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在齐州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南征大军家眷在乐安的,都已经放了两天假期。

    而明天,朱弘昭则要先入京,余下将士随后再出发。

    将朝鲜使团的事情推给袁可立后,朱弘昭返回营地洗了个热水澡,开始享用家常便饭。

    夜里,刚升上来的神策卫副千户刘泽清斜背火铳,手里握着一截牛腿,另一手提着竹筒酒漫步走进中军营垒,对执勤的左良玉吹了个口哨。

    左良玉魂不守舍,楞了楞反应过来迎上去问:“刘将军怎么要拜见千岁?现在时辰不对,明日吧。”

    “听说嫂子带着侄儿在营外等候,俺就寻丁将军说了说,今晚俺替左大哥当值,这是手令。”

    刘泽清掏出手令递过去,左良玉目前识字不多,一些字认不得,喊来副手确认后,露出了笑容,大手抓着笔杆子写下左良玉三个歪歪扭扭的字做签收。

    左良玉有一个好妻子,他能炫耀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一身武勇,军里的弟兄都知道。说实在的,刘泽清有些羡慕左良玉日子安定,还前途光明。

    看齐王的意思,左良玉将可能接替武永昌成统率铳骑作为新一任亲卫副将。看看齐王以前的亲卫将,孙河、高杰、陈策如今都是一卫指挥使,谁看着不羡慕。

    尽管左良玉因为文考不过关,始终停留在总旗军职上,可再有半年时间下去,早晚能通过文考。

    所以他军职低,刘泽清这样的千户,哪怕是陈策这样的老资格也要给左良玉一个面子,私下里按岁数会喊一声大哥。

    更何况,左良玉和刘泽清都是山东人,是老乡。

    刘泽清是个傲气的人,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左良玉见他主动为自己解难,有说不出来的感动,拍着刘泽清肩膀笑说:“夜里让弟兄们散开些,明日给兄弟带些家里小菜犒劳。”

    笑着应下,目送左良玉离去,刘泽清盘坐在地,将牛腿按在盾牌上,握着小刀切割,拌着酒吃了起来。

    他是个傲气而自负的人,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本来闻香教造反的时候,他还在曹州观望,一旦闻香教势头好,就带着弟兄们响应。若闻香教没有前途,则逃的远远的去西南投军。

    后来朱弘昭带着两千骑纵横碾转,他收到朋友一封信当即就带着十几名弟兄赶赴济宁投军。写信的那个人,是朱炳南。

    历史上,七八年后山东闻香教余孽复起,那时候的刘泽清是东平守将,未能按期率兵赶赴战场,更是诡异的是弃城而逃。追究责任时他逃到曹州,甚至准备召集曹濮一带的流寇拼死反抗。当时朱炳南洗白身份靠开染坊过日子,给他支了一招,让他躲过一劫。

    他是曹州人,曾是此时太仆寺少卿郭允厚的家奴,后来郭允厚还他自由之身,在郭府他不仅练了一身好武艺,竟然还有读书的机会。而他母亲贾氏生他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所以他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郭允厚有着不能说的秘密。

    提示一点,作为明末封侯的大人物,这位连父亲名字都查不到,实在是诡异。按规矩,他封侯要追封祖上三代的。

    而郭允厚,与此时的户部尚书李长庚谈得来,算是无党派人氏,也与王三善是好朋友……

    而王三善竟然在军中认出刘泽清,甚至开口和朱弘昭讨要刘泽清,所以其中有大秘密,还关系到朱弘昭的一张底牌。

    一层层关系铺下来,刘泽清也因为有一身本事,获得了朱弘昭的信任。

    在朱弘昭看来,铳骑最合适的统率不是左良玉,而是刘泽清。左良玉的思想一直停留在个人武勇英雄主义的时代,有些跟不上朱弘昭的军队全员火器化的建军思想与战术思想。

    大帐内,朱弘昭埋头吃饭,神色窘迫。

    一旁李秀娘握着他的行军日记本轻声诵读,旁边还有一叠千户级别以上的日记,李幼娘也在翻着,正在看孙河的,秀眉一挑,怪声怪气:“哎呦,我们的夫君在西南了不得呀……竟然以身饲虎,啧啧,彝女风情如何?”

    朱弘昭抬头,脸色微变,明明他撕掉的那页又被孙河那个混蛋粘上去了……

    见姐妹俩望来,他干干一笑:“哪及得上两位姐姐风华绝代?人家只会说西南土话,话都说不利索,没啥好提的。”

    “这么说,另有一番情趣呀……还有那个李青玄,二郎的胃口可真是大呐。”李幼娘笑眯眯靠过来,掐了一把朱弘昭:“几个了?”

