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家室不宁国事难靖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十月十八,南九州下了一场少有的小雪,可能是明军带来的吧。

    张虎的意思是围而不打,困住日本西部的常备兵力,采用怀柔策反手段让他们内乱,消耗萨摩地区的精壮元气,赶在过年前南北大军适应气候地理后,发动总攻以最小的伤亡摘下这枚果子。

    吃的用的各种物资,除了军械外大军都可以扎根九州压榨获取,减轻朝廷的后勤压力。节省朝廷的元气,才是张虎第一考虑的事情。

    军需物资可以就近补充,可战损的士卒则是要抚恤的,这就是大包袱。

    将日军三个军团困在这里,可以吸引更多的九州人反抗,鼓励他们反抗,大军铺开可以在他正式担任九州总督前,将地方上的反抗力量的血,放干净。

    否则正式担任九州总督,在大明看来这地方就是大明的,人口自然是大明的,他搞血腥镇压,那帮读书读傻了的人或故意装傻的人会给他找麻烦。现在是战时不怕,就怕安稳以后发作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戚祚国等不住,他的身体扛不住,戚家除了他外,再没有有显赫资历的人物能到前线占据重要职位。

    戚家被打压的太惨了,不仅是戚继光与张居正文武合璧镇压上下,也因为戚继光的两册兵书太犀利,导致没有师徒关系的徒弟遍天下,这种情况下戚家想要发展,纯粹是做梦。

    他此前一直在山东都司府做闲职,念在岁数很大了,天启才给了一个山东都司的职务作为养老退休前的安慰,此外戚家再无什么人物担任要职。

    在郁郁中,戚祚国在那场雪中一睡不起。

    已完成合围的辽阳军团副将戚振宗,是戚祚国三弟的儿子。张虎临时调动将戚振宗脱离辽阳军团序列,补充到南军担任副将,安稳南军内部的怨气。

    作为宣大系元从,张虎正策划着让南军试探性出击,给策反的北九州黑田氏、四国山内氏,长宗我部氏,波多野氏制造机会,方便他们在阵前反戈。

    他有心消耗南军的元气,他毕竟是北人。

    京师,也落着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琼华宫下,凿冰,朱弘昭与叶向高寒江垂钓。

    裹着皮裘大氅,戴着暖手,一老一少闲聊着。

    叶向高有些后悔仓促进攻日本,虽然准备了三个月,可还是显得有些仓促。军队有的是,军械积存的也不少,可没有足够的准备金。

    尤其是将士抚恤,战后封赏都是极大的财政压力。虽然都知道日本产金银,可到底有多少金银谁也不知道,就算很多,朝廷又能从军队中抠出来多少?

    可能缴获的金银会多半会秘密落在皇室的金库,反倒是抚恤支出却会压到相府的头上。

    这是始终存在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二月后,调拨过去的六支漕运船帮就要调回来四支加入漕运,为开春的南北漕运做奔波。

    这会导致前线运力下降过半,若军队进展不大,不能在二月前肃清九州地区,在九州地区自我补充,那前线四十万大军会陷入断顿。

    这种断顿在以前的叶向高看来不算什么,赴朝驱日战役中,前线的明军后勤补给比这还烂。可情况不同,以前在朝鲜,补给线再长也不会真把前线给饿死。现在实在是太远了,等开春后海运,说不好满满一支船队就被台风给毁了。

    征日为的是抢粮,这是原则目标。

    抢粮为的还是补充北方,可朝廷又狠狠杀了很大一批的士绅,光在两淮盐商那里就敲出一千万两的油水,现在各处真的可以说是政通人和,一心奉公。

    北方可能会出现的缺粮情况,在相府看来完全可以扛过去,现在相府有多余的银子,染着他们曾经同僚血的银子。有这些计划外的银子,可以在北方进行更大一轮的水利建设工作,可以将天灾恶劣影响降低到最低。

    而不是通过军事手段去抢粮,毕竟军事手段多了,会产生大量的功勋将领,这些人会增强将府,导致将府压过相府。

    现在,叶向高有占据九州后,休兵的心思。将日本的战事,交给朱秀赖去打,大明的军队为朱秀赖稳住后方,并骚扰德川氏各方,给朱秀赖撑场子。

    可这种心思能有,却说不得。

    战争爆发时,皇帝已做了宣言,这是国战,用大明将士的剑,为大明的子民开辟更为广袤,可供生活、耕种的土地。

    若没有足够宽裕的疆土分流安置国内两亿人口,大明会亡国,百姓会在内战中死亡过亿。

    这种心思深藏着,叶向高这回入宫,也有其他的提议。

    总共三条,第一是长京铁路即改名长安的西安到京师的铁路进行增设,从山西榆次经井陉入真定这一段铁路再向北分出支线,沿太原抵达代州,再经雁门关走大同宣大,随后经居庸关入京。

