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阿德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儿童教育心理学最新章节!

    外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身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育孩子读书、书写和计算,还应该为他们创造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样,孩子就不会比正常人承受更大的困难。

    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个体心理学在心理和教育方面涵盖甚广,其中自然不能忽略外在环境的影响。过去所推崇的内省心理学太过狭隘,为了补充这种心理学的理论漏洞,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认为创建一种新的科学————社会心理学迫在眉睫。但是,个体心理学则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个体心理学既关注个体的心理,也不会忽略社会心理的影响因素。它既不会只专注于个体心理,而将外在环境的影响因素置之度外,也不会只专注于环境因素而不考虑个体心理的重要性。

    负有教育职责的人或教师都不应该将他自己视为孩子唯一的教育者。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会冲击孩子的心理,并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了他。间接的影响就是:外界环境影响了父母及其心理状态,而父母的这种心态又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外在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个体心理学应该把这些因素纳入考虑之中。

    首先,所有的教育者都不能忽视经济因素给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例如,我们必须记住,有些家庭世世代代经济窘迫,总是疲惫悲哀地为维持生计劳苦奔波。这种家庭终日生活在压抑凄苦的环境之中,家长不可能教育孩子对生活形成一种健康和乐于合作的态度。他们的心理饱受生活的压抑,总是受到经济窘迫的困扰,这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产生合作的心态。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知道,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或者恶劣的经济环境中,都会对父母和孩子的生理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这种生理影响进而又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战后欧洲出生的孩子身上看出这一点,与他们的长辈相比,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除了恶劣的经济环境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外,父母对孩子生理卫生的无知而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这种无知与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内敛、溺爱的态度是分不开的。父母溺爱孩子,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吃苦,但有时他们在关注孩子方面又显得粗心大意。例如,当他们看到孩子的脊骨弯曲变形,他们会觉得这是会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而自然恢复的。他们没有及时地医治孩子。这当然是一个错误,因为在大城市并不缺乏医疗服务设施。如果孩子的身体器官有缺陷却没有得到及时矫正,那么很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严重的疾病隐患,这些疾病也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种身体疾病都是心理上潜伏的危险,因此要尽量保护孩子,不让孩子生病。

    如果心理问题的难关不可避免,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儿童的勇气和社会情感来应付这一难题。事实上可以这样说,只有当孩子缺乏社会情感时,孩子的心理才会受到生理疾病的烦扰。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属于社会,是群体中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孩子心理上对生理疾病的防御力要远远强过那些饱受溺爱的孩子。

    有的人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由身体疾病造成的。然而生理疾病只是孩子性格缺陷爆发的一根导火索。患病期间,孩子会发觉自己的某种能力,即他可以掌控自己的家人。他看到父母脸上的焦虑不安,他知道他们是在为他担忧。病愈之后,他仍想继续获得家人的关注,并提出各种要求摆布父母来达到这个目的。当然,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在那些缺乏社会情感训练的孩子身上,他们不放过任何可以表现自我的机会。

    然而有趣的是,疾病有时能够改变孩子的性格。这里有个关于一位教师的次子的案例,可以对此进行说明。这位教师曾经为这个孩子感到十分担忧,却又对他无可奈何。这个孩子不时地会离家出走,他的成绩也是班级里垫底的。有一天,他的父亲出于无奈想要把他带到管改所进行教育,却被检查出孩子患有忧郁型肺结核。这种疾病需要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当孩子病愈之后,家人发现他变成了家里最听话的孩子。这孩子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特别关心,在患病期间他如愿以偿了。他以前调皮捣蛋只是因为他生活在他才华出众的哥哥的阴影之下,他想和哥哥一样获得家人的赞扬,因此他才持续地以各种叛逆举动进行抗争,想要获得关注。但在患病之后,他发现自己也可以像哥哥一样得到父母的喜爱,他因此变得十分听话,表现良好。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孩子患疾病的经历常常会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孩子对于诸如危险的疾病和死亡等事情经常感到震惊。疾病留在孩子心里的痕迹会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我们发现有些人对疾病和死亡产生了感兴趣。其中一部人找到了发挥兴趣的正确之道,也就是说,他们中某些人成了医生或护士;但更多的人始终犹如惊弓之鸟,深受疾病给他们的心灵造成的阴影之苦,严重妨碍了他们从事有益的工作。通过对上百名女孩的调查,其中将近一半的人承认,她们在生活中最大的恐惧就是对疾病和死亡的想象。

