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羚羊品

夏丏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小部经典本生经最新章节!

    二一 羚羊本生因缘 (〔菩萨=羚羊〕)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就提婆达多说的。某时.比丘众集合法堂.坐着诽谤提婆达多道.『法友们啊.提婆为欲杀害如来.或雇弓师投石.或把那叫做护富者的狂象放出。用尽种种的手段企图杀害十力哩。』这时佛来了.就坐於所设的座上.问道.『比丘们啊.你们方才集在这里谈论甚麽。』比丘众道.『世尊.我们坐在这里谈着提婆的不德.说他企图杀害世尊的事。』佛道.『比丘们啊.提婆的企图杀我.并非始於今日.在前生也曾如此.可是未曾能杀我。』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治国时.菩萨生为羚羊.在森林中吃着果实住在那里。有一时.他到那果实丰富的吉祥叶树去吃果实。林中有一个高台猎师.来自村中.在果树下见到鹿类的足迹.就於树上结起高台.坐候来吃果实的鹿类.以枪射杀.将鹿肉卖给人以为活。一日.那猎师在吉祥叶树下见到菩萨的足迹.便在树上结起高台.清晨吃过早餐.即携枪走入林中.攀登树上.坐在高台中。菩萨也於天明前从住处出来.打算『吃那吉祥叶树的果实.』可是并不急急向树下跑.自想.『这林中有一个高台猎师常来在树上结高台.不要受其灾祸.』便在远处立定。猎师知菩萨不会过来.便从高台上把吉祥叶树的果实投下.落在菩萨的面前。菩萨想.『这些果实落到我的面前来.树上不是有猎师吗。』好几次向树上查看.果然见有猎师。故意装作未曾看见的样子.自语道.『树啊.以前.你的果实是像吊着的东西一般.一直落下来的.今日却破了这老规矩了。你既然如是破了老规矩.我只好到别的树那里去求食了。』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

    羚羊很明白.  你卧在吉祥叶树上。  我不喜你的果实.  会走向别的吉祥叶树去。

    这时.猎师坐在高台上掷下枪来.说道.『这回被逃脱了。』菩萨立定回转头去告诉猎师道.『人啊.你这回虽被我逃脱.但八大地狱、十六增地狱、五种桎梏与业力.你是逃不脱的。』便奔驰向别处了。猎师也从树上爬下来自去。

    结分

    佛道.『比丘们啊.提婆达多的企图杀我.不从今日始.前生也曾有此企图.可是未能杀我。』作此法话後.又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高台猎师是提婆达多.羚羊则就是我。』

    二二 犬本生因缘 (〔菩萨=犬〕)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给与亲族以福利之行为说的。其事当见於第十二编跋陀娑罗树神本生因缘〔第四六五〕中。佛为欲一并成立此因缘谈.故说过去之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因其宿业.从犬之胎内出生.被几百只犬围绕着.居於大墓地中。一日.国王用信度地方产的白马.驾着盛饰的车子.出去游园.游至日落後才返城中来。侍从者就将国王所乘的车放在宫中庭间.连那车上的皮带也未曾除去。夜来有雨.皮带受湿.宫中贵种的犬从阶上下来。把车上的皮连同皮带都吃光了。次日.人们向王报告.说『大王.犬从阴沟孔进来.把车上的皮与皮带吃去了。』王听了大怒.说『见到有犬就给我一一杀死。』於是犬的大虐杀开始了。羣犬因见同类到处被害.便纷纷向菩萨住的墓地逃来。菩萨问道.『你们大队到这里来.怎麽了。』羣犬道.『因为有犬在宫中吃了马车上的皮与皮带.国王大怒.下令杀犬.许多犬都被杀了.正在起大恐怖呢。』菩萨心想.『外面的犬是无法到有守卫的宫中去的.这一定是王宫中贵种犬所为。现在做贼者平安无事.而不做贼的反被杀哩。让我来将真贼指出给王看.对亲族者作生命之布施吧。』便安慰同族道.『你们不必害怕.我使你们平安吧。我见国王去了.你们可在此等着.』於是心中念着波罗蜜.把慈悲行作了第一.坚立『石与槌等不要落到我头上来』的意愿.独自入城去。那时城中的人见了他.竟没有一个对他怒目而视的。

