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褫夺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潞河上接京师,经通州、张家湾而下。

    并在张家湾南五里处,有一条人工开挖的引水渠,从卢沟河引水增加潞河水位。

    李成栋自作主张决堤,直接导致潞河排水速度大增,别说京师周边,就连卢沟河都开始迅速下降,使得卢沟河下游诸县堤防压力大减。

    京师水位下降,迅速引起警戒锦衣卫警惕,以为是京师不远处河堤决口,迅速上报中枢。

    最后待命的神机营开始动员,就等判断位置后去堵水。

    随后,李成栋的公文火速抵京。

    文渊阁,大桌上铺着地图,工部尚书,蓟州人崔呈秀手里握着竹钎讲述着:“李将军在旧马营决口,非常的好!从这里一直南下到天津三角淀,都是低洼地势。水势向下,绝不会向东西蔓延,最后还是会涌入三角滇,与潞河殊途同归。”

    史继偕拿着放大镜观察着画了地势标高的地图,摇头:“可漕运怎么办?这地方去年重修时,就费时费力。若从头修建堤岸,必须降低潞河水位。最少,会耽误半月漕运。”

    临时代替毕自严填进相府的,魏忠贤的老乡魏广微眨眨眼睛,道:“李将军处置得当,可无令决堤,大将军府该有所表示。否则以后,就坏了规矩。”

    秦良玉身材高大,身披凤纹暗紫战袍,头上戴着银质九凤纹饰战盔,坐在左首第一位置道:“李成栋擅自行动,用心的好的,却行为不合乎规矩,我们府里自会给上下一个交代,劳不着相府关心。”

    处置一员元从系重将,大将军府也头疼,关键是上首皇帝阴沉的脸色,实在是不好办。

    相府也不好逼得过紧,皇帝越过首相叶向高紧急晋升袁可立和毕自严,已经坏了一点点默契。可他们还是不敢太过追究,开口的崔呈秀、史继偕话里的意思是李成栋行为可以功过相抵。

    魏广微的意思是过大于功,过失在于李成栋坏了规矩,擅自行动。

    但核心意思都是一样的,给皇帝面子,也不想得罪元从系的重将,给点苦头吃就好。

    朱弘昭指尖敲着扶手清脆作响,吸引各人目光后道:“这不是简单的无令自行其事,虎子无令擅自调动两部一千神策军士,干的又是炸堤的差事。大将军府不必顾忌,狠狠地处置一番。”

    “用心再好,规矩章法乱不得。”

    列席的三司系统大员们互看一眼,理解了。炸堤是小事,无故调动两部军士才是大事。

    秦良玉心里苦笑,她儿子马祥麟刚刚从飞熊军八名列将军升为神策军四名将军之一的神策左将,管的又是驻扎在张家湾的神策军,神策军左将军李成栋驻地在通州,是马祥麟上司。恐怕,炸堤的神策军士,还是他儿子手里的……

    大明的将军号从国初算,可以分为六级,最高是大将军,最末位是列将军号,如骁骑、平贼将军等等,第五级是常设将军号,如平辽、镇朔、征西、平蛮等将军号;第四级是四方将军,常设的只有大同征西前将军,辽东征辽前将军。

    其余第二、第三级将军号是大将军副将,如征西副将军,征西左副副将军等等,实际上只有设立了大将军,组建野战远征部队后,才会择将挂上这些副将军号。

    所以,简化下来实际上就四级将军号,以神策军为例,上下应该是不常设的神策大将军,神策左、右将军,神策将军,神策列将军。

    大明常设总兵二十六,只有十一二人挂常设将军号,两个挂常设四方将军号,近半总兵没有将军号,更别提什么分守总兵,可想而知这将军号有多重。

    有将军号的将领,会挂将印。有将印,出现紧急情况,则有自主出兵权。

    出于历史因素,南方的常设总兵,只有四川、湖北总兵有将军号,能挂印,两广地区则没有。

    北方,京师周边辽东有将军号,大同有,宣府镇还有个镇朔将军号,唯独蓟镇总兵没有将军号和挂印的权力。同理,京畿禁军体系的将军号,属于荣誉性质。

    但禁军体系内皇帝任命一个大将军,自然有资格进入大将军府。是成为决事的七员大将军,还是旁听、参议的大将军,就看皇帝的心思。

    例如飞熊大将军高杰,此时就在大将军府干参议的差事,不管事,有会议则旁听。

    文渊阁,不断有新的进展急递送来,一直忙到黑夜,朱弘昭才撑着伞回琼华宫。

    琼华宫,一座新建的花房温室里。

    这三日气候有转冷的架势,负责这里的宫女们开始点燃火炉,给温室保温。

    四周遍布蜡烛,光照如昼。

    躺在摇椅上,朱弘昭看着打在外层玻璃上啪啪作响,不断变形的雨幕,良久一叹。

    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真不知道当时的大明是怎么撑过来的。

    或许,是尽可能保证军需,对百姓采取放任自流的无奈法子,看着他们自生自灭,保存元气用在军事上,维持着。

    极有可能是这样,于是活不下去的百姓都反了,到处抢粮食吃,不断的平叛战争破坏一地又一地的生产体系,造就出越来越多的灾民、乱民。

    或者,朝廷根本没钱,连养军队的钱都没了。

    否则崇祯也不至于把宫里方便出手的东西都给变卖了,可钱去哪了?