    因此,父母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尽量避免他们受到疾病的影响。他们应该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尽可能地避免他们受到突如其来的疾病的打击,他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重要的是活得有价值。

    孩子生活中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跟陌生人、家庭的熟人或朋友的接触。孩子和他们打交道会给他们不良影响,因为这些人对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感兴趣。他们喜欢逗孩子开心,或和孩子做一些在短时间内就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他们尽情地赞美孩子,这会使孩子变得自负起来。在和孩子的短暂相处中,他们会对孩子宠爱至极,这一做法会给教育者对孩子的正常教育带来麻烦,所有这些都应该避免。不应该让陌生人干扰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此外,陌生人通常还会搞混孩子的性别,他们称小男孩为“美丽的小女孩”,或者称小女孩为“漂亮的小男孩”。这种情况同样应该尽量避免,其中的理由我们会在下一章详细讨论。

    训练儿童的合作能力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孩子能够由此看到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参与程度。换句话说,家庭环境给予孩子关于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最初印象。那些在封闭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会严格地将家人和外人做出区分。在他们心中,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将他们的家庭与社会隔绝开了。这类孩子总是对外界充满敌意。这种家庭不会增进与外部世界的社会关系,这会使孩子的疑心变得更重,还会造成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如此也就无从发展孩子的社会情感了。

    当孩子3岁时,家长就应该鼓励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使他们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不然,孩子长大些再与陌生人接触就会变得局促不安、脸红胆怯,甚至对其他人抱有敌意。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那些被溺爱的孩子身上,他们总是想着“排挤”别人。

    父母如果能够较早发现并矫正孩子的这些缺点,那么,孩子长大后就能免去很多麻烦。如果一个孩子在3~4岁间受到良好的养育,家长总是积极鼓励他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他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集体意识,那么,孩子在今后的交往中不仅不会局促不安和以自我为中心,身体和心理也能得到健康发展。而那些生活封闭、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孩子,很可能患上神经功能症或神经错乱症。

    在讨论训练儿童的合作能力这一话题时,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家庭经济变化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如果是原本富裕的家庭遭遇经济变故,家道中落,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这种变故会让孩子更加难以接受,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原来优渥的生活。而现在失去了那种优越的待遇,他们会十分怀念原来的生活。

    如果原本经济困顿的家庭一夜之间富足起来,也同样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这时父母可能不懂得怎样合理地运用金钱,尤其在对待孩子上他们可能会犯错。他们觉得不必在金钱上对孩子吝啬了,他们会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这也是在暴富家庭中常常会出现问题孩子的原因。

    如果能够恰当地训练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能力,那么上述的问题完全可以避免。在上述的所有情形中,孩子总是能找到逃避锻炼他们合作精神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对此要特别留意。

    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

    不仅外在的物质环境变化,例如贫穷或暴富会对孩子产生心理影响,不正常的精神环境也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困难。对此,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由于家庭原因而导致别人的另眼相看,即家庭偏见。这种偏见大多是由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招致的。例如,父亲或母亲在社会上曾经做过丢人现眼的事情,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他会对未来充满恐惧和担忧,他时常躲避伙伴,害怕被人发现自己是那样的父母的孩子。

    身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育孩子读书、书写和计算,还应该为他们创造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这样,孩子就不会比其他孩子承受更大的困难。因此,如果父亲整日酗酒,或者脾气暴烈,他应该意识到这将给他的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父母的婚姻生活不幸福,他们整日争吵,那么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孩子。