    铁路工程进行一年半,分段施工此时已有两千里,断断续续没有连接在一起,但现有铁路运输钢轨、物资确实极为的便利。

    而且已有了庞大的熟练工及基层骨干,完全可以分流将铁路建设范围扩大,将宣大笼罩进来,然后分别于大同杀胡口、宣府张家口出塞,环绕漠南蒙古修建一圈。

    只要运力上去,以后南北调军、运输将极为的方便,会极大的刺激经济。

    运力对经济的刺激,已让不少明眼人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以前晋商垄断塞外商路,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铁路修好,南北贯通后,谁都可以做买卖。

    这一条提议朱弘昭点头答应,各处炼钢厂在生产压力刺激下,在蒸汽机没有普遍更新使用的环境下,已经有产出剩余的架势。这条提议完全合理,对代地父老也有很大的益处,是相府的示好,没道理拒绝。

    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叶向高继续说出第二条提议,是将府的提议,更准确的说法是相府把将府的提议改了改。

    “设立武备学堂?”

    朱弘昭诧异,将府自然有培育大量军官的想法,这让他有些不舍得。他有这个心思,可喜欢将培养军官的门路控制在宫里,直接控在手里。

    朝夕相处的宿卫下派,是最为可靠的。

    “可以施行,就叫京师武备学堂,北安门外有些空地,在这地方设立。首批学员以军烈遗孤、将门子弟为主,士子从军,先参加武举,通过后可进入学堂。首批学员,人数限定在一千二。”

    相府改过的提议,就是筛选雄健士子入学武备学堂,朱弘昭可对士林提防的紧,哪能大规模把军官培养的资源让给士林,给士林就是给士绅,给官僚。

    “叶公是军户底子,不妨族里也派三五人入学。此外,学科只有步骑炮三科过于单薄,再加上辎重,海军两科。学制三年,京师武备学堂学子每年入宫参与宿卫,当值两月。”

    叶向高听了呵呵一笑,吐着白气,脸上冻得有些红,皇帝还是小毛病不改,把军权看的比皇位紧,还不忘给他一点好处,让他答应后续条件。

    朱弘昭这个皇帝虽然杀的狠,两年时间杀的比洪武、永乐两朝还狠,可相府上下却没有恐惧。因为很多杀戮都是为私利而反抗、先招惹皇帝的。皇帝杀人虽然牵连广泛,可不会牵连相府认真奉公的臣子。

    更不会嗜杀,看你不顺眼就把你喊到面前玩酷刑。说白了,朱弘昭不是没有目的的滥杀,是有目的的杀戮,有着原则。有原则就好打交道,不去碰触就好。

    朱弘昭的原则很简单,别碰朕的军队,别碰朕的小金库,别去搞风搞雨搞民意;给你的差事好好办,官场上的事情真的很难有干净人,只要你爪子别往国库伸,那就好说了。有能力盘活一团死水,给你拿走三瓢不算什么,你别得意是你手段高,是赏你的。

    没有太祖高皇帝那样严重的道德洁癖,能容忍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在现在的官员看来已经是一种极大的宽厚。

    那些怀念大明皇帝好欺负的人,还想如原来那样欺负的人,都死了。现在没出一个洪武皇帝,真的是极大的宽厚了。

    而且皇帝有着自己的信心,那就是军权,握稳军权有着事情来了再处置的从容,不会捕风捉雨将你先弄死,再给你洗冤……

    比如叶向高这种总理政事的相国,简直就是第二个胡惟庸,管的很宽,搁在洪武年间是必死的节奏,现在就活的安安稳稳,就等着退休回乡的时候,穿着伯爵的服饰回乡,给儿子弄个子爵,孙子递减就是男爵。

    后辈争气,三代内还是有机会再入相府的。

    相府的人和将府的人,跟朱弘昭有着一样的利益,朝政革新,他们都是中兴名臣,子孙就是名臣之后,真的可以当饭吃。

    再比如袁可立,那么大的家业摆在那里,和涉案逆族绝对有商业往来,可商业就是商业,政治立场就是政治立场,自己在太仓总管漕运,儿子袁枢在皇帝身边管着侍从司,安安稳稳啥事情没有。

    随后是第三条提议,还是督促皇帝争取在年前把正宫的位置立好,叶向高的意思还是让皇帝多多努力,赶紧让李家姐妹怀上。

    宁妃怀孕,不仅前线将士揪心,相府内也是担忧皇室出问题。一旦正宫无子,那宁妃侥幸生个长子,祖宗继承法度摆在那里,绝对会闹出大事情。

    没有嫡子,宁妃那有长子。

    这皇位给不给?给了,元从系不满,不给,西南安稳的诸族又会闹事情,真的是闹事情,在这些人看来,有着西南血统的长子得不到继承权,就是皇帝、朝廷对他们的排挤、看不起他们。

    朱弘昭收安彩霞,本就有和亲味道在,现在想起来真够丢人的。以前是藩王没关系,可现在是皇帝,后人翻起旧账,这一朝君臣的脸往哪搁?

    “这个……这个,还需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