做好迎战准备。从1645年4月月初起,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就一直努力重组军队,但新兵招收速度太慢。上议院的阻挠使一切准备工作严重滞后。奥利弗·克伦威尔从西部带回来的骑兵旅是军队中效率最高并能立即行动的一支。为了阻止查理一世与鲁珀特亲王会合,这支骑兵旅现在被派往牛津。查理一世带着部分皇家军队,包括炮兵部队一起驻扎在牛津,而鲁珀特亲王带着其余皇家军队和大部分骑兵驻扎在赫里福德和伍斯特附近。奥利弗·克伦威尔立即出发。1645年4月24日黎明时分,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军队在伊斯利普击败查理一世的三个骑兵团,杀死两百人,俘虏两百人。得知一部分保王派军队逃兵躲进布莱辛顿庄园,奥利弗·克伦威尔立即对布莱辛顿庄园发动攻击。迫于压力,逃兵只好投降。根据投降协定,布莱辛顿庄园驻军可以退到牛津,但必须放弃马匹和武器。后来奥利弗·克伦威尔解释道:“我对攻城持怀疑态度,因为布莱辛顿庄园城墙牢固,士兵充足,而我只有很少的龙骑兵。何况这也不是我此行的目的。”两天后,在班普顿,奥利弗·克伦威尔拦截了一支从法灵顿前往牛津的步兵团,俘虏了几百人,其余的人或死或散。1645年4月29日,奥利弗·克伦威尔在法灵顿庄园前试图攻城,但被击退,损失了一些人马。尽管如此,奥利弗·克伦威尔还是完成了这次任务。查理一世停止了行军。保王派骑兵队被打得七零八落。奥利弗·克伦威尔将乡下周围的所有拉车的马扫荡一空,因此保王派炮兵队寸步难移。查理一世不得不从西边召集乔治·戈林勋爵的骑兵来做掩护,以确保与鲁珀特亲王的会师。1645年5月7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已经整军出发。1645年5月1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让奥利弗·克伦威尔密切关注查理一世的动向,而自己率军去营救陶顿。这次营救行动不是他自己的决定,而是来自两国委员会的命令。途中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又接到新命令,让他派一个旅继续营救陶顿,他则带着其余部队折返围攻牛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在牛津待了两个星期,却只能对牛津进行封锁。围城部队还没赶过来,没有重炮和挖壕沟工具,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什么也做不了。在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无所事事的几个星期里,鲁珀特亲王和查理一世带着九千到一万个士兵在中部地区行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645年5月5日,查理一世占领伍斯特郡的霍克斯利庄园,然后北移去营救切斯特。途中查理一世听到牛津被围攻的消息。一些顾问敦促查理一世继续向北挺进,攻打利文伯爵亚历山大·莱斯利和苏格兰军,从而缓解庞蒂弗拉克特的压力,其他人则提议对东部联盟进行突袭。但随着牛津危急的消息传来,查理一世决定留在南部。为了分散议会的注意力,查理一世决定进攻莱斯特。1645年5月3日,莱斯特沦陷,查理一世的军队将莱斯特洗劫一空。

    内战时期的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的行动彻底打乱了两国委员会的计划。莱斯特沦陷的消息一传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就被调离牛津,向查理一世进军。经过上次教训,两国委员会的业余战略家们默许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随心所欲地调整自己的行动,解除了之前对他的所有限制。保王派军队的节节胜利引起了公众恐慌。公众舆论迫切要求重新启用奥利弗·克伦威尔。大家觉得奥利弗·克伦威尔至关重要,不能弃之不用。1645年5月10日,议会将奥利弗·克伦威尔的任期延长了四十天。1645年5月28日,保王派军队对东部各郡构成了威胁。为了保护东部各郡,奥利弗·克伦威尔被火速派往伊利。1645年6月4日,伦敦市民向议会递交请愿书,要求他们授权奥利弗·克伦威尔召集和指挥东部联盟的所有军队。1645年6月10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和战争委员会向议会请愿,要求任命奥利弗·克伦威尔为中将。这时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部队离保王派军队的阵地只有几英里了。议会军虽然有大量骑兵,却缺少一个将军来指挥和应对即将到来的战斗。除了奥利弗·克伦威尔,没有人能够胜任这个角色。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敦促道:

    在全军将士中,奥利弗·克伦威尔受到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个人价值和作战能力,在其任职期间体现出来的谨慎、勤奋、勇敢和忠诚,在无处不在的上帝祝福下一直伴随着他。因此,为了报效议会和大众,我们认为有责任提出这一请求。

    上议院没有对这一不受欢迎的请求做出回应,但下议院同意任命奥利弗·克伦威尔。只要军队需要,任期不受限制。于是,1645年6月13日,奥利弗·克伦威尔带领六百名东部联盟的骑兵,策马飞奔到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营地,受到士兵们的热烈欢迎。士兵们叫道:“铁甲军来领导我们了!”他们用鲁珀特亲王在马斯顿荒原战役后给奥利弗·克伦威尔起的绰号来称呼他。

    查理一世的阵营产生了巨大的意见分歧。总司令鲁珀特亲王提出一条策略,而查理一世的文职顾问们提出另一条策略。查理一世犹豫不决,原地不动。直到发现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已经跟了上来,查理一世才被迫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展开战斗。1645年6月14日,议会军和保王派军队相遇。鲁珀特亲王原本计划在哈伯勒选定一个位置展开防御战,但侦察兵诱导他相信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军队正在撤退。于是,当鲁珀特亲王指挥大军前进时,却发现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部队已经在纳斯比的一个小村庄前的高地上拉开了战线。查理一世的军队只有五千个骑兵和四五千个步兵。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军队有一万三千人,其中有六千个骑兵。尽管兵力相差悬殊,保王派军队还是希望能轻松取胜。许多议会军步兵都是新兵,而保王派军队都是老兵。查理一世自信地说,他要打败“叛军中这个野蛮的新将军”,就像当初打败经验丰富的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一样。甚至连议会的支持者也对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率领的这支未经考验的军队信心不足。有人写道:“在出征时,从来没有哪支军队能让亲人如此不安,让敌人如此蔑视。”但奥利弗·克伦威尔毫不怀疑会赢得这场战争。1645年7月,他写道:

    关于纳斯比战役,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已经命令我指挥所有骑兵。当我看到对手拉开战线、英勇地向我们挺进,而我们可怜的、毫无经验的士兵向我询问如何战斗时,我只能牢记使命,微笑着赞美上帝,确信我们必将胜利。因为上帝会让无变有,让已有化为乌有[2]。这一点我确信无疑,而上帝确实是这么做的。

    保王派军队继续向前推进战线。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炮兵部队虽然开了几炮,但射得太高,没有造成伤亡。查理一世的大炮远远落在后面,派不上任何用场。双方的步兵各自向对方一阵齐射,接着用长矛和棍棒互相攻击。保王派军队步兵的进攻非常猛烈。在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前线的五个兵团中,有四个由于无法抵敌,被对方冲破防线。菲利普·斯基彭的兵团被击溃,中校阵亡,菲利普·斯基彭本人也受了重伤。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兵团仍然坚守阵地。第二战线的兵团扑上前线,逼退保王派军队,给议会军溃散的兵团赢得了集合的时间。亨利·艾尔顿上校和议会军骑兵的左翼状况更糟糕。

    亨利·艾尔顿上校

    亨利·艾尔顿上校的五个兵团去前线迎战鲁珀特亲王,但无法顺利展开进攻,而后援部队也没有跟上。亨利·艾尔顿上校虽然起初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但由于过早地转向攻击一个步兵团,从马上跌落受伤,被对方抓获。鲁珀特亲王凭借一贯的充沛精力占据战场优势。鲁珀特亲王不满足于仅仅将亨利·艾尔顿上校的骑兵赶出战场,而是继续攻击纳斯比战场后面的议会军辎重和补给卫队。补给卫队顽强抵抗,坚守阵地。鲁珀特亲王只好放弃攻击,回到战场查看高地上的战斗情况。