    童年的经历会长久地留在孩子的心里,印记难以磨灭。不过,如果孩子拥有丰富的社会情感,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就能够消除这些影响。但不幸的是,这些经历又会妨碍他与别人的合作。这也是近年来学校中儿童咨询诊所成为教育潮流的原因。如果父母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那么,那些受过特殊心理培训的教师就要接手这一工作,指导孩子走向健康的生活。

    除了那些由于个人情况而招致的偏见外,还有源于国家、种族和宗教的偏见。我们总是能够发现,这种偏见不仅伤害被侮辱的孩子,甚至也会伤害侮辱的实施者。后者会因此变得傲慢自负,他们会觉得自己优于别人,并且尝试实现他们在生活中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但他们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

    这种民族之间和种族之间的偏见一般都是引发战争的基本根源。如果想要将人类的发展引向进步和文明,就必须消除这种酿成祸端的偏见。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将战争爆发的根源解释清楚,而不是纵容孩子通过舞刀弄枪来展示对优越感的渴望和追求。这不是为以后的文明生活应做的准备。许多孩子后来之所以投入到军旅之中是因为他们在小时候接受过军事教育;除了这些加入军旅生活中的孩子外,还有许多孩子会受到少时厮杀打仗游戏的影响,他们总像战士那样好勇斗狠,永远也学不会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在那些需要送给孩子礼物的节日里,例如圣诞节,要精挑细选礼物的种类。父母应该尽量不要让孩子玩弄刀枪这类玩具。

    关于如何挑选合适的玩具,有很多可以说的地方。但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我们应该挑选那些能够激发孩子的合作意识、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玩具。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自然要比那些类似于布娃娃、玩具狗这类玩具更有意义。顺便说一下,我们还应该教育孩子尊重动物,将它们视为人类的朋友,而不是玩具。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动物,但也不能凌虐它们。如果孩子虐待动物,那么他们很可能怀有控制或欺负弱小的倾向。如果家里有小鸟、小狗和小猫等动物,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这些动物和人一样能感受到痛苦。我们将孩子与动物的和平相处视为孩子与成人进行社会合作的准备阶段。

    来自亲戚的误伤

    孩子的成长总会接触到自己的一些亲戚,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祖父母。如果我们能以客观的态度来审视祖父母的境遇,我们会发现,在当代社会,他们的境遇多少会染上一些悲剧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本该有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发展自己的兴趣。但在我们的时代,情况却恰恰相反。老人感到被社会抛弃,他们被放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因为这些老人原本能做更多,如果他们还有机会为工作奋斗,我想他们会快乐得多。他们丧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将造成什么后果呢?我们对待老人的错误方法也会殃及我们的孩子。祖父母因为受到冷落就会想方设法地证明自己依然对这个社会有用。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总是干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对自己的孙子辈宠爱有加、呵护备至,他们以这种极端的教育方法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们当然应该避免伤害这些善良的老人的感情。这些老人应该得到更多的活动机会,但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向他们表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任何人的玩物,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他们卷入家庭的纠纷中去。如果祖父母和孩子的家长产生了矛盾,那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完全没有必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我们能够发现,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大多数都曾经在祖父母那里受到过分的宠爱。那么这些孩子后来都患有心理疾病的事实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祖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宠爱要么意味着溺爱纵容,要么意味着挑起孩子间的相互竞争或妒忌。很多孩子会对自己说:“我的爷爷最宠爱我。”这时,一旦他们在别人那里不是最受宠的人,他们就会感觉受到了伤害。