    王从发过杀犬的命令以後.就去坐在法庭上。菩萨走到那里.便跳上庭去.爬入王的座下。侍从们要去拉他。王禁止他们。菩萨振足了勇气从座下爬出来向王作礼.问道.『大王命人杀犬吗。』王道.『是的。』菩萨道.『人主啊.他们有何罪呢。』王道.『因为吃了马车的包皮与皮带。』菩萨道.『你知道是谁吃的吗。』王道.『那不知道。』菩萨道.『不管曾吃皮与否.而说见到就杀.大王啊.这不是公正的办法。』王道.『因为马车上的皮是被犬吃去了的.所以我就下令杀犬.叫人见犬即杀。』菩萨道.『那麽.把所有的犬都杀呢.还是也有不杀的呢。』王道.『那是有的。我宫中的贵种犬就不杀。』菩萨道.『大王.方才大王说因为犬吃了马车上的皮.下令杀犬.叫人见犬即杀。现在又说宫中的贵种犬不杀.那麽大王不是在为了自己的乐欲行无理之事吗。行无理之事是不正.也非为王之道。大王应该公平地查究原因才是.今不杀贵种犬.只杀弱犬.这不是杀所有的犬.是只杀弱犬了。』大萨埵如是向王陈诉後.复以甘露般的声音示王以正义道.『大王.你所行的不是正义.』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不杀宫中所畜的美而有力的贵种犬.  却杀我等。  这不是杀所有的犬.  是在专杀弱者。

    王听了菩萨的话.便道.『贤者啊.你知道吃马车皮的犬吗。』菩萨道.『知道.』王道.『是谁吃的。』菩萨道.『是大王宫中的贵种犬。』王道.『何以知道是他们吃的。』菩萨道.『我可证明给你看。』王道.『贤者啊.那麽请证明。』菩萨道.『请把宫中的贵种犬唤拢来.给我一些酪浆与吉祥草。』王依言照办了。这时大萨埵对王说道.『请将此草混入酪浆中给这些犬饮下。』王依言令犬饮下了。那些犬饮了以後.就吐出皮来。王大喜道.『真是一切知者.佛陀的化身。』便在白伞下供养菩萨。菩萨用那以『父母都是刹帝利族的大王啊.请行正义』为开端的十首偈语对王宣说正义.复叮嘱王道.『大王啊.嗣後望你努力.』授王以五戒.把白伞奉还给王。王听了大萨埵的法话.就对一切有情作无畏施.从菩萨起.对所有的犬.每日叫人用与他自己所吃同样的食物来供养。遵守菩萨的教诫.终身多积布施等善行.死後转生於天界。这『犬的教训.』继续至一万年.菩萨也定命完毕.依其业报.从此世逝去了。

    结分

    佛道.『比丘们啊.如来给与亲族以福利.不自今日始.前生也曾如此。』作此法话後.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国王是阿难.其他是佛的弟子.那犬则就是我。』

    二三 骏马本生因缘 (〔菩萨=马〕)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废弃精进的比丘说的。佛对那比丘道.『比丘啊.在前生.贤者曾在敌患之中励行精进.虽负伤而精进不废。』接着就讲过去之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而为信度产的骏马.被施着无上的装饰.作为波罗奈王的宝马。他所吃的是三年陈的米饭.加调种种美味.用价值万金的食器来盛贮。所立的地方是用四种香料涂过的。厩中以赤色毡毯为幔.上施镂有金星的天盖.常用芳香的华鬘装饰.夜间点燃香油的灯火。

    他国的王都想获得波罗奈的王位.有一次.七国的王一齐来把波罗奈城包围住.送通牒给波罗奈王道.『把王位让给我们.否则开战。』王召集诸大臣.告说此事.问『如何是好。』诸大臣道.『大王.陛下不必首先就亲临战场.叫骑士去应战吧。他如战得不好.然後我们再想办法。』王便召那骑士来问道.『你能与七王战吗。』骑士道.『大王.若能把那匹骏马给我.别说七个王了.连与全阎浮提的国王开战也可以。』王道.『那麽.不论那骏马或是别的甚麽你所要的东西都给你.你去战吧。』骑士道.『是.大王.』便对王作礼.从台阁走下.叫把那骏马牵来.配上马具.自己也全身武装.佩好大刀.上马冲出城去.奔驰如电.攻入对方第一阵营.把一个国王活擒了回来.交与城中的後卫军.返身再出阵去.攻入第二阵营.如是接连攻战.活擒了五个国王.及攻入第六阵营.擒住第六个国王时.骏马受伤了。马身迸出鲜血.苦痛剧烈。骑士知道骏马已负伤.於是把他横倒在宫门口.解下马具来.打算改配在别的马上。菩萨长长地横躺卧着张开两眼来看骑士.忖道.『他在把马具配到别的马上去.但那匹马是不能破入第七阵营活擒第七个国王的。我的努力.将付诸流水吧。这位无双的骑士将殒殁吧。王也将陷入敌人之手吧。除我以外.不会有能破第七阵营活擒第七个国王的马了。』於是卧着呼骑士道.『骑士啊.除我以外.不会有能破第七阵营活擒第七个国王的马了。我不愿把我的功续付诸流水。扶起我来配上马具吧。』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纵使倒卧在地。  身被箭所射中。  骏马究比驽马好。  骑士啊.武装还应加在我身上。