    在这场战役中,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下的议会军右翼骑兵决定了这天的战局。奥利弗·克伦威尔并没有坐等马默杜克·兰代尔爵士发起进攻,而是在对方骑兵前进过程中主动迎战。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对方阵脚大乱,向后溃散,躲到预备军后方。据一个目击者称,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军队就像一股洪流,冲垮了他们前面的一切障碍物。查理一世率领卫兵和其余的预备队准备与前来的圆颅党决一死战。一位贵族勒住缰绳说道:“你们想找死吗?”于是卫兵们停下来调转马头,向后退了四分之一英里。奥利弗·克伦威尔留下四个兵团牵制他们,自己则带着其余骑兵,还有重新召集起来的亨利·艾尔顿上校的部分骑兵,向保王派的中路压过来。保王派的步兵尽管顽强抵抗,但在议会军步兵和骑兵双重力量的攻击下,很快被击垮。保王派兵团一个接一个地放下武器。一支保王派蓝衣军团“以难以置信的勇气和决心”坚守阵地,用长矛一次次击退了议会军的进攻。最后,奥利弗·克伦威尔带领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步兵团向这个旅的一侧发起攻击,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则光着脑袋,率领卫队攻击另一侧。终于,这支蓝衣旅倒下了。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亲手抢过蓝衣旅的旗帜。查理一世的步兵团全部被俘。

    纳斯比战役前的查理一世和鲁珀特亲王

    马默杜克·兰代尔爵士

    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命令骑兵停止乘胜追击,等待主力部队前来会合,重新组成新的战斗队伍,一起向前推进。国王卫队和马默杜克·兰代尔爵士溃败的骑兵则加入鲁珀特亲王得胜的骑兵部队,准备发起第二次冲锋。然而,保王派军队已经毫无斗志,更何况没有大炮和步兵的支援,形势极其不利。没过多久,保王派军队阵地就岌岌可危,全线溃败。骑兵们纷纷调转马头,一路向莱斯特飞奔。

    保王派军队与议会军在纳斯比战场摆开阵势

    保王派军队与议会军在纳斯比交战

    议会军大约追击了十三英里。在这次战役中,议会军俘虏了近五千名士兵,夺取了一百多面旗帜。查理一世的全部辎重、大炮还有私人文件也都落入了议会军手里。1645年6月18日,莱斯特投降,查理一世逃到威尔士避难。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没有追击查理一世,而是匆忙出发与乔治·戈林勋爵的西部军队交战。听到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到来,乔治·戈林勋爵加固了对陶顿的封锁,占据了距布里奇沃特大约十英里的位置,前方有约河和帕雷特河作掩护。1645年7月10日,两军在兰波特附近发生冲突。在一座小山上,乔治·戈林勋爵已经驻守了一队士兵。营地前面有一圈围栏,围栏外是一个湿地山谷,谷底有一处小溪汇成的浅滩,还有一条小路通向山顶的空地。乔治·戈林勋爵的骑兵就守在那里,而小路两边的篱笆和围栏外都布置有火枪手。乔治·戈林勋爵打算撤到布里奇沃特,因此已经将所有辎重和大炮都提前送到那里,只留下两门大炮。

    纳斯比战役获胜后的奥利弗·克伦威尔

    兰波特战役是英国内战中比较特殊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野战炮发挥了重要作用。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一开始就命令议会军炮火全开,压住乔治·戈林勋爵的两门大炮,迫使对方骑兵后撤,只留下乔治·戈林勋爵的火枪手孤军作战。然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命令一千五百名火枪手向前推进。他们从一个山坡冲下来,又冲上另一个山坡,将乔治·戈林勋爵的散兵从围栏的一边赶到另一边,将围栏空地上的保王派军队驱除干净。最后,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指挥下,六支来自他原兵团的骑兵连越过山谷下的浅滩,顺着上山的小路直奔乔治·戈林勋爵的骑兵队。奥利弗·克伦威尔后来写道,休·贝瑟尔少校引领冲锋,表现出了“能想象得到的最大勇气”。约翰·德斯伯勒少校紧随其后,同样英勇。休·贝瑟尔少校的部队击退了乔治·戈林勋爵的两支骑兵队的进攻,双方“短兵相接”。但对方士兵人数占了优势,休·贝瑟尔少校的三支骑兵连被压了回来。这时,约翰·德斯伯勒少校带着另外三支骑兵连赶来救援。议会军再次发起冲锋,合力击溃乔治·戈林勋爵的另一支骑兵队。与此同时,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火枪手逼近骑兵,进行全面射击,乔治·戈林勋爵的人马开始逃跑。奥利弗·克伦威尔阻止了约翰·德斯伯勒少校和休·贝瑟尔上校的乘胜追击,直到其余的骑兵会合起来才策马紧追。在后面两英里的战场上,被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逼退的保王派骑兵重新稳住阵脚,但经不住议会军的又一次冲锋,迅速逃往布里奇沃特。奥利弗·克伦威尔在兰波特港战火连天的街道上一路追击,缴获两门大炮,俘虏了一千四百名士兵。