    呃,算起来他名义上,以及以后的妾什么的,刚好十个,还不算张嫣……

    疼得龇牙,朱弘昭急忙说:“就这些了,够了,绝对够了。幼娘姐息怒,你看,秀娘姐贤良淑婉……”

    姐姐目光瞪来,李幼娘收回手指,闷闷不乐道:“二郎这才十四,不好好整治一番,说不好会被掏空了身子,带几个狐媚子进府。那时候,人人都不得安宁。”

    “就你想得多,二郎整日军务繁忙,哪有那个时间?”

    收好日记,李秀娘有些难以释怀,疑惑道:“纳水西安氏之女为妾能安人心,可二郎独纳不妙,为何不给信王也选一个?”

    “那小子要脸皮,担心被人说三道四。而且彝女性情剽悍,信王有些怕。”朱弘昭说罢,两三口吃完面条。

    彝女性格确实猛,那晚他没按规矩带小礼物爬窗,就被安彩霞剪断了麻绳,险些摔下去丢脸。

    饭吃罢,青荷、红莲进来收拾。

    朱弘昭将地图挂在帐壁上,左臂揽住幼娘绵软腰肢,右手握着竹鞭讲着北方即将爆发的一场决战,左手掌不老实游走着,侧头对着幼娘耳垂轻语:“要多运动啊,你看,胖胖的……”

    呃,李幼娘的身材确实微微有些走形,正在发育中,不像以前那样还要劳动,现在做什么都会被人伺候,顿时脸就红了,很是羞恼之极,恨不得给朱弘昭一肘。

    “建奴此次动员军队撑死八万人,而正面辽西战场上,老奴最多投入五万人,其余三万人要防备东江镇的毛总兵以及蒙古诸部,两者只是暂时苟合,不可能长久。对林丹汗来说,建奴对蒙古的危害要甚于我大明。”

    “蒙古部落众多,人口约有三百多万人,但以林丹汗的掌控力来说,以及诸部彼此之间的隔阂判定,他所动员的部队与建奴差不多,但他有足够的兵力留守后方。所以进攻大同的军队,将会有十万之众。”

    这两部都是军民一体,动员的部队是多少,那就是多少战兵。不像明军,吃空饷严重,还有辅兵,作战时还有虚张声势的惯例……

    “而我军,大同有步卒五万骑卒四万,宣府镇有骑卒八千,步卒三万。这些都是实兵,只要粮饷跟得上,他们完全能守住林丹汗的进攻。而且,林丹汗的进攻意志并不坚决,他只是想和何冲打一仗,动员的兵马虽多,他也不敢把事情闹大。”

    “辽镇账面兵力有九万人,打个对折算四万,蓟镇三万,山海关集结的赴辽军五万。这就是十二万人,还有京营六万人做后备,同理,建奴也打不进来。”

    “而们的夫君,所统率的西南北上军队都是实兵,也有八万之众,都是见过战阵的老卒。与任何一个战场上的鞑子作战,最差的结果也是不败。”

    “现在朝中为主攻方向而争吵,我也拿不定主意该打哪个。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今年绝对会是一场大胜,就是不知道是蒙古倒霉,还是建奴倒霉。所以,你们就不要为我担心。对了,皇兄说了,以后你们两个生的孩子,会各挑一个封亲王。”

    此次明军最大动员将会是二百年罕见的四十万,还是实兵。这么多的兵马北上聚集动员起来,这仗已经不是建奴、蒙古打不打的问题,而是明军想要怎么打的问题。

    朱弘昭搞来的那一千万两银子,足以供大军九个月军饷用度。再加上各省今年的赋税,足以支撑这四十万大军整整打上一年。

    当然,一年后朝廷的底气就消耗干净了,就彻底的空了。

    可大军云集北直隶,不论主攻哪一路,朱弘昭都是当仁不让的统帅。这么多的兵马在手,他抄家抄起来,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

    所以不论是皇帝,还是齐王,都对这一仗充满信心。

    随着出塞商路彻底截断,建奴对朝廷内的消息出现延迟。就连辽镇的邸报,也经过了阉割,现在在辽镇官员的邸报消息里,齐王还在西南平叛……

    看着意气风发,个头已经稍稍高过自己一线的朱弘昭,李秀娘递来茶水,紧紧从背后抱住朱弘昭腰肢,很是紧张:“四十万大军,夫君能掌握多少?”

    朱弘昭的语气有些沉重:“最少二十万,最多二十五万。”

    大兵团作战,非常考验统帅的指挥能力与后勤能力。他有前世种种信息带来的宏观意识,可几次指挥都是五万人以下的部队,所以一次指挥这么多人,他有些紧张。

    而战后,他将失去唯一的退路,就藩,或许已经成了一句空话……

    “夫君,千万不要轻敌,不然什么都就没了。”

    “不会的,我会打赢这一仗!”

    收好地图,吹灭帐中烛火。

    帐中火烛熄灭,外面的刘泽清也吃饱喝足,起身脑袋一甩,大帐周围的卫士向四周扩散。作为齐王的心腹,很多东西他们也有概念,这次北上的决战,将决定他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齐王必须留下子嗣,必须给他们这些人留下一份信念。

    丁力、孙河等人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