    骑士扶起菩萨.替他裹好了创伤以後.配上马具.骑在他的背上.破入第七阵营.把第七个国王活擒了来交与王军。人们把菩萨带到了王宫门前.王亲自出宫来观看。大萨埵向王说道.『大王啊.不要杀那七个国王。请立誓赦放他们。所有应赐给我与骑士的荣誉.请全给了骑士。蔑视擒获七王的勇士是不应该的。陛下自己也要行布施、守戒.以正义与公平施行政治。』

    菩萨如是训诫国王之後.人们来解除马具。菩萨於马具解除中就逝去了。王为菩萨举行葬仪.给大荣誉与骑士.又叫七个国王宣了无二心的誓言.各遣送至本国.嗣後以正义与公平治理政事.命终後依其业报.从这世逝去。

    结分

    佛道.『比丘啊.在前生.贤者在敌患之中励行精进.虽负伤而精进不废。你现在归向了导入涅盘的教而出家.为何怠废於精进呢。』接着为说明四谛.说毕四谛.那个怠於精进的比丘即证得阿罗汉果。佛作此法话後.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国王是阿难.骑士是舍利弗.骏马则就是我。』

    二四 良马本生因缘 (〔菩萨=马〕)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废弃精进的比丘说的。佛对那比丘道.『比丘啊.在前生.贤者在敌患之中负了伤尚不废精进呢。』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治国时.与上回所讲的情形一样.有七个国王来包围城市。那时.车军中有一勇士.用一对兄弟的骏马驾车出城应战.连破六个阵营.擒获了六个国王。这时那为兄的一匹良马负伤了。勇士驾车回到了宫门口.从车上解下兄马.把他横卧在地上.除去马具.打算去配在别的马上。菩萨见了这情形.像上回所讲的一样.心中思忖.呼告勇士.卧着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不论在何时.  不论在何处.  良马总是努力.  驽马常消耗意气。

    勇士扶起菩萨.驾系车上.去破了第七个阵营.擒获了第七个国王.然後把车驶回王宫门口.解下负伤的良马。菩萨如上回所讲一样.卧着向王施了一番训诫而逝。王为菩萨举行葬仪.给勇士以光荣.以正义施政.後来依其业报从这世逝去。

    结分

    佛作此法话毕.说明四谛.说毕四谛.那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佛复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国王是阿难大德.良马则就是我。』

    二五 浴场本生因缘 (〔菩萨=贤臣〕)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法将〔舍利弗〕的弟子.出家前曾为黄金匠的某比丘说的。原来知他意向的他心知通.唯佛有之.其余的人是没有的。法将未具他心知通.不知那弟子的意向.只对他说不净业处〔不净观法。〕但这与那弟子却不相应。那弟子在五百生间老是生在黄金匠的家里.长期间来眼所见到的只是纯金.心中也受薰染.所谓不净.与他不相适合.所以经过了四个月犹未起相〔不净的观念。〕法将不能授与阿罗汉果给自己的弟子.心想.『他似乎只有依了佛力可以教养的了.带他到如来那里去吧。』便於天明以前领他到了佛的地方。佛问道.『舍利弗啊.为何你领了一个比丘来。』舍利弗道.『世尊.我授业处於这人.经过了四个月.连相〔观念〕都不起。我想这人只有依了佛力可以教养的了.所以领他到世尊这里来的。』佛道.『舍利弗.你以甚麽业授与弟子。』舍利弗道.『不净业处.世尊。』佛道.『舍利弗.你没有知道众生心的通力。且去.傍晚再来带回你的弟子吧。』

