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中兴大势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郑崇俭出宫了,走的很小心,担心顶上乌纱软翅上的手帕落地或被风吹走,又不敢抬手压住,更别说取下来。

    皇帝可没说要把娘娘的手帕赐给他,这是娘娘御用的丝帕,他敢动一下?

    正要入宫的相府两人,崔呈秀这个后辈搀着史继偕,论资历崔呈秀给史继偕提携都不配,两个人都有能力,可侧重不同。

    史继偕是谋国的,崔呈秀也有能力,可达不到史继偕的水准,也就算得上是个精明人,有手腕,更有胆量和抱负。加上魏党核心的经历,崔呈秀把尾巴夹得很紧,表现的很好。

    当今念旧情,对他们这些天启的心腹打手多加安慰,如今根基渐稳,中兴大势已成,他们这批有不光彩经历的人,可能会在第二届相府被剔除。

    崔呈秀还年青,四十多岁自然也想做个中兴名臣。可怎么能留下来?数遍朝中大佬,他看中了史继偕的影响力。这是个十足的老狐狸,跟着老狐狸毕恭毕敬前后跑腿,这老狐狸开口,今上会给一个面子,将他崔呈秀留在第二届相府中枢。

    他缺的就是继续在中枢做事的机会,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有中枢才适合他。至于下放地方,成为封疆大吏,崔呈秀不觉得自己有资历能压住地方上的前辈。

    “史太傅,崔部堂。”

    郑崇俭拱手,侧立在一旁让路。

    史继偕只是唔了一声,崔呈秀多看了两眼郑崇俭顶上的丝帕,也没说什么,躬着身搀着史继偕。

    郑崇俭继续小心翼翼走路,史继偕倚老卖老走的慢,问:“这位是去做谈判的差事?”

    “可不是?不过看架势,君父似乎不满谈判。”

    史继偕听了摇头笑笑,想到当年朝中的荒唐事:“呵呵,别又是一个沈惟敬。”

    崔呈秀也笑了:“那位沈惟敬也胆大,可惜了。”

    沈惟敬确实是一个传奇,功劳的确非常的大,可犯了欺君之罪。作为使者,又丢了大明颜面。

    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出兵十五万侵朝,渡海而来二十天的时间就拿下朝鲜首都。对于突如其来的十几万虎狼大军,朝鲜只组织了两次象样的抵抗,上阵的军队,一次仅仅八千余人,一次一万人稍多。正规军烂完了,还不如各地的义军打得好。

    国王逃向鸭绿江,想要入境避难,并请求大明爸爸救场。大明准备派就近的辽军支援,以李如松为大将,但是当时李如松正率辽东军在宁夏平哱拜之叛,正到了关键时刻,马上宁夏战事一结束李如松便会率领辽东军会合南方调集的军队时刻准备入朝。

    宁夏哱拜未平,需要拖延时间。兵部尚书石星东找西找找来了沈惟敬,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出身。在石星推荐下,朝廷给他封了个不大不小的官,派到朝鲜战场上去忽悠日本人,拖延时间。

    沈惟敬到了朝鲜后借自己天国上朝的特使的身份,把朝鲜日本两方都给忽悠住了。他一方面安抚朝鲜君臣说天兵很快就会来救,一方面对日本将领不屑一顾的威胁,吓住了这些土包子,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把朝鲜局势给拖延下来。

    接着李如松入朝,他带兵在朝鲜连战皆捷,收复平壤。但在汉城一带孤军深入,被日军包围。他处乱不惊,以三千辽东铁骑和精良的火器沉着应战,抵挡住了两万多日军的多次进攻,一直坚持到援军到来。

    这次汉城被围也叫碧蹄馆之战,在日本被大书特书,宣称为碧蹄馆大捷;朝鲜史上称中朝联军以少胜多,也叫碧蹄馆大捷。李如松吃瘪,给了石星一个口实,打日本并非轻松之事,而且因宁夏之役国家财政恶化严重。于是,为节约经费明军才轮番入朝作战,也跟日本议和的事情便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这个时候其实双方都已经打的很艰难了,战线维持在汉城附近。丰臣秀吉还是极力要求继续进攻的,可是日军一线的作战部队和将领都已经疲惫不堪,而明军方面由于朝鲜政府松散的组织,后勤也遇到了很大困难,别说就地补充,连朝军的军械都要大明来补充,也是这一次战役,使得朝鲜军备跨时代进步了三个世纪。

    说出来别笑,朝鲜的火器有天地玄黄四个级别,十分酷炫。火炮填装的不是弹丸,而是大箭……非常的先进,唔,类似加农火箭炮!

