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压抑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天启再次昏迷,人事不知。

    作为宫里唯一能掌事的,朱弘昭安顿好天启,安排好夜里值守大臣,还要安慰哀伤的张嫣。

    他非常的累,从天启遇刺至今过了这个晚上就满了十天,这十天他谁都不敢睡。每日就那么稍微躺一会,在乾清殿闭目养神,才敢微微小睡一会儿。

    每次吃的都是李守道兄弟从宫外带来的饭菜,宫里的东西他碰都不敢碰。时时刻刻身边带着十余名发小宿卫,警惕着每一个将会经过的宫人,甚至年轻力壮的朝臣他都要小心,从不主动接近。

    一切忙完后,朱弘昭回到乾清宫偏殿寝宫,躺在那里浑身发软发酸,无数的压力从四面八方里里外外朝他挤来。

    没出这事前,他和天启一起扛着,朝臣们的压力是天启、老魏抗着的,他则有些小清闲。甚至还有时间去勾搭成妃,有时间去算计天启。

    可现在,实在是太忙了。

    辽东的军情他需要时时刻刻关注,与军机处的大臣评议留档作为战后评功的标准和参照。比如宣大军团前军王朴三人带着两万余骑的异常行动,就让朝堂炸开了锅。

    除了辽东的战事上心外,他还要与叶向高、韩爌、史继偕、崔景荣进行着不断的试探、交流。同时要不断阅读各地五品以上的文官,三品以上的五官的档案,对这些人进行分门归类。

    能用的留下,不能用的则要借京察大计之手铲除。

    每一名爬上来的文武大员,背后都是错综复杂的。要与朝中的重臣不断试探交流着利益交换,贸然下手极有可能在这个敏感的时间引发不可预测的变动。

    他完全可以等辽东大胜或自己正式登基后来处置,可他不敢等。必须要在登基前完成紧要地方的梳理,这些地方只有被自己人掌握着,他才能安心登基。

    现在忙碌,为的是登基后能全心全力投入战兵改军与西北抗旱的工作中来,现在的大明,实际上已经很危险了,因为朝廷掌握的粮食储备并不多。

    别看抄了晋商前后资产能上亿,其中近半的不动产,如房契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大面积抛售会引发大明朝的房市崩坍,所以不能动。

    还有银子,自隆庆开关以来,海外白银涌入大明,却没有引发通货膨胀,这不是幸运,这是埋下的大炸弹。

    扼住通货膨胀的力量有两个,首先是国人的思危思想,有钱的时候不露富,喜欢藏起来以备将来的意外,或是直接埋土里给子孙留下活命钱。

    宗室、贵戚、豪商、大地主都是这么干的,用种种生产换来易储存的金银藏起来。所以涌进来多少白银,都这么化整为零的被大明中产以上的阶层给无意识消化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朝廷的俸禄发放方式,除了坑爹的宝钞外,俸禄以钱粮为主,布匹、香料等等值钱货为辅。而朝廷发放时,一两银等于两石米是固定死的,官员可以申请用银子还是用米来发俸禄。

    这种不符合此时形势,由朱元璋建立的俸禄体制很好的抵御了通货膨胀,毕竟民间粮价浮动,也有朝廷铁标杆来稳定粮价。

    而此时,通货膨胀已经初步显露征兆,起因就是北直隶各大仓的储粮吃紧。

    今年的漕运船只多调拨登莱练习海航,北上的运粮效率就荒废了近半,全依赖粮商调度。而往年漕运运粮也是走私货物居多,粮仓缺额由京中勋戚负责填补。

    他们占据了北直隶三分之二的良田,今年因为漕船东调赴海,勋戚们没有按照市价将粮食填入粮库,等着入冬朝廷储粮不足时卖个高价。

    而现在天启不行了,朱弘昭即将登顶,这次勋戚们在朱弘昭手里吃了一个大亏,成国公朱纯臣的两个堂弟在入宫救火的时候被拦截的宿卫击毙,弹雨之下死的勋戚名单更是写了厚厚的一叠。

    勋戚之间世代通婚,沾亲带旧一次死那么多人,所有的勋戚几乎都有亲人死在玉河桥,心怀怨气还怎么会卖粮食给朝廷?