    佛打发走了长老舍利弗.叫人给那比丘以相称的上衣与下衣.带他同去乞食.叫人给与以美味的嚼食〔硬食〕与噉食〔软食.〕由大比丘众围绕着回到精舍以後.在佛的香室过了昼间.向晚便带了那比丘出去游行.到了庵罗果园.用神通力现出一个莲池.於莲丛内现出一大大的莲华。吩咐那比丘道.『向那莲华凝视而坐。』叫那比丘坐下以後.便自回香室去了。比丘只管凝视那莲华。佛使华凋萎.正凋萎时.色褪了。华瓣从边缘处开始谢落。一忽儿落尽了。既而雄蕊也脱落了.只剩果皮。比丘见这光景.不禁这样想道.『这莲华方才原是颜色鲜美.看去很悦目的。现在已色褪瓣谢.连雄蕊都脱尽.只剩果皮了。像这样的莲华也会碰到老.这老也会落在我身上来吧。』於是便获得了诸行无常的正观。佛察知他的心已达正观。坐在香室中放出光明.唱下面的偈语。

    把自爱心断了啊.  像用手折秋日的黄莲华似地。  专向寂定之道迈进啊.  涅盘为善逝所诏示。

    佛唱毕此偈.那比丘即证得阿罗汉果.觉得自己真从一切的有〔生存〕解脱了.便以下面偈语发出感兴。

    生涯过毕.其心圆熟.  心身垢〔漏〕尽.只留最後的肉身。

    守清净之戒.诸根稳得寂定。  遍在的愚痴大黑暗与一切心垢。

    我已完全排除。  犹如月自罗睺口中脱出.

    又如光明万丈的太阳.  在虚空中普照周空。

    比丘如是唱偈後.再去礼佛。时长老舍利弗亦来佛处.向佛礼拜毕.便领了弟子回去了。

    这件事被比丘众知道了.他们集合在法堂里.坐着赞叹十力的威德道.『法友啊.舍利弗没有知道他人意向之明.不知自己弟子的意向。佛知道了.就於一日之间授给那弟子以无碍辩与阿罗汉果。佛的威德真是广大啊。』这时佛来了.在所设的座上坐下.问道.『比丘们啊.你们集合在此.谈论何事。』比丘众答道.『不是别的.在说世尊善知舍利弗弟子的意向。』佛道.『比丘们啊.这非不可思议之事。我现在是佛陀.固然知道他的意向。可是在前生.也已曾知道他的意业了的。』接着就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那时菩萨为王作指导.不论是关於物质上的事或是关於精神上的事。有一次.人们在王的宝马的浴场里。放下卑贱的驽马去洗浴。後来马丁叫宝马下那浴场中去时.宝马就不肯下去了。马丁来报告国王道.『大王.宝马不肯下浴场去。』王派遣菩萨道.『贤者啊.为甚麽马不肯下浴场去呢。请给我去看看。』菩萨答应道.『是.大王。』便来到河畔.将马检视.知道并无毛病.详查不肯下水的原因.以为『也许先有别的马在这里洗过浴.所以嫌憎了不肯下去的吧。』於是问马丁道.『有谁在这里洗过浴没有。』马丁道.『洗过别的驽马。』菩萨知道那马为了自尊心之故不喜在此就浴.不如改换洗浴的地方.便对马丁道.『马丁啊.用蜜糖与酪酥调制的乳粥虽好.老吃了也会生厌。这马老在这里洗浴.也许厌了。把他带到别处去洗浴饮水吧。』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

    马丁啊.  带马到别的浴场去饮水吧。  乳糜味虽好.  吃腻了便觉得苦。

    人们听了菩萨的话.把马带到别的浴场去洗浴饮水。在马正洗浴饮水时.菩萨回到国王那里去了。王问菩萨道.『怎麽样.马洗浴饮水了吗。』菩萨道.『是的.洗浴饮水了。』王道.『方才为甚麽不肯下水去呢。』菩萨就『如此这般』地把详情禀告。王道.『居然连这种畜生的意向都知道.真是贤者了。』即以大荣誉授与菩萨.後来命尽.依其业报从此世逝去。菩萨也依业报离去了此世。

    结分

    佛道.『比丘们啊.我的知道那比丘的心意.不自今日始.前生也已知道了的。』作此法话後.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宝马是那比丘.国王是阿难.那贤臣则就是我。』

    二六 女颜象本生因缘 (〔菩萨=贤臣〕)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就提婆达多说的.提婆使阿闍世太子信仰自己而受他的供养。阿闍世太子为提婆建立精舍於伽耶斯舍.日日用五百个大银盘盛贮了用美味调制的三年陈的香米饭去作供。因此供养.提婆的徒众大增。提婆与其徒众只是住在精舍里。