    兰波特战役

    约翰·德斯伯勒少校

    在取得兰波特战役的胜利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立即对布里奇沃特展开围攻。和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一样,只要有成功的可能,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宁可冒着被攻击的风险,也不愿花时间精心设计攻城计划。1645年7月21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部队爬上云梯,占领帕雷特河东岸的半边城池。在短暂的轰炸后,另一半城池也被占领了。占领布里奇沃特后,加上陶顿、兰波特和莱姆,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筑成一道贯通的驻军防线,将乔治·戈林勋爵的残军困在康沃尔郡和德文郡,与英格兰其他地区隔绝开。随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向西取道,意在征服西部,收回后方留下的要塞。1645年7月29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占领巴斯,继续围攻坚固的舍伯恩城堡。两周后的1645年8月15日,舍伯恩城堡沦陷。一周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开始攻打布里斯托尔。虽然鲁珀特亲王带着三千五百人据守在布里斯托尔市区,但由于市区防御工事太长,有多处防守漏洞。1645年9月10日1时左右,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向全市防线发起总攻。破晓时分,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已经占领最重要的堡垒并攻破一英里的防线。鲁珀特亲王别无选择,只好立即有条件地投降。

    奥利弗·克伦威尔现在指挥着四个步兵团和三个骑兵团。他们被派去清除在威尔特郡和汉普郡的敌方守军。1645年9月23日,迪韦齐斯和莱科克庄园投降。在一周的围攻后,温彻斯特终于被攻破一个缺口并投降。奥利弗·克伦威尔对议长说:“你们看,上帝永远眷顾着你们。上帝对你们的恩宠一目了然。上帝用自己的力量直击敌人的心脏,却赋予你们的士兵迎战困难的勇气,将敌人的优势转移到你们身上。”下一个攻击目标贝辛宫的防御工事非常坚固,曾经经历多次围城而不破,此时由一支非常顽强的队伍驻守。贝辛宫的主人温彻斯特侯爵约翰·波利特是天主教教徒,因此许多守卫官兵都信奉天主教。奥利弗·克伦威尔调来大炮对城墙一阵炮轰并下令发动总攻。战前的晚上,奥利弗·克伦威尔祈祷了很长时间。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随军牧师说:“每次打仗前,他都要从经文中寻求支持。”这一次,他的目光落在了《诗篇》中对偶像和偶像崇拜者末日的一段预言上:“造偶像者,与偶像同。信偶像者,与偶像同。”对一个清教徒而言,这似乎是对胜利的保证,因此奥利弗·克伦威尔怀着必胜的信心下令进攻。奥利弗·克伦威尔手下的士兵们“以极大的决心和愉快的心情投入战斗”,沿着云梯爬上城墙,将防守的敌人打落墙头,占领了贝辛宫。在这场战役中,约有三百名驻军被杀,三百人被俘。1645年10月14日,在遭到士兵洗劫后,贝辛宫被一把火烧掉。奥利弗·克伦威尔在给议长的信中写道:“感谢上帝,我能给您汇报关于贝辛宫的好消息。”

