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僵局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江阴城外东北,临江香山大营。

    正午时分,小公爷徐文爵得胜归来,置办酒宴。

    江阴典史苦着脸,带人运输靛青色军服、军械前来。这批军械出城,他险些被城里士子堵在城门口打死。

    香山大营,徐文爵穿上家传山纹鎏金连身对襟铠甲,拿着军籍堪合在江阴典史这里领取自己的兵符印信。

    他是超品国公世子,编入预备役拿的是正三品正军将职衔。住在南京的功勋子弟,最低都是正营将,可谓是将星汇聚。

    但真正能打的,没几个。

    沿江而下百里,苏州盐铁塘河口西十里,福山。

    一面‘为民请命’大纛飘扬,张溥望着江面长叹。

    苏北士绅推着牛车载着酒肉前来尽一份力气,然而整个复社北上的锐气已被南京子弟所夺。几乎都被吓退,大面积后撤,雌伏于南岸。

    此时江面上,有几艘船只还冒着烟火,更多的船只沉水,漕运运军正清理这些沉船。长江入海口这片,江面宽阔泥沙堆积,江水不是很深。又是贸易船队中转的核心枢纽,沉船是大事,通常都是当日打捞。

    张采与苏北士绅打完交道,登上福山道:“贤弟,吴北父老有言,说是小公爷入驻江阴香山大营。”

    缓缓点头,张溥指着西面江心靖江,淡淡江雾中隐约可见一排排木筏、小船满载草垛,又指着正北对岸南通州狼山道:“上游贼子已做好准备,对岸狼山已设下眼线,观望我等一举一动。现在,已错失北渡时机。”

    福山上,张采接过望远镜瞭望:“不好,青州水师!”

    张溥拿过一看,上游一支庞大水师向东而下,青州水师的庞大不是数量,而是大在战船体积上。青州军团属于水陆合编军团,特许挂青凤旌旗。

    “是陈策亲督!”

    张溥咬牙,青州军团有水师三营,这回从眼前飘过的只有十二艘福船,每艘载员三百,炮六十四口,他还参观过这些船。

    最显目的就是陈策旗舰,一艘最初仿制的宝船,十分的大,载员千人,炮位一百三十六,表面整体包钢,银灰色看着却刺目。

    这复社成员目光中,陈策所部进入下游将口崇明水寨,崇明岛沿线炮台旗帜林立、增多。

    完了,连悄悄东移再北渡的机会,都被陈策夺取。

    “兄长,饭后再强渡一回。”

    张溥抬头看了眼阴森森的天,心情压抑:“弟去看看杨兄。”

    杨廷枢的船被抚宁侯朱国弼撞沉,朱国弼疯了一样乱撞。双方撞船的时候都有一份情谊在,没有下死手。朱国弼倒好,真把人当海贼来撞。

    不幸沉船而落水的,双方在救,过往插着商旗的商船、运船也在救,初次交手各俘虏一批人,却没什么折损。

    张溥走后,张采一叹,跺跺脚去组织动员第二批强渡。他也不抱希望,这次就是试探陈策的底线。

    对方的人太多了,漕运运军及水手、漕丁,根本不买复社的帐,小公爷过去大呼一声就能拉来一队队的丁壮。

    而且,自己这边士子缺少拼死勇气,侥幸突到北岸,也会被乱刺的竹枪枪阵和火团攻击吓退。

    至于给小公爷施压?已经施压(求情)了,否则来的就是为老不尊的魏国公徐弘基。

    南京留守勋戚与江南士绅大族世代联姻,这回纯粹就是内讧,相对于他们,勋戚们更认可强势的皇帝。

    复社巴不得陈策这个镇守大将军收拾他们,到时候得到的声援就能更大。

    常州宜兴,台湾知府卢象升晒的黑黑,回乡看望父母,随后就会北上迎接圣驾进行述职。还要带一个弟弟一同北上接受萌官,高升在望,内部流传是极有可能进入侍从司。

    故而,常州府士绅联袂齐至,来拜访这位官场新星,常州人的骄傲。

    卢家是大族,却不是士绅阶层,还是卢象升父亲一辈迁到的宜兴。卢家子弟百余人,看着很多,实际上连寻常的宗族聚落的百姓都比不上。不过因为门风的问题,实属江南异端,个个读书的时候不忘练武,卢象升就是典型代表。

    江口水战如风一样在南北两岸流传,官府的人在观望,士绅、商会各书院也在观望。

    岷州卫,两河口寨旌旗如林,杨肇基坐镇督战。

    下着绵绵细雨,隐约可见对岸人马调动。

    从阶州武都山路而来的川军援兵,已被杨肇基勒令就地休整,以作为生力军。

    杨肇基最喜欢干的就是防守反击,将对方主力拖疲软,随后一鼓击破。

    计算军功看斩获,敌我比例越悬殊,军功含金量越高。杨肇基想要更大的军功,无可厚非。让川军休整作为机动、预备役,也是对辽王的示好。

    现在把川军调过来,有消耗川军的动机。等到反击时,川军就是先锋。相持的军功西北军要独享,最后破敌军功可以均分。

    两个军功都不好拿,前者要西北军拿自己的命来填,后者要川军来填命。但军功就是如此,哪有不流血就拿功的事情?