    那时.王舍城中有甲乙二友.甲依佛出家.乙则在提婆处出家。一日.乙向甲道.『朋友啊.你日日流了汗去行乞.而提婆则安坐在伽耶斯舍的精舍中吃着用种种美味调制的好饭食。你所行的不是良策。你为甚麽要自己讨苦呢。怎麽样.明日一早到伽耶斯舍精舍来。吃那附有好菜的粥.十八种的嚼食与种种加味的噉食如何。』甲因乙再三劝诱.果然想去了.从此以後.就每日到伽耶斯舍精舍去饱餐.时刻一到.仍回到竹林来。可是事情不能永久秘密。甲到伽耶斯舍去吃提婆那里的供物.不久就被许多人知道了。友人之中有人问他道.『听说你在吃别人供给提婆的食物.真的吗。』甲道.『谁说的。』友人道.『某人与某人。』甲道.『我确曾在伽耶斯舍吃东西.但我所吃的东西不是提婆给我的.是别的人给我的。』友人道.『朋友啊.提婆是佛的怨敌。他以破戒之身令阿闍世信仰.非法地受着供养。你奉佛的教说出了家.竟去吃那提婆达多非法所得的食物。喂.带你去见佛吧.』便把他带到法堂来。佛见了问道.『为甚麽带了这可厌的比丘来。』那友人道.『世尊啊.这比丘在世尊的地方出了家.却在吃那提婆非法所得的食物哩。』佛道.『比丘啊.据说你常吃提婆非法所得的食物.真的吗。』甲道.『世尊啊.我所吃的食物.不是提婆给我.是别人给我的。』佛道.『比丘啊.在这里不该说遁辞。提婆是作恶行的破戒者。你在我这里出家.奉着我的教说.为甚麽去受提婆的食物呢。你一向易於轻信.见了甚麽也会相信的。』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是一个大臣。那时王有一只宝象.名叫女颜.德高行端.从不伤害他物。一日.羣盗於夜半在象舍附近坐着集议.说道.『这样干.就可打破水沟进去了.这样干。就可打破窗户了。把水沟窗户如数打破以後.就空洞无碍.便於搬运东西了。去抢劫时.要杀人都不怕。能这样。就任何人不敢来抵抗了。做盗贼者不应被道义心所束缚.非残忍、凶恶、暴虐不可。』如是互相约诫而去。一连几夜.羣盗都在这里作如是的集议。那象饱听了他们所说的话.还以为他们在对自己讲说.便想.『那麽我也非残忍、凶恶、暴虐不可。』次日清晨.见管象者到象舍来.便用鼻把他攫来掷杀在地上。嗣後.凡遇有来的东西。都一一弄杀。

    人们奔到王那里去告诉。说『女颜象疯狂了.见到甚麽都弄杀。』王派菩萨去.说道.『贤者啊.你去看看.象为甚麽激怒的。』菩萨过去察看.见象身体无病.推究其所以激怒之故.以为『也许有谁在他的近处讲了甚麽话.他听了认为在对自己说.就激怒起来了吧。』便问那管象者道.『以前有人於夜间在象舍近处讲论过吗。』管象者道.『有的.盗贼们曾到这里来作会议过。』菩萨回去告诉王道.『象身体无病.是因为听到了盗贼们的话激怒的。』王道.『那麽.现在要怎样才好。』菩萨道.『请有高德的沙门或婆罗门去坐在象舍里作道德的谈话。就有效验吧。』王道.『尊者.那麽就请这样去办。』菩萨请有高德的沙门、婆罗门等去坐在象舍里.请求说道.『尊师啊.请为作道德的谈话。』他们便集在一处谈论道德道。『不应打人杀人。人要有德行.能慈悲、忍辱。』象听了以为这是在教他.以後要行道德.便驯顺了。王问菩萨道.『怎样.象驯服了吗。』菩萨道.『是的。那样激怒了的象.因了诸位贤者的力.居然驯服如前了。』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先时听了盗贼的话。  女颜逢人便掷杀。  後来听了智者的话。  最上之象便安住於诸德了。

    王道.『居然连畜生的心意都能知道。』以大荣誉授与菩萨。後来王於定命终了时.与菩萨各依其业报从此世逝去。

    结分

    佛道.『比丘啊.你在前生也见到任何人便归依他。听了盗贼的话便归依盗贼。听了有德者的话。便归依有德者。』作此法话後.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女颜象是尊奉背教者的比丘.王是阿难.那大臣则就是我。』

