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六韬军团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乐安,齐王府。

    整编完整,换装后的六韬军团驻地。

    军中伙夫半夜就开始忙碌,一队队六韬军团将士出帐,拿着洗漱用具排队。

    一座座帆布围起的帷帐里,排队进去洗澡、刷牙,帷帐另一头摆着一条条长椅,擅长剃须的军士拿着剃须刀,为军士整理仪容。

    秦翼明也混在军士队列里光着屁股洗澡,朝晨寒风一吹打哆嗦,裹紧领口坐到一处空椅子上,摸着下巴道:“来给爷拾掇拾掇。”

    他也不忘掏出一枚当五的铜钱丢进旁边的钱盒里,剃须的军士多是业余的,磨石上磨刀,抬头看一眼:“呦,大将军!”

    “少来,君父还未赐印,算不得大将军。”

    秦翼明扬起下巴,拿着湿布巾将下巴、两腮处的胡须打湿,眼睛瞟着这军士:“小心着点,破了皮出了血,传出去丢人。咱在倭寇地盘上没伤一根毛,回来让自己人破相,名声就完了。”

    “大将军安心,小的这手艺可是祖传的。”

    这军士抬手扶住秦翼明脑袋,笑吟吟。一旁一个剃完胡须洗脸的军官扭头:“唉?上回你韩英不是说,家里是十代屠户?宰倭寇就跟宰猪似的利索?”

    “宰猪……不得剃毛?”

    韩英回一句,理直气壮,握着剃刀给脸皮颤抖的秦翼明刮了起来,秦翼明的脸直接黑了。

    剃完胡须,秦翼明拿着巴掌大镜子照照,两指捋着八字胡:“手艺尚可,你小子哪个营的?”

    低头磨刀的韩英抬头笑说:“豹韬卫,第三部二哨三甲第一伍长。大将军,要提拔小的?”

    “拿了几个勋章?”

    “四个,多出来的是忠勇报国勋章还有先登克敌勋章。”

    算了算授勋规矩,秦翼明拍拍肩:“好好干,再凑一个就能去武备学堂了。本来,我那缺个夜里端夜壶的,这回饶了你。”

    这次授勋,凡是征日序列的军士一律一枚开疆扩土征日将士纪念勋章,只给中正三年二月以前在日本有服役屡历的军士,眼下普遍都有不算稀奇;以后在日本轮番戍卫的只能拿到瀛洲固土守备勋章。

    第二种勋章也比较常见,是服役满三年就有的舍身报国昭勇勋章,基本上老兵都有。阵亡、伤残军士也能拿,这个勋在手就能自己选择退役。

    忠勇报国勋章属于给杀敌、并受伤的军士发的;先登克敌勋章顾名思义,是给军中选锋士发的。

    因为军中已没有大规模的家丁部队,将领缺乏决死突击力量,就有了临阵选拔锋锐士卒的说法,这类勇士一律称为选锋士。

    这回从瀛洲撤回来的军队足有十八个营,打散后筛选,要进入六韬军团最少也要三个勋章做底。

    恐怕也是皇帝最后一次设立亲随宿卫军团,对很多将领而言能不能进入宿卫军团,就这一次机会。

    此外还有陷阵昭毅勋章,能拿这个勋章的多是伤残兵;另有一批依照传统军功计算设立的勋章,如猛、锐、精、悍、威、勇、智、明等单字勋章,是给有杰出表现的军士及中低层军官的。

    现在的战法与明初不同,明初打仗时阵前有一排统计各营各队表现的军官,根据各营表现发放评价字牌,作为战后论功凭据。冲在最前的就是猛,冲破敌阵的是锐,熟悉战阵及本职技能且军纪如一的是精。悍是指血战不退;威、勇是猛锐升华,智则是给有奇功的评价。

    至于明,属于现在冒出来的一种评价,也是最安全的一种勋章,军中谁能熟读《武经七书》,就授予‘明’字勋章。

    五个勋章是进入武备学堂的门槛儿,勋章不好拿,没有战争你想拿也没地方拿。最好拿的就三个,第一个就是服役满三年的昭勇勋章,第二个是三年内无违犯军纪的克忠职守守备勋章,类似于瀛洲固土守备勋章。第三个是‘明’字勋章,鼓励军士求学上进。

    两个有服役年限的勋章做限制,也是一种防范,防止武备学堂被士子挤爆。

    早饭用餐时,哨官及以下与军士同餐,端着餐盘自己打饭。其他将领汇聚大营,接受任务、安排或论事。

    六韬军团组建,主将封号为典军大将军,下设六韬将,就六个不满编营,现在人数才一万四。但满编后,将是六个旅,十八个营算上标营足足十九个营的大军团配备。要知道,神机军团也才七个营。飞熊、神策两军合起来也才十八个营。

    但,六韬军团是太子的亲军军团,想要满编出征,估计很多军官等不到那一天。

    六韬军团是在车骑军团实验的结果上,推出的一种计划编制。平时保留骨干部队,战时抽调戍卫军补充,以此节省军费。毕竟野战军队的开支,实在是太大了。

    常设军团就十个,除了京畿三个满编外,其他都是半满编,或留编制骨干三分之一。

    秦翼明端着餐盘用餐时,见金国凤端着餐盘进入帷幕,一笑指着左首位置:“坐!”

    对各处点着头,金国凤落座放下餐盘,粗犷面容笑容勉强。他也是犹豫好久,才决定来这里吃饭。

    拍着他肩膀,秦翼明道:“想通了?”

