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西北战事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夏中三伏天的甘肃北,或者说已经出了甘肃省范畴。

    甘肃省的划分是以北部酒泉即肃州卫嘉峪关为分界线,过了这里自然就是朝廷预计划分中的安西省。

    甘肃总兵贺虎臣一路高歌猛进,摧毁叶尔羌前锋之后轻骑猛进,直插哈密卫,后方车骑后继,再其后才是步军为主的后勤队,兼负清剿地方。设立兵站一系列事物。

    其中,清剿、绥靖沿途不是什么大工程,毕竟这地方干旱,人口并不多,叶尔羌溃兵多以汗庭为主,连吐鲁番都不去,直接向着和田等唐朝时的安西四镇方向溃逃,进而就近向汗庭跑。

    最难的还是后期运输,体现在修路上。

    贺虎臣在前线,基本上是想管后方的事物也没有时间去管,路途上也不适合,忙坏了甘肃巡抚王化贞。

    征西大将军、大都督杨肇基已到了关键期限,必须要在下半年返回中枢。相府换届才是关系到国本的大事,重要将领除了瀛洲方面的外,其他的都在召回序列。

    杨肇基忙着筹备自己的述职卷宗,也忙着修订返回中枢后要提出的军制相关的预案,根本没精力也不愿意掺合甘肃省的事物。

    毕竟后勤这一块目前还处于模糊地带,出资出粮出劳力运输后勤的是地方衙门,到底是地方一把抓,还是交由都司府单干,一直没有掰清楚。

    甘肃方面的文武盯着军功眼珠子红红,也不乐意杨肇基插手,而杨肇基已经位极人臣,真到了不缺军功,只缺安稳的地步,故而就把担子压到了王化贞身上。

    新设立的瓜洲卫指挥使司衙门,一袭风尘吃了不少沙子的王化贞摘了防沙面巾,翻身下马摆手:“说紧要的,闲话休题。”

    一众文武拱手应下,目前暂时兼任安西都司府的都司,佐军将渠家帧在前领路,边走边说:“王公,目前来说,修路是不可能的。”

    给大军运输后勤,今年夏收不错,也只是相当于前几年的不错,这就有了粮食这类东西;其次就是运输的劳力,甘肃省可以抽调警役充任;第三就是要有运粮的决心,军功摆在面前,拿朝廷的粮食换自己的军功,这买卖自然不亏。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路!

    大军行进最重道路,不仅仅是人马众多需要足够宽敞,能够周转的大场地;还需要满足后勤运输所需。

    当年杨镐负责的败仗,十万战兵所需的粮草全部在杨镐中军,是一次带足了全军来去所需的粮食,足足四万辆牛车运输。

    四路大军被逐个击破,就是为了给中军粮队留下足够周转的场地,才散的开开,造成各路衔接出现空档。

    王化贞直接一愣,问:“怎么回事?”

    渠家帧是武进士出身,更是先王旧部,只是数次站队时不够坚决,贯彻军阶时看在过去的面子上,补了一个佐军将,进而填上了安西省都指挥使司的坑。

    所谓的安西省,现在只存在于甘肃前线口中,所属的军民、城池什么的,一应皆无。

    渠家帧一脸为难:“关外百姓生计极难,多依水源放牧游动而居。瓜洲卫目前才堪堪编了两个千户所,若此时征召参与修路,恐瓜洲卫军户多有逃亡。非去西边就是南边,平白将人力推向了贼军。”

    已经按着国朝之初的规划,在嘉峪关外恢复了瓜洲等四个卫共二十三个千户所,但都是空架子。哈密卫那边七个千户所倒是满编了,直接以甘肃省的警役编成。

    缓缓点着头,王化贞沉吟道:“这的确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瓜洲一带苦,朵干都司那边高原上更苦,生产条件差,人力的劣势已经在一系列战争中体现出来。

    入了新修的指挥使司衙门中堂,王化贞坐到主位饮口茶,解了渴才拂拭鲜红戎袍上的灰尘:“但修路一事,关系前线三万儿郎温饱绝不能延误。本官会奏报朝廷,请求移民于瓜洲四卫与哈密卫。所以劳烦渠将军了,想法子先把险恶路段修修补补,一切以增强运力为目的。”

    渠家帧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能不能做好眼前的事情,直接关系到他这个由杨肇基暂时委任的都司位置安稳,若安稳了等安西各处能自给自足组建安西军团时,他便有当仁不让的资格,从而一举迈入高级将领阶层。

    看看世界地图就知道,辽东那边一系列的军团战后要裁撤缩编,可西北这边的军队只会源源不断的扩充,因为西域的那一头,实在是太广袤了,需要的军队是极多的。

    今后的西北军,将如万历四十年以前一样,一如既往的成为国朝军方的核心力量所在。

    谁能加入西北系大发展的序列,今后绝对会终身享受不尽这后续源源不绝的福利待遇,自士绅阶层被打断骨头,各处商团战战兢兢,将府、法司穿一条裤子的时候,战争的红利可不仅仅体现在皇室收入上。

    安西军团、北庭军团,葱岭军团就是此前预计中的三个军团,以西域的广袤,必然是增强型的大军团配备,谁不眼红?