    朱弘昭已经是这个国家除了军队之外,所有士绅、豪商、地主、勋戚乃至是卫所世袭将门的敌人。

    慑于他的威势,他拉拢了朝臣,用丞相府稳住了老东林人;用大将军府拉拢了杨肇基为首的在京武将集团,可依旧改变不了彼此对立的形势。

    朱弘昭是坚定的复祖派,借着恢复明初制度与祖先宗法规矩的名义,改革着已经衍化为畸形的朝堂。

    没有几个文官愿意看到一个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那样的强势铁血皇帝出现,到那时他们的垄断利益必然会被开刀。而朱弘昭已经开刀,根本性的原则冲突很难调和。

    好在朝中不少大臣还是接受这种情况的,愿意得罪士绅亲族,与朱弘昭开创一个盛世,而盛世之前,必须要将身上的腐肉割除。

    而卫所世袭军官将门更简单,因为朱弘昭要整顿卫所。这两年从兵部档案削籍的大同宣府、山东登莱、太原、延绥诸镇的将门就是前车之鉴。

    谁也不知道下一家会不会是自己,他们被文官调教成了狗,文官被朱弘昭收拾成了狗,他们失去了主人却对新的主人各种怀疑。

    九万多家的世袭军官!

    每一家都从卫所军制的开创者演变成了卫所军制里的吸血鬼,因为他们的堕落,强大的卫所军制轰然倒塌。失去了军户与愿意上战场的军户子弟后,卫所军的战力消解的一干二净。

    没了傍身的家伙,这些军官自然更不值钱。可看着各地重整后的卫所军爆发出来的骇人战斗力,他们又觉得自己脑袋上的卫所官印还是很有含金量的,更加舍不得。

    他们明智的想参与进来,担心入局太晚被清洗出位置;看不透的心里只有自家那一亩三分地,朝廷要收回他们侵占的军田,那他们就是钉子户中的钉子户。

    聪明人始终是少的,所以这些钉子户,还是手里握着兵权的钉子户就成了朱弘昭的潜在对手。

    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通货膨胀!

    前线储备军粮的警戒线最低是三个月,朝廷没粮食只能从粮商手里收购,价格虽然高一点,但并不重要,因为从经商那里抄来的金银实在是太多了。

    市面上流通的以铜钱为主,落后偏远地区还是以物易物。银两只在贸易发达的城镇才会普遍使用,更多的作用是在朝廷与大商人集团内部流通。

    民间流通的金银并不多,这次为了抵制粮商的高粮价,山东、河南粮食都是从民间林散收购的,这就导致大量白银在这两地流通,银价贬值,物价上涨。

    幅度不大,可这就是危险的信号!

    等征辽大军撤回来后,其中拿了高军饷和战后奖赏的战兵会被遣散,这些人身怀大笔银子,穷惯了回乡肯定是置办宅田什么的,市面流通的白银会进一步增加!

    按照此时国人的传统,没几年这些流通的银子会重新回到地窖里储存,可朱弘昭手里还握着晋商全部的金银,这笔金银难道藏着不用?

    抗旱工程,各地官道休整、大面积建设工坊都是要花大银子的!

    这些银子流通出去,只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经济恶化的直接反应就是活不下去的贫民造反乞活,他需要时间去改善百姓的生活,他实在不愿意自己的精心打造的军队去镇压自己的子民。

    朝廷内的压力,天启即将死亡而内心产生的压力,即将掌握天下的心理压力,对恶化的经济的担心,种种压力下来,还要担心自己会不会像董卓一样,突然就有一个小官或宦官跳出来给他一刀。

    朱弘昭怀疑再这么下去,他就要发疯。

    偏殿内难入睡,他要好好宣泄一下,他想到了成妃,成妃能将他榨的干干净净,可这个时候不可能,他内心也有了一道坎。

    李家姐妹和琼华宫的宫女也不成,不能意外怀子,否则脸上不好看。

    思前想后,朱弘昭喊来高杰的族弟高一功,让他将宫外那个高杰搜寻来,夸得仿佛天下无双的女子带到宫里来。

    这个夸词朱弘昭是不相信的,因为这个女子买的时候,还是因为要与一名年老晋商竞价,以二十两的巨款买来的。

    二十两?在秦淮河上也就是头牌的买路钱,抛个二十两,才有登船观睹头牌风姿的机会,至于想说话,还要经过这些精通诗词的名妓重重考验……

    并不是有钱,就能玩到这些当红头牌,引领着江南时尚的红牌是清流名士的菜。豪商想玩,只能等名士玩腻了转手卖掉。

    清流名士?就是在野的朝廷大员预备役而已,只是比朝臣名声更好而已。

    南北的贫富差距,从娱乐业就能看出来,这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