    二七 常习本生因缘 (〔菩萨=大臣〕)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优婆塞与某老大德说的。却说.舍卫城有朋友甲乙二人.甲出家後.每日必访乙家。乙给与甲以食物.自己则於食後伴甲到精舍来.坐谈至日落才回入市去。甲送乙回去.直到市门口才自归精舍.如是习以为常。二人的交谊徧传於比丘众间。一日.比丘等集合法堂.坐着谈论这二人的交谊。佛来了。问道.『比丘们啊.你们方才大家在这里谈论着甚麽。』比丘等如实禀告。佛道.『比丘们啊.这二人的交谊不自今日始.他们在前生.交谊也是亲密的。』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是一个大臣。那时.有一只狗到宝象所居的厩舍中吃那宝象食时所狼藉的饭粒。狗在如是觅食之中.就与宝象亲昵起来.靠近象的身旁去吃.後来两者竟亲昵到非在一处不吃.狗常抓住了象鼻左右摇动为戏。一日.有一个自乡村来的人给管象者以若干金钱.把狗讨去了。象不见了狗.就从此不吃东西.也不饮水.也不洗浴。人们把此事来向王报告。王派菩萨去调查道.『贤者啊.象为何如此.给我去调查一下。』菩萨到了象舍.见象沈在悲哀里.身体上却看不出有甚麽疾病。以为也许他曾有所亲.因为那所亲者不见了.所以如是忧郁的。便问管象者道.『曾有甚麽东西与象亲昵的吗。』管象者道.『是的.他曾与一只狗很亲昵。』菩萨道.『那麽.这狗在那里呢。』管象者道.『被一个人讨去了。』菩萨道.『这人的住址.你知道吗。』管象者道.『我不知道。』於是菩萨到王那里去回报道.『大王.象没有甚麽疾病。他曾与一只狗非常亲昵。大概现在因为那狗不见了.所以不肯吃东西呢。』接着便唱出下面的偈语。

    麄饭、抟饭、吉祥草都不吃。  就浴也不肯擦洗身体。  象本日日与狗相见。  似在恋慕狗友。

    王听了菩萨的话.问道.『那麽.将怎样呢。』菩萨道.『可叫人鸣鼓到各处去叫喊.说有人把与我们宝象为友的一只狗带走了.如果藏在家里不交出来.查得了便要罚他。』王依言照办。那个讨狗去的人听到了这话.就把狗放出了。狗急急跑回象舍。象用鼻把狗卷住放在自己头上.哭叫了一阵.重又从头上放下来.让狗吃过後.自己才吃。王道.『居然连畜生的心意都能知道。』便授菩萨以大荣誉。

    结分

    佛道.『比丘们啊.这二人的交谊亲密.不自今日始.前生也已亲密的了。』作此法话後.说明四谛.〔这所谓说明四谛的事.原是每一个本生因缘中都有的.我们以後当於其功德明显可认时特为提及。〕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狗是优婆塞.象是老大德.贤明的大臣则就是我。』