    真是荒唐呐……

    希望,这五年计划能落实下去,国家机器能恢复健康运转,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希望自己还有东墙可以拆。

    侍从司的侍从们散落坐在四周,有的靠着椅子小憩浅睡,有的查阅今日积攒下的公文奏章。

    侍从司的权力真的很大,以前皇帝的圣旨还要经过六科官和内阁审核,以前宫外的兵权都是归兵部的。

    现在侍从司内侍们携带天子六玺,文武侍从们随身携带统兵虎符,整个大明的军权变动,都会经过他们的手。

    说真的,只要皇帝不管事,侍从司完全可以代替皇帝掌控军权。不过,内侍们,与遴选进来的文武侍从们,可不是一条路子上的。

    侍从司司正袁枢、内侍总管刘时敏一老一少最后交叉遴选后,将一叠公文递交朱弘昭。

    起身,打起精神,朱弘昭饮一口果汁开始翻阅,第一副奏折公文是相府的,叶向高太狠了,通过表决,以渎职好大喜功为由,废除宣大总督王化贞职位是一件大事,大义灭亲。第二件事情是相府拟定在受灾严重的京畿范围内施行购粮限制,只能官购。由朝廷买粮才不会被粮商起哄抬价,能最大化的节省灾民元气,为灾后重建、恢复经济节省时间。

    这是两件大事,王化贞明显是为皇帝背了黑锅,朱弘昭只是预感到会有大旱,可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又突然的大涝。

    这是相府例行通报,给皇帝打个招呼,不是在请求许可,等批示。

    政事归相府,做得好是皇帝领导有功,做的不好就是相府的事情了。

    就如果军事归皇帝,打了败仗就是皇帝的责任……唔,不对,是大将军府没做好安排。

    他只是每夜睡之前将今日的情况做个了解而已,相府的决议他不会去管,不干涉御史台法司、大将军军事运转就好。

    “相府其他事呢?就晋升太康伯为太康侯的事情。”

    朱弘昭问一句,刘时敏翻出一份奏折递过来,似笑非笑:“万岁爷体恤旧人,相府自然不会阻止。不过,老奴建议万岁不妨再多封两个伯,也好让勋戚们安心。”

    现在除去军功封伯的太平伯毛文龙,山阴伯王克奴,东渠伯马少先外,就只有皇帝的小舅子李秀策这个陇西伯。

    以外戚封伯的人有资格的不少,如皇帝生母的娘家,如今继母侯氏的娘家,某种意义来讲为天启生下遗腹子朱慈炅的任贵妃娘家,也就是她义父魏忠贤一家子也该封个伯。

    刘时敏可知道皇帝和皇嫂之间的小秘密,又算是皇帝仅存不多的长辈,在宫里的能量能压赵仪一头,除了隐居在宫里养老的赵期,再没人能压住刘时敏、曹少钦师徒。

    “封伯是大事,该一件件来。”

    朱弘昭郑重其事说着,接过奏折看着,在现在的相府看来,升太康伯为太康侯只是小事,用的都是素锦封面的折子。

    可对朱弘昭而言是大事,这个爵位会一路想法子给张家升上去,以后还是会落在自己儿子手里。太康伯、太康侯,康郡王,康王,都是一条线,给张嫣答应下的事情。

    好在,太康侯张国纪已经老了,也没了儿子,让这个孩子以遗腹子的身份继承张家,也是不错的。希望张国纪那里不要犯糊涂,也希望张家的人不要为了个爵位而玩儿手段。否则他不介意弄死张国纪一家子,反正张嫣都不是张国纪亲生女儿。

    至于张嫣的生父孙继龙,此时还在东厂隐秘的黑牢里,过着软禁生活。

    总之,这个孩子要在慈宁宫由张嫣抚养,机会合适就赐个朱姓。

    之后是大将军府的公文总结,李成栋的下场与王化贞一样,褫夺职务,充入上二十六卫里的龙骧卫,当大头兵去了。

    王化贞是褫夺职务,充为内廷讲读,就是给宦官们讲课,当老师。所以王化贞也不算多惨,没了正式职务,干的差事与詹事府、翰林院没区别。

    就连神策军左军将马祥麟,也被他母亲秦良玉给褫夺军职,发配虎骧卫当大头兵。龙骧卫、虎骧卫比较特殊,在上二十六卫亲军里是不多的几个留在皇城的编制。挂在御马监,与勇士营一起,充当皇城保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