    谁这么干,就是辽军第二,早晚会被自己的行为给挖坑埋了。

    雨水顺着杨肇基顶上毡笠滑落,他心中担忧儿子所在的西固城所安危,却不得不一副从容姿态。

    西固城所丢失,两河口寨将失去上游屏障。同时,敌军就能绕道岷州卫城,从三个方向乃至是四个方向夹击两河口寨。

    “密训?”

    “末将在!”

    “将沂州部调入西固城所!”

    密训抬头迟疑,沂州部只有三百人,都是家乡子弟兵,杨家的家丁部队。

    “告诉老大,若守不住,焚毁粮食,向北撤,坚守腊子口。绝不能,让贼军绕道岷州卫城。”

    杨肇基盯着密训,西固城所可以丢,腊子口可以丢,不能让杨御萌涉险。他有五个儿子,最有领兵天赋的是老三杨御藩,其次是老大,其他三个天资平平。

    “遵命”

    桓水北岸,明军调动、布置加修防御工事。

    南岸,帐篷里烧着干牛粪,煮着酥油茶。

    永邵卜在羊皮地图上,非常具有抽象艺术的地图上指着:“两河口寨固然有存粮,因为存粮丰富才不适合攻打。那黑心杨贼有河水做依傍,勇士们再多也只能一节节渡河,只会被他一口口吃掉。”

    他的部落几乎打光了,没死的被明军俘虏后运往后方,他的军队也完了,可他依旧是联军总帅。

    “英勇的永邵卜,你的意思是勇士们在这里隔着河,等着大朝廷调集军马?”

    芒儿者安抚司土司披金戴银,身材矮壮脸色黑红,络腮胡子一脸,语气忿忿。

    “不,这里的勇士在牵制黑心杨贼,我们为今之计,只能打西固。青羌的勇士已经答应举兵,他们会夺取平定关,从西边围堵西固。将杨贼的大儿堵在西固,在上游勇士们就可渡河。”

    抽向地图上,永邵卜将一枚枚石子摆在西固城所周边:“只要我们拿下西固,就可分兵两路,一路走岷州城绕袭宕昌,一路向东攻击两河口寨。我的朋友来信说,说是大皇帝的亲兄弟,辽王已派蜀军走武都山路支援杨贼。”

    拿起一枚石子,永邵卜放在两河口寨与武都之间的山路上,道:“现在,我需要一位勇敢的雄狮,带着无敌勇士去拦截蜀军。”

    和朝廷打仗,这些土司一点负担都没有,祖祖辈辈就这么打过来的,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不满意就打,饿了就打,有事没事就打打。对于打仗,对他们来说就和运动会差不多。

    什么自立为王割土称霸,对他们来说这才是疯狂难以想象的想法。真让大朝廷绝了贸易,别说称王称霸,活不下的子民绝对会弄死他们。打仗,为的就是和大朝廷要好处,就这么简单。

    杨肇基落在他们手里,他们也不敢杀,除非战斗时阵斩。

    甚至辽王跑到他们这里来,他们也不敢有什么逆举。最大的可能是伺候好辽王,等辽王走了再挽起袖子与西北军开砍,真让辽王出个意外,他们都知道结果是什么。

    他们的认知里,打打闹闹是一种手段,不是真的要和大朝廷你死我活。没有大朝廷的贸易物资,高原上的他们,绝对是最惨的一批人,生不如死。

    打赢西北军,阻挠甘肃设省,防止青海设省,不仅是他们的需求,也是川陕士绅、商团的需求。如果真的在两处设省,那贸易自由后,他们将失去对部众最直接的掌控手段;川陕也将失去西边独掌的贸易。

    说白了,战争的原因还是改土归流。

    永邵卜,现在没有部众,没有军队,他依旧是联军统率的原因就是他背后有人,他能给各部落带来比过去低廉的生活必需品,他也有各部所没有的信息。

    他就是一个代言人,说的好听了,就是高原部族眼中自由的旗帜,敢于与大朝廷抗争的英雄。实际上,就是个棋子。

    杨肇基的布防体系很严谨,计划中的两河口寨是吸引贼军的焦点所在,依靠极为优越的地势消磨贼军锐气。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贼军缺粮,以两河口囤积的粮食为诱饵。

    他管得住西北,可对川北鞭长莫及,导致战略布局出现一个极大的漏洞。也没想到,四川那边的人胆子会这么大,辽王在侧,还敢资助、扶持贼军作乱。

    两河口寨失去预期中的意义,他的军力不足弱点便暴露无遗。

    直接后果就是,属于次级防守核心的西固城所成为敌人真正的目标。更因为隔着急流,周围大山林立,他无法判断两河口寨对面敌军数量。

    无法判定敌军主力所在,杨肇基便被动了。

    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守好两河口寨,守住这里宝贵的粮食,守住这里贼军就无法大队渡河毒害岷州卫及武都那边。

    两河口寨在手,哪怕周围糜烂,也能牵制大量贼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