    舍伯恩城堡遗址

    攻打布里斯托尔

    温彻斯特侯爵约翰·波利特

    1645年10月月末,奥利弗·克伦威尔完成了任务,在埃克塞特城下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会师。除了德文郡和康沃尔郡,现在整个西部地区的保王派都被清除干净了。在威尔士边界上,虽然查理一世占据着伍斯特、赫里福德和一些小地方,但议会军包围了切斯特。在北部,查理一世只剩纽瓦克这一个要塞。自从在纳斯比战败后,查理一世就带着两三千骑兵在这几个不同的地方和牛津总部间漫无目的地游走。起初,查理一世想和西部的乔治·戈林勋爵与威尔士亲王查理联手,但兰波特战役的失败让这个计划泡汤了。1645年8月,查理一世突袭东部联盟,攻取亨廷顿并将之洗劫一空。1645年9月,查理一世逼近的传言让利文伯爵亚历山大·莱斯利和苏格兰人十分不安。利文伯爵亚历山大·莱斯利对赫里福德发起围攻。查理一世多次想和苏格兰的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雷汉姆联手。从1644年9月开始,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雷汉姆逐渐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胜利。这些胜利迫使利文伯爵亚历山大·莱斯利率领的苏格兰盟约军撤出英格兰。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雷汉姆在蒂珀缪尔、阿伯丁、因弗洛奇、欧尔迪尔内和阿尔福德击败了盟约军。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雷汉姆梦想协助查理一世征服整个苏格兰。1645年8月15日,在基尔西斯,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雷汉姆赢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决定性胜利,占领了格拉斯哥。爱丁堡和苏格兰南部投降,盟约派领导人前往伯威克避难。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雷汉姆写信给查理一世,得意扬扬地说他很快就会带着两万人越过边界。然而,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雷汉姆手下的苏格兰高地士兵带着劫掠的财物回家了,苏格兰低地人拒绝投靠到他的旗下,他只剩下不到两千兵力。1645年9月13日,大卫·莱斯利带着四千骑兵从英格兰回撤,在菲利普豪赫突袭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雷汉姆,将这支小部队打得七零八落。查理一世对这次惨败尚不知情,带着三千骑兵从拉格兰城堡出发,准备和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雷汉姆联手。1645年9月24日,在罗顿荒原,查理一世试图救援切斯特,却被锡德南·波因茨少将击败,损失了九百人。为此查理一世被迫放弃向北穿越兰开夏郡的计划,转道纽瓦克。1645年11月,查理一世从纽瓦克返回牛津。布里斯托尔伯爵乔治·迪格比孤注一掷,想从纽瓦克抵达苏格兰,结果带走的一千五百名骑兵全军覆没。

    奥利弗·克伦威尔调来大炮轰击贝辛宫城墙

    议会军攻占贝辛宫

    锡德南·波因茨少将

    布里斯托尔伯爵乔治·迪格比

    从军事上看,查理一世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胜算。在纳斯比战役后,如果查理一世能将分散在各地的小队驻军集合起来,或许能集结足够的兵力,在战场上与新模范军抗衡。但查理一世错过了这一宝贵时机。各地驻军一个接一个地被消灭,而新征集的军队还没来得及合并就被打散了。将军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乔治·戈林勋爵和理查德·格伦维尔爵士的争吵使查理一世的西部军队陷入瘫痪。鲁珀特亲王敦促舅舅查理一世与议会派和谈,但查理一世固执地拒绝了这一条建议,也拒绝任何其他讲和派的建议。查理一世写道:

    如果除了维护我的宗教、王位和亲友,我还别有所求的话,我的确应该听从你们的建议。作为一个普通的军人和政治家,我必须承认除了毁灭,我别无选择。但作为一个基督教教徒,我必须告诉你们,上帝不会让叛贼得逞,也不会任人违反天命。无论上帝给我什么惩罚,我都不会后悔,更不会放弃诉求。

    全国人民普遍厌倦了战争,渴望和平。在英格兰的西部和南部,乡村民众开始成立联盟,将双方的武装人员都赶出该区域,并禁止在当地驻扎和掠夺牲畜。在西南部,这些被称为“棍棒帮”的人受到保王派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是保持中立的。在进军多塞特郡时,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派奥利弗·克伦威尔前去驱散一群群拿着棍棒和毛瑟枪的乡民。奥利弗·克伦威尔写信给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说:

    我向他们保证您已经特别关照过,保证不会掠夺他们分毫。此外,他们理应反抗暴力,抓住那些犯下错事的人,交给您的军队,而您会严厉惩处这类暴徒。他们听了之后非常满意,心平气和地回家了。

    另一群棍棒帮向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士兵开火。奥利弗·克伦威尔不得不派骑兵驱赶他们,杀死了十几人,抓了大约三百人。在对他们进行一番训诫后,奥利弗·克伦威尔将“这群可怜的傻家伙”全放了。奥利弗·克伦威尔和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温和公正及士兵的良好纪律迅速使乡民恢复了对他们的信心。乡民们开始认识到,和平的最大希望在于议会的胜利。当议会军包围布里斯托尔时,附近的棍棒帮赶来协助围城。在布里斯托尔投降后,鲁珀特亲王不得不小心提防棍棒帮因他曾经批准士兵的掠夺行为而对他实施报复。