    二八 欢喜满牛本生因缘 (〔菩萨=牛〕)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六羣比丘的辱骂说的。那时.六羣的比丘吵起相骂来.举出十种条目.嘲骂那正直的比丘们。比丘们以此事告诉佛知道。佛命召集六羣比丘.问道.『比丘们啊.果有其事吗。』他们回答道.『果有其事。』佛呵责他们一番.说道.『恶言即畜生也不欢喜。在前生.有一畜生曾因主人发恶言之故.叫主人损失千金呢。』接着就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健驮逻王在健驮逻的得叉尸罗城治国时.菩萨投生在牛胎里。在他为小牛时.有一婆罗门从养牛者家里把他讨去.命名曰欢喜满.放在儿女所居之处.用乳粥或饭喂养.很宝爱他。菩萨长大以後.以为『这婆罗门曾费了许多心血养我。我现在是全阎浮提牵引力最大的牛.让我来显一次本领.偿付养育的代价吧。』一日.牛对婆罗门说道.『喂.婆罗门啊.到养牛的某长者那里去.说「我所养的雄牛能拖一百辆货车.」与他以千金为赌啊。』婆罗门到了某长者的地方.先问『在这城中谁所养的牛最有力。』长者先举某家某家的牛来回答.结果说道.『全城中没有一只牛能及我所养的。』婆罗门道.『我也有一只牛.能拖一百辆货车呢。』长者道.『那里会有这样的牛。』婆罗门道.『我家里就有。』长者道.『那麽打赌吧。』婆罗门道.『好.就打赌。』便相约以千金为赌。於是婆罗门在百辆的车中装满了砂石等.顺次排列起来.用绳从车轴上前後结住.叫欢喜满洗了浴.喂以和香料的饭.肩部饰以华鬘.把他驾在第一辆车的车轭上.然後自己爬上车去坐着.举起鞭来叱道.『前进呀.欺瞒者啊.拉呀.欺瞒者啊。』牛自觉非欺瞒者.今受此称呼.不知所谓.四只脚如柱子般.立着不动。长者立刻叫婆罗门交出千金。婆罗门损失了千金.把牛解下.回到家里.忧郁地卧着。欢喜满牛走来.见婆罗门忧郁地卧在那里.便走近前去问道.『婆罗门啊.你为甚麽卧着。』婆罗门道.『怎麽能入睡啊.千金输去了。』牛道.『婆罗门啊.我在你这里这麽久.曾把鉢打碎或是踏破没有.曾在他处撒过粪尿没有。』婆罗门道.『那是没有的事。』牛道.『那麽你为甚麽呼我为欺瞒者呢。你这样称呼我.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喂.且与那人去赌二千金吧。但不要再呼我为欺瞒者呀。』婆罗门听了牛的话.便去与长者相约.以二千金作赌.依照上回的方法.把百辆货车前後连系起来.把欢喜满牛装饰了驾系在第一辆车子的前面。先在车的前面牢牢地系住了轭.一端驾着牛.一端吊在车上.轭与车轴之间.贯以一支光滑的棒棍。如是坚实驾系.使轭不致左右摇动.单牛也可拖拉。婆罗门坐在车上.用手拍着牛背叫道.『贤者啊.前进呀.贤者啊.拉呀。』菩萨果然一口气把连系着的百辆货车拉着前行.最後的一辆达到了原来第一辆的地方了。於是那以牛为财产的长者拿出二千金来.其他的人对於菩萨也拿出许多彩金.这些都到了婆罗门的手里。如是.他因了菩萨的帮助.获得许多财物。

    结分

    佛道.『比丘们啊.恶语是谁也不喜欢的。』叱责六羣比丘以後.即制定学处〔戒.〕唱出下面的偈语。

    应说爱语.  勿作恶语.  牛为说爱语者驾重车.  使获财宝而欢喜。

    佛作此法话.教人说爱语.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婆罗门是阿难.欢喜满牛则就是我。』

    二九 黑牛本生因缘 (〔菩萨=牛〕)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二重神变说的。其故事与天人降临之事同见於第十三编舍罗婆鹿本生因缘〔第四八三〕中。等正觉者演二重神变後.住居天界.於雨季终了之节日.下降僧羯奢城.与许多从者共入祇园精舍。比丘众集坐在法堂里.谈论佛的威德道.『法友啊.如来真不可及.他所运的东西.是谁也不能运的。有六位师父曾说.「我们将给你们显出神变.」说了好几次.可是一个神变都没有显出。究竟是佛好。』佛来了.问道.『比丘们啊.你们方才在这里谈论何事。』比丘众道.『世尊.我们不谈别的.在如此这般说着世尊的威德。』佛道.『比丘们啊.我这次所运的东西.有谁能运呢。在前生.我投胎为畜生时.也曾能负担与自己力量不相称的担负。』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投生於牛的胎内。当他还小时.他的主人寄宿在某老妇人的家里.後来结算了房饭费.就把小牛留作抵偿而去。那老妇人用乳粥与饭等来喂养小牛.犹如自己的儿女。这小牛被定名曰『祖母的黑痣.』长大以後.毛色纯黑.如安膳那药〔石眼药.〕与村中的牛一处游行.行动端正。村中的儿童们时与他为戏.有的攫住了角、耳、或项部来缒荡身体.有的捏了尾巴摇摆.有的去骑在背上。一日.牛想.『我母亲贫困着.她辛辛苦苦像儿女般养育了我.让我去赚钱来救她的苦境吧。』从此以後.他便在各处行走.找寻赚钱的机会。一日.一个队商主的儿子带了五百辆货车来到凹凸不平的过渡处停下。原来拉车的牛.都不能把车拉到对岸。五百辆车子系在一处.就停在渡头.无法过去。菩萨〔牛〕与村中之牛正在渡头游步着.那位队商主的儿子是一位牛的监别家.正在就许多牛中.找寻能把这许多车拉过渡去的良种。见到菩萨.以为『这是一只良牛.会把我们的车子拉过去吧。不知这只牛的主人是谁。』便问牧牛者道.『这只牛的主人是谁。我豫备出钱.叫这只牛把这许多车子拉到对岸去。』牧牛者道.『那麽你把他拉去系在车上吧。主人不在这里。』队商主的儿子用绳穿牢牛鼻.可是不能使牛拖了车前进。牛好像要讲好了工钱才肯拖的样子。队商主的儿子懂得牛的意思.便对牛说道.『如果你把这五百辆车子都拖到对岸.每辆车子给你二迦利沙波拏.总共给你一千迦利沙波拏吧。』於是牛便自动走近车前。人们把他系在车上.他就一口气拖了车子到达对岸。所有的车子都这样地拖过渡了。队商主的儿子以每辆一迦利沙波拏计算.包了五百迦利沙波拏给他吊在项颈上。牛以为『那人不依约给我工钱.不能放他走.』便赶到车子的前面立着.把路拦住。人们费了许多力去赶.也赶他不走。队商主的儿子心里想道.『大概这畜生知道工钱不足吧。』於是用布包了一千迦利沙波拏.给他吊在项颈上道.『喏.这是拖车子的工钱。』牛带了一千迦利沙波拏的包回到他母亲那里去。村中的儿童们嚷道.『黑牛的项颈上挂着的是甚麽.』大家向牛跑来。牛逐散羣童.避至远处.然後回到母亲的地方。老妇人见牛的项颈上吊有钱包.问道.『你从何处得来的。』及向牧牛者探问.知道了详细情形.便道.『我何曾想靠你赚钱来度日啊。你为甚麽去作这样的苦事呢。』於是便以温汤浴牛.用油涂抹他的全身.喂以上好的饮料与食料。後来老妇人命终.与菩萨各依其业报而逝去。