    射程威力,大明文人这边对红夷大炮的描述是一炮下去糜烂十里,朝鲜史书的对天字号火炮的描述则是过百里……

    这个时候石星也希望见好就收,谈判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可以下的的台阶,谈判代表的人选肯定是沈惟敬。

    谈判初期,日军先是主动让出了已经被他们蹂躏成废墟的汉城。之后丰臣秀吉提出了七个不切实际的条件如割让朝鲜四道、明日通好等等。沈惟敬一一答应,答应后他并没有如实汇报,而是报告说他已经说服日方。

    万历二十二年腊月,日使者内藤如安前来兑现承诺。年末,石星提出了真正的条件:日军撤退、封丰臣秀吉为王,永不侵犯朝鲜。

    而丰臣秀吉得到的关于谈判结果的汇报,是明朝主动乞求和平,承认他为大明王,管理包括当时的日本和朝鲜,跟万历平起平坐。诏书读到一半时,他愤怒地说:我当王还用你们来封?

    原话是:吾欲王则王。

    实际上,也是做场面,前线打的一团糟,后方德川家康尾大难除,身体又不行了,儿子又小,他也是强撑着做秀,以示强大。

    而主战的李如松一直盯沈惟敬盯的很紧,最后李如松手下一名军校带着一队骑兵,在沈惟敬偷偷溜去日军大营的路上把他抓获,拿回京师。

    有辱国体啊,于是兵部尚书石星在狱中抑郁交加,不几日便绝食身亡,沈惟敬却是该吃吃该喝喝,一直在狱中待到了两年以后壬辰倭乱结束,开始秋后算帐,处理了一大批诸如汉奸,逃兵,作战不力的将领时,沈惟敬这时人头落地,是非功过很难说。

    接替石星的就是田尔耕的父亲田乐,这位属于大明最牛兵部尚书之一,在甘肃巡抚任上带着偏师,主力在宁夏打,这位带着杂兵横扫周边,直接进入兵部,谥号襄敏,赐丹书铁卷免子孙十死。

    田乐五年,后来的萧大亨六年,整个兵部尚书都是西北出来的,辽镇日子过的很苦,辽镇支持的李化龙升上去后,增强辽镇不久,建奴就反了。

    史继偕和崔呈秀还以为郑崇俭过于爱惜羽毛,不敢在谈判时过于露骨,或者是为了充脸面答应了日本一些乱七八糟让皇帝感到窝心的条件。

    郑崇俭确实有这些问题,已经捏了一个软柿子,可始终认为自己自己提出的条件过于刻薄,反倒是有损上国颜面,想着和稀泥把事情糊弄过去。

    这就是朝廷的毛病,也是文人的毛病,对人宽厚而对己苛刻,对外人仁慈,对自己内部苛刻。狠起来非常狠,可对外人总有些束手束脚,太在意外人的评价,很奇怪的一种心态。

    琼华宫,史继偕坐在铜炉旁,由崔呈秀念着他的提议。史继偕主张的是东南沿海修筑炮台,以台湾、宁波、广州等海贸核心为主,省的水师在日本,红夷各国船队骚扰东南。

    毕竟大明、朝鲜、日本以前有不少类同的贸易资源,有竞争力自然价格抬不上去。现在统合后,朝廷控制的市舶司要提价,统一价格。赚钱的是朝廷和商团,损失的自然是西夷人,这些人能满意?