    随后有消息表明,查理一世与外界势力谈判,企图引入外国军队。为此人民对议会的支持热情进一步高涨。1645年6月在纳斯比缴获的信显示,查理一世正在和洛林公爵查理四世谈判,请求他派遣一万名士兵进入英格兰。在布里斯托尔伯爵乔治·迪格比移军苏格兰时,议会军粉碎了查理一世的企图并抓获一批士兵。这些士兵证实查理一世试图从丹麦借兵。1645年10月,更多缴获的信显示,查理一世曾经在1644年8月与爱尔兰叛军签订一项条约。根据该条约,爱尔兰叛军将向查理一世提供一万兵力,而交换的筹码是天主教在爱尔兰的合法地位。1646年1月,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截获在法兰西活动的保王派密使的信,信中提到有五千名法兰西士兵将登陆西部。这些秘密的接连泄露使那些曾经为查理一世而战的人开始疏远他,也驱使中立派变成议会的支持者。

    洛林公爵查理四世

    1646年,为预防外国军队在英格兰登陆,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早早抢占有利地势。1645年11月和12月,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一直在封锁埃克塞特。1646年1月月初,尽管地面积雪尚未融化,又起了严霜,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还是下令全面向前推进。在康沃尔郡和德文郡,除驻军外,保王派的军队还有一万两千多人。但正如爱德华·海德承认的那样,这是一支“漫无纪律、溃败沉沦的队伍”。这样的军队对敌人没有破坏力,却会给自己内部带来伤害。乔治·戈林勋爵的指挥不当造成了军队的混乱局面。1645年年末,乔治·戈林勋爵辞去了指挥权。虽然接替他的拉尔夫·霍普顿爵士英勇果敢,无可挑剔,但面对这样的军队他也无力回天。1646年2月,西部的抵抗瓦解了。1646年1月9日,奥利弗·克伦威尔在博维特蕾西向托马斯·温特沃斯勋爵率领的旅发起突袭,开启了这场战役。虽然托马斯·温特沃斯勋爵带着大部分人马在黑暗中逃走,但仍然有四百名骑兵被俘获,整个旅因此溃散。1646年1月18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对达特茅斯的坚固堡垒展开猛攻,缴获一百门大炮,俘虏一千多人。1646年2月6日,在北德文郡的托灵顿,两军前哨发生偶然碰撞,进而演变成一场全面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拉尔夫·霍普顿爵士被赶出城外,损失了六百人。拉尔夫·霍普顿爵士的步兵溃不成军,而骑兵还剩下约五千人。因此,尽管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部队的士兵因行军的艰难和天气的严寒而痛苦不堪,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还是决定紧追拉尔夫·霍普顿爵士到康沃尔郡,因为“在那里粉碎这支骑兵是预防或阻止外国军队登陆康沃尔郡的最佳方案”。在进入康沃尔时,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没有遭到当地人的抵抗。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善待俘虏的态度和士兵们的良好行为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拉尔夫·霍普顿爵士的骑兵每天都有人逃离部队,而留在军营的士兵已经没有斗志。威尔士亲王查理和顾问团逃到海峡群岛。1646年3月14日,拉尔夫·霍普顿爵士的军队宣布有条件投降。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明智地开出了慷慨条件:只要放弃马匹和武器并保证不再拿起武器反对议会,每一个普通士兵都能领到二十先令返乡。

    博维特蕾西战役后,保王派军队败逃

    威尔士亲王查理

    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带着大军从康沃尔返回埃克塞特。1646年4月9日,埃克塞特投降。1646年5月月初,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继续包围牛津。奥利弗·克伦威尔一直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待在一起。在埃克塞特沦陷后,奥利弗·克伦威尔受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之托前往伦敦,向议会汇报西部战区的战况。1646年4月23日,下议院为他的“伟大而忠诚的服务”向他表示感谢。在这之前议会已经授予他另一种性质的褒奖。1645年12月1日,下议院起草了和平建议,其中要求查理一世将一处每年盈利两千五百英镑的地产赐予奥利弗·克伦威尔中将,并授予他爵位。虽然和平谈判没有实现,但在1646年1月23日,下议院下令将伍斯特侯爵亨利·萨默塞特及其儿子在汉普郡的地产转给奥利弗·克伦威尔。为此,两院最终通过了一项法令。由于这些土地的租金低于之前承诺的数额,随后又将伍斯特侯爵亨利·萨默塞特在格拉摩甘郡、格洛斯特郡和蒙茅斯郡的其他地产一起转到奥利弗·克伦威尔名下,从而补足两千五百英镑。