    结分

    佛道.『比丘们啊.如来的无可比伦.不自今日始.在前生也已如此。』既作此法话.复把本生的今昔联结了.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纵使在任何泥泞的道上.  有笨重的货物.  只要牢系在黑牛身上.  他也能搬运。

    佛道.『比丘们啊.当时黑牛曾搬运这货物哩。』说毕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老妇人是莲华色.黑牛祖母的黑痣则就是我。』

    三〇 谟尼迦豚本生因缘 (〔菩萨=牛〕)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处女的诱惑说的。其事当详见於第十二编小那罗陀苦行者本生因缘〔第四七七〕中。佛问那比丘道.『据说你心中烦闷着.真的吗。』比丘道.『尊者.是的。』佛道.『为了甚麽。』比丘道.『世尊.为了处女的诱惑。』佛道.『这女子於你有害。在前生.当她结婚之日.你也曾丧命被作为请客的食品哩。』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而为某村长者家中的牛.名曰大赤。他的弟弟之中.有一只名曰小赤。所有那家的搬运工作.全靠这兄弟二牛担任。那家有一个女儿.已被同村某长者聘为儿媳。女儿的父母以乳粥喂养一猪.名曰谟尼迦.豫备为吉日请客之用。小赤见猪吃乳粥.对他哥哥说道.『一家的搬运工作.全靠我们兄弟来做.而主人给我们吃的只是糠麸或[葶-丁+呆]草.却把乳粥去喂猪。为甚麽猪该吃这样好东西。』哥哥大赤道。『喂.小赤啊.不要羡慕。那猪正在吃着死亡的食物呀。主人的女儿将结婚.养猪是豫备请客。再过几日.客人就要来了。你看吧.那时猪将被缚住了四脚.从猪栏中拉去杀却.烹调了给客人吃哩。』接着又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不要羡慕谟尼迦.  他正吃着死亡的食物。  去了贪欲.吃糠麸吧.  那是长命的根源。

    不久.客人就来了.於是把谟尼迦杀死烹调作种种的肴馔。菩萨问小赤道.『你看见谟尼迦吗。』小赤回答道.『哥哥.我见到谟尼迦吃美食的报应了。我们的[葶-丁+呆]草或糠麸.吃了无罪.且可长命.比之那种食物.真要胜过百倍千倍呢。』

    结分

    佛道.『你在前生也曾因这女子丧命.作许多来客的食品呢。』作了此法话.又说四谛.说毕四谛.那烦闷的比丘就证得预流果。佛於是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连结起来道.『那时的谟尼迦是烦闷的比丘.长者之女儿即现在的处女.小赤是阿难.大赤则就是我。』