    “嗯,不去蒙古当什么镇守将军,咱是先王的宿卫,还是当太子的宿卫,心里舒坦一点。”

    顿了顿,金国凤龇牙一笑对周围将领说:“也舍不得弟兄们。”

    “舍不得就好,忙完了小弟请哥哥喝酒!”

    秦翼明提着茶壶,给金国凤添茶,当众做出选择,金国凤心里也一松,安定下来。

    他的骑营战果璀璨,将府有意将他调到西蒙担任镇守将军,金国凤不认为自己会打仗,就能将一个省的担子挑起来。感觉还缺历练,不想去丢人。

    用餐之后,六韬军团就要穿礼服,去齐王府大校场进行集体授勋。

    对六韬军团的准备是很全面的,作训服、征战戎服、礼服、便服都配齐了。礼服也不复杂,就是纸甲涂漆裱绢,类似于紫花罩甲,属于礼仪用甲。好看、张扬、轻便,也防水,但绝对不顶用。

    撤回来的十八个营,大约只有五个营的军士能在齐王府接受授勋,其他的十三个营只能委屈他们在登州接受朱弘楚与将府进行的授勋。谁让皇帝心情不好,也不适合太过高调?

    这十三个营授勋完毕后,会打散原有隶属体系,补充到南军服役,增加将府对南军的控制,增强对南方的统治力。

    齐王府,朱弘昭关注着江南复社引发的一系列变动,同时又参加相府的临时会议。

    按照历来的规矩,朱弘昭这个皇帝起码要追封齐壮王朱以溯为皇帝,而且本身又具有合法性,要将祖上三代一并追封,并将画像挂到宗庙,取代嘉靖一系。

    这还不算,最起码要改代州祖坟为帝陵,朱以溯的墓也要增修。以前经不起太多的变动,也没钱。现在正是时候,否则就是不孝。法统上,也是一种漏洞。

    这个事情相府一直在酝酿着,抵达山东齐王府后,就是个好时机。这件事对他们而言不是什么政绩,却能捞到不少荣誉。比如史继偕最在意的三公三师三孤三少十二种加官。

    “入土为安,朕不愿意惊扰先灵。故而,修建时要多加注意。代州振武卫设置一个守陵千户所,满编。负责看护诸陵,永不纳税,归神宫监隶属。”

    大明二十四监排名第一的还不是司礼监,而是神宫监,这是负责祖先事情的机构。

    朱弘昭沉吟,缓缓说:“乐安千户所改为安陵卫,为我父守陵,待遇参照孝陵卫。另,安陵卫组建安陵营,归齐王府长史司调度,驻扎山东。还有乐安县,改名安陵县。其他的,诸公衡量裁之。”

    其他的提议他不方便处置,比如废除湖北承天府,这是嘉靖登基后设立,规格制度等同于顺天府、应天府。

    按照嘉靖的这个先例,代州或齐州,也可以设立一个等同于顺天府的地方衙门。朱弘昭不是嫌麻烦,而是设立后地方上政务不好搞。比如湖北,有一个湖北巡抚就够了,可偏偏还要再弄一个承天巡抚。

    地方上两个巡抚紧挨着,谁大谁小?承天府仗着是龙兴之地,士绅腰杆子直的向后歪,不好治理。

    而且……相府也有提议,提议改齐州为奉天府,朱弘昭不喜欢,就没提。相府想怎么做,随他们。

    最后就是不成文的加官,相府为皇帝的家事出力气,功劳大抵上比拥立小一些,毕竟关乎法统。这种加官也让相府自己衡量去,自己想要什么加官就提,到时候批准就是。反正三孤、三师这类加官十二个,都是荣誉性的,也无关紧要。

    这种因为皇室事情加官的例子不少,如为皇帝主婚或当媒人,当皇帝的老师,给太子当媒人、老师,乃至是给皇帝做身后事。

    例如给天启商量谥号的那一帮人,顶着朱弘昭硬是给天启一个‘哲’谥号,没有按着朱弘昭的意思给‘恭’。质问起来一个个振振有词,新皇的皇位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哪需要先皇恭谦相让?

    出了齐王府承天殿,朱弘昭抬手接过曹化淳递来的密折。

    南一千二百里外,正进行着一场水战。

    整个江阴以东的宽阔江面上,火船计划失败,因为迟了一步,封不住河口。

    长江入海口这一片非常的宽阔,宽二十里有余。

    小公爷徐文爵所在大船上悬挂‘天诛文贼’四字大纛,领着南下船队横冲直撞,并征调漕运空船加入攻击序列,撞击着一艘艘向北岸航行的船只。

    一艘艘船上,早有准备南京子弟手持长竹,敲打着复社船只。

    北岸南通州运盐河河口,盐运司封锁河道检查盐船,禁制通行。强闯以盐枭论处,立绞。

    十二岁的孙世瑞混在人堆里,拿着竹木敲打复社靠岸船只,更有一颗颗燃烧的草球砸到船只上,驱赶这些船只。

    船上士子拿着剑根本挤不上去,合适的登陆地带到处都有人抵抗,漕运兵丁脱了坎肩号衣,赤着膀子加入战斗序列,弥补小公爷人手不足的问题。

    “撞沉它!”

    抚宁侯朱国弼生怕事情做的不够血腥,对着家将大吼,指着前方一艘伤痕累累的复社大船。

    他与东林关系不错,属于东林背后的资助人,若不是祖先功劳够大,早让皇帝给洗了。现在,正是缴纳投名状的大好时候!

    死别人,总比死自己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