    唔,史继偕是宁波人,一直想给家乡修建炮台。

    朱弘昭沉吟,史继偕不得不开口讲述一个很不好的兆头:“万岁,北方各处动工繁复,税收多用在北方工程,河道工程、官道重整、铁路铺设都以北方为主。去岁夏收,虽有天灾减产。但百姓好做工而疏于农事也是关键,为朝廷做工,百姓生计优于耕种。”

    “据浙江布政使司来报,去岁北上务工的浙江丁壮约有十万。江南赋税用于北方已有两岁,江南民情滋生非议,不可不重视。”

    “况且,武汉钢厂发展迅猛,此乃交通要地。相府议会后,提议今年在南方多加三处工程,以示朝廷公正之心。其一是沿海修建炮台,其二是修武汉至洛阳铁路,北方长安、洛阳、历城、登州修建铁路串连,以沟通东西。第三,于东南寻地修建船厂,增加造船产量。”

    江南是赋税种地,可大工程都在北方,通过工程银子流向北方,朝廷专爱北方发展,南方人自然不满。

    朱弘昭也得到几次这类提醒,两臂搭在扶手上,指尖敲击扶手。显然,北方增修的中原铁路干线,为的还是给北方一个交代,获取南方三项工程的通过。

    可今年的预算,够不够?

    南方人确实要安抚安抚,朱弘昭侧头看向一脸老年斑的史继偕:“史公,增南方工程及中原铁路,朕原则上不反对。手心手背都是肉,无所谓厚此薄彼,只有合适不合适,有无余力的说法。相府去年的审计,今年的预算做的如何了?”

    “去年审计已完工,正进行复审。”

    史继偕说着笑笑:“将府争气,前线健儿奋勇报国,去岁本该亏空八百六十万两。但战事进展喜人,将士们体恤朝廷,宗室、两淮盐商识大局,算上抄没,去岁反倒盈余一千二百四十万有奇。”

    “今年预算已有眉头,不计去岁盈余,以原有工程及各部支出,不计瀛洲军费支出及反哺物资,今年国库该有八百万盈余。”

    “故而,今年朝廷预算能多两千万,留五百万应急,故而增加几处工程不算什么,叶公还说,足以凑出选秀经费……”

    朱弘昭急忙抬手打断,身子前倾很认真看着史继偕:“史公,相府算错帐了。去岁查抄贼赃归于相府,朕这头没意见。可两淮盐商缴纳的赎罪钱,可是朕与相府平分的。还有,宗室凑集的款子是给朕的,是朕借给相府应急的,算上利息今年正月应该是五百三十六万,以及盐商那笔钱,去岁相府可没有盈余,反倒亏空二百万。”

    史继偕早有准备,笑吟吟道:“相府也议了此事,内帑千万两本息立账,会在后年,大后年分批次还清。叶公有言,请万岁放心。本届相府解散前,绝不会欠宫里一两银子。”

    “叶公这不厚道,钱生钱总比利息来的快。不过朕也不好计较,今年先还二百万,朕手里也紧张,长安那边地方筹钱修建新城,朕也要表示表示。否则新城修好,朕住着心里不踏实。”

    史继偕稍作考虑就点头,秦地本来就贫瘠,修的又是按着西京规模来修的,皇室不掏钱确实说不过去。军费有两部分,兵部有一些,大头还是在皇室这里,皇室内府也是真紧张。

    今年入夏,皇帝巡视山东已经是内定的,花销由宫里出,花钱的地方真的多。

    若巡视顺利,可能还要去中都孝陵祭祖,在南京待一阵给江南人一点面子。

    西京修好后,皇帝还要去那里住住,也是开启西域战事的号角。

    大明的相府、御史台、将府三司各只有一个,但南京六部有一套,再设立西京六部百官体系,也能增加不少岗位,人人都盼望着设立一个新的行辕所在,增加的官位是一个方面,整体增加的荣耀更是一个原因。

    当代置西京,向西扩疆乃是大事,有恢复汉唐版图的气概,人人都有垂名青史的机会。

    中兴大势不是指中枢收的税越来越多,而是指朝野各处一致认为根基已经打好,日不落帝国的步伐迈动,将会在当代人的努力下,大明成为疆域远盖汉唐,真正万国来朝的大盛世。

    疆域越大,拆东墙补西墙的本钱就越雄厚,国祚自然就长。

    若中兴之后,大明国祚超过五百,乃至是千年,那当代人的名声,将远远盖过历朝历代的先贤前辈。

    而且疆域越大,机会也就越多,只要紧跟着中枢核心,人人都有肉吃!

    随着征日部队带来的战争红利,以及贸易优势的彻底确立,前者让北方人对开疆扩土拥有更多的热情和动力;后者让一贯与朝廷离心离德的江南商团、东南商团尝到了好处,自然不会跳出来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