    还有一类亲戚对孩子的成长同样会产生深远影响,这就是“聪明的表兄弟姐妹们”。他们有时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麻烦。当人们提起他的表兄弟姐妹多好看、多聪明时,很显然这个孩子会因此感到苦恼。如果这个孩子具有相当的自信和社会情感时,那么他可能会明白大人口中的“聪明”只不过意味着这个孩子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和准备,如此一来,他自己就会寻找达到那种水平的办法。但是,如果这个孩子觉得聪明是天生的,那么,他就会自愧不如,认为命运的安排是不公平的。这样,他的整个成长过程就会受到阻碍。长得漂亮的确是上天的馈赠,但是,它的价值却被我们所处的社会文明夸大了。我们能够从孩子的生活方式中窥探一二,孩子一想到自己的长相不如别人就感到深受其扰,这种情绪会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在20年以后,人们依然能够强烈地感到对漂亮的表兄弟姐妹的羡慕之情。

    想要消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这种因别人的美丽外表而造成的伤害,就应该教育孩子,一个人身体的健康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要比人的外在美更加重要。当然,没人能否认外在美的价值,没有人喜欢丑陋的外表,我们都希望得到美丽的容貌。但当我们在对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时,我们就不能单独将一种价值和其余价值隔离开来,也没有理由将某一种价值提升为最高目标。外表美也应作如是观。一个人拥有美丽的容貌并不意味着就能过上理性从容的生活。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作奸犯科的人不乏相貌丑陋的人,但是也有很多容貌姣好的人。我们通常这么解释那些拥有美丽外表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他们自恃美貌,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便以为自己从此可以不劳而获。因此,他们缺乏对生活的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不经过努力就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于是,就选择了一条可以不劳而获的路径,即犯罪。正如诗人维吉尔所说,“通向地狱之路最为轻松”。

    如何给孩子挑选读物

    我们应该给孩子阅读什么样的书?童话故事应该如何处理才能给孩子阅读?像《圣经》这类书应如何让孩子阅读理解?在这个话题上,人们常常会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孩子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和成年人完全不同,他们对事物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如果孩子生性腼腆怯懦,他就会在《圣经》和童话故事中寻找认可他这一性格特点的故事,从此他会变得更加胆小。我们应该在童话故事和《圣经》的段落中加上评论和解释,让孩子理解故事的原意,而不是让他在故事中只读到自己的主观臆测。

    童话故事在孩子中很受欢迎,甚至成人也能从中受益。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孩子对产生于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童话故事会有一种时间上的距离感。孩子通常很难理解其中的时代差异和文化差异。他们读到的故事是作者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完成的,而孩子并不会考虑到人们在世界观上的变化。童话故事中总有一个王子出现,他在故事里饱受赞美和美化,他的全部性格总是以一种吸引人的方式描画出来。这个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这是文学上的一种表现手法,也在那个对君王顶礼膜拜的时代是合理化的描写。这个故事背后的事实应该向孩子解释清楚,他们应该知道这些神奇的故事都是人为杜撰的,否则,孩子长大以后总是想要寻找简单便捷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有人问一个12岁的小男孩长大以后的理想时,他回答说,“我想成为一名万能的魔法师。”

    如果给童话故事配上注解和评论,那么它就能够成为激发孩子合作精神、扩展孩子视野的有效工具。

    报纸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外在影响因素。报纸的受众是成人,它不能反映孩子的视角和观点。因此,应该避免孩子阅读报纸。但是,有些地方有专门印制的儿童报纸,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市场上买的那种报纸往往会给那些没有做好准备的孩子带来不正确的生活观,他们会以为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谋杀、犯罪和天灾人祸。各种不幸事故的报道尤其令孩子感到沮丧和压抑。我们在和成年人的谈话中能够得知,他们小时候对火灾有着多么深刻的恐惧,这种恐惧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持久的困扰。

    上面讨论的只是教育者和父母在教育儿童时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它们虽然只是构成外在环境的一小部分,但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说明了这些因素影响孩子成长的一般原理。这时个体心理学还应该重提其最基本的概念:“社会情感”和“勇气”。社会情感和勇气同样能够解决这里所提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