    待诸人坐定后,王化贞环视一圈道:“本官来安西,所为的不仅仅是道路问题。修建道路是战时必须之要务,然战后将有大批、从内地源源不绝之移民,若无铁路运输,这可不是移民,而是在杀人!”

    继续饮一口茶解渴,王化贞继续说:“诸位也都明白,国朝之患在于地薄人稠,这也是历代王朝仅有二百年国祚的根本问题。我大明国祚已有二百五十余载,现在只有走出去一条路可走。故而,将来移民将是不可阻挡之大势所趋。”

    “若移民过程中,百姓因路远多有饿死,这就是我等的失责。问题也没这么简单,若许以厚利以驱动百姓迁移,背井离乡本就是人道之大苦,若九死一生才能抵达。想来这移民的差事,以后将是朝廷的大麻烦。”

    神色严肃,这将是王化贞即将在年底前给中枢的预案核心所在:“是故,本官这趟安西之行,不是什么狗拿耗子干涉安西省建设诸事。而是亲自视察沿途,查看地形以便修建铁路。这条铁路之重要性,关系到国朝未来稳固,还望诸位以国事为重,与本官一同做好前线补给以及这铁路修建勘察差事。”

    他把自己说的很委屈,可杨肇基现在不管事就等着返回中枢与秦良玉争大将军的位置,基本上西北这片管事的除了做主前线怎么打的贺虎臣,就剩下后方甘肃巡抚和陕西总督周应秋。

    而周应秋又一门心思扑在西京建设的一档子事上,对周应秋来说省内政务没有大的漏洞就好,修好西京继续加深圣眷才是真的。圣眷隆盛,那什么都将不是问题。

    甘肃又靠近安西,基本上给前线做大管家的就是王化贞;整个安西省正从无到有建立,人员、物力都是从甘肃流过来的,谁敢得罪王化贞这个眼前的衣食真父母?

    说的如此可怜,也没别的意思,就是通过这些人的嘴告诉朝廷,他王化贞是为朝廷吃过苦的,还高瞻远瞩。

    安西省的架子很简单,只有一个都司府衙门和一系列的存在于编制中的卫所,典型的卫所实土制度。

    王化贞根本不过问安西省建设一应事物,尽管一系列的建设方案都需要他手里的钱粮来办。

    可大起大落这么多年过来,已经让王化贞长了教训,按着预案设立安西省就好,他没必要把自己捲的太深。

    王化贞高调跑到关外为下半年提预案做铺垫,西北军事最高指挥,征西大将军杨肇基也没有消停。

    按例在长安城外灞桥边上,骑着一匹神骏枣红马,大红披风在燥热风中飘扬,领着幕府官员检阅新一批即将赶赴安西的军队。

    这批军队是从宁夏动员过来的警役,穿着新式警役靛青色军服,长裤短衣,头戴蒙毡竹笠,背上背着行军被,腰间挂着种种生活用具,五人一排从灞桥经过。

    甘肃南部的军队在哈密一带适应不了那里炎热的夏季,多有中暑现象。数遍各处,只有宁夏与秦北一带的气候夏日里够酷热,这便紧急动员起来,奔赴前线担任辅军。

    整个甘肃也奇怪,冬季甘南甘北没什么区别,荒凉一片,下场雪后,连雪花都找不到;然而春季以后,以岷州卫城与临洮府漳县作为分界点,岷州卫城以南是一片绿色,与川北、汉中是一个气候;而漳县以北入夏后还是荒荒凉凉,不愧凉州之名。

    甘肃的军队,甘南军队参加过对朵干土司联军的战争;可适应哈密一带的地形就有一点困难。仅靠甘北,以及内地调过来的军队去打仗,未免力有不逮。

    接下来前线要攻克叶尔羌汗国东部重镇所在的吐鲁番,这地方的炎热酷暑,从斥候部队的诉苦中,杨肇基可以体谅到。在吐鲁番那边,斥候部队减员最大的不是战斗,而是炎热的气候。

    征西大将军幕府长史李士第,是先王的幕僚,秀才功名。典型的皇帝亲信,对于作战能力可以忽视,最大的作用就是做事勤奋,也能让皇帝安心、放心的使用杨肇基。

    待一团宁夏警役部队检阅完成后,李士第心怀迟疑:“大将军,吐鲁番一战关系到安西省北部屏障。光调警役去前线,未免不足。”

    杨肇基眯眼看着日头:“足够了,如今坚城不足以为凭。有近半辅军耐暑,贺虎臣若打了败仗,本将亲自斩了他!”

    对待西域战事,将府乃至是杨肇基,都持谨慎态度。汉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失,不仅在于路途遥远和李广利无能,也在于酷暑造成的军中劳动、疾病并引发的一系列军士逃亡,无心作战、士气低迷等等。

    说着,杨肇基忍不住轻叹,尤其是吐鲁番这个地方,白日里热的要命,夜里又冷的要命,寒暑交替之频繁,已让不少军士得了风寒发烧。

    这种极具传染性的病,就是感冒。对于军队战斗力的磨损,是极大的。而且根本预防不住,一来就是全军性质的,处理不好整营的军士发烧,四肢无力晕晕沉沉,根本无法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