    奥利弗·克伦威尔及时赶到牛津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会合,参加牛津的投降谈判。当时有传言说,埃克塞特和牛津驻军之所以能得到宽大处理,主要是由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和战争委员会受到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影响。牛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强攻会让议会军伤亡惨重。但除此之外,奥利弗·克伦威尔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考量。就在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包围牛津前,查理一世乔装改扮从城里逃了出来,在纽瓦克的苏格兰军营里避难。几个月来,查理一世一直通过法兰西大使与苏格兰人谈判,希望能够说服苏格兰人接受他反对英格兰议会的主张。有传言说,苏格兰人打算以查理一世的名义调动苏格兰大军,而查理一世逃往苏格兰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两国间的公开决裂似乎已近在咫尺。罗伯特·拜利写道:“奥利弗·克伦威尔对牛津的恶意分子提出的条款让人不满。比起他之前给埃克塞特提的投降条件,这些条款冒犯了更多人。所有的人都看到这些人的良苦用心。为了能尽快脱身开展北方战争,议会军领导人给最坏的人开出最好的条件。”

    即使政治局势的走向与现在有所不同,对军队和领导人来说,为了医治战争创伤而赋予战败方自由极其必要。这是不变的公理。政客总是不如士兵慷慨。议会极不情愿地批准了这些条款。此外,不断有人投诉这些条款侵犯了他们的权益。奥利弗·克伦威尔和其他军官坚持主张,出于荣誉和政策,大家必须遵守所签条款。1648年2月,一则保王派的新闻写道:“最近关于牛津的条款一直存在争议。有一位先生对庞大的数字感到不满,他对奥利弗·克伦威尔中将说,如果保留这些人,议会将损失二十万英镑。而奥利弗·克伦威尔中将回答说,即使损失两倍的钱,议会也不能违背条款。”

    1646年6月24日,随着牛津有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伍斯特城堡一直坚持到1646年7月。虽然威尔士的一些孤立的城堡,如拉格伦城堡、登比城堡和哈莱克城堡,还能多坚持几个月,但攻克它们只是时间问题。

    登比城堡

    约翰·克莱波尔

    奥利弗·克伦威尔让别人来指挥这些小规模的围城,自己则回到议会的岗位。奥利弗·克伦威尔将家从伊利搬到伦敦,在德鲁里街租了一幢房子。大约一年后,奥利弗·克伦威尔又搬到威斯敏斯特的国王街。他的两个大女儿已经结婚。1646年6月15日,长女布丽奇特·克伦威尔嫁给了父亲奥利弗·克伦威尔最信任的部下亨利·艾尔顿准将。1646年1月13日,奥利弗·克伦威尔最宠爱的女儿伊丽莎白·克伦威尔嫁给了北安普敦郡的乡绅约翰·克莱波尔。只有最小的两个女儿弗朗西丝·克伦威尔和玛丽·克伦威尔还待字闺中。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四个儿子中有两个已经死了。1639年5月,罗伯特·克伦威尔死于战争开始前。1644年,奥利弗·克伦威尔上尉死于奥利弗·克伦威尔所在的兵团。理查德·克伦威尔是两个幸存的儿子中的老大,现在在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警卫队中。亨利·克伦威尔此时大约十九岁,是某个骑兵团的少尉或中尉。奥利弗·克伦威尔为这个事业奉献了他的儿子们,一如奉献了自己。

    注解:

    [1] 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的头发、眼睛和肤色天生黝黑,因此得名“黑汤姆”。————译者注

    [2] 这句话选自《圣经·哥林多前书》。“神却选择了世上愚拙的,让有智慧的蒙羞。他又选择了世上软弱的,叫强壮的蒙羞。神还以他的智慧,选择了世上卑贱的,被人鄙视的,以及无有的,让已有的化为乌有。在神面前无人能自夸。”————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